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教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61
颗粒名称: 二、教材教法
分类号: G424
页数: 7
页码: 568-5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西的教材教法、其中包括了教材内容、革命性原则、密切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 教材 教法 福建省

内容

(—)教材内容
  苏区各级各类学校初创时期没有统一的课本,各科教学内容由学校和教师自定自编。有的地方开始时只是教授一些革命口号和当地地名、生产工具等实用词汇。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明确提出“废止国民党党化课本,另由闽西文化委员会编制新课本,或由县政府编制,经闽西政府批准”。汀连县委会通知各校,如发下的新课本数量不足,可自行翻印;如有的新课本不能及时供应,可暂用《红报》、《红旗》、《列宁青年》及各种决议作为教材,绝不允许再使用旧课本。上杭县委扩大会也作出类似决议。
  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为贯彻决议精神,加强对教材编写工作的领导,着手组建教材编审委员会,由张丹川、陈俊昌、施松林、涂觉凡、苏庆云、陈真、刘瑞生、刘英、左洪涛等9人组成。1930年11月,由于工作调动,教材编审委员会调整为张丹川、施松林、涂觉凡、兰维仁、曾寿春、少华、江秋、庆光、柏光、张冰崖等10人。编委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写和审查高、初级劳动小学的课本,以及补习学校和夜校的各种课本。每个编委都具体分工负责编写1到2门教材。编教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革命性原则
  它包含教材应注意体现政治鼓动性和阶级性。由施松林、苏庆云、涂觉凡合编的《群众课本》第一册共有24课,其中:
  第1课《人》:“富人、穷人,人类不平等,有的人富,有的人穷”。
  第4课《手是做工用的》:“手是做工用的,脚是走路用的。富人坐着吃,有手不会做工;富人走路要坐车、要坐轿,有脚不会多走路。穷人的手会做苦工,穷人的脚会走远路。富人是无用的人类寄生虫,穷人是有用的世界主人翁”。
  第5课《富人整天不做工》:“富人整天不做工,坐着吃,坐着穿;穷人整天做苦工,吃不饱,穿不暖。富人如果没有穷人供给,他们那里来得吃,来得穿;穷人如果没有富人剥削,我们也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富人穷人间,多么不平等。”
  第8课《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又暖又光,富人们吃得胖胖,穿得好看;穷人们,卖尽力气,流尽血汗。月亮月亮,又白又亮,富人们不要做工,整天游逛;穷人们那能甘心,那能情愿。星星星星,又光又明。富人们剥削穷人、压迫穷人,穷人们,起来反抗、起来斗争。”
  第10课《山高山低》:“山高山低,人类有被剥削的事实,有不平等的阶级;天黑天亮,被压迫阶级的生活多么悲惨,多么黑暗。暴雨狂风,被压迫阶级起来斗争,起来暴动。花谢花开,压迫阶级的命运已经没落,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快要到来。”
  永定县文委会编的《劳动课本》第一册的最后两课《红军与白军》、《共产党与国民党》写道:
  “红军是工人农民的队伍,白军是土豪劣绅资本家的走狗。
  红军帮助工人农民,加工资,分田地,打土豪;白军帮助土豪收租收税,屠杀工农。”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为工人穷人想办法,谋解放的。
  刮民党是豪绅资产阶级的集团,为豪绅地主军阀官僚洋奴资本家剥削穷人,榨取工农血汗。”
  2.密切联系实际原则
  苏维埃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要求各地在编选教材时,要注意适应当前斗争环境,要体现地方性和时间性。1931年7月,闽西文委会召开各县、区文委联会议,指出在编写新教材时要与当前斗争、群众实际生活、地方实际情形联系起来,使教育更好地为革命战争服务,为苏维埃建设服务。规定除儿童必读的基本知识课程外,一切课本都要采取实际材料。根据目前中心任务及实际工作经验,编成课本,用简单浅白的文字写成,有的如无法写成课本,也可以用口头讲授。
  当时,闽西处于土地革命的斗争环境,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因此,学校注重教育学生懂得革命的意义。上杭县茶地区千龙乡初级劳动小学采用(红军识字课本)中“民权革命”这一课来教育学上,课文写道:
  “中国现在的革命叫做民权革命。民权革命有三大任务:第一要肃清封建剥削;第二要打倒帝国主义;第三要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要怎样才能完成中国的民权革命呢?
