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非学历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101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非学历教育
分类号: G71
页数: 12
页码: 469-4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开展的技术培训,分别有初级技术培训、中级技术培训、高级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证书教育的培训。
关键词: 福建省 成人教育 技术培训

内容

一、技术培训
  (一)初级技术培训
  包括普及性技术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初级技术补课。1958年,福建许多工厂农村举办了业余技术学校(班),组织工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操作方法和生产经验。1962年12月,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农垦厅和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国营农场和区(或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所在地,有计划地举办业余初级农业技术学校(班),组织当地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高小、初中毕业生和具有高小、初中程度的基层干部、农场职工、青年农民、生产积极分子参加学习,达到相当于初级技术人员的水平。农村业余文化学校,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上技术课,或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向农民讲授选育良种、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农业气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知识,普及农业科学知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城乡技术教育广泛开展。1983年8月,省职教委和省劳动局根据国家职教委、劳动人事部的部署,联合发出《关于认真抓好青壮年工人技术补课工作的通知》,要求技术补课与初中文化补课交叉进行。技术补课对象是:凡1968~1980年进入企、事业单位,属于三级工(含三级工)以下的技术工种工人和关键岗位上操作的工人,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都要参加初级技术补课。补课内容是初级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训练,应知部分的理论知识达到三级工标准;应会部分的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本等级水平。至1986年,全省参加初级技术补课合格的职工累计31.3万人,合格率为84.3%,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1985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转发共青团省委、省农业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协会、省高教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产厅、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等13个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在全省农村青年中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训的重点是回乡中学毕业生和复退军人,培训场所主要利用农村文化技术学校、文化馆站、技术咨询站、俱乐部等。省科协还组织有关部门编印发行一套《福建农村实用技术手册》供各地使用。1985年以后,每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有40万至60万人。在培训工作中,出现三个转变,即从单纯培训向送技术、送信息、送书籍、送良种等综合服务方向转变;从以短期办班向定点挂钩、长期合作、携手扶贫方向转变;从共青团单独抓向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多家齐抓共管的方向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87年6月,省教委发出《福建省乡镇文化技术学校暂行办法》,各地、市、县根据乡镇文化技术学校的任务和教学要求,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乡镇企业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对农民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为农村脱贫致富服务。到1987年,全省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已办611所,占乡镇总数63.45%。这一年10月,省教委在南靖县召开农村成人教育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乡镇文化技术学校的发展。至1989年底,全省乡镇女化技术学校发展到912所,办学的乡镇占乡镇总数94.8%,举办各种长短班2800期,学员105万人;一事一训短班(即实用技术培训班)13700期,学员57万人。顺昌县洋口文化技术学校,围绕经济建设的需要,广开学路,学员遍及20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开设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7个门类,285班,11871人,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1989年,农村“三教”(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的一项改革措施,就是组织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据三明、南平、莆田、宁德、漳州、龙岩6个地、市统计,有63675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了培训,占应届毕业生160851人的40%。
  (二)中级技术培训
