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闽南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3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闽南地区
分类号: E297.2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工农红军时期闽南地区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领导机构、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
关键词: 福建省 工农红军 闽南地区

内容

1928年2月,在中共闽南特委和平和县委的领导下,平和县成立以朱积垒为总指挥的暴动委员会,建立由朱积垒兼团长的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1团。在3月8日举行的平和暴动后,闽南地区开始建立游击队。1930年12月,在漳州南乡成立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1支队,20多人。1932年2月后,这支游击队发展到100余人,开辟了(南)靖(平)和(漳)浦游击区。1932年5月底,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3团。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和闽粤边区独立营在中共闽粤边特委领导下,在靖和浦与云(霄)(平)和诏(安)两地区坚持游击战争。(①闽南游击根据地是闽粤边游击区的一部分。闽粤边区独立营原称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支队,系1935年11月由粤东潮(安)澄(海)饶(平)游击大队与中国工农红军云(霄)(平)和诏(安)独立营(1935年月初成立)在诏安合编而成。)1936年7月,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称中国人民红军闽南抗日军。下辖第1支队(由闽粤边区独立营改编)、第3支队(由独立第3团改编)、第5支队(由云和诏游击队和潮澄饶模范赤卫连组成)。后有300余人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
  此外,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边界地区,1932年4月曾成立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2支队,至1934年3月发展到500余人,还开辟了安(溪)南(安)同(安)边游击区。1935年3月,第2支队一部协助中共晋(江)南县委在晋南地区建立了工农红军闽南游击第3支队(30多人,后有发展)。这两个支队7月后遭国民党军“围剿”俱受严重损失。
  一、领导机构
  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罗明为书记。1930年12月,陶铸奉命到漳州恢复了遭国民党破坏的中共闽南特委(漳州特委),并任书记。1934年5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成立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8月,正式成立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闽南的红军游击队先后归中共闽南特委和闽粤边特委统一领导。
  二、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闽南游击队趁机迅速发展,并于5月底集中于漳浦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以下简称红三团),共800余人。建制属闽西军区,但不属于年底改称的福建军区。1935年5月,闽粵边苏区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红三团所余400多人随即分散在苏区内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7月,红三团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闽南抗日军第3支队,队伍又逐渐发展到800余人。“漳浦事件”(见本篇第六章“抗日游击队”第一节)后重建的红三团300余人,1938年初编入新四军第2支队。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