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153
颗粒名称: 四、教师
分类号: G529
页数: 3
页码: 777-7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20世纪初至民国19年的教师、其中包括教会办师范教育、教会学校规模扩大、老师以聘请为主、学校外籍教师多是义务任教等情况。
关键词: 教师 福建省 教会

内容

“教会学校初期规模小,由创办学校的传教士及其妻子自任教员,聘请一些中国科举出身的文人或私塾先生教读中国经书,聘请一些外国传教士、商人及其家属担任英文和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国圣公会创办福州乌石山女学堂,教员多由传教士的妻子担任。同治四年(1865年),打马字夫人在厦门新街礼拜堂办“周课”,自任教师。同治九年(1870年),她在厦门竹树脚礼拜堂办毓德女子学校,由其二女儿负责教学生识字和基督教教义,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设英语课,请毕腓力牧师娘任教。
  19世纪末年以后,教会学校规模扩大,老师以聘请为主。中国籍教师的比例提高,多数是教会培养,少数是中国科举出身的文人,或由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外籍教师中专职的增多。福州圣马可书院创办时,由英国圣公会传教士万拔文及其夫人教英文,聘请几个外国商人教数学和会计学。民国8年(1919),聘请举人、秀才数人担任中文课教学,英文课(包括英语和自然学科课程)教师有外籍传教士、教会大学毕业生和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毕业生。慈善教育机关的教师仍以男、女传教士为主。
  20世纪初,教会办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小学、幼稚园师资。到20年代,教会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逐渐以中国教师为主,多是教会中、小学和师范的毕业生。中等学校教师多是留校毕业生或留学生。厦门英华中学英文课教师聘请英国人或留英归来的中国人及部分英语流利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大学、职业学校和神学校教师中、外籍教师比例很大。民国5年(1916年),福建协大教师有8人,其中6人是外籍教师。到民国15年,中国籍教师仍不到1/3。
  初期,教会学校外籍教师多是义务任教,到20世纪初,外籍教师开始领取高薪。福建协大外籍教师每家住一座双层洋房,设备齐全,学校还为他们雇炊事员、奶妈。外籍教师沙善德月薪480元,中国籍教师的最低月薪60元,不及该校一个美籍女打字员月薪的1/5。厦门同文书院美国教师月薪300~600元,每4年可带薪回国进修1年,而能用英语上课的中国教师最高不超过200元,由本院高年级学生选拔任初级班教师的月支20~28元,中文教师一般3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00元。农村教会小学的中国教员待遇极差,薪水常常不能兑现。鹤龄英华书院鹤龄楼曾规定美国教师走前楼梯,中国教师走后楼梯。这一状况持续多年,后经中国教师抗议,才改变这一无理规定。
  立案后,各类学校(除神学院外)的中国籍教师数逐渐超过外国籍教师数。民国22年(1933年)福建协和大学有教师28人,外国籍8人。民国38年春季,该校共64名教职员,11名外籍,其中9名美国人,2名英国人。他们担任的科目分别是:外语(6人),农艺(1人),化学(1人),历史(1人),音乐(1人)。民国38年,在全省被调查的32所基督教会中等学校中共有外籍教职员51人,他们多数担任英语课教学,其他分别担任医学课(7人)、宗教课(2人)、音乐课(2人)教学。教会小学、幼稚园的外籍教师更少。神职学校中,外籍教师一直占多数。闽南神学院1950年上半年共11名教师,外籍9人;民国38年协和神学院共有19名教师,外籍8人。
  福建教会中、高等学校教师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还有一些硕士和博士。民国23年(1934年)福建协大28名教师中硕士12人,博士3人;华南女院18名教师中硕士11人,博士1人。民国38年春,在32所教会中学教师中,有博士15人,硕士24人,其中:鹤龄英华中学3名博士,3名硕士;莆田哲理中学1名博士,3名硕士;华南女院附中3名硕士;仙游慕范初中1名硕士;协和幼师1名硕士;协和护校1名博士;圣路加护校6名博士,1名硕士。他们多是留美或留日归来的中国籍教师。教会小学、幼稚园的教师部分毕业于师范专业,一般是初中以上学校毕业生,少数大学毕业生。建瓯培汉学校抗战期间,中、小学两部教员16人,其中专科和大学毕业者8人,小学教师2/3是师范毕业生。民国28年,福州协和职业学校与美国图思黑基职业大学(TusKeger)交换教授,后者派一位植物学教授来协职讲学,协职派教务主任何崇赴美讲学。
  华南女院的各门课程除国学外,一律由教徒女教师担任,国学课程也尽量选聘科举出身,受过教会洗礼的人来讲授。民国23年(1934年),该院18名教师中有教徒16名,其中13名中国籍教师11人信教。同年,在17所基督教会中等学校(包括附属小学)的304名教师中有教徒252人,占83%。泉州培英学校、古田超古中学、古田毓馨女中、福清毓真中学、永春同仁中学、福州进德女子初中、仙游陶德女子初中和慕范初中的教师全部是基督教徒。立案后,福州鹤龄英华中学选聘教员根据两个条件:一是学历和资历,二是否基督徒。如果两人学历和资历相同,则聘请信教者。1950年春,在被调查的福建省11所教会f专和22所教会中学的800名教师中信教者548人,占68.5%;闽东北地区被调查的22所¥会小学的203名教师中信教者165名,占81.3%。
  民国23年(1934年),福建教会中学教师的年薪标准定为:初级中学132~720元,高级中、:240~960元。完全中学325~1200元,但多数学校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民国26年,龙溪寻源中学专任教职员月薪仅30~77元,校长80元(外籍教员除外)。福州进德女子初级中学民国27年教师共11人,其中专任7人,兼任4人,月薪最高50元,最低6元,—般(大部分)30元,职员5人,月薪最高50元,最低30元。民国38年春,福州英华中学推行教职员考绩制度。学期末,工作成绩评定在70~80分者,奖给月薪70%,81~90分者,奖给1个月月薪,91分以上者,奖给一个半月月薪。
  民国19年(1930年),厦门英华中学组织学校的基督徒教师成立查经班,天天读经祷告,每个礼拜集会一次。民国22年,查经班成员及自愿参加的教师共同组织一个教师团契会,订立公约,日日读经、祷告、灵修和做礼拜,每周集会一次,以报告各人灵修心得。后来非基督徒教师也参加团契会。福州华南附中住校教职员每星期升旗前10分钟作一次集体灵修,每星期四下午团契会。华南女院规定:男女教师除做礼拜或进行时事讲话时可以在一起,其他时间不得接触,女教师有专用备课室和休息室。男教师不能和女教师、女学生一起用膳。一般不许女教师参加校外活动。该校欢迎独身中国女子到校任教,如果女教师征得校长同意和男教徒结婚,并请牧师证婚,学校予以鼓励;如果与不信教的男子结婚,或未征得校方同意,未请牧师证婚,必受谴责和非议,最终不得不自动去职离校。福州三一学校规定:大学毕业的教师上课时,须穿戴黑色礼服和方帽。后因福州天气炎热,才规定在夏天免穿戴。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