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993
颗粒名称: 一、类型
分类号: G723
页数: 4
页码: 446-4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各类型的成人中等教育学校。
关键词: 福建省 成人中等教育 文化教育 学校类型

内容

(―)速成中学
  1951年10月,福建省福州工农速成中学(后改名福建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成立。学校由省文教厅主办,学生由各地、市、县根据省分配的名额,按照规定条件择优选送。采取脱产学习形式,要求通过3年学习达到高中程度。当年招收工农干部和优秀产业工人161人入学,开设4个班。厦门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创办于1952年秋季,招收新生40人,开设1个班。1953年以后,这两所工农速成中学每年都继续招生,逐步扩大办学规模。1954年,福建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教职员工90人,其中专职教师42人,在校学生625人,设14个班。厦门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教职员工70人,其中专职教师51人,在校学生692人,设15个班。到1957年,这两所工农速成中学先后毕业768人,其中大部分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少数回原单位工作。鉴于工农干部长期脱产学习有种种困难,生源不稳定,这两所学校从1955年秋季开始根据教育部和高教部通知停止招生,原在校学生陆续毕业后,学校停办。
  福建省革命残废军人工农速成中学,于1952年9月在福建省荣誉军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学校教职员工126人,其中专职教师46人,职员34人,医务人员8人,工人38人。1954年,在校学生535人,其中小学部241人,中学部294人。招收未达高小毕业程度的革命残废军人,采取脱产学习形式,要求通过4年学习达到初中毕业程度。学生毕业后,有的继续升学,有的分配工作,有的复员回乡参加生产。1957年底,学校停办,革命残废军人一律归教养院安置。
  福建省军队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创办于1953年,主要招收部队营级以上转业干部参加脱产学习。1955年秋季,停止招生。1956年,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学校改为福建省干部文化学校,招收未达中学程度的区主干以上干部参加脱产学习。
  (二)业余中学
  1.机关干部业余学校
  1952年,省、地、市级机关干部业余学校在举办扫盲、高小班的基础上,陆续开设业余初中班,共招收在职干部和勤杂人员954人入学。1955年,省、地、市、县级机关干部业余学校发展到79所,其中业余初中班128班,学员5799人。1956年,各地机关业余学校重点试办业余高中班,招收学员971人。1959年,全省业余初中班学员30030人,业余高中班学员12740人。1960~1962年困难时期,在学人数显著下降。1965年,采取校内开班和校外设班相结合,自办和联办相结合,面授和函授相结合,集中上课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参加业余初、高中学习的人数回升到2446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停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机关干部业余学校陆续复办。1983年12月,省教育厅、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职教委)、省劳动局、省总工会联合颁发《福建省各级机关干部业余学校、职工学校和业余中学审批备案的暂行规定》,经各地、市教育局审批,省教育厅批准备案的29所。这些学校绝大多数是由各地(市)、县教育局主办,其中云霄、华安、南靖、沙县、平潭、宁化等6所干部职工业余学校由县教育局和县总工会联合举办。学制初中、高中均为2年,要求分别达到初中或高中毕业程度。
  2.职工业余学校和全日制中学附设业余中学
  1953年后,福州第五中学、第八中学、第九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二中学、第十七中学等部分普通中学先后附设业余中学。各地职工业余学校开始重点试办业余初中班。1957年,在条件较好的职工业余学校试办高中班。这一年全省参加职工业余学校和全日制中学附设业余中学初中班学习的29098人,高中班学习的164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全部停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陆续复办。1984年开始,经省教育厅、省职教委批准备案的职工业余学校和业余中学共47所。这些学校有的由县、市总工会主办,有的由县、市(区)教育局主办,有的由县、市主管局主办,有的由企业主办,有的由全日制中学附设。学制初中、高中均为2年,要求分别达到初中或高中毕业程度。福州第五中学附设业余中学,创办于1953年3月,开设初中9个班,404人。1963年春季,增设写作、应用文、戏剧与诗歌欣赏专业班。“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80年9月复办。学校由福州五中党支部统一领导,指定一位校长分管,下设教务处,配备专职教导主任、专职教师和管理干部,聘请全日制中学教师兼课。除开设业余初中、高中各门课程外,还兼办成人高考辅导班和电大教学班。复办以来,初中、高中全科毕业405人,单科结业1706人,电大班毕业165人,多次被评为福州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1985年被评为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在举办职工业余中学的同时,为解决城市中小学毕业生继续学习问题,1963年9月,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市举办城市青少年业余学校,开设292班,9874人参加学习。课程从青少年的学习要求和适应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设语文、数学(代数、几何),有的加上物理;专业班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大多数采取业余学习形式,少数采用半日制。这类学校到“文化大革命”时停办。
  3.职工初中文化补习班
  1982年5月,省职教委、省教育厅、省劳动局、省总工会、共青团福建省委联合发出《关于青壮年职工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1968~1980年初中、高中毕业而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程度的职工,均应进行文化补课,争取在1985年,使现有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职工60~80%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各地根据省的部署,先后举办补习班,组织应参加文化补课的青壮年职工参加学习。
  (三)函授广播学校
  福建函授广播学校,于1962年9月由省教育厅、省人民广播电台、团省委联合创办。学校附设在福建教育学院,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教务处,下设语文、外语、农技3个教研组,配备56名专职教师,负责招生、学籍管理、编写函授教材、讲义、广播、巡回面授教学、批改作业等工作。派出5名干部常驻5个地区,协助地、市教育局管理函授广播教育工作。全省建立50个分校,236个辅导站,聘请642名兼职辅导员负责教学辅导工作。学校开设高中语文、外语和农业技术常识等科。初办时只在20几个县市招收1000多名学员,1965年上半年,招生范围扩大到50个县市以及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学9175人。教学采取函授与广播相结合,并辅以面授辅导。教学方法注重学用结合,引导学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被誉为“送上门的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
  (四)成人高中自学考试
  1986~1988年,福州市在职工初中文化补课任务基本完成后,举办成人高中自学考试。高中文科开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5科,高中理科开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5科。每年春、秋季各举行一次自学考试。考生可自行选择报考1至5门课程。3年中,全市共1万多人次报考,其中5科累计全部及格领到成人高中毕业证书的154人,单科结业的4000多人。1989年后,因报考人数极少,成人高中自学考试不再举行。1989年,福建省成人中学情况详见表7-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