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与出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89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与出版
分类号: G526.3
页数: 19
页码: 612-6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设专门教育科研机构,对部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并推广科研成果。
关键词: 福建省 教育 科研

内容

清末,福建未设专门教育科研机构。民国22年(1933年),成立科学馆,对部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民国28年,为提倡学术研究,创办福建省研究所,翌年改为研究院,有专任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生若干名,并聘请省内各大学教授为兼职研究员。民国37年,研究院内成立教育心理研究室,在儿童心理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大部分地区成立县教育会和中小学教育研究会,举办暑期教师讲习会,研究教材教法;普通教育实验区组织教学观摩、成绩展览、专题演讲、分科视导。此外,有些专家、学者和教师或联合或各自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民国15~20年,主要研究小学教育,以后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民众教育、补习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幼儿教育、乡村教育、比较教育、家庭教育、实验教育、行政管理、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方面。研究内容也从研究具体问题逐渐趋向基本理论探讨,并进行一些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文章有的刊登在全国性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教育杂志》以及福建省教育厅出版的《福建教育》和地、县、校的教育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初,福建省教育厅曾设立新教育研究所,时间虽只年余,但对研究新教育起了一定作用。一批重点中小学,对学校管理体制、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进行研究和试验,取得一定成绩。“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教育科研陷于瘫痪。1980年,开始建立各级教育科研所(室);成立省、地(市)、县(区)教育学会和学科研究会;各级各类学校大都建立教育研究室(所)和学科教研组(室);福建教育学院,各地、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逐步恢复健全。一个专兼群、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相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逐步在全省开展起来。研究课题有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体制、行政管理、各学科教材、教法、测试、评估;组织编写补充教材、乡土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编印刊物、出版专著;承担国家、省地市级课题,举办各种专题研讨会、讲座,开展评选优秀论文活动,推广科研成果。
  民国时期,教育厅定期出版《福建教育》等。大多数地区和县的教育部门办有《教育月刊》、《国教通讯》等刊物,登载该地、县教育状况和一些教育教学研究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有公开出版的省一级教育刊物有:《福建教育》、《中学语文报》、《小学生周报》、《教育评论》、《福建中学教学》和各高等学校学报等。各地市或公开或内部出版编印有《福州教育研究》、《厦门教育》、《泉州教育报》等。
  第一节 教育科研
  一、机构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简称“省教科所”)
  1981年12月,成立时称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室,1982年3月定现名,是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直属机构。该所编制50人,现28人,其中副研究员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编辑2人、研究实习员3人、助理编辑4人。该所设办公室、高教研究室、普通教育改革研究室、教育情报研究室、职业成人教育研究室、教育史志研究室、《教育评论》编辑室。《教育评论》全国公开发行,《福建高教研究》系内刊。
  (二)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简称“省普教室”)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于1984年2月,是省教育委员会直属机构,下设英语科、政史地科、数学科、理化生科、职业技术科、小学幼教科、秘书科、行政科、《福建教学与研究》编辑室。核定事业编制为70人,现有工作人员56人(行政人员11人,教研人员45人),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有50人,其中,中学特级教师2名、高级职称15名、中级职称12名,初级职称21名。
  (三)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建于1978年5月,原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4年2月改现称。现有专职人员25人,其中专业科研人员20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2人;兼职科研人员44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全所设6个室:办公室、高等教育理论与教育史研究室、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室、心理学研究室、外国高等教育研究室、资料室。编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月刊)。
  (四)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1年3月,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教育科学研究所。1987年系所合署办公,设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6个研究室及《中外教育》编辑室。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助教2人;兼职科研人员3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24人。
  (五)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0月,是福州市教育委员会直属机构,现有科研人员6人。该所与福州市教育学会合署办公。
  (六)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主管,编制15人,现有科研人员8人。领导班子由所长、中共党支部书记、副所长组成。所内建有教育图书情报资料室和文印室。