  第一要共产党领导;第二要工农做革命的主动力;第三要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的帮助。”闽西地区大小军阀横行乡里,鱼肉人民,永定县文委会编的教材中《军阀》一课写道:“军阀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土豪劣绅的保镖。军阀的军队,是失业的游民,军阀存在一天,战争就延长一天!军阀不打倒,工人穷人不得了。”
  为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掀起参军参战热潮,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编审委员会编写了许多对儿童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如《红军好》的课文写道:
  “好工农,当红军,要认字,要做操。认得字,长知识;学会操,强身体。军事政治都学到,工农红军刮刮叫。”
  《扩大红军》的课文:
  “要扩大红军,才能保障土地革命。所以我们要广大的吸收雇农、贫农及我们联盟的中农来参加红军,使我们的战斗力更雄厚。”
  《请假》的课文:
  “有一个红军,名阿三,闽西人。要请假回家去看爹娘。指挥员说道:‘不能。我们要保护土地,否则又被团匪拿回去了,自己及爹娘又要挨冷受饿。’阿三点头说道:‘对的,我不回去了。’”
  3.趣味性与通俗性原则
  新课本课文简明、通俗、易念、易记、易懂。句读力求音韵化,利于朗读背诵。由永定县文委会编写,并经闽西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的《劳动课本》第1册第13课《工农别名》是这样写的:
  “工人,农民,因为都很劳苦去做工,叫做劳动阶级。又因为都很贫穷,叫做无产阶级。”
  第14课《有钱人别名》写道:
  “钱多的人,叫做财主佬,拿钱去生利,叫做资本家;收租的人,叫做地主。资本家、财主佬、地主……的总名,叫做有产阶级。”
  编委们还用歌谣和我国传统的三字经、四字经的形式编写教材。如《分田歌》写道:
  “好弟弟,好哥哥,大家一起来唱歌。唱的什么歌?唱的分田歌。先前无米煮,今日有米多。”
  《平民课本》第2册第8课写道:
  “国民党反革命骗士兵打北京无饷发就裁兵裁下来怎安身回家去无田耕一条路投红军”。
  依据上述三项原则编写教材,并不排拆教材内容的知识性要求。而是把三项原则与系统的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劳动课本》第3册第16课《中国疆域歌》,把我国的疆域和当时的行政区域划分,用民歌的形式编写出来:
  “中国境内领土多,听我唱个疆域歌。
  直隶境内风景好,万里长城永建牢。
  山海关外是奉天,凤城遥接柳条边。
  奉天东北有吉林,森林千里绿成荫。
  吉林西北黑龙江,白山黑水道路长。
  直隶之南是山东,孔孟都生此省中。
  山东南境接江苏,东临黄海南太湖。
  江苏之西是安徽,产茶产米土地肥。
  安徽南面有江西,庐山鄱阳风景奇。
  浙江年年听海潮,西湖秀丽雁荡高。
  福建更在浙江南,闽江环抱武夷山。
  福建台湾两相望,风景胜地日月潭。
  福建西南接广东,梅开庾岭晚霞红。
  广西边塞有龙场,阳明遗爱莫能忘。
  广西之西有云南,滇池柳色雨中看。
  云南北去入四川,夔门剑阁隔云烟。
  更从巴蜀下襄阳,湖北名城数武昌。
  洞庭飞渡入湖南,七泽三湖雁阵寒。
  湖南西境接贵州,山田禾麦绿油油。
  山西省有太行山,战史争传娘子关。
  河南名都有洛阳,万花如锦月如霜。
  潼关之西为陕西,华山秦岭与天齐。
  又从陕西入甘肃,青海在西蒙古北。
  新疆大河塔里木,河水包环大沙漠。
  京兆境内旧国都,西山遥对昆明湖。
  热河绥远察哈尔,民国改为特别区。
  更加川边与西藏,合成中华舆地图。”
  (二)教学方法
  1930年8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教育委员会决定由陈俊昌编写《教学法》,左洪涛编写《训导法》,由列宁师范学校出版,作为师范学校的教材和在职教师的业务必读书。根据新编《教学法》的内容和要求,闽西苏区各劳动小学和群众夜校的教师在教学时,普遍注意做到:
  1.贯彻三项教学原则
  首先是密切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夜校普遍采用看图识字的方法,把日常用品、农具和动植物绘成图画,写上文字,一边看图,对图认字,具体形象,易学易记。教了识字,又教写字;学了写字,就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其次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夜校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开头教得少,学得慢,反复巩固知识,讲求实效,激发学员的兴趣,树立信心。到了一定程度,再加快进度,适当增加学习内容。第三是坚持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传授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时,紧密联系当前的阶级斗争和各阶层的思想动态,使学员既学到系统的文化知识,又受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情感陶冶。
  2.重视启发式教学