  1962年12月,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农垦厅和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出的《关于举办业余农业技术学校的通知》,要求各地市选择条件较好的县和国营农场、中等农业学校,重点试办业余中级农业技术学校(班),组织当地回乡生产劳动的初中毕业生和具有相当初中程度的基层干部、农场职工参加学习,通过3年左右的业余学习,在某一项农业生产或科学技术知识达到相当于中级技术人员的水平。学习内容以农业技术为主,结合学习文化基础课。文化课设语文、数学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理化常识;技术课按学员从事的专业安排教学。从事农业的,学习作物栽培;从事畜牧业的,学习畜牧兽医;从事农机操作的,学习农业机械。80年代,各地举办的乡镇文化技术学校,有些学校“上挂”县成人教育中心联合培训中级技术人才;有的学校与大中专学校联合举办中级技术(专业)培训班。福州市洪山乡文化技术学校举办的中级技术(专业)培训班,有780人分别领到国家技术鉴定局、福州大学、福州工人业余大学、福州财贸干校、福州市建联财经成人中专、福州市劳动局等单位颁发的中专单科结业证书或岗位培训合格证书,82名乡、村财会人员领到省乡镇企业局颁发的会计合格证书和会计员证。开展中级技术培训不仅为乡镇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推动了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企业职工的中级技术培训,是在普遍开展初级技术补课的基础上进行的。1985年6月,省职工教育委员会、省劳动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工人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意见》,全省各地根据中央、省的部署组织实施。1986年10月13~18日,省职教委、省劳动局、省总工会联合在南平市召开班组长培训和工人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座谈会,讨论进一步开展班组长培训和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有关问题。至1988年底,参加工人中级技术培训的有93400人。
  1987~1989年,各地贯彻落实开发经济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燎原”计划。省教委向国家教委先后贷款539万元作为开发资金。开发项目61项,其中乡镇文化技术学校贷款258万元,承担34个项目。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开发项目的单位投入配套资金728万元。这类学校实施“燎原”计划贷款项目有三种类型:一是发展校办企业。霞浦县三沙镇文化技术学校与当地工厂挂钩搞来料加工、手编毛衣出口,每年培训专项操作技术1000多人,年产值200万元。二是建造示范水果基地。南靖县靖城镇文化技术学校,投资8万元培育优质高产水果,他们培育800株香蕉,串产75斤,起了科学种果示范作用。三是开展多种经营。福安市赛岐、溪尾、康厝等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将贷款24万元用于建立对虾养殖、食用菌栽培、电器维修等生产实验基地,年受培训的1945人次,经济收入1600多万元。
  (三)高级技术培训
  福建全省7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2.4%,中级工占34.5%,高级工占3.1%。高级工多数年龄偏大,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大多数高级工(七、八级)是调资后调上来的,实际水平低于工资级别。1987年初,根据有关部门对本省26家大中型企业高级工调查情况,高级工占技术工人总数由1986年企业调资前的2.6%上升为10.4%,而技术理论知识达到本等级工资水平的仅占19.2%,操作技能达到本等级工资水平的占33%,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占95.9%,年龄51岁以上的占47%。1987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职工教育委员会、省经济委员会、省劳动局、省教委、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人高级技术培训工作的意见报告》,确定“七五“期间工人高级技术培训的任务,逐步建设一支初、中级(占50%)、高级(占5~10%)技术等级结构合理的新型工人技术队伍,并在高级技工中考评技师,实行技师聘任制。
  工人高级技术培训目标,在“应知”方面,要具有本岗位专业(工种)较全面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在“应会”方面,要掌握岗位专业(工种)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并有进行技术革新和分析、解决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培养的对象是即将走上高级技术工作岗位的中级技术工人和已在高级技术工人岗位上,但未达到岗位技术等级标准要求的工人,其中班组长和关键岗位的生产技术业务骨干优先培养。
  福建省工人高级技术培训于1987年开始试行。先在省机械、电子、化工系统的大型企业,福州、厦门和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技工学校、工会系统所属的职工业余大学及有条件的业余中专等单位举办高级技术工人培训试点班。教学突出科学性、适应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同时做好考试、考核、发证和使用工作,按照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工人技术考核暂行条例》(试行)的规定,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发给工人技术等级证书,作为企事业单位任用、晋级技术工人的重要依据,该证书可在全行业通用。
  1989年10月,省职工教育委员会在南平市召开全省工人高级技术培训工作会议。会上确定工人高级技术培训的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行业把工人高级技术培训纳入企业人才培训规划。同年12月,省职教委在福州召开工人高级技术培训座谈会,着重研究省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搞好高级技术培训工作问题。为了搞好协调工作,省职教委还成立工人高级技术培训处,统筹培训工作。
  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主要由社会力量来办,为各种成员的就业、上岗、转岗等提供服务。8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办学单位达500多个,其中有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学术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类成人学校以及私人办班。开设的专业门类多,学习内容实用,比较普遍的有服装缝纫、电器维修、摩托车维修、钟表修理、油漆、室内装修等。80年代以来,先后参加职业培训的达20万人次,很受社会欢迎。
