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置产助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82
颗粒名称: 四、置产助学
分类号: G467.2
页数: 2
页码: 598-5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民国时期华侨捐资建校之后置产助学、其中包括了华侨林树参创办安溪县蓝溪中学、投资等情况。
关键词: 置产助学 福建省

内容

华侨捐资建校之后,不少人购置产业或创办企业以盈利养校。
  清宣统三年(1911年),泉州华侨蒋报企等创办明新两等小学堂,随之建立明新茶园、明新钱庄等,以其盈利作为学校经费。
  安溪县华侨官光厚于民国16年(1927年)创建安溪崇德中学。民国17年,又创办蓬莱崇阿小学。民国18年,在厦门鹭江道置建13楹三层楼房作为永久校产,每年以租金作为办学经常费。
  民国25年(1936年),漳浦县华侨杨纯美在家乡创办纯美初级中学,并建农场、围滩造田以养殖收成充作校产。
  民国35年(1946年),华侨林树参创办安溪县蓝溪中学,将自己在家乡投资的公司股票1亿元(民国时期的货币)送给学校充作发展基金。
  陈嘉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犯新加坡前夕,为使集美学校有永久的经费来源与陈六使、李光前等联合汇款国民政府财政部转集美学校,以此款在永安创办“集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集友银行”,每年以盈利的20%补助集美学校。
  民国26年(1937年),创办安溪案山小学的刘梧桐先生,在抗日战争侨汇中断后,毅然回国,在重庆、昆明、贵阳等地创办企业,以盈利作为办学经费。
  惠安县旅菲华侨创办惠安崧山小学,助建乐安小学,同时,设立“崧山商店”,投资“建昆贸易公司”,以其盈利作为两所学校的办学经费,一直维持到1966年。
  80年代,泉州市东海中学创办后,旅外乡亲何先生等人办起拉链厂,将其收入用于提高学校教职工福利。
  晋江县金井镇,海外乡亲办起学校后又创办乡镇企业,每年以企业盈利50%补助学校。
  泉州市鲤城区旅外乡亲何先生在泉州市内建“贤銮福利大厦”,以其营业盈利资助泉州市教育事业和其他福利事业。
  晋江第一中学和厦门双十中学的海外校友,出资帮助母校开办工厂,以盈利帮助母校。
  1988年,旅外乡亲兴办泉州明新学校校办电子工厂,年产值200万元,出口创汇居全国校办企业前列。1989年,增办中外合资东泉企业有限公司,以盈利补助学校经费。
  安溪县海外乡亲李先生与湖头镇签订开发龙眼园200亩合同,由李先生投资,镇派人经营,果园盈利全部用于安溪慈山学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