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32
颗粒名称: 一、设置
分类号: G658.3
页数: 3
页码: 510-5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高等师范学校在不同时期的设置。
关键词: 福建省 师范教育 高等师范

内容

清末在福州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是福建最早的官立高等师范教育机构,其目的是为全省各地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培养教员、管理员。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改称福建师范学校,分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民国2年,又改称福建高等师范学校。民国3年,中央政府决定,全国只在6大城市设高等师范学校,福建高师停办。民国10年,私立厦门大学设师范学部(后改为教育系)。民国14年,私立集美师范学校增设集美高等师范选科。民国15年,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增设教育、心理系。民国24年,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增设教育系。其目的都是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教育研究和教育行政人员。
  民国28年(1939年)10月,省政府在临时省会永安设立中小学音乐师资班。翌年,改为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后,附设中小学音乐师资训练班和中学图画劳作师资进修班,培养中学音乐教师和培训中小学音乐、美术在职教师。民国28年春,在永安设立中学理科师资训练班,培训中学理科教师。下半年开始筹办福建大学,设农、医、法学院和师范专修科。师范专修科由理科师资训练班改组而成。民国29年,福建大学未获教育部批准撤办,师范专修科改为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设国文、史地、数理、化学四组。民国30年夏,在师资养成所的基础上,成立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中学师资及教育研究人员。民国33年,教育部在仙游(后迁南安)创办国立海疆学校,设有师范科和商业科,为抗日战争胜利接管台湾和支援东南亚华侨教育准备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9月,将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改为福建师范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师范学校规程(草案)》的规定,以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高级文化与科学水平和教育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中等学校师资为目的。1952年8月,福建师范学院并入福州大学。1953年9月,福州大学法律、经济等系并入厦门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1958年“大跃进”时,福州、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南平、福安7地、市各创办1所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福州、泉州、厦门3所师专升格为师范学院。同时又新办闽侯师范专科学校和福建工业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福建师范学院、南平师范专科学校、漳州师范专科学校3所继续招生,闽侯师范专科学校、福安师范专科学校、龙岩师范专科学校、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师范学院5所暂停招生,撤销福建工业师范专科学校,将福州师范学院与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改名南平师范学院。1962年,继续调整,保留福建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其余各校归并撤销。1963年夏,再将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与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至此时,全省有两所师范学院。
  “文化大革命”初期,两所师范学院停课“闹革命”。1970年停办,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分别设立教育系。1972年,在福州长安山福建师范学院原址重建福建师范大学,将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两个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大学。
  1977~1978年,全省各地大力发展高师教育,先后办起以培养初中教师为目的的师范大专班。到1983年,各地市在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师范专科学校,福清师范专科学校则并入福建师范大学,成为该校福清分校。1985年,又在新建的莆田市办1个师范大专班。1986年,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漳州师范学院。到1989年,全省有师范大学1所,师范学院1所,师范专科学校8所和师范大专班1个。1989年,福建高等师范院校情况详见表8-1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