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35
颗粒名称: 四、德育
分类号: G658.3
页数: 4
页码: 526-5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高等师范学校在不同时期开设的德育教育课程。
关键词: 福建省 师范教育 高等师范

内容

清末,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选科的课程中设有“人伦道德”,研习《学记》、《大戴礼•保傅篇》、《荀子•劝学篇》、宋元明国朝诸儒学案等。进行“忠君”、“尊孔”教育。订有《学生规约》,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
  民国时期,厦门大学教育系开设“三民主义教育”、集美高等师范选科及福建协和大学教育系开设“党义”,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开设“公民”、“党义”。订有“学生生活指导实施计划”。要求学生自规自律,养成高尚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坚贞的意志,刻苦奋斗,服务人群,效忠“党国”,专心教育事业。民国24年(1935年)起,设有军训课,由军事教官进行军事管理。民国27年,在学生中发展三青团员,建立三青团组织,举办三青团夏令营,实行思想汇报制度。民国26~34年,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国防教育,抗战建国教育。民国35年,国民政府提出“戡乱建国”方针,发动内战,禁止学生罢课、游行、请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文教政策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旧学校逐步改造的方针,在福建师范学院成立中共学校党委会、校务委员会、学生生活指导委员会(后改为政治辅导处)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学生会,实行民主治校。废除训导和军事管理制度,停开“三民主义”、“公民”、“童子军”课程。按照1950年《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的有关规定,开设马列主义课,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着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61年,《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1980年,教育部针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情况,提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福建各高师院校根据规定要求,各个时期都定有实施办法。
  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50年,福建师范学院政治课开设:《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发展史)、《文教政策与法令》。1953年秋季起至1966年,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新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认识。
  “文化大革命”时期,选读马列著作摘录和《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著作选读》,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1978年后,各高师院校政治课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1982年以后,增开《共产主义思想品德》。1988年,除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外,高师本科加开《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人生哲学》、《职业道德》、《大学生思想修养》;高师专科加开《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修养》。这些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增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和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打下思想认识基础。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互相渗透。对资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两种不同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观,组织学生讨论,分清思想界线。宁德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灌输与疏导、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社会调查,课堂讨论,使学生具体感受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正确道路。漳州师范学院教师的哲学教学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拟定教学提纲,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从实际提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哲学教研室还设有“大学生之友”信箱,对学生来信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回答问题。时事政策教育1950年,土地改革、抗美授朝时,福建师范学院学生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听取形势报告后,有的申请参加土改工作,有的写信回家说服亲属支持土改工作,有不少学生组织宣传队上街、下乡,向群众宣讲美帝国主义侵华史,捐钱写信,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1954~1956年,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文件,来自农村的学生劝导亲属早日参加农业合作社,工商业家庭出身的学生给家属讲解政策,争取参加公私合营。
  1957年春,党发动整风运动,福建师范学院师生参加“鸣放”。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有些师生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开展“红与专”、“共产主义人生观与资产阶级人生观”大辩论,又有一些师生在“拔白旗、插红旗”中受到批判。
  1961年,各院校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提倡艰苦奋斗,劳逸结合,节约粮食,渡过困难。南平师范专科学校请地区行政领导干部就农业生产问题向学生做报告。并通过广播、墙报等配合宣传形式,使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困难是暂时的,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在实际表现中吃苦耐劳,专心学习。