  此外,其余7个地(市)教育局都设有教科室或教研室,负责本地区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工作。全省大专院校都设立高教研究室,重点中学设立教研室,负责本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二、活动
  (一)福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984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科研人员深入泉州市和晋江县进行为期半年的实际调查取样,了解晋江县沿海开放区经济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部门各级各类人才的专业、文化程度、任职资格、年龄构成等情况,并根据历史趋势及未来需要求出各种经济因素的预测值,得出未来20年内晋江县各级各类人才的合理结构比例和需求目标值。在对晋江县经济和社会现状及其发展的调研中,研究人员还提出各层次人才规划的方法与人才队伍建设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发表《福建省晋江县农村经济与教育调查报告》、《晋江县专业人才预测及规划》等文章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并由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课题组主编、教育科学社出版。科研人员还探讨制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的战略思想、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要树立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和选用人才不拘一格的战略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作法,并建议改变设置重点中、小学和幼儿园,根据城、乡、山、海、岛、侨、老、少、边、远、贫不同地域的特点设置实验中、小学和幼儿园;改变招生录取制度,办好各类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真正把教书育人摆在首要地位。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改革意见:(1)要分层次,明确培养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2)办好、办活农村职业中学,在政策上要放宽,使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3)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三者相互沟通,共同发展;(4)“两条腿走路”,促进全日制职业教育和业余成人职业教育共同发展;(5)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挂钩等。
  这方面研究论文有傅宗弼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石益的《关于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马长冰的《对办好福建省初级中学的基本认识和构想》等。
  (二)义务教育研究
  1986、1988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林天庆等参加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贯彻《义务教育法》实施调查组,到龙岩、三明等市进行调查研究。除完成调查报告外,林天庆发表了《谈谈怎样搞好普及义务教育的调查》和《论制订普及义务教育规划的意义、作用和科学程序》等论文。1987年,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课题《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和方法的研究》列入“七五”期间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李青藻的《关于福建省长乐、福清、罗源三县普及义务教育的调查》总结长乐、福清、罗源三县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等经验。
  (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厦门大学的《闽南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运用信息论、系统论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德育、智育、体育等诸问题提出新见解;同时还运用整体原理、反馈和有机相关性原理来探讨德育过程的规律,研究学校德育的方向。
  这方面研究论文有陈明义的《立足改革,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廖焕基的《“三个面向”与教育改革》、朱玉书的《优化人才素质综化综论》等。
  (四)德育研究
  1983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同部分学校教师及有关单位联合进行全省性学生德育调查,撰写了《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纲》。1986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福建师范大学德育研究室部分研究人员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对14所40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撰写有关论文,对新时期政治课中增强德育、政治思想教育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林斯坦等的《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状况研究》等3篇论文,刊登在国家级刊物、北师大主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并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选汇》转载。1988年4~10月,省教科所与福建师大政教系中学教育研究室合作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理论问题,3篇成果在陕西师大主办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连载。该课题的“综合报告”获全国50城市中学德育研究会“育才杯”德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福建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奖和福建省中学思想政治课优秀论文奖。
  (五)深化教育改革研究