  晋江市充分发挥侨资优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服装业已成为闻名的时装生产贸易基地。全市18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举办职业培训班,开设专业以服装缝纫为主,同时开设电器、摩托车维修、钟表修理、速记等,参加学习的33600人次。吕清泉办的服装培训学校传授70余种技艺,聘请名师20多位,拥有教室、实习车间、高档西装专用车间,有缝纫机70多台,可供150名学员实践操作。这所学校还购置各种教具、模具和自备发动机等较完备的教学设施,教学效果好。刘丽华办的“新时代”服装学校,采用音像教学和函授教学进行培训,发挥电化、函授等教学优势,扩大了办学规模。创办以来,已连续招生50多期,培养了万名服装裁制人员。
  顺昌县洋口文化技术学校,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除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种文化教育学习班外,还办好应用面广、实用性强的职业培训班,至1989年,先后开设家电、电机、汽车、摩托、钟表、柴油机、制冷设备维修、油漆、摄影、首饰、服装、糕点、编织等专业1008班,培训11946人。据抽样调查,结业学员70%被单位录用或自谋职业当了个体户,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福建省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是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社会文化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需要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有老年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外语教育和文明道德教育。
  从1985~1989年,全省已办老年大学(学校)62所,其中省办1所,地、市办9所,县(区)办41所,乡、镇办5所,村办3所,企业办3所,在校学员9946人。老年大学(学校)是多学科、多功能、综合性的老年人学校,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政治和文化素质为目的,以“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养,健康长寿;老有所乐,陶冶情操;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艰苦创业勤俭办学,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办学路子。学习对象,全方位开放,除离退休干部外,还吸收退休职工和社会老人参加学习。学制以1年为主,最长不超过2年。课程设置力求做到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一般都设有:卫生保健、书法绘画、花卉盆景、文史知识、气功练法以及家电维修、禽畜饲养等。授课方式根据老年人特点,动静结合,灵活安排。气功、太极拳、老年迪斯科等动态课程,安排早上或傍晚进行,理论知识课安排在每天上午或下午进行。讲课少而精,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设正副校长,学校日常的教学和行政事务分别由办公室、教务处管理。各教学班成立班委会,聘请有管理经验的老同志担任班长。班干部与教师、学员之间保持联系,经常反映情况,协助学校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福建省老年大学从1985年创办以来,先后开设国画、书法、文史、写作、诗词、法律、外语、现代科技、中国文化、老年保健、气功、摄影、花卉、形势政策、家政、服装剪裁、裱褙、烹饪等20门课程37个班,另外还设有经济、法律、教育、国画等研究班以及交通工程、农业经济、工业技术等技术咨询服务部。还配合省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工作设立了办事处。先后共有5190人次参加学习,已单科结业3756人次。通过学习,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加深了文化艺术修养,掌握不少实用技能,为服务家庭和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不少学员的诗、书、画、影作品在全国和国际参展参赛并获奖。198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热心为老干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三明市于1986年办老年大学后,将乐、泰宁、大田、建宁、沙县、宁化6县相继举办了老年学校。全市共办19个教学班,在校学员499人,已结业1726人次。三明市老年大学有10个教学班280名学员(离休干部194人,占学员总数69%,退休干部职工71人,占25.3%,其他社会老人15人,占5.4%),已结业499人次。学校有固定的教室、教师队伍和办学经费,成为全市老年人学习、活动的中心。
  厦门市老年大学自1986年开办以来,从原有6个班发展到20个班,学员从156人增加到952人。学校提倡“尊老敬贤”,实行“教学相长”原则,注意“学”、“为”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到课率保持90%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应运而生。各地先后举办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曲、摄影等学校(培训班),为社会上爱好文化艺术的人提供服务。福州业余美术学校开设美术、书法、摄影等学习班,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技艺。学员创作的国画被选送到全国各族青年美术摄影展览会,有的送到日本展出。
  福州台江世界语学校,1986年创办以来,以开设世界语为主,兼办英语、日语的面授和函授教育。现有35个班,学员3946人,已毕业或结业的1413人。学员中有教授、工程师、技术员、医生、教师、干部、工人、农民、军人、待业青年和学生,学员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台江世界语学校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全国世界语民族文艺学会、重庆、柳州、青岛、常熟等世界语组织以及日本、苏联、法国、波兰、南斯拉夫等国家世界语组织保持友好协作和通讯联系。全国世界语民族文艺学会授予该校“柴门霍夫大奖”。福州逸仙业余外语学校和省华侨联合会业余外语学校,举办英语、日语、法语等专业班,为出国人员学习外语提供服务。福州逸仙业余外语学校自1983~1989年,开办多层次外语学习班800多班,有4万多人参加学习,平均每年有5800多人。
