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148
颗粒名称: 七、成效
分类号: G649.29
页数: 7
页码: 751-7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船政自清同治七年至黄庭、王迴澜、王寿昌留学回国后、其中包括了造船、海军建设、御侮、其他等情况。
关键词: 成效 造船 建设

内容

(一)造船
  船政自清同治七年(1868年)开工制造万年清号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江船号试洋,40年间,共造轮船40艘,总吨位4.7万余吨,占当时全国造船总吨位的74%,其中兵船32艘、商船8艘;木质19艘、铁胁9艘、钢胁12艘。1~16号船是洋监督日意格承包期间所造,17~35号船是船政学堂毕业生与留学生所监造。36~40号船虽是洋监督杜业尔与洋总监工柏奥镗所监造,主要技术力量也是船政学生。
  1~16号皆仿造西方旧式木船,其船式、功率、吨位较落后。但所造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排水量1370吨,比之日本稍前仿造的千代田号138吨的排水量大10倍。清光绪二年(1876年)下水的艺新号,是船政毕业生不仿西人成式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轮船;光绪三年(1877年)下水的威远号,是中国制造铁、木合构(铁胁)船的发端;光绪九年(1883年)下水的开济号,是制造巡洋快船(巡洋舰)的发端,轮机功率第一次超过排水吨位,较当时外购的南瑞、南琛号为胜;接着续造的镜清、寰泰号,在当时均属新式快船,较日本明治16年(1884年)下水的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木壳兵船海门号先进得多;光绪十四年(1888年)下水的龙威号后改称平远,是制造钢甲船的发端。造船质量逐步提高:排水量从50吨到2200吨以上,机式从普通蒸汽机到康邦(复式)蒸汽机,到新式廉邦机,锅炉涨力从2个大气压到8个大气压,功率从200匹马力到6500匹马力,时速从9海里到23海里,炮位从前、后膛炮到克虏伯快炮,到连珠炮。19世纪80年代,所造船与当时西方先进造船水平差距不大。造船的主要技术力量是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汪乔年、罗臻禄、游学诗和一大批各届船政毕业生。洋员撤离后,从艺新号开工到龙威号下水的13年间,船政主要靠学堂毕业生,在造船技术上连续跨越了从木壳到铁胁到钢甲的三大步。此后又制造在船体轮机、锅炉、弹药等舱外加一钢甲护罩的穹甲船、钢胁钢壳的鱼雷快船与商船。到19世纪80年代末,在闽、粤、南洋、北洋4支水师86艘舰船中,属船政制造的30艘。
  以前蒸汽机、锅炉与助航设备均购自外洋。同治九年(1870年),船政开始自制主机。同治十年(1871年),制成2汽缸竖式普通蒸汽机一部,功率150匹马力,工艺水平不亚于外洋,安装于第5号轮船安澜号上,行驶便捷。其他罗盘、望远镜、气压计、汽压表、舰炮瞄准器、经纬仪等技术难度较大的精密仪器,船政亦陆续自制
  除自造轮船外,光绪六年(1880年),刘步蟾、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奉派到德国监造定远,镇远、济远3船。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启正、林鸣埙、陈和庆派到英国监造致远、靖远两船,曾宗瀛、裘国安、黄戴派到德国监造经远、来远两船,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程璧光、卢守孟、林国祥、黎弼良、陈镇培、谭学衡派到英国监造海天、海圻两船,曾宗瀛、林鸣埙派到德国监造海筹、海容、海琛3船,改变以往购船听命于洋人的局面。
  马尾港同时是修船基地,除保修船政所造各船外,并承修北洋水师外购之海筹等船6艘。
  光绪六年(1880年),罗丰禄任大沽船坞总办。光绪十五年(1889年),郑诚、曾宗藏到广东船局帮造广金兵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刘义宽任广东黄浦船坞主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魏瀚任船政会办,清查出洋监督杜业尔浮支50万两银的事实,将杜撤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总办黄埔船坞兼管所属学堂与石井兵工厂;宣统二年(1910年),任海军部制船总监。吴应科任江南船坞总办。