  1988年2月1日,福建省成立《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课题组,以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填表与座谈、统一调查与各自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调研,举行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围绕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后果和对策”问题进行讨论。与会者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原因、表现及其危害进行剖析,并定出分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的要求、内容与范围。1988年9月,课题组在泉州市召开第二次研讨会,会上交流了《试从生产力标准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产生根源及克服途径》和《论教育观念落后的根源及其改革》等论文,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认为教育脱离实际,把中小学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是“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土壤;对福建省各地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这一错误倾向,应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及时纠正的态度。
  这方面研究的论文还有王映辉的《略谈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莆田市、仙游县课题组的《初中复读现象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建阳地区课题组的《从一个小山县的“片追”重复教育看中等教育改革的途径》、许守添的《贫困地区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永安市课题组的《端正教育思想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安溪县课题组的《教育思想问题的调查浅析》、龙岩地区课题组的《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教育质量》。
  (六)华侨办学研究
  福建华侨在家乡兴办教育事业,历史悠久,贡献很大,形成福建历史上具有特色的华侨捐资办学、为祖国广育人才的优育传统。直至今日,海外华侨捐资办学,仍是福建沿海开放县市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支巨大力量。近几年来,在华侨教育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有:黄新宪的《福建华侨教育》(《福建省教育年鉴》1949~1984年普教部分)、王毓澄的《福建泉州华侨教育的历史沿革》和《华侨捐资兴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林瑞云的《李光前先生与国光中学》等。
  (七)教育史志研究
  福建教育科研工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福建教育自西晋至现代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各省编写教育年鉴、教育资料、教育大事记和教育史的部署,于1983、1984年先后着手编写教育资料与福建省教育年鉴及各地区地方教育史料。1984年5月,在省教育厅领导下成立福建省“教育年鉴编写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专兼职人员,从各方面征集教育史料数百篇,并发动各地市和有关的县、校撰写专题教育史料,用一年多时间,完成14万字的《福建省教育年鉴》(1949~1984年),接着又编写出《福建省教育年鉴》(1985~1986年)。以上两书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比较系统地介绍福建省在建国后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编入全国教育年鉴,公开出版。1984年7月,根据在北京召开的老解放区教育史编写座谈会《纪要》要求,福建省编写了《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闽西苏区教育史》两部革命史料。近年来,龙岩、尤溪、建瓯、永春等市县,编写地方教育志。侯金林等发表《对编写福建省教育志若干问题的探讨》等论文。
  (八)台湾教育研究
  《台湾教育研究》是承担国家教委规划办的课题,国家教委“七五”期间二级(重点)课题,研究分析台湾教育发展轮廓、特点、发展趋势,评价其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进而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课题在“七五”期间陆续完成10多个专题研究报告在全国性教育理论刊物上发表,送交国家教委,编成《台湾教育文集》列入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台湾研究系列丛书”。
  在完成“七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台湾教育研究》被福建省教委列入“八五”教育科研课题。
  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研究”、“师范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关于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职能的研究”、“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的研究”、“高校投资”等研究课题。
  (九)其他科研活动
  1.确定任务
  1983年,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福建省教育学会联合召开的“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会议”,确定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本省实际出发,研究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福建教育科学研究具体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紧密联系福建的实际,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情况和福建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如何解决福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探索福建不同类型地区教育发展规律,探索又多又好地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还提出《福建省1984年至1990年教育科学研究(普及)初步方案》和《重点项目选题范围》(共6大类,100多个课题),并实行专兼职共同研究方法,除本所科研人员承担各项科研任务外,还采取特约聘任制,先后聘请省内外教育界专家学者、科研人员31人,发给课题补助费,收到96项科研成果。
  2.指导教学
  1984年,根据数学、物理、化学科专题研讨甲乙两种教材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意见,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向全省各地发出贯彻意见,指导教学。在贯彻国家教委“调整初中四科教学要求意见”中,于1985年制定4科教学的“补充说明和具体要求”。同年,在仙游县召开“福建省初中教学工作座谈会”,提出贯彻的要求与措施。1986年,编写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要求。1987年2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各学科过渡性教学大纲。中学各学科组织各种类型座谈会,以会议纪要形式,提出贯彻的意见与要求。小学、幼教科利用暑假组织各地市和部分县的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常识教研员在沙县举办学习会,协助各地市开展全省性学习新大纲的3级培训工作。在部分地市县开18场新大纲专题讲座。此外还在省电视台《教育之窗》作两次电视辅导讲座。