  为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少地方举办文明道德学校(培训班),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遵守道德的自觉性。福建省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福州市工商行政部门指导下,举办个体户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班,针对社会上个体经商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向他们进行商业道德教育,促进遵纪守法,文明经商。三明市文明市民学校,学习的对象有在职干部、职工、待业青年、城市居民以及外地来三明做工、经商的人。办学的目的是教育市民做一个合格的文明市民,共同创建文明城市。全市设总校及20所分校,473个教学班,参加学习的8000余人,经过学习已有600多人获得合格证书。总校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编印教材,培训各分校教师。各单位负责组织安排教学班的教学工作。、学校实行课堂教育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理论知识教育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的办法。每周学习3个晚上,约3个月学完市编的《三明文明市民读本》。学校规定,学员学完课本只算结业,还要经过评定认为行为上也达到要求,才取得合格市民证书。凡未取得文明市民合格证书者,不能参加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活动。
  四、岗位培训
  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福建省于1986年开始试行岗位培训。
  1987年9月,福建省职教委、省劳动局、省经济委员会、省教委、省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工作试行意见》。对岗位培训的指导思想,实施岗位培训的范围和步骤,制定岗位培训的原则,岗位培训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岗位培训与其他培训的关系,岗位培训的考试与发证,以及岗位培训的组织领导、政策措施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提出全省开展岗位培训的试行意见和规划。
  1988年,岗位培训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干部岗位培训试点35个,省财政厅、商业厅、粮食厅、轻工业厅、物资厅、司法厅、人事局等先后举办了培训班多期,受训干部7000多人。职工岗位培训2716个单位、工种和班组,受训的11.30万人,其中工人占9.40万人。
  岗位培训试点的对象,有党政机关干部,有企业厂长、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经济部门的总会计师、统计师、经济师、外贸业务、营销、计划干部等。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能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生产需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依托培训的学校类型多。有省市党校、干校、大型企业培训中心、成人高等院校。岗位培训和其他培训结合进行。如岗位培训与工人技术等级培训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岗位培训与专业证书教育结合等,使其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考核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有先自学后参加考试,有先集中授课后参加考试,以及结业作业考核等,以利于工作和生产,减少工学矛盾。
  (一)岗位规范
  岗位规范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实际技能、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岗位规范,各地在试点时采取以下4种途径:一是直接取自上级或兄弟部门的岗位规范,其中以采用部颁的为多数。如省商业厅举办的各县公司经理岗位培训,是采用商业部颁发的岗位规范;二是联合制定岗位规范。如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举办的县支行行长岗位培训规范,是由总行委托福建、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四省一市分行共同协作制定的;三是以外省某种岗位规范为蓝本,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的。这种类型的岗位规范占多数;四是由本部门自行制定。如中共三明市委组织部举办的乡镇党委书记岗位培训试点班的岗位规范,是在反复调查研究基础上,与有关专家论证修改后制定出来的。这一类型的岗位规范,针对性、实用性强,易于贯彻实施,但工作量大,花的时间长,在试点中占的比例较小。
  (二)教学
  制订教学计划大纲,选编教材。福建省岗位培训试点阶段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部委已制定的,按部委的教学计划、大纲执行;二是选择各兄弟省市相同的岗位教学计划加以修订后执行;三是国家部委和各兄弟省市尚未制订出教学计划的,则由业务主管部门或委托有关单位及大中型企业自行制订教学计划、大纲和选编教材。课程设置,根据各种岗位规范的要求,突出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和业务工作能力,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干部岗位培训的内容,按照干部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职能确定必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训内容包括: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本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知识以及管理方法和职业道德等。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干部,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1988年,三明市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岗位培训。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共379名党委正副书记全部培训完毕。根据乡镇党委书记岗位规范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导科学》、(岗位实务知识》、《岗位技能培训》等5门课程。全科班每期学习不少于2个月(全脱产);单科班每门课程不少于12天。三明市人事干部岗位培训每期学习时间为4个月,总学时1000课时,其中必修课360课时,选修课250课时,自学390课时。开设《行政管理学》、《人事管理概要》、《现代人才管理》、《现代管理心理学》等课程。
  培训方式:一是将学历教育引进岗位培训。省财政厅规定,凡修完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全部课程的财会人员,经过跟踪考核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发给岗位合格证书;二是先自学后进行考试。省公路局道班(站)长岗位培训,先向在岗人员分发岗位标准和培训教材,安排业余时间自学,规定统一时间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合格者发给岗位证书;三是以单科结业形式进行培训。漳州、三明等市人事局规定,对已具备学历资格的人事干部,按照岗位规范开设的课程进行单科或双科学习,学完一门课程考试合格,给予结业,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发给岗位合格证书;四是结合岗位技术练兵进行培训。厦门铸造厂结合技术练兵,开展岗位技术表演赛,通过比赛进行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工人业务水平,促进了工厂产品更新换代。该厂在14项可比经济技术指标中,有10项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实现了扭亏为盈。
