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34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明军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6
页码: 16-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明军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都司、镇守寨游。
关键词: 福建省 明军 军政

内容

明代在全国设有13个承宣布政使司,福建居其一,但习惯仍称为省。在京都设五军都督府,分片管理全国军队,福建归前军都督府。都督府管军籍、军政,有统兵权,而调兵权则归于兵部。战时,由朝廷临时任命总兵官(称挂印将军)率卫所抽调的兵出征,战后将回朝交印,士兵归所。明代军制实行卫所制,因防设卫为其主要原则。重要城镇设卫,在小岛和孤立的要点则设千户所,关口险隘但又不能多容兵处则设百户所。明代兵制规定,每卫5600人,分五千户;每千户1120人,分十百户;每百户112人,百户辖二总旗10小旗。
  洪武初年(1368)福建设六卫:泉州卫、建宁卫、汀州卫、漳州卫、邵武卫、兴化卫。洪武四年,设福州都卫指挥使司与建宁都卫指挥使司,增设延平卫。洪武八年,升福州、建宁两都卫为福建两都司,增设福州左右二卫、建宁左右二卫,共十卫。洪武廿年(1387)朝廷派江夏侯周德兴来闽,为防止倭寇骚扰,移置卫所,筑城十六,设45个巡检司,分隶诸卫。次年,福州增设中卫,沿海增置五卫十二所,各有寨城堡(见附表一),初步形成防御体系。嘉靖三十八年(1563)因连年倭患,在福建沿海分设三路参将守御,四十二年又设福建总兵官统领三路,并在五水寨(烽火、南日、浯屿、小埕、铜山)设钦依把总(①此处只是说明,为了防倭,提高了水寨设官的官价等级。至于建五水寨的时间,何乔远《闽书》卷七十二,第1448页认为在穆宗时(1567~1572年),恐有误。朱维干《福建史稿》(下册第171页)认为是在景泰(1450~1456年)前逐步建立的,较为准确。)。福宁为北路,辖福宁卫所军、陆营兵、烽火小埕二寨。兴化为中路,辖福州、兴化、平海、泉州、永宁各卫所军、南日寨、兴化泉州二府陆营客兵。漳州为南路,辖漳州、镇海卫所军,浯屿、铜山二寨及漳州陆营兵。(②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二十八,《兵志》卷一。)。此后,三路统领官阶时有变动,但基本部署不变。
  以屯养军,寓兵于农,守屯结合是明朝的军事制度。守屯比例,边地为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是二分守城,八分屯种。福建卫所兵有三种:一是征操军,他们人则守城,定期训练,称见操军。出则守水寨,按季节轮换,称出海军;二是屯旗兵,江夏侯周德兴建立沿海卫所,令福兴泉漳四郡民三丁抽一,离城驻戍各卫所。洪武廿五年(1392)互调其军于诸卫,遂成旗军(③所谓旗军跟旗调防,军丁不入军籍,家庭不算军户。);三是屯种军,按照守屯结合原则,以屯田为主的军丁。福建卫所军原有屯操旗军104148人(欠二卫)。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尚有16卫(辖96千户所)又2所,共有45472人(详见附表二)。此外,尚有浙兵11营3游,5129人,土兵8营1游,3678人,水军船397只,9789人。总计有64068人。(④何乔远《闽书》第四十卷,《扦圉志》。)
  第一节 都司
  都指挥使司(都司)为明代地区军事总机构。洪武四年(1371)置福州都卫、建宁都卫,八年升为福建都指挥使司、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同隶于前军都督府。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他们分管战备、训练、管理、屯种等事宜。战时由朝廷临时命将,调卫所军归总兵官指挥。后来由于战事不断,时间延长,总兵官遂为常置。在省城的总兵官,多代都司而成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都司的地位与品级也相应降低。根据需要,还配有协守副总兵、分守参将、游击将军、守备若干。嘉靖四十三年(1564)都督戚继光在福州将军山西建总兵府。
  福建都司设在福州,辖十一卫十四所,以防守海疆。福建行都司设在建宁府,辖五卫二所,主要负责内卫,控制出入闽的陆上通道。“若谓福泉屏外,建宁屏内,岿然并建,若辽左陕右矣”(①何乔远《闽书》第三十四卷,《建置志》。)。两都司的统兵额见附表二。卫所的各级长官分别为卫指挥、千户、百户。卫指挥下设镇抚司办事。在都、卫所在地还设有旗纛庙,庙设军牙六纛神位,每岁惊蛰、霜降祭之,凡出师迎旗、师旋归旗于庙。在都卫和单列的守御千户所设有军器局、预备仓(粮仓)。
  第二节 镇守寨游
  一、督抚军门
  督抚军门辖四营二游,设游击一员统率,各营、游设名色把总一员领兵。遇汛(②由于海上航行与福建港湾风向的原因,每当渔汛期间倭患严重,故这期间尤其要加强守御的力量,称为汛期。驻军防守地区为汛地。后汛地泛指部队防区。)标前一营防守省城,余则分守沿海,如长乐魁洞墩、闽县闽安镇、侯官云岭关、连江琯头墩东庠墩、罗源濂沃、宁德鉴江等地。标前标左二营、标前标左二游各浙兵450人(戚继光练的义乌兵,平倭后留戍各郡,称浙营)。标右标后二营各土兵450人(为抗倭增兵,招募当地人,加以训练,又称土营)。