  各劳动小学普遍采用发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启发儿童进行独立思考。发问的方法有:(1)是非发问。例如:“今天是晴天吗?”“3乘5等于15,对吗?”(2)选择发问。例如:“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蝙蝠是兽类,还是鸟类?”(3)考查发问。例如:“海水有咸味是什么原因?”(4)暗示发问。例如:“马克思是德国人,还是英国人?”“现在的革命是民权革命或社会革命?”(5)复习发问。例如:“中国共有几省?”“十月革命是那一年”(6)整理发问。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是无产阶级的先导吗?”(7)启发发问。例如:“读书为什么?”、“讲卫生有什么利益?”(8)应用发问。如学生读过一封书信,然后问:“你能根据这封信,写一封家信吗?”这样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有的教师还应用对话的方式,即教师与儿童互相问答,启发儿童自觉纠正知识缺陷,并获得新知。
  3.认真写好教案
  苏区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是主要的一环。根据新编《教学法》的精神,编写的教案有以下特点:(1)教案不太详,仅略举纲要,以随时灵活应用。(2)—教案不限于一小时。时间5的多寡,视教材的长短而定。(3)—教案连续数小时的,充分注意各课时之间的联系。(4)拟好教案后仍继续备课,搜集应有的材料。
  4.注意教态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到语音明亮,声调不过高或过低,以儿童能听闻为度,轻重缓急视教材内容而定,要求教师“一切举止,活泼而温雅,端庄而和蔼,勇敢而安详,威不失之猛,亲不流于狎。”使自已的仪容行为成为儿童仿效的榜样。
  5.合理使用教具
  苏区物质条件困难,但教师在教学时仍注意应用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增强教学效果。
  6.推行复式教学法
  苏区大多数全日制学校是农村的初级劳动小学,这些小学地处山村,偏僻分散,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年龄大小不一,程度参差不齐,教师不足,校舍设备简陋,因而许多学校创造运用“复式教学法”。龙岩县龙池区第十乡列宁小学,是闽西苏区1930年春创办的学校之一。全校仅有学生40多人,教员2人,“合四年分二级”授课,即一、二年级合一个教室,三、四年级合一个教室上课。有的学校一个教室合上三、四个年级的课。
  1930年8月,为加强对初级劳动小学复式教学的指导,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编排印发复式教学课程表供各校参考使用,课程安排,详见表9-2。苏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施教过程中,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多种各具特色的方式方法。
  闽西苏区在开展扫盲识字运动中,要求做到:第一,把识字和说话联系起来,做到脑里想的,口能说出来;口里说的,手能写出来;人家说话,自己能用笔记录下来。第二,先教单词短句,然后逐步教成段的话。第三,教短文。一是日用短文,如帐单、收据、请假条、采购单、报销册、路条等。二是日常活动短文。如6点钟起床,7点钟吃早饭,12点钟吃午饭等。三是章程、规则、党和政府的决议案类的短文。用贫农会的章程教贫农,用《劳动保护法》教工人,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红军和赤卫队员。这样,不但认识了文字,还接受了革命知识的教育。第四,课本内容由浅入深。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第五,重视复习和练习。要求学习的人做到能读、能写、能用。复习和练习的方法是:(1)自己照自己教过的课本温习;(2)互帮互学。两人互换念课本,轮流听写;(3)合起课本,自己默写对照;(4)在教师指导下,按学过的短文、句子造句;第六,教写字。教笔顺和字的偏旁、部首,掌握由简到繁,逐步深化的方法。
  夜校的教学,除采用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的课本外,还使用带地方性、时间性和特殊性的教材。如开展春耕运动,就以春耕运动的口号为辅助教材,并安排写墙报、写记录、写信、写决议等各种练习。新泉妇女夜校教学员学唱《妇女解放歌》,使大家既学到了文字,又明白了妇女解放的道理,纷纷剪去长发、放足、下田劳动。
  看护学校开始授课时,学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听不懂教材内容,虽然放慢进度,.学习仍很困难。毛泽东知道后,建议教员挑选部队常见的疾病和常用的药品来教;学员听不懂,就做给他们看。傅连璋医师接受毛泽东的建议,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确定每天只上2节课,增加2次临床实习,遇到疑难问题就作演示讲解。这样,学员很快就听懂,学会了。
  红军学校的教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实战需要出发,删去形式的、不适合于战场需要的内容。同时,注意学员的接受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注意运用毛泽东倡导的“十大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红军士兵的文化教育由总政治部编写《红军识字课本》。当时由于学习用品缺乏,毛泽东号召用手指头当笔,地皮当纸,红军在驻地、行军休息时,几乎人人都动手用树枝做笔,在地上写起字来。红军还颁布《红军中俱乐部、列宁室的组织与工作》条例。以师为单位设俱乐部,以连为单位设列宁室,使红军的文化教育与娱乐、体育和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