  至1989年,省普教室组织贯彻新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研讨会、培训会、交流会共114场。组织编写供普通中学教师使用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材的“教学基本要求”、“补充说明和具体要求”等计16种、24册145万字,对尚无统一教学计划或大纲的成人中专、农民业余学校、职业中学,根据实际情況编写成人中专中的“党政(政工)”、“工业企业管理”;职业中学中的“畜牧”、“淡水养殖”等18个专业27项教学计划和73个专业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
  3.教改试验
  (1)60年代初,福建师范学院徐君藩教授组织、指导杨尔衢、赖昌贵、张萍芳等深入福建师院附小,结合五年一贯制实验班的语数教学,进行小学生学习语数学科的思维特点追踪实验研究。《福建师院学报》刊登了他们撰写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复述语文内容的抽象概括特征的实验研究》报告。
  (2)省普教室建室以来,组织参加全国的教改实验有“思想政治课高中教材知识点的分析与综合”、“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数学“实验教材”、英语“目标管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8个项目,《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在厦门双十中学、永定一中实验,参加高考的语文成绩分别超过本校平行班7.8分和5.6分。1984年,全省8个县66所学校187个教学班7590个学生参加国家教委和全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主持的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1989年,全省100个教学班,2500名学员参加成人教育全国南方本农民业余学校教材实验。
  该室省级试验项目有高中数学“目标掌握”、物理“五年跟踪”和116所中学参加的“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管理”实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的横向联系”,职业中学的政治课改革等11个项目。物理科的“五年跟踪”实验已坚持三年。有208个教学班参加的“小学教学教材教法同步整体改革”实验,运用整体原理,分段教学,探索从整体入手,改革数学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
  4.教材教法改革
  为了帮助教师过好教材关,组织教材教法培训,普教、成教、职教等省教委业务处和地市教育(教师进修)学院协作,省普教室举办《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福建省编小学劳动材料》、《高中教学“目标——掌握”的基本点与结构架》、《艺术体操》、《竹编新技术》等54个师资培训班,还以备课会、座谈会、教学工作会、质量分析等形式同各地县教研员、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改革教材教法。同时开展专题研究,举办专题讲座。1989年,全室教研员写出专题教研论文、调查报告94篇。《实行教学目标管理,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改革成人中专语文教材构思》、《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篇论文,分别获得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论文优秀奖。
  林铭荪的《数学教育心理因素与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教学的模式设计》、《培养数学创造能力的途径》,马文光的《影视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分别在日本召开的国际数学研讨会和香港举行的国际语文教学研究会上宣讲,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与好评。
  结合下乡调查,根据当地教材教法研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举办专题讲座200多场。《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讲座,在宁德、龙岩两地区开10场;(试论数学单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专题讲座在泉州、莆田等地开11场,还有“关于省成人中专语文教材教法专题”、“教育统计学理论”讲座在地县开了多场。
  1986年,为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电教馆联合举办“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电视教学评比活动”。评出1~3等奖20名,选送龙岩松涛小学连雪红参加1989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中青年教师阅读课教学观摩评比活动”,获得一等奖。1988~1989年与教育出版社联合开展作文优质课、优质论文、优质评析文章,省思想品德优质课、优秀评点文章,自然课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等评选活动。
  5.编写教材和参考资料
  省普教室配合省教委有关业务处组织编审43种乡土教材、补充教材和实验教材。
  编写的24种福建省初中史地乡土教材,11种获国家教委乡土教材编写奖;《福建省农民业余初等学校语文教材》、《职业道德》,1989年1月,分别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初一数学衔接教材》、《初中音乐教材》、《福建省职工初中文化语文课本》、《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实用教材》得到学校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
  编写供教师教学、进修用的参考资料有:《初中教师教材教法进修参考资料》、小学语文、数学《教材教法手册》、《福建省编小学劳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农业基础知识》等教学参考书32册400多万字。拍摄《经济常识》第一课的教学录像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参加编制审定义务教育教材配套四科四套(200片)幻灯片和生物挂图;编写、审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基础训练10种60册,《高中毕业生总复习丛书》1套9册、《初中生学习规范丛书》1套6册,《高中毕业生总复习丛书》1套9册、《初中生学习规范丛书》1套6册。
  6.建立教研网络