  二、镇守总兵
  镇守总兵辖一营二游,设坐营官一员统领,各营游设名色把总领兵。遇汛分守沿海各地,汛毕二游驻镇东。新前营、标前游各有浙兵450人,标右游土兵450人。三、北路参将分守北路参将辖三营,各营由名色把总领兵,驻福宁州。遇汛拨兵驻守沿海(下浒堡、闾峡堡、大金所、三沙堡、黄崎堡、沙埕墩、鉴江、漳湾)。福宁营为浙兵,福宁左营、福宁右营为土兵,每营450人。
  烽火水寨,钦依把总1员,战船43只,兵953人,水寨原在三沙海边,后迁到松山。嘉靖年间巡抚谭纶、总兵戚继光因烽火地处要冲,定为会哨地。如倭寇自浙江南下,则分兵一部驻扎井下门,北与浙船会哨,南与小埕会哨于西洋山。后把总朱玑因防区正面长达300余里,遂分兵船于两地,一泊官澳、一泊岭山,后又分五哨(①戚家军采用四进位制,四队一哨。)守之(中哨守三沙)。
  小埕水寨,钦依把总1员,战船46只,兵1064人。驻连江县定海所前,为省会门户,地处要冲,北则分扎于西洋与烽火会哨,南与南日会哨于梅花所之南茭。西洋、下月、下竿塘、白犬皆其汛地。
  台山游,名色把总1员,战船18只,兵619人,地属福宁州之孤岛。
  嵛山游,名色把总1员,战船22只,兵514人。与台山相峙外海,福宁门户。
  五虎游,名色把总1员(兵缺)。
  四、中路游击
  分守中路游击辖五营,各营名色把总1员,浙兵450人。兴化前营驻兴化南门外,遇汛拨一哨守甫禧文甲门沿海一线,其中三个队北守三江,余则守城。兴化左营驻府城北门外,遇汛拨一哨守贤良澳沿海,其中三个队守三江。平海右营驻平海城南门外,遇汛时分布嵌头、青山、蔡山、南哨沿海要害。泉州旧营驻泉州东门外,遇汛轮拨三哨出守安海、料罗、围头、福全,一哨守城。泉州新营驻泉州北门外,遇汛轮拨三哨出守崇武、大岞、小岞、古雷、永宁、沙堤等沿海地,一哨守城。
  南日水寨,钦依把总1员,战船46只,兵876人,分扎于松下。其会哨地北至南茭与小埕会,南与浯屿会哨于平海卫之湄洲。
  海坛游,名色把总1员,战船30只,兵669人。游设在福清海坛山,守东库观音澳一线。
  湄洲游,名色把总1员,战船23只,兵528人,主要守御湄洲山、大昨、小蚱。
  五、南路参将
  分守南路参将辖三营,各设名色把总领之。漳州前部中营浙兵579人,任务守城。前部铜山左营浙兵450人,守铜山沿海一线。前部陆鳌右营土兵450人,守卫北抵莆头至古雷沿海一线,并守云山镇。
  铜山水寨,钦依把总1员,战船45只,兵1117人。寨在诏安县铜山所西门沃,会哨地北则二哨驻旧浯屿(今浯屿岛),二哨驻沙洲,自此而南与广东交界。主要守卫镇海、陆鳌、古雷、甘山、菜屿等要地。
  六、泉州游击与其它
  (一)泉州游击
  辖浯屿、浯铜二游。
  浯屿水寨,钦依把总1员,战船48只,兵1089人。明初建寨,后移入厦门,万历三十一年(1603)移建于晋江日湖,寨名仍旧,(①将原建寨址(今浯屿岛)称作旧浯屿,将新址称浯屿。)分扎于湄洲。其会哨地北与南日在平海卫前,南与铜山会于料罗之担屿。
  浯铜游,名色把总1员,战船22只,兵536人。游在同安东嘉禾屿(今厦门),遇汛分兵二哨,一驻旧浯屿,一驻大担屿与浯屿兵合守。
  澎湖游,名色把总1员,战船20只,兵855人。南路、泉南俱辖之。
  (二)建宁守备所
  守备1员,土兵一营611人。营在建宁府城,负责建安、瓯宁、建阳、崇安四县的内卫。
  (三)汀漳守备所
  守备1员,辖武平营兵517人。原受南赣参将节制,后改驻武平千户所。
  (四)协守漳潮南澳(今广东南澳县)副总兵
  隆庆初(1567)朝廷命建镇城,设副总兵1员守漳潮近地,辖福营把总1员,兵300人,与广营共守城。
  南澳游,钦依把总1员,战船34只,兵918人。官署二地,一南澳镇,一玄钟所。
  七、各府巡检司
  在卫所军所控驭不及的间隙地段,设巡检司,负责一定地段的巡逻缉捕。万历四十八年(1620)福建共有89个巡检司,巡检89人。其中福州府12,泉州府13,建宁府10,延平府10,汀州府9,兴化府7,邵武府3,漳州府17,福宁府8。其兵由官自募,称弓兵。各司领兵数由数十至百余人不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撰写。既体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又体现时代的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重点,注重创新,既客观地记述福建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工作历史,又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福建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立的军事方面的光辉业绩。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支流与曲折,以利总结历史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