  “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所师范学院掀起大批判浪潮,停课“闹革命”。1970年停办。1972年,新建的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斗批改”,办所谓“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学习班,讨论会、报告会,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福建师范大学召开声讨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大会,揭批反革命集团挑起派性斗争造成的危害。1978年,举办“真理标准”讨论会,端正思想路线,给受迫害的师生平反。1979~1982年,学习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福建师范大学还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对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进行讨论。中文系、物理系、体育系还分别举行“改革与我”知识竞赛,并通过广播,电视录像,时事政策问答专刊等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1982~1989年,中共十二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是这一时期各院校时事政策学习的主要文件,一般都结合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党、团活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等,分为许多专题,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和知识竞赛。
  专业思想教育1950~1965年,各师范院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举行献身教育事业的报告会,把学习师范专业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举办校史展览,展示校友献身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在节假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农村,调查中学办学现状,让学生了解在新形势下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他们献身农村教育的情感;邀请在农村中学工作的校友回母校谈理想,谈农村教育工作中的苦与乐,给学生以启发和鼓舞。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将专业思想教育融汇于校园各项活动之中,举办“光荣的人民教师”、“青春•理想•职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中学参加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为将来当好一名受初中学生欢迎的教师做好思想准备。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鼓励学生在课余假日担任家庭教师,培养学生教育少年的责任感,体会把知识献给教育书育人工作的价值。三明师范专科学校要求铕位学生在暑假要回母校进行“拜师活动”,然后写一篇有关拜师感受的作业。各校在学生毕业前夕,都举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报告会。三明师范专科学校每年为被批准到贫困山区农村中学工作的毕业生召开隆重的欢送会,给他们披红戴花,合影留念,树立“扎根农村,无尚光荣”的信念。1986年,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对宁德地区各县774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热爱并安心农村教育的占87.6%,有158人受到省、地、县、校的表彰。
  劳动教育各校一般分为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2类。集中性劳动每学期由校安排,分散性劳动由系(科)安排。从劳动性质来分有: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生产性劳动1958年大跃进时期,各校主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支工支农劳动。1961年,在校园种植蔬菜,在校外开荒造林、种粮。南平师专学生在山沟挖塘养鱼,开荒种菜,建舍养猪。福州师专办了几个工厂。各校都参加“大炼钢铁”运动。服务性劳动,一般是整治校园环境卫生,修建校内通道,绿化校园,修筑体育活动场所,打扫宿舍、厨房等。社会义务劳动,如到车站、码头、福利院清理环境卫生。
  福建师大印发有《学生劳动手册X每次劳动,均有考勤,作为学生劳动课成绩,计入“学生综合考评积分”。
  学军活动1958年,加强海防战备教育。福建师范学院成立民兵师,进行军事训练。1964年,为使青年学生了解人民解放军,学习人民解放军,和获得一些军事常识,省教育厅通知各校组织大学生到前线部队“五好”连队当兵一个月。福建师范学院有350人到莆田前线部队,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有100人到厦门前线部队。学生到部队营地后即编入班排过士兵生活,一切活动均在部队的统一领导下进行。80年代,学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有的学校请解放军官兵到校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内容包括:学习军事思想、军兵种知识、军人正规生活的养成、军训纪律、队列、射击等项目。泉州师范专科学校组织学生到部队单独建立连队,进行军训,并开展“大学生与同龄军人谈理想”、“英雄事迹报告会”等活动。
  社会实践50年代和60年代,各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与工农群众一起,参加一些工农业生产劳动。1978年后,各校开始把实践性活动纳入教育工作计划,利用课外或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搞社会服务,或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组织学生到罗源县参加智力扶贫工作,在飞竹乡和西兰乡开办“蕃茄袋栽技术培训班”;并进行柑桔栽培巡回指导,帮助当地建立果园基地,种植果树,宁德师专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乡,帮助办好夜校。福州师范专科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街道的少年之家和中小学夏令营担任辅导员。福建师范大学各系根据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中文系成立咨询社,与社会自学者通信,几年来为他们解答寄来的1.3万多封信中提出的在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外语系在烟台山公园举办星期日“英语一角”活动,方便英语爱好者学习口语。音乐系为部队培训军地两用人才。美术系为有关部门培养装璜广告人员。物理系开展“为您服务”活动,为群众修理家用电器。1984年后,福建师范大学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就经济体制改革、技术引进与革新、中等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该校福清分校在放暑假前发给每个学生一份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就活动地点、项目、内容方式、作好记录,于开学初,进行汇报交流。漳州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到东山调查“东山经济腾飞原因”,到诏安调查“当前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泉州师专在暑假组织学生到本市7县(区)的30多个乡镇近百家企业,进行“泉州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专题调查,写出报告。南平师范专科学校组织社会调查团分赴建阳县麻沙、书坊、水吉、漳墩四个乡镇,就改革开放以来乡镇经济发展情况,农村初中教育等问题作社会调查。
  社团活动,各校从50年代起,都通过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学习共产党党章,共青团团章、大学生守则,举办学术讨论会和文体活动。60年代,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
  为了使全体教师都关心德育工作,各校都把教书育人作为研究课题,要求教师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之中。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