  岗位培训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分别采用脱产、半脱产、业余学习等形式。脱产培训的时间一般2至3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办学方式因地制宜,有自培(自己办班培训)、代培(委托别单位培训)、自学、联办、电化教学等多种。
  考核和发证:职工岗位按行业分级建立考核机构,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由考核机构颁发岗位合格证书。大中型企业教育机构健全的,由主管厂长(经理)、教育、劳资、人事、生产、工会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考核委员会负责组织进行;小型企业由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进行。
  干部岗位培训的考试考核,由厅、局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福建省规定,在职干部年龄55岁以下,已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都要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经考核达到岗位职务规范要求的,统一颁发岗位合格证书,作为用人部门了解、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对成绩优秀者,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给予优先晋级和提拔,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福建省公共交通系统企业中层干部岗位培训考试考核的办法是,公共课开卷考,专业课闭卷考。试题的重点是考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脱产、半脱产学习的单独考,单科独进的学完一门考一门,多科并进的,集中考;业余自学的由地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集中评卷。一年组织考试两次。有的实行跟踪考核,针对企业实际,选择研究课题,写出论文,并召开检查验收学习成果发布会,以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三)管理
  干部岗位培训,在中共福建省委干训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负责制订全省干部岗位培训的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规定,负责审批各系统、各部门开展岗位培训的试点和面上工作方案。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本部门有关岗位知识规范,负责制定本系统、本部门开展岗位培训的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考核和颁发岗位培训证书。省教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对承担岗位培训各高等院校的资格审查,并在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上予以指导。企业职工岗位培训,主要由福建省职工教育委员会协同省经济委员会、省劳动局、省总工会、省教委,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1987年6月,省职工教育委员会先后举办了两期企业岗位培训研讨班,参加的人员有厂长、书记、工程师、技术员、车间主任、工会主席以及职工教育处(科)长、教师等,深入研讨岗位培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岗位培训试点工作引向深入。随后,福州、厦门、宁德、三明、建阳等地市职教办和省船舶、石油、轻工、林业、建材、煤炭、冶金、国防工办、工商银行等部门和单位,也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研讨班,把企业岗位培训逐步向面上推广。
  1989年6月至10月,省职工教育委员会、省劳动局、省总工会联合开展全省企业班组长岗位培训工作检查,着重检查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效果、计划落实情况。全省受培训的班组长60829人,培训率为66.5%,对已培训的班组长进行跟踪考核的31574人,跟踪考核率为52%。福州市自1986年以来,市工农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教委)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先后在福州电线厂、马尾造船厂、福州国棉厂等单位,召开岗位培训现场会、研讨会,组织现场观摩,总结推广经验。
  五、继续教育
  (一)形式
  继续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已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80年代初,福州市科协成立市业余科技大学(原称市科技进修学院),先后举办英语、日语、俄语、计算机系列以及高数、化工、仪表、测绘、质量管理等教学班。至1987年底,参加学习的人数累计17000人次。1985年,由省科技干部局牵头,会同省教委、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及有关政策措施,先后在全省各部门、各地市建立科技人员培训机构,发动和组织各部门各系统制定计划,开展试点工作。全省各部门、各地市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有3种:
  一是专业进修。省机械厅于1985年举办“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福建分校”,先后招收两届学员共2400多人。1986年,省人事局、省科技干部局协同有关业务部门举办全国土木建筑专业高级研修班。1988年5月,举办全国食品专业高级研修班。两年来,输送和选派30名高级科技人员和中年业务骨干参加兄弟省区举办的各类专业全国高级研修班学习。1987年,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与省教委、省经济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干部局联合举办现代工程师继续教育专修班,招收具有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职称的4715人参加学习。1988年,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又举办电气工程新技术继续教育(即电气工程师继续教育专修班),为推行机电一体化,为全省机械行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电气工程方面高层次专门知识服务,也为我省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类的年轻教师在原大学或专科毕业的基础上,提高到助教进修班的水平。