  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制造鱼雷,由张才镝主持,十二年(1886年),建成鱼雷厂。光绪十年(1884年),陆汝成制成新式水雷,在乌龙江试演成功,比从德国购进的价廉、力强,所制子母雷能击穿九层木排。光绪十二年(1886年),船政开始制炮,由李荣芳主持。
  (二)海军建设
  船政所造船舰和所培养的造船、驾驶技术人才,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始基。
  船政轮船、舰队是中国最早组建的近代海军舰队。船政根据左宗棠奏定“成一船即练一船兵”的方针,从造出第一艘船万年清号开始,即选配管驾官兵、水师员弁,进行演练,.逐步积累。至清同治九年(1870年),随着船政造出、练成一批兵船,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组建舰队,由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兼署轮船统领(舰队司令官)。当时舰队领有由外国购进的靖海、华福宝、长胜3船和船政所造万年清、湄云、福星、伏波4船。此后所造各船,部分加入船政舰队,部分陆续派驻沿海各口。同治九年(1870年),湄云号调驻浙江。同治十一年(1872年),伏波号调驻广东,安澜号调驻山东。同治十三年(1874年),镇海号调驻天津,湄云号改驻牛庄,海镜号由招商局租领。光绪二年(1876年),登瀛洲号调驻金陵。光绪三年(1877年),泰安号调驻烟台,超武号调驻温州。光绪四年(1878年),靖远号调驻浙江,超武号调驻金陵。光绪五年(1879年),靖远、澄庆号调驻南洋。光绪六年(1880年),威远号调驻天津,康济号拨归招商局。派驻各口的轮船以后屡有变动,亦归船政舰队节制,“会哨校阅”,“联络一气”。遇损坏则驶回船政修理。派驻北方的轮船于每年冬至到次年三四月要回闽避冻。同治十年(1871年),制定《轮船出洋巡练章程》12条和《轮船营规》32条,每月操练费500两。光绪元年(1875年),罗大春接任轮船统领,当时舰队有船16艘,即前列7艘,加船政新造的镇海、扬武、飞云、靖远、振威、济安、永保、海镜、琛航号,按时进行演练。光绪二年(1876年),由舰队营务处吴世忠率万年清、济安、振威、福星号出闽江口五虎门外及澎湖操演枪炮及分合之法。光绪五年(1879年),彭楚汉接任统领,当时舰队分驻马尾、厦门、澎湖,基隆4处,按月轮流会操,周而复始,并曾集万年清、扬武、威远、靖远、济安、振威5船从厦门出洋演习,经台湾安平、旗后、基隆、沪尾至广东、香港而归。沿海勘察炮台、地势情形。光绪六年(1880年),济安、扬武、飞云、振威号集合于基隆会操。扬武,威远号又驶沪合操。光绪七年(1881年),留属船政舰队的有10船:福星号驻海坛,飞云号驻澎湖,振威、济安号驻厦门,艺新号驻福宁,扬武、威远号驻马尾,永保、海镜、琛航号负担闽台间运输任务。旗舰扬武号原由吴世忠管驾,兼管营务处。吴去世后由邓世昌代理。邓调北洋管驾飞霆号后由张成接管。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前,船政共造船24艘,船政舰队留防9艘,调驻各省15艘。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调驻各口的兵船先后划归各水师统辖:湄云、镇海、康济、泰安、通济、威远、平远归北洋水师,开济、澄庆、镜清、寰泰、横海、元凯、超武、登瀛洲、靖远归南洋水师,安澜、广甲、广乙、广丙、广庚归广东水师(其中部分是协造船)。
  各舰队管驾(舰长),前期全是旧式水师人员。同治十一年(1872年),船政学堂毕业生张成、吕翰分别被任命为长胜、海东云号管驾。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张成管驾靖远号,叶富管驾海东云号,林国祥管驾琛航号,邓世昌任该船大副,林泰曾任建威船大副。此后,旧式水师人员逐渐被船政毕业生所取代。各船管驾、管轮(轮机长)、大副中,船政学堂毕业生与非船政出身人员的比例:同治十二年(1873年)前为4:4。光绪元年(187年)前为5:2。光绪三年(1877年)前为10:2。光绪十年(1884年)前为17:0。光绪六年(1880年)以前,“北洋前蚊船所需管驾、大副、二副、管理轮机人员、炮位人员皆借才于闽省”(①《洋务运动》五,225页。)