二、野战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389
颗粒名称: 二、野战军
分类号: E201
页数: 4
页码: 87-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野战军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第28军、第29军、第31军、第32军、第25军、第24军、第34军第101师。
关键词: 福建省 人民解放军 野战军

内容

(一)第28军
  第28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1949年3月上旬在江苏如皋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归第10兵团建制。军长朱绍清,政治委员陈美藻,副军长肖锋,参谋长吴肃,政治部主任吴嘉民。辖步兵第82、83、84师和军炮兵团等直属部队。各步兵师辖3个步兵团。
  1949年6月28日起,第28军分批离开江苏常熟南下,沿上饶、崇安(军直沿江山、浦城)、水吉之线步行,于7月29日前先后到达建瓯、古田等地集结。8月,参加福州战役,之后留第83师担任福州市警备任务。9月,解放平潭岛,并配合第29军一部解放南安大、小嶝岛和角屿(以下简称“三岛”)。10月,指挥该军一部及第29军一部发起攻击金门战斗,失利。之后,军部移福州甘蔗,第82师进驻莆田,第84师于12月初赴建瓯、南平、崇安等地剿匪。
  1950年3月,第28军全军集结于莆田地区,开展海上大练兵,准备再战金门。7月,第84师师部兼福建海防司令部,位于福清,全师负责连江黄岐半岛至泉州湾的海防与剿匪任务。攻金推迟后,军部移马尾;第82师赴闽北剿匪(师部位建瓯),完成任务后主力在古田集结;第83师接替平潭岛防务和仙游的剿匪任务,后又担任南日岛及福清的海防;第84师担负闽江口以北地区海防任务;同时,在莆田涵江组建军船管团。1951年4月,全军抽调干部、战士2413名,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第27团赴朝鲜参战。1953年3月以后,第28军担负霞浦(1956年后为连江)至南安地段海防和机动作战任务。军部率第83师位于莆田,第82师位于晋江、南安(含“三岛”),第84师分驻福州、连江、霞浦(1954年改罗源)。
  1955年2月,第28军隶属于南京军区。1956年7月,改隶属于福州军区。
  1969年11月20日起,第28军所部分别从厦门、福州出发,调往华北。第84师归还该军建制;福州军区独立坦克团拨归该军,均随军北调。
  (二)第29军第29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1949年2月在江苏如皋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归第10兵团建制。军长胡炳云,政治委员张藩(同年6月由黄火星继任),副军长段焕竞,参谋长梁灵光,政治部主任惠浴宇(同年6月由刘毓标继任)。辖步兵第85、第86、第87师和山炮团。各步兵师辖3个步兵团,全军步兵团番号依次为步兵第253~261团。全军3.2万人。
  1949年7月3日,第29军开始离江苏苏州南下,沿上饶、崇安、建阳之线步行,于25日抵南平、尤溪地区集结。8月,参加福州战役。9月至10月,在解放了南日、湄洲岛和泉州等地后,参加漳厦金战役。之后,第29军主力在厦门岛集结整训,准备再战金门,同时担负海防守备任务。
  军部位于厦门市区。军直山炮团、警卫营、通信营等共2000余人,于1950年9月改编为厦门要塞部队,归本军建制。据中央军委1950年10月16日电令,第29军军部撤销,司、政机关改编为铁道公安司令部,后勤部改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后勤分部,厦门要塞部队直归第10兵团建制。军部机构于12月14日由厦门出发北上离闽。
  步兵第86师位厦门岛南半部,师部兼厦门警备司令部位市区。1950年12月7日,该师由厦门出发北上离闽,调归中央军委空军建制。
  步兵第85师位厦门岛北半部(师部驻祥坫)。1950年11月改称福建军区步兵第85师,直属兵团兼军区建制。12月,师部率第254团并指挥第31军之第275团,担任晋江、同安海防任务;第255团及船管团留厦门归第31军第93师指挥;第253团赴第8军分区剿匪。1951年4月,第85师抽调干部、战士编组1个营,与第87师、第96师分别编组的2个营,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第29团赴朝鲜参战。6月,第85师负责晋江安海至同安港地段海防,归第25军指挥。1952年6月,该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兵师,3个步兵团依次改编为水兵第1、2、3团,担任部分岛屿与海岸防御、海上巡逻、进剿海匪和护航护渔等任务。1954年12月,师直及水兵第2团调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水兵第1、3团改直属福建军区建制,以后又合编为守备第27旅。
  步兵第87师在泉州地区集结。1950年1月,所属3个团分赴第五(晋江)、七(永安)、八(龙岩)军分区剿匪。同年8月,该师实行地方化,师兼第七军分区,各团归所在军分区建制。同年11月,该师改称福建军区步兵第87师,直属兵团兼军区建制。1952年6月,该师奉命改编为公安第13师。
  (三)第31军
  第31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1949年2月在江苏泗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归第10兵团建制。军长周志坚,政治委员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11月由高锐继任),政治部主任方中铎。辖步兵第91、92、93师,各师辖3个步兵团,全军步兵团番号依次为步兵第271~279团,原纵队山炮团改为军炮兵团。全军3.2万余人。