  二是专题培训。省卫生厅从1985年以来,举办医学各类专题培训班、进修班438期,参加培训的医务专业人员15.55万人次。省科协举办的科技进修学院,几年来共培训高中初级科技人员5500多人次。还举办3期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讲座,请地、市、县党政领导和省直机关的领导参加。省农业科学院从1985年以来,举办《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工程》、《微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外语以及新技术培训班,参加学习的4103人次。三明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联合举办外语、电子计算机应用、栗树栽培等继续教育培训班、研修班,全市有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1988年,全省9个地市举办食用菌、水稻杂交优势、果树、心血管技术、现代管理等跨地区的20多个中级研修班,分期分批对从事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按专题进行培训。全省先后参加各类培训班、研修班学习的有17.18万人次。省科学技术干部局还与省广播电台、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中高级科技人员外语广播函授班,参加学习的科技人员2000余人。
  三是组织考察。“七五”期间,福建选派中青年科技人员近700人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地区学习考察,学习的内容有林业、医学、理工、社会科学等30个专业。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38位科技人员赴日本考察研修。这些出国学习考察的人员绝大多数已学成回闽。还借受国家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举办高级科技人员研修班的机会,组织本省科技人员参加省外专家的专题讲座,进行参观、考察、咨询等活动,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同时,通过政策导向,鼓励科技人员的合理兼职,如到高等学校兼课或担任科技干部以及选派业务突出的中青年骨干在专家身边工作、学习等,让科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
  课程设置根据学习时间长短、专业要求及学员现有知识基础,分别确定选学必需的课程。授课形式除采用课堂面授外,还有讲座、广播、函授、电视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对象的学习需要。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大的教育节目,在福建举办“电气工程新技术继续教育”。依据国家六部委的文件规定,设置5门课程:(1)网络分析与综合导论(60电视学时);(2)现代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50电视学时);(3)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64电视学时);(4)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50电视学时);(5)电路及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65电视学时)。
  以上课程根据电气工程类的不同专业分为两组:第一组开设课程:网络分析与综合导论,现代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电路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第二组的课程:现代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上述各课程均按研究生水平授课,除应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外,尤其注重实际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第一组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从事网络、电路电子线路分析、设计的专业人员;第二组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从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
  各地举办的继续教育专业进修班和专题培训班,建立有考核、考试制度。学完每门课程后,由主办单位统一命题考试,每一门考试成绩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学完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及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并根据国家六部委《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由各主管部门将学员的结业证书(复印件)存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今后聘任和晋职的依据。
  (三)管理
  1987年后,各地各部门根据省科学技术干部局、省教委、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协会、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先后建立了科技培训机构55个,各部门和单位都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干部教育范围,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生产、科研计划一起安排实施,一并总结。对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每3年,有3至6个月进修时间,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培训计划,重点培养。各地、各部门在实施培训计划时,有的把3年学习时间集中使用,也有的分散使用或安排自学研修。对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也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安排。在落实进修时间上,以业余学习为主,对脱产学习的从严掌握,脱产或半脱产的人数按规定不超过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7%,尽量避免工学矛盾。