。北洋所购龙骧、虎威、镇北、镇南、镇东、镇西及飞霆、操江等船,调船政毕业生张成、邱宝仁、刘步蟾、林永升、蒋超英、方泊谦、邓世昌、吴梦良任管驾。光绪八年(1882年),北洋从英国购进镇中、镇边两船,调林永升、叶祖珪任管驾。光绪十年(1884年),罗丰禄调任北洋水师营务处。光绪十三年(1887年),北洋向英、德购进致远、经远、来远、靖远4船,分别任邓世昌、邱宝仁、叶祖珪、林永升为管驾。光绪十四年(1888年),刘步蟾、林泰曾参与起草《北洋水师章程》。北洋舰队正式建军时,在提督(舰队司令官)之下设总兵2人,由刘步蟾、林泰曾担任,副将5人,由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方伯谦担任,参将4人,由黄建勋、林履中、林颖启、萨镇冰担任,皆船政毕业生与留学生。提督丁汝昌是陆军将领,一切规制、管理主要靠刘步蟾等船政毕业生操持。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北洋舰队中任职的官佐共64人,其中闽生44人。在南洋水师(舰队)中,光绪六年(1880年),蒋超英任澄庆号管驾。光绪十年(1884年),唐佑任济安号管驾、黄纶苏任镇海号管驾。光绪十一年(1885年),何心川任开济号管驾。在广东水师(舰队)中,先后曾任管驾的有林国祥、李和、陈应谦、林点熊、程璧光、黄纶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叶祖珪任北洋水师统领,光绪三十年(1904年),督办上海船坞,统领南、北洋水师。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萨镇冰任南、北洋水师统领,宣统元年(1909年),任筹办海军副大臣,将南、北洋水师统编为巡洋长江舰队,自任统制;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
  从光绪六年(1880年)开始,严复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总办共20年。光绪八年(1882年),萨镇冰任教习。光绪七年(1881年),李兆其等4人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及威远练船教练。光绪八年(1882年)后,魏瀚、陈应濂等一批船政毕业生在广东鱼雷学馆、实学馆、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帮办、总办。光绪十五年(1889年),程璧光任广东水师练船副总管。光绪十六年(1890年)以后,蒋超英在南京水师学堂任总教习兼提调、总办,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任监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萨镇冰筹办烟台海军学堂,黄以云任南洋海军鱼雷电学堂总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叶祖珪督办南洋水师学堂。前后在各水师学堂任教的船政毕业生共40多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国夹板船吞顿丝马儿号在台湾基隆遇险,船政舰船福星号由杨永年驾往救援,将其护带进港。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德吉利士号轮船由粤来闽,经过福清海坛(今平潭)洋面时,见滩岛上数十人摇旗呼救,因大风无法靠近,驶入马尾港时告知船政舰队,海东云号由管驾张成驰往救援,救出全船24人,均属漳、泉一带商贩、水手,遭风逃至荒岛已5昼夜。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美国佛蓝牌利号夹板船在福建兴化长屿洋面遇风沉没,船政舰队派船救出洋人韦士客拉等19人送至福州。十月,刘金狮商船在福建长乐松下洋面触礁损坏,舰队派船救出13人,并代修船。光绪四年(1878年)四月阜康号商人由上海乘船至马尾,遇暴风翻船,许寿山驾艺新号抢救乘客陈廷隆等7人上岸,此后他又多次驾船救援遭风遇险船只,清廷给予奖励。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月,金同生商船装运杉木及砖等至闽江五虎口搁浅发漏,舰队派船将其拖进马尾港修理。光绪五年(1879年)二月,商船金长成号在赤屿洋面遇风,桅折船漏,舰队管务处吴世忠驾湄云号往救,吴在船上中风身亡。三月,金裕昌商船装运杉木3400根,行至马祖澳触礁将沉,舰队派船将其拖至古镇修理。
