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 劳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964
颗粒名称: 三、教学 劳动
分类号: G638
页数: 3
页码: 400-4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58年至1989年福建省农业中学和半工半读学校的教学计划、劳动、科学实验等情况。
关键词: 教学 劳动 福建省

内容

(一)教学计划
  1958~1961年,省教育厅连续颁发4个《福建省农业中学(初中)教学计划》,规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时总量、教学与劳动时间的配置与安排。各地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农事活动不同,作适当调整和补充。
  农业中学设政治、文化和技术3类课程,不开设体育、音乐课,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军事体育活动,教唱革命歌曲。3年授课总时数2972课时,政治、文化课一般占70%左右,农业技术课占30%左右。各科教学内容,按照少而精原则,突出重点。政治课主要学习《毛泽东著作选读》和全日制中学政治课本,以阶级斗争为纲,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教育;语文课一般删去古典文、翻译文和冗长课文,增加农村应用文和常用字词,以及写毛笔字。不少学校自编补充教材,增加为工农兵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服务的内容。莆田县囊山农业中学采取删、补、调、编的办法进行教学改革,删去一些思想性较差的古典文,精选一些政治性针对性较强的文章 作为补充教材,编印一本包括16类1168个词的《农村常用杂字、词语》供学生学习;数学课一般删节 代数、几何某些章 节 ,增加农村实用数学(包括面积、体积、比例、测量分配)、珠算、会计和统计,使学生会丈量土地,测量山坡与水库,估算粮食产量和堆肥数量,计算农业生产收益分配,绘制农村简易图表,掌握会计、统计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化学课重点教土壤、化肥、农药有关知识;物理课重点教力学、电学、热学等知识;农业基础知识课设作物栽培、动物伺养及农业生产机械化3门学科,作为公共基础课。各校还根据当地生产需要和特点,补充讲授有关的技术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训练。在农业区以当地主要作物为教学重点,其他作物略讲或不讲;在林区以讲授造林、育苗知识为主;在果区以讲授当地主要水果的栽培知识为主;在茶区着重教采茶、制茶等知识;在蔬菜区以讲授蔬菜栽培技术为重点;在渔区以轮机、捕捞、航海等内容为教学重点。其他专业均从生产实际出发,干什么,学什么,急用先学,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
  城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未制定全省性统一教学计划,各校参照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计划》,采取领导、教师、技术员、工人和学生五结合的办法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遵循为生产服务的原则,适当减少授课时数,每学年实际授课20周,每周安排20课时左右。课程适当精减、合并,突出主要学科。一般开设12门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俄语或英语及其他外国语、体育、音乐、历史、地理、基础技术课),政治、文化课占50%、技术基础、专业课占50%。政治课以毛泽东著作为教材,文化基础课主要为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专业课则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教学内容贯彻少而精原则,基础课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的文化科学水平,适应于专业课教学需要;专业知识教学贯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突出主要,削减次要,删去脱离实际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主动创造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教学、劳动生产、科学实验三结合。
  (二)劳动
  农业中学学生实行半农半读,耕读并重。学校根据“农闲学习、农忙劳动”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办法,安排学生劳动生产。主要形式有:
  “三三制” 即每周学习、劳动各3天。一种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全日劳动、雨天全日学习,劳动与学习时间平均各占一半,全年教学5个月,劳动6个月,假期1个月;也有冬天上午学习、下午劳动,夏天上午劳动,下午学习的;全年公休61天,劳动、学习各152天。一种是1天劳动、1天学习,农忙季节 学生回队劳动,所缺课程在农忙前后连续全日补足,全年劳动、学习各140天左右,假期70多天。第三种是每3天劳动,3天学习,全年生产劳动和教学时间各5个月左右、假期2个月左右。
  “四二制” 即4天读书、2天劳动。在非农忙期间,每周读书4天,劳动2天,回家1天,全年劳动6个月,其中3个月在校劳动,3个月回队劳动,读书5个月,放假1个月,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不学,教学与劳动两不误。对家庭劳动力特别欠缺的少数学生,允许适当减少学习时间,让其回队参加劳动或帮助家务,回校后,教师个别辅导和补课。
  “五一制” 即每周5天读书,1天劳动,农忙前后改为4天学习,2天劳动,大忙期间,全部停课,学生以班为单位,轮流在校劳动和回队劳动,全年教学时间162天、劳动158天。
  “旬制” 即每10天内,学习8天,劳动1天,休息1天。农闲在校学习,农忙回队劳动。春耕大忙回队半个月,夏收夏种回队2个月、秋收冬种回队21天。全年教学时间6个月左右,劳动5个月左右,假期1个月。
  有的农业中学还实行“半月制”,即每逢初一、十五为休息日,星期天不放假,半月之内,劳动和教学各占一半。“双周制”,即每两周连续安排学习8天、劳动4天,休息2天。
  “夏令制”,主要适用于茶叶中学,学校按茶叶生产农事季节 安排劳动与学习,或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或1天学习、1天劳动,或2天学习、2天劳动,或集中数天停课劳动。
  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工和读的时间原则上各占50%,全年劳动5个半月,学习5个半月。寒暑假1个月左右。4年中,劳动与学习时间的比重亦有所变化,一般是学习时间由多到少,劳动时间由少到多。安排劳动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有半日制的,有隔日制的,有间周制的,有半月制的。多数学校采用1周劳动,1周学习,两班学生工读互相轮换的办法,教学与劳动的时间相隔不长。劳动一般采取专业性生产与一般性劳动相结合,以专业劳动为主,一般劳动(包括农业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为辅;专业劳动按照一专多能要求,实行两种轮换,一是先轮换后固定,二是先固定后轮换,最后再固定,防止把学生长期固定在一个工种上单纯当劳动力使用;专业劳动选定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向师徒提出要求,建立劳动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把知识和技能学到手。劳动中控制劳动量,劳逸结合,从学生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大小有别,男女有别。18岁以上学生,每天劳动不超过8小时,16~17岁的不超过6小时,不搞加班加点,不上夜班,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劳动形式大体有3种:一是学生顶岗劳动,替代固定工或临时工;二是参加加油、擦锈、洗车床等辅助劳动,帮助师傅作辅助工,有些技术简单或手工操作的工种,经过短期熟悉,就让学生独立操作;三是见习劳动,对技术比较复杂或容易出事故的工种,学生初进车间,采取跟师傅见习的办法,先看后做,保证生产安全。
  (三)科学实验
  农业中学从当地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出发,确定科学实验项目,形成教学、劳动和科学实验三结合。1958~1965年,农业中学为全省各地农村提供农、茶、果、林、蚕、牧业共一百多项科研成果。龙海县步文农业中学开辟了米丘林实验场,以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进行粮食作物、果树、家禽家畜的词养和管理等25项、98种试验取得成功,并研制成功活动套桶、打谷机、快速收割机、中耕除草机、花生播种机、磨粉机、牛拉运土列车等农机具。莆田囊山农业中学建立作物园,进行水稻品种和施肥的分类对比实验,培育出“水稻囊山一号”、“甘薯囊山变异”、“囊山茄子苗”等优良品种,还建立气象站,开展气象研究,向当地生产队预报气象。平和坂仔农业中学进行改良土壤、推广新化肥,培育优良品种等实验,提高了水稻产量,改变当地农民传统的耕作制度和不愿施用化肥的习惯。福安上白石农业中学研制优质茶实验成功,使全区茶叶产量激增2.6倍,质量等级从原来没有高级茶跃升到高级茶占97.6%,中共上白石区委为此举办茶农短训班加以推广,学校成为本地区茶叶生产科研中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