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内地游击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3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内地游击队
分类号: E297.33
页数: 2
页码: 74-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内地游击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闽浙赣游击纵队、王涛支队。
关键词: 福建省 抗日游击队 游击队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国民党当局仍未停止对中共地方组织和原苏区与游击根据地革命群众的“清剿”。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基本地区人民为保持南方战略支点,被迫组织游击队,在高举抗日旗帜的同时,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1938年2月,新四军第3支队北上时留下的武装有:闽北1个排;闽东1个排,建(瓯)松(溪)政(和)2个班。另,寿(宁)政(和)庆(元)中心县委在政(和)屏(南)交界地区滞留有80人的武装。同月,以黄道为书记的中共闽赣省委改为由曾镜冰任书记的闽浙赣特委;特委机关率自卫武装由铅山石塘镇迁回崇安坑口乡长涧源。6月,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决定,将闽浙赣特委和闽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稍后,闽中工委亦由闽西南特委划归福建省委领导。在省委及各地中共组织领导下,于1939年至1940年间,先后在闽东、闽北、闽中地区建立了几支游击队:闽东主力游击队(1939年12月成立,20余人。1941年5月,主要领导人率队投敌闽北游击队(1940年以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北上时留下的1个排扩编而成);大田游击队(1940年2月成立,20余人;1942年2月改称闽中游击队,年底发展至60多人枪;1944年5月又改称闽西北游击队);宁德游击队(1940年3月成立,30人,同年12月改编为闽东特委机关教导队)。1940年9月,在崇安成立福建省军事委员会,省委书记曾镜冰兼主席,王助任副主席。在省军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省委机关特务队(约40人)和建松政特委机关特务队(50余人)。1941年10月,以上述武装之大部为基础,组建闽浙赣游击纵队。11月,在建松政地区建立王助支队(1943年1月改称建松政游击队)。同年春,组建闽东游击纵队(70多人。1942年底,主要领导人叛变,全队遭国民党军捕杀)。1944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在南下德化坂里途经古田时,留下部分队伍与古田武工队合编为古田人民游击队(亦称闽东英勇支队,从40余人发展到六七十人并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6月,黄〓禹率领的省委武工队与闽西北游击队会合,成立闽西北游击挺进支队(50余人,1945年9月在战斗中大部牺牲)。
  1938年3月,新四军第2支队北上时,在龙岩留下第4团6连,作为闽西南中共组织的自卫武装。4月中旬,该连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军部警卫营。闽西南地区在各地中共组织的领导下,逐步组织了自卫武装(武装基干队)。1940年,闽南有14个中队450余人,闽西有7个小队300余人。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对闽西发动“清剿”后,闽西南自卫武装转入隐蔽斗争,建立了一些武装生产队、生产小组等。在此基础上,于1943年10月和11月,在平和小芦溪和永定黄山分别成立闽西南武装经济工作总队(刘永生任总队长,范元辉任政治委员)和闽西分队(各10余人)。1944年春,在诏安乌山成立闽南政治保卫队(20余人)。同年10月,成立王涛支队。
  一、闽浙赣游击纵队
  1941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建阳牛栏前召开的干部会议决定,将闽北、建(瓯)松(溪)政(和)、闽东3支游击队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直属纵队即闽浙赣游击纵队。纵队长叶良运,辖3个支队,共170多人。第1支队的基础是闽北的游击队(省委机关特务队)。第2支队的基础是建松政地区的游击队(建松政特委机关特务队)。第3支队的基础是闽东的游击队(由宁德游击队等组成的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教导队)。这支队伍在国民党军的反复“清剿”下损失不小,抗日战争结束时保存了100余人
  二、王涛支队
  1944年10月,根据中共闽粤边委的决定,在(上)杭永(定)边界楮树坪将闽西南武装经济工作总队和闽西武装经济工作分队合并,建立王涛支队(为纪念已牺牲的中共闽西特委书记王涛而命名)共49人,刘永生任支队长,陈仲平任代理政治委员。翌年5月,永定康容支队(1944年11月在永定金丰大山建立的一支游击队,为纪念女共产党员陈康容烈士而命名)编入王涛支队,队伍扩大到100余人。6月,中共闽粤边区委决定成立闽粤边军事委员会,魏金水任主席,朱曼平任副主席。同时决定将王涛支队公开宣布为闽南抗日挺进队,刘永生为司令员,范元辉为政治委员(未到职,由政治部主任陈仲平代理),下辖3个大队。7月,闽南政治保卫队40多人在平和与王涛支队会合,并编入王涛支队,为第4大队。9月,王涛支队(欠第4大队)撤回闽西。抗日战争结束时,已发展到近300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