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田县普及普通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159
颗粒名称: 三、大田县普及普通话
分类号: H102
页数: 3
页码: 789-7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红旗大田县普及普通话、其中包括吴山乡办学和推广普通话、全省推广普通话工作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关于积极推广汉语拼音的指示、大田县委根据上级领导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指示等情况。
关键词: 普通话 福建省 推广

内容

1958年7月,《红旗》杂志第四期发表《福建一个乡的奇迹》,全面介绍大田县吴山乡推广普通话的成绩,引起省内外各界的重视,来大田县参观、交流经验的单位或个人越来越多,影响很大。大田县地处闽中,县城在戴云山脉屋脊的大仙峰山麓。解放初,大田县只有一所中学,学生101人,57所完小和初小,学生612人,全县会听会说普通话的人只占总人口的2%。历史原因造成该县方言复杂。据普查,大田县的主要方言有:前路话、后路话、闽南话、桃源话和客家话5种。许多乡村隔山相望,语言不通。解放初期,在大田县工作的干部多数是从北方南下的,由于方言障碍,给工作造成许多困难。下乡需要带讲不同方言的人当翻译。所以,全县干部、群众迫切要求推广普通话。解放初期,中共大田县委认为要发展山区经济,必先办好教育,培养人才。为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推广普通话,解决因方言隔阂而造成的困难。1952年,全县办起1000余所民校,组织全县90%青壮年参加学习,请小学教师和识字的人当教师,以注音符号作为识字的工具,把学注音符号、学文化、学普通话紧密结合,创造出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宝贵经验。经过8年努力,全县基本普及普通话。还有部分老年人也会听会讲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话。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普及普通话的县。
  地处高山的的吴山乡办学和推广普通话工作走在全县前头,通过办夜校,培养出一批学文化、学普通话的带头人和民师。陈进四同志原是个一字不识的放牛娃,1951年,开始学文化,刻苦学习,很快摘下文盲帽,主动要求当民师。她白天翻山越岭跑5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屏山乡向扫盲干部学文化和教学方法,在扫盲干部指导下备好课,晚上回吴山乡教农民识字、学文化、唱《农民翻身歌》等。由于她教学认真,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县、省的扫盲积极分子。1955年,她出席第一次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后,积极带头说普通话,教群众学习普通话。1957年8月,大田县在吴山乡召开现场会议,贯彻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树立吴山乡为推广普通话的典型,号召全县团员青年向吴山乡学习,向陈进四同志学为。经过扎扎实实的教学工作,全乡2379名青壮年中,有77.7%学会普通话,1503名青少年中,有85%会听会讲较准确的普通话。省教育厅派出调查组深入大田县调查了解,发现吴山乡的典型,及时向中共福建省委、中央报告。1958年7月,《红旗》杂志,专文介绍了吴山乡的事迹和经验后,大田县委即召开万人广播大会和县三级扩干会,号召全县人民干部学吴山、赶吴山,县委、县政府组织各系统干部、教师1600多人,组成检查团,分组对全县各乡、镇推广普通话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全县范围内掀起“学吴山,大力推广普通话”高潮。1958年8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奇迹,也是宝贵经验》的文章,肯定大田县推广普通话的成绩,推广他们的经验。1958年8月25~30日,全省各市、县教育局负责同志,福建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教授、新闻记者等87人到大田县参加“福建省推广普通话现场会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来的贺电说:“大田县总结出来的经验,不仅有助于福建全省推广普通话,而且将成为普通话红旗插遍全国的推动力量。”同时提出:“汉语拼音字母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有了它,就可以提高普通话工作的质量,加速学习普通话的进度”,给大田县推广标准普通话指出明确的方向。大田县现场会议之后,全省推广普通话工作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1959年,大田县委根据上级领导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指示,发出《关于积极推广汉语拼音的指示》,要求:“全党全民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汉语拼音,向北京音看齐”。先以吴山乡为重点,逐步向全县推开。1959年1月3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愈之率领文字改革检查团,到大田县检查视察,写下对大田县的评估意见:“大田县推广普通话的先进经验,帮助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有些人们认为要在农民中间推行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字母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大田县是一个山区,方言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党委重视,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在广大农民中间推广普通话,取得极大成功,并且在公社中普遍学习拼音字母,用以提高文化水平。事实证明这种怀疑和顾虑是多余的。”1959年3月到1960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同意,下放7位专家和干部到大田县劳动锻炼。他们白天劳动,晚上调查了解,总结规律,编写出适合方言区人民使用的“学拼音、学文化、学普通话”三结合的教材,先举办民师培训班,训练新教材的教学骨干,接着在民校中教群众学拼音、学文化、学普通话。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田县推广普通话工作一度停顿。1973年,大田县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始恢复,厦门大学中文系一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大田县进行调查,帮助该县开展工作,编写出《大田县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书,并进行“拼音、识字、推广普通话”三结合的扫盲试点,受到群众欢迎。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大田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推广普通话的领导。他们总结2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是:“一个加强”,即加强领导,县成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各有关部门把推广普通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订出具体计划,条条抓,块块管,领导带头学,干部带头讲,引导群众学习使用普通话;“两个阵地”,即抓好普通学校和各种成人学校,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股力量”,即发挥党、团、干部职工的带头作用,发挥学校师生的指导教学作用,发挥广播员、营业员和医务人员等的宣传和示范作用;“四个坚持”,即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各机关单位召开各种会议或联系工作、广播、文艺宣传,商业服务、商场贸易、打电话等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五个结合”,即学习普通话与学文化结合,学习拼音与学习普通话结合,学校教学普通话与社会推广普通话结合;文明建设与推广普通话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
  1978年,中央教育部下发《关于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的通知》后,大田县委把推广普通话工作列入县党代会和人大会议程,使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经过5年努力,全县91120个青壮年中,有80%以上的人会听会说普通话;16061个青壮年摘掉文盲帽,学会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全县机关单位、街道、车站、影剧院等名称牌,各商店招牌,各种固定标语牌都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并加注汉语拼音。1986年,大田县被评为全国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的先进单位。1987年,《光明日报》发表《大田县坚持推广普通话30年》的文章,肯定大田县推广普通话长抓不懈的成绩和作用。1987年8月,大田县部分小学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把汉语拼音作为加快识字、提前作文的工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全省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推广普通话工作,更加受到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全省推广普通话工作正朝着坚持经常讲,不断提高质量,要求逐步讲准普通话的方向发展。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