  同治十一年(1872年),湄云号由上海北运大米支援直隶灾区。光绪三年(1877年),台北风灾,福星号载运米谷往台湾后山应急。光绪四年,山西、河南旱灾,船政舰队海镜、永保、琛航、登瀛洲号会同招商局各船,分赴金陵、上海、牛庄装运米谷帮赈。
  (三)御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五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船民被台湾牡丹社高山族所杀,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征讨都督,率军舰5艘,运输船13艘,载兵3600多人在台湾南部琅〓(今恒春)登陆,劫掠烧杀。高山族人民据险反击。日军退守龟山,设立都督府,意图久据。清政府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率领以扬武号为旗舰的船政舰队,载运淮军13营6500人渡台。飞云、安澜、靖远、振威、伏波及税务司所借凌云号驻澎湖,举行会操。福星号驻台北,万年清号驻厦门,济安号驻福州,永保、琛航、大雅号往来运输。严宗光、林泰曾等一批刚毕业的船政学生随往勘测台湾环岛地势、水文,绘制成图。日本政府见无隙可乘,与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撤兵而去,其侵台图谋未能得逞。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汉城发生兵变,日本政府趁机派兵驻朝,清政府亦派6舰赴朝,其中威远、澄庆、登瀛洲、泰安4舰为闽造,由丁日昌率队,船政毕业生林泰曾、邓世昌、李田、叶伯鋆、蒋超英任各船管驾,迅速平息事变,阻止了日本政府征韩图谋的实施。
  光绪十年(1884年)爆发中法战争,中国东南沿海战场(以闽、台为中心)与法军作战的海军主力是船政舰队。在马江海战中,参战的船政毕业生27人,牺牲21人:飞云号大副谢润德,正管轮潘锡基、三管轮马应波,福胜、建胜号督带吕翰,福胜号管驾叶琢、大副翁守恭、副管轮戴庆涛,建胜号管驾林森林、大副丁兆中,福星号管驾陈英、三副王涟,振威号管驾许寿山、大副梁祖勋、二副邝咏钟,扬武号副管驾梁梓芳、三管轮庞廷桢以及留美撤回入堂肄习练生杨光楠、薛有福、黄季良,管轮学生陈锦超。吴其藻下落不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时,为加强台防,曾派船政学堂测绘生杨则哲、林鉴殷、郑奉时、林兆燕、董寿、林泳埙、陈振家、王韵聪、陈宝煊赴台测绘。在黄海海战中,参战的船政毕业生50人,包括13名主力舰管驾中的11名,牺牲16人:定远号管驾刘步蟾、总管轮刘荫霖,镇远号管驾林泰曾,经远号管驾林永升,致远号管驾邓世昌、大管轮郑文恒,超勇号管驾黄建勋、帮带大副翁守瑜,扬威号管驾林履中、帮带大副郑文超,来远号总管陈景祺及张海鳌、蔡馨书。在两次海战中,这些烈士作战事迹之英勇壮烈是中华男儿爱国主义精神的千秋典范。
  (四)其他
  从清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船政学堂毕业生参与筹建台湾基隆煤矿,4年投产,到19世纪80年代初,产量基本能满足船政需要。光绪六年(1880年),林日章参加开滦煤矿勘探,罗臻禄任广东矿务委员,林庆升、池贞铨、林日章发现福州穆源煤矿。光绪八年(1882年),池贞铨、林日章勘得山东海州、栖霞县、招远县属铝矿,林日章任开采监工。林是中国西法炼银的最早主持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金生任台湾煤矿煤师,另一船政毕业生任福清石竹山锡矿矿师。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金生、池贞铨到湖南邵阳、新华复查煤矿。游学诗参加湖北大冶铁山运道建筑,又到王三石勘探煤矿。池贞铨勘明马鞍山煤层状况,选定煤井位置,又到湖北兴山勘探铜矿。为建设汉阳铁厂,“闽厂学生分赴衡州、宝庆、辰州、永州等府暨毗连鄂境之四川夔州、陕西之兴安、汉中等府,毗连湘境之江西萍乡、贵州青溪等县查勘煤铁,并委赴素产煤铁之山西省泽、路、平、孟等处采取煤铁各式样”(①《政艺通报》卷1,“艺学图表”。)。