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72
颗粒名称: 二、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20
页数: 4
页码: 586-5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学发展、小学教育、其中包括了创办学堂、民国时期小学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小学 教育 福建省

内容

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华侨捐助,晋江安海镇教会创办铸英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陈嘉庚独资创办惕斋学塾;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同安县华侨创办锦宅小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永春华侨捐建育贤小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安华侨设立诗坂小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晋江永宁华侨林登概、林允桂等倡办行实小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泉州南门外印尼华侨杨家钟,杨振威捐资创办紫阳小学堂;同年,南安华侨、侨属资助创办县城内的南中学堂、罗溪的罗英学堂、诗山的燕山学堂、英都的翁山学堂,分布县邑东西南北,并称南安四大古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春五里街侨胞创设新堂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晋江安海旅日华侨陈清机(同盟会成员)与当地商人蔡德远等创办养正高初两等小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晋江石狮侨胞创办佩英小学堂;南安县华侨杨鼎新等创办道南小学;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安华侨吴记霍创办诗坂、诗鳌两所小学;南安华美村华侨洪万宋创办华美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泉州鲤城归侨陈仲谨(同盟会成员)向菲律宾华侨陈迎来等募捐1万元创办西隅小学堂,法石村华侨伍先生创办宝觉小学堂,永春县菲律宾侨胞郑玉书创办夹源小学;宣统三年,晋江树兜华侨蒋报企(同盟会会员)、蒋报策等创办明新高初两等小学堂。
  清末,侨办小学堂还有:南安县的丰州、进化、沙园、树人、新民;晋江县的佩实、育秀、小山、譬立、奎峰、丰山、金溪、南浔、遵道、重华、沪江、明七、明新;永春县的新智、培英、鲁国(上场)、鲁国(社山)、桃溪、西湖、篆龙、鹏翔;德化县的明新(龙豁);同安县的阳翟;龙海县的流传、碧湖、采繁;福清县的梧瑞、遐龄初小等。
  民国时期,福建省侨办小学发展到967所,其中校董会经政府立案在册的见表10-1。
  上述学校系根据民国23年(1934年)省教育厅颁布的《私立学校注册条例》规定,私立学校未经教育厅办理立案手续,一律不准开设,已开设者应予取缔。由于立案条件过高,有的侨办小学无法达到要求而无法立案在册。许多侨办学校虽然没有立案在册,但它们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曾有过贡献,足以载入史册,记载如下:同安县有:锦宅中心小学、曾营小学、浒林小学、宽裕小学、城林初小、龙山初小、锦园中心小学、后垵小学、普山初小、启文初小、萃英小学、浒井小学;南安县有:诗坂小学、道南小学、近思小学、和平小学、斗南小学、团结第一小学、樵礼小学、蓝园小学、团结第二小学、仁宅小学、霞美小学、仁山小学、凤村初小、国专小学、梅峰初小、瀛仙小学、紫阳小学、坑内初小、丰城小学、观山小学、古宅小学、星辉小学、梅岭小学、锦霞小学、尚美小学、洪山小学、奎霞小学、钱山小学;安溪县有:进来小学、崇文小学;永春县有:崇贤小学、社山鲁国小学、溪圃小学、文明小学、上场鲁国小学、南湖小学、仁庄小学、培植小学、崇正小学、颍水小学、五保小学、西北初小、蒙养初小、永西初小、潘溪初小、新民初小、昭善初小、登美初小、志远初小、光和初小、仓山初小、凤翔初小;莆田县有:韶源小学、后西初小、后郑初小;惠安县有:凤坡小学、锦西小学、民钟小学、霞侨小学、乐安小学、荣四小学、仓山初小、锦水小学、麟山小学、锦明小学、圭峰初小、后峰小学、民光初小、苍龙小学、山霞中心小学、新生小学、育群初小、植志小学、惠群小学、云林初小、群励初小、松杉小学、植德初小、陶德初小、培文小学、群山初小、鼓山初小;海澄县有:石塘小学、豆巷小学、埭新小学、后厝小学;福清县有:梧冈小学、培元小学、岭边初小、西园小学、南光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严重影响华侨汇款回国,但有的华侨仍想方设法汇款给家乡办学。永春华侨尤扬祖于1952年创办延清小学。惠安华侨刘玉水于1952年先后兴建净峰、延寿、湖坝头、东岭、潘湖、西浦6所小学。惠安县华侨先后创办新生、树人、新侨、玉菲、凤美、星光、玉湖、狮山、试剑等高初级小学。莆田县华侨50年代初创办官庄初小,郑板初小。福清县华侨创办新厝小学、南山初小、前亭初小、悬笼初小、海口中心小学、育埔初小、凤迹小学、中宅小学等。1951~1965年,福建省侨办小学情况详见表10-2。
  “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办小学全部改为公办,校名被更改,校董事会被解散,华侨留名纪念遭毁弃。有的地方把侨汇上缴挪作他用,个别学校拒绝接受侨汇。
  1978年,开始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侨办小学恢复了校名,恢复健全了校董事会。海外乡亲争相捐资兴学,许多人服从国家教育部门布局需要,冲破原来只在本村办学的传统观念,在乡里、县里、甚至到外县、市办学。泉州市于1987年,所属各县、市、区侨助小学达907所,占全市小学总数2111所的43%,其中晋江县有319所,占全县小学总数427所的7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侨办小学的学制、课程,都和公办小学相同。改革开放后,少数侨办小学设置了华侨支持的特设科目,永定县太平小学设立英语科,该科师资、设备及经费由海外办学者全部承担。侨办小学设立董事会、办学经费得到海外乡亲支持,办学条件较好,质量较高。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