  1949年6月29日起,第31军所部相继离浙江嘉兴、嘉善等地南下,车运至江山、贺村、金华等地,然后徒步行军,分别翻越仙霞岭、洞宫山,于7月20日至23日先后抵古田集结。8月,参加福州战役。9月至10月,参加漳厦战役。11月中旬,全军担负莆田至海澄地段海防任务,并继续准备攻金,军部位晋江安海。12月,成立船管部和3个船管团。
  第31军指挥第91师和第94师于1950年5月12日解放了东山岛。同年9月,第91师移海澄至东山岛一线(除一部在华安、长泰剿匪外),第92师在惠安崇武至南安大伯岛地段,第93师在“三岛”及同安沿海,担负海防任务。12月16日,军部移同安县城,第93师接替第29军担负厦门岛守备任务。第93师原有防务分别交第92师和军船管团(当月由船管部缩编而成,1952年6月撤销)。为粉碎国民党军可能的大举进犯,确保厦门岛,第31军军部于1951年1月25日移驻厦门岛;第92师主力、第91师亦先后进驻厦门岛。同年4月,全军抽调干部战士2427名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第28团,开赴朝鲜。
  1952年7月,第31军并指挥公安第13师、边防第74团、水兵第1团,担任仙游至诏安地段的海岸防御和厦门、东山等岛的守备任务。军部率第92、第93师和第91师主力及军炮兵团位厦门岛,第91师第272团仍在漳浦担任海防任务。第91师第273团于9月调防“三岛”。1953年3月后,将厦门岛以北海岸和“三岛”防务交福建军区直接指挥。
  1955年2月,第31军隶属于南京军区。1956年7月,改隶属于福州军区。
  (四)第32军
  1950年3月,第32军经上饶入闽,担负闽北剿匪、护路和警备福州市的任务。4月21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决定,第32军归第10兵团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是1949年3月在山东组建的。入闽时,军长刘涌,政治委员彭林,副军长周长胜,副政治委员仲曦东,辖步兵第94、第95、第96师(1950年1月组建)及军炮兵团、教导团等直属部队。每师辖3个步兵团。全军步兵团番号依次为步兵第280至第288团。全军2.92万人。
  军部驻南平县城,统一指挥闽北第一(建阳)、二(南平)、三(福安)、四(闽侯)军分区的剿匪。军直部队均担负剿匪、护路任务。1950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的决定,第32军撤销,军部机构调上海另有任务。12月13日,军部及部分直属队启程北上。炮兵团团部拨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教导大队、工兵营、侦察营归福建军区建制。
  步兵第94师参加解放东山岛后,主力先后集结于云霄、海澄,以一部守备东山岛,一部兵力在龙溪地区剿匪。10月下旬调离福建。
  步兵第95师师部驻古田县城,以第284团担任福州市警备任务,其余各部分散在古田、尤溪、屏南、政和、松溪、宁德、周宁等地剿匪。1950年12月11日,全师由建瓯出发离闽,调归空军建制(炮兵团团部及1个营调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
  步兵第96师师部位建瓯,各团分散在第一、二军分区境内各地剿匪及护路。1950年8月,该师实行地方化,师部兼第一军分区机构。第286、第287团分别归第一、第二军分区建制;第288团先直属军部,后归第二军分区指挥,股匪肃清后又配属第84师,担任连江北茭至长乐梅花地段海防任务。军部撤销后,第96师直归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5月,第96师调江苏无锡,改编为铁路工程第7师。师部机关留2/3干部为建阳军分区机构。师炮兵营并入第85师炮兵团。
  (五)第25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于1950年7月初入闽,准备参加再次攻金战斗。军长熊应堂,政治委员詹化雨,副军长贺健,副政治委员肖学林,参谋长李家益,政治部主任何志远。辖步兵第73、第74、第75师和军山炮团。各师辖3个步兵团、其番号依次为步兵第217~第225团。全军从福鼎入闽,经宁德、福州,于7月底至8月中旬先后到达晋江、惠安地区集结。第222团由浙江永嘉乘机帆船由海上南下,先后攻占浙江北麂山岛、福建浮鹰岛和西洋岛;然后经闽江口南下归建。攻金任务推迟后,第25军所部于10月10日起先后出发离闽,开赴宁沪线集结整训。
  1951年,第25军再次入闽,执行确保厦门紧急备战任务,归福建军区指挥。1月下旬至2月下旬,全军3.86万人先后抵晋江、同安一带集结,并派出部队帮助修建南安至大田的公路。6月,第25军并指挥第85师负责惠安崇武至同安港地段海防任务。军部率第73师位泉州,第74师位惠安,第75师位晋江。
  1952年7月,第25军奉命整编为两个师,军番号撤销。第73、第74师于8月下旬离闽北上。军部于11月15日前、第75师师部于12月底前,陆续移交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军炮兵转隶于福建军区。
  (六)第2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军长皮定钧,政治委员廖海光,副军长梁金华,参谋长李继开,政治部主任彭冰山)于1950年奉命修建浙江江山至福州和江西上饶至福州两条战略公路,并清剿公路两侧地区的土匪。6月上旬,该军由浙东向闽北开进。7月上旬,进抵江山(军部)、浦城(第70师)、建阳(第71师)、建瓯(第72师)地区。7月15日破土动工,经2个月苦战,修筑公路420公里。在修路的同时,该军第72师216团根据福建军区的统一部署,赴尤溪地区担任剿匪任务,歼匪近千名。第71师亦曾在闽东北、浙南地区剿匪。1950年10月,该军奉命调往上海、嘉兴地区集结。
  (七)第34军第101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第101师于1949年10月入闽,调归第10兵团建制。12月间,该师所辖第301、第302、第303团依次用以重建在攻金战斗中受损的步兵第84师第251团、第82师第244团、第85师第253团等部队。师部后改编充实到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