光绪二十年(1894年),船政在古田所炼铁送往英国炼钢,质量优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济成参与厦门湖头探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黄清寿往邵武探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池贞铨、沈庆瑜创办赣州铜矿。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詹天佑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参加修建塘沽至天津、天津至沈阳铁路,后任川汉、粤川铁路总理,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元年(1905~1909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光绪二十九年U9W年),魏瀚主持河南许州临颖铁路工程施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李大受任京汉铁路养路副总管,卢守孟任京汉铁路行车总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高而谦任京汉铁路总监督,郑清濂任汴洛铁路总办,陈庆平任漳厦铁路总工程师,王迴澜任副总工程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郑清濂任京汉铁路总监督,丁平澜任正太铁路总办,宣统元年(1909年),魏瀚任广九铁路总办,李大受、曾毓隽、郑膺麟勘测川汉铁路。宣统三年(1911年),王寿昌任川汉铁路总办。郑诚任京张、京绥铁路总办。
  光绪六年(1880年),陈林璋先后调往山东、浙江办理机器局事务。光绪十年(1884年),刘冠南任刘公岛机器厂帮办。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魏瀚任汉阳机器厂总办。
  光绪三年(1877年),苏汝灼、陈平国专司台湾电线敷设工程。光绪五年(1879年),船政使用电灯(爱迪生于1878年改进白炽灯),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在自制兵船镜清号上装电灯,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电报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电灯厂,以上工作都由船政学生主持。
  罗丰禄任第一届留学生翻译,回国后,在天津水师营务处任李鸿章翻译。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897~1902年),任驻英、比、意公使。光绪二十八至三十年(1902~1904年),吴德章任驻粤匈帝国公使。陈季同任第一届留学生文案,后任驻德,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奥、丹、荷四国参赞,中法战争后随曾纪泽参加与法国划分中越边界的谈判,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朝鲜协助处理海防事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参与策划成立台湾民主国,任外务大臣。魏瀚在留学期间任法国皇家律师公会助理员,得法学博士学位,19世纪90年代先后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端方办理法律、外交翻译事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寿昌任京汉铁路总翻译。
  黄庭、王迴澜、王寿昌留学回国后任船政学堂法文教习,郑诚任翻译。林振峰在福州、济南任教习数十年,精通数学,被誉为“马尾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黄树生任永春州中学堂教习。