  全省先后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省科学技术干部局主管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负责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地市、各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各地市、省直各厅局也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综合管理工作以及对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也确定专门干部负责本县、(区)继续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卡”,以登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的情况和学习成绩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作出的贡献等,并将这些情况存入本人业务考绩档案,作为人事部门使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为保证继续教育质量,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聘请主讲教师授课等,承办单位都报经省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国家部委认可。同时,组织授课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以培养提高。各地、市、省直各单位都加强教育基地的建设,配备高水平的教师,增添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管理范围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福建受委托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主要有:省、地、市科技进修院校、科技培训中心、各类成人高等院校以及普通高等院校。上述学校与主办单位密切配合,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继续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和创造能力,振兴福建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福日电视机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和日本国日立公司合资兴办的企业,有职工1400人,安装三条彩色电视生产线,年产能力72万台,三分之二的产品销往国外,总产值近10亿元。几年来,福日公司全面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一代科技与管理人才,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987~1989年,公司的出口彩电每年以翻一番的产量递增,产品远销世界6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由机电部举办的全国51CM彩电测试,HTC—2024机以总分100:1的最高分荣获质量优秀奖,而且国产化率为全国第一。福建水产部门于1988年先后举办远洋渔业管理和对虾养殖高级讲习班,分别聘请日本水产专家和山东海洋学院专家、教授等来闽讲学,传授技艺。在讲习班上,学员们学到了养殖齿虫作为对虾饲料的技术,采用这项新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为进一步发展对虾养殖开辟了新路。福州市业余科技大学结业的学员中,获国家、省、市三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达104项,有9人选送到国外进修,9人出国考察。省建委工程师陈柽生在微机班结业后,与其他人合作调查测试,采用计算机运算,撰写《福建市区环境质量评价及防治规划》的文章,被福州市人民政府采纳实施,取得良好效益。
  六、专业证书教育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规定,成人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要突破单一的培养规格,对学员实行3种证书制度:一是达到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科和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规格要求的毕业证书;二是达到相应学历层次单科知识水平的单科及格证书;三是达到岗位必需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在本行业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范围内适用的专业证书。专业证书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或管理职务任职资格的依据之一。
  专业证书教育与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一是参加学习的学员年龄必须在35周岁以上,中专专业证书班学员应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仍在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大专专业证书班学员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所学专业对口,而尚未达到岗位所需要的大专文化程度的在职人员。二是课程设置强调岗位需要。学制,中专专业证书班脱产学习1年,业余学习2年,课程开设7至8门,理论教学总时数1000学时左右,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不得少于70%。学员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发给成人中专专业证书大专专业证书班学制,脱产学习1年,半脱产学习1年半,业余学习2年。一般开设8~10门课程,理论教学总时数不少于800学时,在岗位专业知识上要达到与高等专科学校同等专业相当规格的质量要求。学员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发给成人大专专业证书。三是教学计划由用人单位委托办学单位制订,并组织专家论证确认。四是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可委托办班,也可由办学单位派教师到学员集中地办班;学习时间以集中连续学习为主,也有分段学习。五是证书持有者,可在同一专业范围内的学用一致的岗位上,任职和使用与取得同层次学历证书者同等对待,如调到专业性质不同的岗位上,应学得新的知识,取得新专业证书。六是在管理方面,省教委负责审批办班计划、教学计划。对异地办班有所限制。
  至1989年,全省有2156人获得中专专业证书,1080人获得大专专业证书。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