  1985年,教育厅下发《关于建立三级教研网络的通知》和《关于下发<福建省各级教研室试行工作条例〉的通知》。各县普通中学以县一中或完中为中心的校际教研组先后成立。一些群众性教改协作组:“小学综合整体改革”协作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同步整体改革领导小组”,“初中语文分编型教材中心教研组”相继开展工作。成人教育成立语文、数学、理化、史地5个中心教研组和“文秘”、“财会”、“政工”等6个专业协作组;职业教育在全省各地市建立地区性的各种专业教学中心组;幼儿教育建立68个县的幼教联络网。聘请省内50名教师为该室特约教研员,召开座谈会,研究教改,出谋献计。省教育学会13个学科教研会挂靠省普教室,一部分教研员担任会长或秘书长职务,协助召开24届次全省年会,通过学会教研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教研教改活动。省普教室主持举办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小论文的预赛,华东六省一市英语电视竞赛,福建省石油杯电视大奖赛,首届“三热爱”作文竞赛等共26场次。同时注意尖子生的培养,对思想健康、基础扎实、刻苦钻研、学有潜力的学生,热情予以扶持,并协助有关部门选送他们参加全国性竞赛,成绩喜人。
  7.推广先进典型
  1985年,省普教室在仙游县召开“福建省初中教学工作座谈会”交流推广仙游和尤溪的经验。1987年,漳州会议上推出平和县国强中学先进典型;1988年,在“省中学教改经验交流会”上,表彰18个先进教改单位,评出24项教改优秀成果奖。1989年12月,在“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上,推广龙岩雁石初中和福州郊区秀山中学语文教改取得大面积丰收的先进经验。
  8.电化教育
  1983年以来,福建省电教馆及各地市电教站和各有关单位组织放映李燕杰报告等思想教育录像,进行文明礼貌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观众达几十万人次。省电教馆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播出的教育专题片有多部,其中《古田会议,光照千秋》、《历史的叮嘱》和《八闽巾帼国魂》影响较广。
  福建发展电教重视电教教材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专家的作用。编制工作中教研、教学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通用教材的商品化出版和教师自编自制相结合。福建省电教馆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节目编制单位之一,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编制一批优秀的电视教学节目,发行音像教材12268套。并多次参加全国电教教材评比教材奖,福建省占6项。
  福建省1987年组织电教课题科研活动,全省省级电教课题上百个;各地撰写的电教论文几百篇。其中获全国奖的有8篇。省级的41篇。有数篇论文被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吉林省《中小学电教》,西北师大《电化教育》等刊物转载。
  9.举办《福建教育之窗》
  《福建教育之窗》节目内容:“师资培训音像教材”,包括《怎样朗读》8集,《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20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8集,》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音像教材》9集;“课堂教学栏目”包括精选省内外优秀教师执教的优质课,播送实况并加以评点;“课本教学片断集锦”,按一定的教学内容或某个主题编入有特色的有关教学片断,加以简要解说把各个片断串联组合起来;“教学片断赏析”精选具有新的教学思想或创造性处理教材做法的教学片断,加以评析;“教法比较”,同教材几种不同教法又各具特色的教学录像,选其精彩片断,加以比较评论;“备课园地”,针对教师备课中的疑难,阐明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和方法,并举优秀教例加以说明。“教例小议”,“教法介绍“教法研究”栏目均以优秀教学片断为例,介绍、推荐优秀教学法。
  编排教育理论栏目,包括:教育心理学答疑、心理学例谈、信息与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漫淡。此类片子,或以生动精彩的戏剧情节为例,或以活泼形象的画面说明抽象的道理再编入相应的教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启发性的解说词贯串始终。
  加强师德修养,栏目有:师生关系研究、师德修养漫谈、名言与教育。以师德修养为主题,取材于学校生活的小品配以对白式解说或主持人的串讲,大多采用正反面对照,让事实说话,避免说教。
  通过报导,交流教育改革经验,推广成果,栏目有:专题报道、电视通讯、教育信息、专访、座谈纪实。先后报导优秀教师廖淑贞、王招碧、王苏华、福州实小、漳州市实小,闽西地区的新时期德育成果、东山县的爱国主义教育、福州鼓楼的教改成果。举办5届全省性课堂教学电视研讨活动,从学区开始,县(区)、地区(市)层层开展“上一节优质课、宣读一篇论文”的研究活动。各地(市)推选出最优的两节课和两篇论文参加《福建教育之窗》的电视研讨,由教育之窗播出后供全省观摩、研讨、评优。
  福建省选送全国获奖的电教节目有:
  1978年,在全国幻灯汇报会上中学物理投影片《楞次定律》,数学投影片《二次函数》获奖。
  1980年,在全国中学物理学科电化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中学物理》全套投影片获优秀奖,《封闭式电场磁场投影演示器》获优秀奖。
  1983年,在全国小学语文电教研讨会上,小学语文投影片《植物妈妈有办法》获一等奖,《猴和小羊》获二等奖,《小猴子下山》、《鱼和潜水艇》获三等奖。
  1984年,在全国小学教学电教研讨会上,小学数学投影片《小学数学组合投影教具》获一等奖,《由直线外一点至直线距离垂线最短》获二等奖。
  1989年,在“89上海全国电教成果邀请评比”会上,中学物理投影片《液压机工作原理》获一等奖,中学物理投影片《光在媒质界的现象》获二等奖,《初中英语句型情景教学》系列录像片获二等奖,中学物理《汽油机、柴油机、蒸汽机原理》、《离心式水泵工作原理》、《电话》、《电场、磁场投影示器件》获三等奖,中学生物理实验系列录像片《河蚌》、中学化学实验系列录像片《教训的启示》、中学地理投影片《非洲地理》、幼儿常识教育录像片《预防蛔虫病》获优秀奖。
  三、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省教科所、省普教室相继成立,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教科所以及地市教育科研机构在教育各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省教科所从成立到1989年,科研人员编撰科研著作、撰写论文500多篇,发表在省一级以上刊物的达200多篇。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从1978年成立以来,计有专著(含译著)45部,合著15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约600篇,其中在国外或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计100余篇。获奖项目有:国家级奖7项,中央部委和省级奖38项,市校级奖52项。福建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系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译文100多篇,独立或合作出版各种著作60多部,其中有21篇(本)获得各级政府或学术团体的奖励。其余地市校教育科研人员也撰写了不少论文。
  现将1989年以前(含1989年)公开出版的部分教育科研著作(含撰、译、编)列表记述,详见表11-1。
