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25
颗粒名称: 一、设置
分类号: G658.2
页数: 4
页码: 489-4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中等师范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学校设置。
关键词: 福建省 师范教育 中等师范

内容

清末设置的全闽师范学堂,其前身是戊戌维新时期创办的东文学堂。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颁行后,陈宝琛以东文学堂为基础,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全闽师范学堂,自任监督(校长),并以“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为办学本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称福建师范学堂。附设女子师范传习所,陈宝深妻王眉寿任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女子师范传习所改称福州女子初级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汀漳龙道尹李仲平在漳州创办汀漳龙师范学堂,先办简易科。随后、永定、漳浦、尤溪等县也办有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师范传习所。龙岩中学堂、永春中学堂也附设师范简易科。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设立幼稚园蒙养堂师资班。随后美国“美以美会”在福州仓前山望北台设立初级师范学堂,在莆田哲理书院、福州陶淑女校、古田萃英女校、南平流芳学堂等校附设师范班,为教会学堂培养幼稚园保育员和小学教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华侨在永春中学堂附设师范简易科,在厦门鼓浪屿办女子师范学堂。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师范教育令》和《师范学校规程》,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改称福建高等师范学校,各地师范学堂简易科、师范传习所,均按令改称师范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师。民国3年,福建巡按使将全省按闽海、汀漳龙、兴泉永、延建邵四道属划分4个师范区,每区设置1所省立师范学校。福建高等师范学校高师科停办,改为福建省第一师范学校,在漳州设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南平设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泉州设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民国10年迁莆田)。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改称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同时,英国教会将厦门幼稚园蒙养堂师资班改为怀德女子幼稚师范学校,在福州三一书院附设师范班。美国“美以美会”与“公理会”将其合办的福州初级师范学堂改协和师范学校(几年后又改为协和职业学校)。民同5年,美英3个教会在福州联合设立协和女子幼稚师范学校。随后,美国教会在厦门毓秀女校、漳州寻源中学附设师范班。民国6年,基督教牧师高兰庭向华侨集资,在晋江创办华英女子师范学校。民国7年,陈嘉庚在厦门创办集美师范学校,后又增办女子师范部。随后,华侨陈仲瑾在泉州办西隅初级师范学校、黄奕住在南安金陶办斗南初级师范学校、蒋报企在晋江明新学校附设初级师范班、陈光纯和天主教神父任道远在泉州启明女中附设简师班、吴记霍在南安办乡村师范学校、王碧尘等在泉州办华侨女子初级师范学校。
  民国16年(1927年),福建实行师范、中学合并,把4所省立师范学校并入当地的省立中学。民国17年。省教育厅在福州洪山乡创办省立福州乡村师范学校。并将省立龙岩中学改为省立龙岩乡村师范学校。随后,宁德、建瓯、晋江、长汀、尤溪、南安、德化、大田、上杭、松溪等县也都办起乡村师范学校。
  民国18~23年(1929~1934年),福建闽西苏区政府在上杭双溪埔和龙岩原松涛小学创办列宁师范学校。在永定虎岗办列宁师范短期学校。民国20~22年,闽北苏区政府在横峰、桐源、崇安大安创办列宁师范学校。此外还大量举办各种教员训练班。
  民国21年(1932年),据国民政府颁发的《师范学校法》,福建师范学校恢复独立设置,并按4个师范区,每区设省立师范学校1所,以该校为中心,负责辅导本师范区内各县的地方教育工作。详见表8-1。
  民国25年(1936年),福建省政府发布《整理全省教育方案》,决定全省只在福州乌石山办1所省立师范学校,3所省立简易师范学校(培养义务教育师资)和9所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将省立福州师范、莆田师范、龙溪师范、闽侯乡师(即洪山乡福州乡师)、建瓯乡师等校合并,定名为福建师范学校,内设普通师范科,体育师范科,幼稚师范科,社会教育师范科,以及附属小学和幼稚园。各地侨办和地方人士办的私立师范学校,除福州协和幼师、厦门怀德幼师外,均令停办。
  抗日战争时期,为实施战时民众教育,先后在福鼎、惠安、永定、政和、云霄、建宁、宁化、建瓯、龙溪、浦城、南安、长泰、平和、大田、诏安、宁德、古田、将乐等县新办简易师范学校。教育部在长汀创办国立侨民师范学校。
  民国29年(1940年),《福建省师范教育设施方案》规定,全省划分9个师范区,每区设1所省立师范学校或省立简易师范学校。到民国36年,全省有国立侨师1所,省立师范13所,县立简师22所和私立幼师2所。详见表8-2。
  1949年秋至1950年,福建省各级人民政府分别接管中等师范学校14所,幼稚师范学校2所,各县中学附设的师范班15个。接管后合并或停办的中师5所和中学附设的所有师范班。到1950年,全省保留中师10所,幼师2所。1953~1956年,先后复办、新办的有厦门师范学校等4所。1958年“大跃进”时,全省各地、市、县掀起大办师范热潮,至1960年,中等师范学校发展到25所,初级师范学校发展到41所。1961年起,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撤并9所中等师范学校,停办41所初级师范学校。到1965年,全省保留中等师范学校15所,幼儿师范学校2所。见表8-3。
  “文化大革命”初期,师范学校全部停课,1970年,全部停办。1971年重建9所。1978~1989年,中师增加到23所,幼师重建2所。详见8-4。为解决体、音、美和特殊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在三明师范、莆田华侨师范学校增办体育师范科,在福州师范学校增办艺师分校,在泉州师范学校增办特师科(培养盲、聋、哑教育师资)。为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在厦门师范学校试办小学教育大专班。同时,还根据各地,市小学及幼儿园短缺体、音、美和幼儿师资,在一些职业中学分别开设体、音、美和幼教专业班。1985~1989年,福州师范、福州幼师、福安师范、南平师范、龙岩师范、泉州师范学校特教科先后定为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学校。福州师范、福州幼师、三明师范、建阳师范、长汀师范、云霄师范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中等师范学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