  王寿昌为林纾口译《茶花女》,由魏瀚为之刊行于福州。陈寿彭翻译英国海军海图官局所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郑守箴翻译《喝茫蚕书》,介绍欧洲选种育蚕方法。陈季同将《红楼梦》、《聊斋志异》译为法文在巴黎出版。严复译述《天演论》等,向国人系统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经典著作。马建忠著《马氏文通》。陈兆翱将轮船车叶化平为侧,外洋竞相仿效。又改进船用抽水机,西人以陈兆翱名之。池贞铨用连江白石粉制成耐火砖,耐火力较进口砖优良。
  附:
  (一)求是堂艺局章程(①《洋务运动》五,28~26页:清同治五年十一月五日左宗棠奏折。)
  一、各子弟到局学习后,每逢端午、中秋给假三日,度岁时于封印日回家,开印日到局。凡遇外国礼拜日,亦不给假。每日晨起、夜眠,听教习、洋员训课,不准在外嬉游,致荒学业;不准侮慢教师,欺凌同学。
  二、各子弟到局后,饮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发。患病较重者,监督验其病果沉重,送回本家调理,病痊后即行销假。
  三、各子弟饮食既由艺局供给,仍每名月给银四两,俾赡其家,以昭体恤。
  四、开艺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其学有进境考列一等者,赏洋银十元,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者记惰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其三次连考一等者,于照章奖赏外,另赏衣料,以示鼓舞。
  五、子弟入局肄习,总以五年为限。于入局时,取具其父兄及本人甘结,限内不得告请长假,不得改习别业,以取专精。
  六、艺局内宜拣派明干正绅,常川住局,稽察师徒勤惰,亦便剽学艺事,以扩见闻。其委绅等应由总理船政大臣遴选给委。
  七、各子弟学成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惟学习监工、船主等事,非资性颖敏人不能。其有由文职、文生入局者,亦未便概保武职,应准照军功人员例议奖。
  八、各子弟之学成监造者,学成船主者,即令作监工、作船主,每月薪水照外国监工、船主辛银数发给,仍特加优擢,以奖异能。
  (二)船政与洋教习师丢瓦所定合约(②《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三),957页:光绪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张梦元咨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一、师丢瓦熟识轮机一切奥妙,愿应福建船政大臣之聘,为船政学堂管轮教习。抵福州日,即当起予教导在堂生徒及各管车,无论在船在岸,师丟瓦应尽心竭力教以管轮理法手艺。此外,凡属管轮本分应晓之事,衙门或派其兼办,师丢瓦即应遵照,不得于第五条所载月俸定数之外,再请加上。
  二、师丢瓦定此合同,以三年为限。自抵工之日起(光绪九年五月初八日,西历1883年6月12日),限内倘遇难料之事,须行停工,以致师丢瓦不得在堂施教,船政大臣可以作主撤其回国。惟应于其本月应得薪水之外,另给贴薪四个月,并回英盘费。师丢瓦不听吩咐,或办理不善,或教导不力,船政大臣亦可撤其回国,只给盘费,不给贴薪。
  三、师丢瓦在工,立限三年,限内应尽心力,认真教导各生徒,如第一条内所载云云。除应授课程以外,不得干预别项各种事宜,不论或明做,或暗搅,未经告明船政大臣,及告明而尚未允准者,一概不许擅行。
  四、师丢瓦应受船政大臣,或署理船政大臣节制,并应听稽查学堂委员之谕,以外不准私自越躐,干谒中国官员。
  五、师丢瓦薪水银,月给船政局秤二百两,自抵工之日起,按西历月份,每月支领。其由英国起程赴中国时,另发一个月贴薪银,为行装之用。
  六、师丢瓦应住合式房间,由船政衙门给予,有病时给予医生,其费由公项动支。
  七、照以后第八、第九条情形,师丢瓦应得由英至闽,及由闽回英各项船票,或领局平银三百七十八两,以作由英赴闽盘费,及同数之银,由闽回英。
  八、如在约期限内,师丢瓦或因病回英,或为本国召国,船政只给回费,或如第七条所云局平银数,倘系自己有事回国,须先四个月禀明衙门,第如此情形回国,师丢瓦不得向衙门问取川资及别项等费。
  九、师丢瓦三年期满,衙门应给予回英盘费及贴薪两个月。若衙门与教习愿意再留,再立新约,其回费并贴薪,应俟下次期满之日支领。
  十、师丢瓦既到福州,船政衙门另与换立华英字合约各二分,一存衙门,一发交师丢瓦收执为凭。师丢瓦既得新合约,旧合约即为废纸。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