  第二节 学术团体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建省教育总会”成立,陈宝琛为会长,会员200多人。同年,沙县创立教育会。民国元年(1912年)永安县建立教育会。民国22年,福建省私立中学联会成立,三山等7校当选为理事,会址设在私立福州中学,设理事会、主任理事,其余分任文书、会计、庶务、合作、交际、编辑各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斯间,闽西苏区建立初等教育研究会。民国26年后,大部分县、区、乡先后成立教育会或初等教育(国民教育)研究会,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调查文盲、推行儿童教育;改进学校行政组织、学校辅导、学生专业训练、语文精读、略读教材专题,结合教学和管理实践开展研究,每一学期将研究成果在省师范教育研究室进行交流。永安县教育会成立一年多,举办10次教学表演和4项专题研讨会,民国36年,配合永安师范学校推行国民教育研究,在城区、太湖、吉山等地举行示范教学多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80年代开始,相继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学会、学科研究会。
  一、福建省教育学会
  福建省教育学会于1980年10月26日成立。首届会长张立。该会是由全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后团结和组织全省有志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科学普及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在新历史条件下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组织、协调各地、市分会,省属各专业(学科)研究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活动,与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办公开发行的教育理论刊物《教育评论》。
  到1989年,福建省教育学会所属9个地市学会、27个省级专业(学科)研究会,以及县级学会,计30多个。全省会员2万多人。各专业(学科)研究会情况,详见表11-2。
  福建省教育学会在1984年先后开展关于人的全面培养与发展的问题、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问题、普通教育的整体改革问题、教书育人问题、农村教育改革问题、教育如何为外向型经济服务问题及福建教育的10年反思和对策等重点课题研究活动。在福州、厦门、连城、泉州等地召开学术讨论会共交流论文400多篇,从中推荐论文参加全国有关研讨会。农村教育改革的研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少县对教育进行反思的规划。连城县请全县乡、镇长参加研讨会,把加强教育领导,搞好教育改革列入乡、镇领导考核的内容。泉州市对农村小教管理体制进行大胆的实验与改革。各地市学会和专业(学科)研究会还提出各自重点科研项目,撰写论文数千篇,获全国学会研究会、省学会奖励数百篇。
  省化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后,把高、初中教材中难做的实验全部排队,组织攻关,在龙岩年会上进行64台现场实验表演,然后组织全省化学教师观摩,用一年时间,把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解决。省物理教学研究会通过几年深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在全省初步形成4个各有特色的教学流派,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定理论指导,都有一批有志改革的教学骨干参加,都有一定时间的实验论证,不同流派交流切磋,引导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深化。
  1985年,福建省教育学会举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科学优秀论文评奖活动,评出优秀论文45篇。其中推荐2篇参加全国第二次教育学术讨论会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论文奖。
  1988年,省教育学会、省教科所联合举办“教书育人”与“教育改革”研讨会,对会议论文进行评奖,评出优秀论文45篇。省教育学会邀请张健、刘佛年等专家来闽讲学;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接待日本教育参观团;1988年,省教育学会应邀组团赴香港考察。
  省属各专业(学科)研究会先后编印内部理论刊物:《福建勤工俭学》、《福建电教》、《陶研通讯》、《中学教育研究》、《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福建幼儿教育》、《福建教育会计》等。
  二、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
  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1983年12月23日,在福州成立,首届会长曾鸣。现有专业研究会15个,高校团体会员33个,个人会员415人,详见表11-3。
  学会成立后,1983~1989年,先后召开各种学术年会、专题讨论会10多次,交流论文500多篇,其中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与新技术革命、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学校教书育人、高等学校校风建设等;多次承担与合作召开全国学术会议:华东高等教育管理研讨会、沿海省市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高等学校学生能力研讨会、全国高等学校研究所组建研讨会。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振兴福建经济与高等教育战略研究、福建高等教育发展史研究,福建高等学校校风研究,福建高等教育结构研究。鼓励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出版一批本省高等教育的专著和论文集。潘懋元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填补我国高等教育学的空白,荣获全国和福建省级教育科学和教学著作奖励。王增炳教授与集美航海学院合编《教育事业家陈嘉庚》。1984年学会与福建省高等教育研究室联合创办《福建高教研究》双月刊,成为本省交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
  三、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会
  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6月,首届会长傅宗弼。该会团结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热心职业教育的人士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组织学术交流进行改革试验,赞助重点课题;传播有关信息,宣传、推广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各地市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会。
  省职业教育研究会成立至1989年,主要就中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当地社会主义的两文明建设服务;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各种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等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每年开一次学术研讨会,评选优秀论文;举办各种专题学术讨论共交流论文和调查报告200多篇。内刊《福建职业教育》编印27期共32400册,供全省各地、市研究会会员及职业中学学习参考。
  四、福建省成人教育学会
  福建省成人教育学会原称成人教育研究会,于1982年1月在福州成立,首届会长宋世洪。1986年12月,经会员代表讨论改为福建省成人教育学会。9个地市和部分县和省有关部门先后成立研究会,现有团体会员55个。学会下设省成人高教、省成人中教及省农村成人教育3个研究会,作为分支机构。
  成人教育研究会成立后,注重调查研究,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省成人教育经验,结合工作实践,探索成人教育规律;深化成人教育改革,指导办学和教学实践,有计划地开展成人教育的学术活动,交流研究成果,密切同兄弟省、市、自治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联系,搜集国内外成人教育发展资料,促进交流工作。
  省成人教育学会从1982年开始编印《福建省成人教育研究》内部月刊。每期发稿5万字左右。至1989年共印发96期,居全国同类刊物第2位。福建省成人教育学会于1989年被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成人教育总会接纳为机构会员。会员编写的供中国南方使用的《农民业余初等学校语文课本》(南方本)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略谈县以下教育的统筹兼顾的问题》获1988年省教育科学优秀论文奖,闽南金三角成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列入国家教委的研究项目。
  五、福建省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会
  福建省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会成立于1986年7月28日,首届会长王昕。不久相继成立机电、轻工和龙岩地区中专教育研究会。至1989年,先后建立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力学、制图、机械零件、电子计算机、体育卫生、图书馆工作等13个学科教学研究会,有学校团体会员68个,个人会员620多人。
  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会成立后,研究中专如何适应工业、农业、交通邮电等各项事业发展需要,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召开各种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总结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传播科技和教学改革信息;各研究会还选送论文参加全国有关学科研究和社团评奖。编审出版《政治经济学》、《思想品德教育》、《物理》等教材以及科普读物《相对世界》等。
  六、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1984年11月16日,在福州正式成立,陆维特同志为会长,挂靠在省教育学会,并申请经批准加入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为团体会员。1988年7月1日,经省教委批准为全省性教育学会,直接依托省教委。
  该会成立后,坚持“抓陶研,促教改,为本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工作方针,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编写《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教育理论及实践简介》,为“学陶”、“宣陶”提供资料,《简介》发行5万册。撰写陶研论文,参加省教委召开的“省中师校长工作研讨会”、“省农村教育工作研讨会”等会议。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以师范教育,农村教育改革为重点,建立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改实验实体,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有的学校已被有关地区树为教改的典型。该会创办的福建省福州中山社会学校,成为成人教育改革实验实体。
  广大陶研会员在学陶、研陶、师陶中重视理论探究和经验总结,几年来共写出200多篇学术论文和经验总结。省陶研会出版《陶研通讯》24期和《陶研简讯》46期,各地还出版《泉州陶研》、《惠安陶研》、《松溪陶研》、《爱满天下》等刊物。全省共有陶研会员1500多人,分布在50个县,有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南平等地(市),惠安、同安、永安、建瓯、厦门杏林区等县(区)陶研会。全省25所中师和3所师专师生人人学习陶行知,永定、建瓯、松溪、惠安等县和闽清白樟乡做到全体教育工作者人人学习陶行知。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等师范学校也在部分师生中开展学陶、师陶活动。
  第三节报刊与出版社
  一、报刊
  民国时期,福建省教育厅定期出版刊物有:《教育周刊》、《闽政月刊教育辑》、《福建教育》(月刊)、《中等教育》(双月刊)、《教育与文化》、《教育通讯》、《国民教育指导月刊》、《现代青年月刊》、《现代儿童》月刊、《战时民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办有如下报刊:
  (―)《福建教育》
  原名《教育通讯》(四开小报),创刊于1951年10月,由省文教厅主办,以小学和工农教育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后改为32开本杂志型,先后出版过半月刊,旬刊、月刊。1954年《教育通讯》改为16开本(月刊),并确定以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福建教育》,1958年归人省教育厅创办的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编辑室,1966年6月出版第25期后,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
  1978年1月,《福建教育》(月刊)复刊半年后,确定以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内容以教学为主。1979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复办,《福建教育》编辑室,为该社组成部分。该刊1981年8月起,内页改铅印为套色胶印。1982年1月,开辟专栏“地市教育之窗”,由各地市通讯干事轮流参加主编,及时交流各地市教育教学改革经验。1984年1月起,开辟大型专栏“全国报刊教育文摘”,以大型专辑形式,先后报道本省部分中小学的办学经验,介绍“尝试教学法”和“愉快教育”等一系列省内外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成果。开辟“特级教师经验选介”专栏,先后介绍本省十几位小学特级教师经验。在突出编辑中心、抓好有关方针政策和思想品德教育报道的同时,根据学校工作运转规律和适应教师急需,以大量篇幅组织各项教学报导,突出重大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典型,编好大型专栏“全国报刊教育文摘”,并增加“小评论”、“小经验”等各种小专栏,努力提高刊物质量,逐步办出“实、新、博、活”特色。1985年庆祝首届教师节时,《福建教育》编辑部荣获福建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该刊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
  (二)《小学生周报》
  《小学生周报》创刊于1985年1月7日,作为《福建教育》的学生版。
  《小学生周报》以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为主要读者,“三个面向”为指针,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帮助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著名的闽籍作家冰心为《小学生周报》题了报名。该报4开4版,每逢周一出版,第一版为思想教育版,第二版为语文学习版,第三版为数学学习版,第四版为综合版。1988年1月,该报又作为福建省少先队队报,由省教委和少工委联合主办。
  几年来,《小学生周报》在上级党政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少先队工作的有关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开设专栏,组织系列报道,引导孩子们学习雷锋、张高谦、黄淑华、赖宁、杨韩非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解放军,先后配合开展“小主人在行动”大型主题竞赛,评选省优秀少先队活动奖章等全省少先队活动,组织宣传报道,交流各地少先队工作经验,表彰少先队队员中的好人好事。增设“龙的历史”、“伟大祖国”等专栏,组织具体生动的文章与历史资料,对孩子们进行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在各科学习方面的报道中,以语文、数学为主,注意贯彻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先进的教学思想,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孩子们动口动手和动脑,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既注意配合教学进度,抓住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注意避免重复教材内容和加重学生作业负担。其中“点答台”、“优秀作文评点”、“益智连环”、“数学城”、“教你解题”、“我和数学”、“观察与发现”、“知识画廊”、“小发明小制作”等专栏,都深受小读者的喜爱。
  《小学生周报》已成为省内外广大小朋友喜爱的报纸之一,现在每期发行量达66万份。
  (三)《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创刊于1983年,原为《福建教育科研通讯》,1985年更名为《教育评论》,系内部刊物。1987年10月,转为公开发行刊物。该刊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以繁荣教育科学,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介绍国内外教育科研成果与改革动态,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教育改革为宗旨,正确处理刊发理论研究文章和实践研究文章的关系,在注意刊发专家学者文章的同时注意扶持中青年作者,增强刊物可读性和内容多样化。主要栏目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农村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教育纵横谈,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教育实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农村学校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巡礼、教研员沙龙、教学改革信息、教研动态等。还有专访、书评、学术综述、学人谈治学、我与导师等。该刊主要读者为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该刊的一些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报”等报刊转载。
  (四)《中学生语文报》
  《中学生语文报》1982年2月创刊,由福建教育学院主管,是辅导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专业报,半月刊,4开4版。主要栏目有:学生信箱、从语文想开去、一句话评课文、语林、身边语文,点拨与开窍等。
  (五)《福建中学教学》
  《福建中学教学》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内刊《福建教学通讯》。1988年,转为公开出版发行定现名。该刊由福建教育学院主办。该刊为月刊,主要栏目有:校长论坛、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教育实验、教法研究、热点专论、专家论坛、读者沙龙、考试研究、当代师表、教学一得等。
  二、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于1958年12月成立,是当时全国唯一由省教育厅创办主管的教育出版社。原名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1979年1月复办。1981年改为今名。
  福建省教育出版社是福建省教育委员会领导的地方教育专业出版社。办社宗旨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其业务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兼顾中等师范。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该社下设图书编辑部、《福建教育》(月刊)编辑部、经营部和行政后勤科室。编辑出版省中小学教材,中小学教师业务进修教学参考用书和中小学学生课外读物;编辑出版省编中小学教材、中小学教师业务进修、教学参考用书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编辑出版《福建教育》月刊,《小学生周报》。
  该社“文化大革命”前共出版图书约500种,复办后每年出版新书百余种。丛书、套书有教育理论丛书,教育现代化丛书、教育政干部培训教材,初中教师进修用书、小学教师丛书(以上2种为华东地区8家出版社协作出版),中师函授试用教材、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农村简易小学语数课本、中学乡土教材、中小学课外阅读文选、中小学各种双基辅导、小学语数基本训练、高中、小学寒暑假作业;高中数学读物丛书、中学英语学习丛书、中小学生字帖、当代名人文集丛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世界文学名著选介丛书、福建简明历史丛书、各种工具书等。其中《高等教育学》、《福建史稿》、《福建科学家小传》、《闽中现代作家作品选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选》、《新辞新格》、《数学解题思路》、《语文教学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等10余种书籍,曾于1986年分别获得华东地区和本省优秀教育图书奖,《特区经济概论》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纪念奖,《高等教育学》获得“吴玉章奖金”教育优秀奖。
  该社出版的图书由福建省新华书店发行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武汉、济南、郑州和福州等地设立特约经销处。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