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922
颗粒名称: 二、卫生
分类号: G478
页数: 3
页码: 286-2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之1989年福建省各高校有关卫生的工作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卫生 高校

内容

民国时期,教会创办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及私立福建协和大学,都重视卫生工作,学校卫生条件较好,校园、教室、宿舍比较整洁。
  厦门大学创办初期,即设卫生处,聘请专门人才负责。卫生处按医院规模办理,“对疾病之预防,学校之卫生,均特加注意。”学生每学期入学前均须经体格检查,不合格者不许注册。民国15年(1926年),特聘英国剑侨大学公众卫生学博士、德国汉堡大学热带卫生学博士许雨楷任卫生处主任,负责在校师生的医疗、卫生、保健及新生人学体检。学校规定宿舍内概由学生自行整理清洁,订立严格的规则与制度。民国15年,卫生处改称医院。民国28年,设体育卫生组归训导处领导,医院另设主任医师。
  抗日战争期间,高等学校内迁山区,广大师生营养不良,生活艰苦,不少人得疟疾与皮肤病。抗战胜利后,国立厦门大学、国立海疆学校、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私立福建学院、福建省立医学院、福建省立农学院均设有医院或医务室,负责师生的医疗保健工作。
  厦门大学学生通则有关卫生的规则为:
  “1.已注册之学生除假期外,得受本大学校医之诊察,不另取费。
  2.寻常疾病于规定时间在诊察室或在学生宿舍诊治,但遇急症发生时,不在此限。
  3.凡有传染病之学生,须受校医之指挥移人病院治之。
  4.校内或校外有传染病发生时,校医得施行下列各项方法:
  (1)检查身体;(2)施行消毒;(3)查验饮食;(4)查验宿舍;(5)施行种痘。
  5.学生在校内各处应以清洁为主,遇必要时须协助校医治理防病事宜。体现了医院对学生健康卫生的监护作用。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亦规定通则,要求公共场所每天由校工分段打扫,厨房清洁每日派学生值日监督,厕所除每日清洗一次外,每月用石灰消毒一次,井水定期消毒等。”
  国立海疆学校设有病床10张,各项药品60多种。民国34年(1945年),该校对学生383人体检,健康者占31%,有病者占69%。不少学校医院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为附近民众看病,厦门大学医院不仅为教职工家属义务上门诊病,还为附近农民看病、接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毛泽东发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1年,政务院颁发《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明确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方针和政策。1952年,各校成立爱国卫生委员会,制定爱国卫生公约,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学校医务人员与学生配合,建立卫生包干区、周末及假节 日大扫除、卫生检查评比等制度。
  1953年,根据政务院指示,各高等学校学生和学校教职工一样,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1954年9月,国民党飞机轰炸厦门大学,5位师生被炸伤。许多学校在海防斗争中,在反空袭斗争中,进行急救、包扎等训练,各科系设立急救箱或急救袋。这种训练一直坚持到50年代末。厦门大学医院根据战备的需要,医务人员从20人增至40人,病床从10张增至50张。
  50年代,陈嘉庚住在集美学村时,每天两次持杖步行数华里,巡视各校的环境卫生等,发现问题,即要求改正。在他的督促下,集美航海学校等校,校园美观、整洁。
  1958年,各校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发动师生参加校内外的“除四害”(当时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运动,出现了师生起早摸黑扑灭四害的热潮,一时出现了一批无苍蝇的食堂与无蚊、鼠的宿舍。
  1959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广大师生营养不良,工作学习负担重,患浮肿病的很多。196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的紧急通知》。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各校采取紧急措施,治疗浮肿病,办好食堂,实行劳逸结合。经过一年多时间,师生健康状况基本好转。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校被解散,卫生机构被撤销,医务人员被下放县市农村,器材散失,卫生工作受到严重破坏。
  1979年后,贯彻教育部、卫生部《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落实《福建省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检查验收细则(试行草案)》各校整顿校园,美化环境;宣传预防疾病,防止传染病发生;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建立健康卡片制度;抓紧医务人员培训和医疗设备建设,提高医疗水平。1987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大学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听取福州大学负责同志关于保护知识分子健康方面的意见,同意福州大学医院按80张床位定编,增添设备,拨出专款25万元整治护校河道,以改善环境卫生。福州大学于1958年建校时仅有医护人员20多人,现已发展到80人。华侨大学于1978年复办时,仅有医护人员4人的卫生室,现已发展为有医护人员70人,颇具规模的华侨大学医院。根据1989年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1所学校统计,共设有病床360张,医务人员400人(内正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8人、主治医师107人)。各校的卫生设备与医疗器械,不断得到充实。
  学校医疗部门还为当地群众服务。泉州市东郊的群众大都到华侨大学医院看病,每年门诊5万人次、住院1000多人次;厦门市厦港等10多万人口主要去厦门大学医院看病,每年门诊15万人次、住院1000多人次,以上病员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当地群众。福建体育学院的中医骨伤科知名度较高,不少居民前去求医。学校医务人员定期给师生进行体检,有的学校每年“三•八”节 给女同志体检,重阳节 给离退休教师体检,“六•一”节 给幼儿园、托儿所小朋友体检,每年配合学生体育达标进行体检一次。各校都重视对食堂人员的体检与卫生教育,进行各种流行病的预防注射及口服预防汤药。华侨大学每周对水质进行监测检查,提出报告。厦门水产学院等校制订了一套定期的消毒防疫制度:食堂每周消毒2次,环境每周消毒1次,宿舍每学期消毒2次,灭鼠、灭蟑螂每年3~4次。在各校医务人员的辛勤防治下,旧中国肆虐于师生的疟疾、霍乱、肺结核、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得以消灭,曾一度流行的肝炎病,已很少发生。医务人员的素质日益提高,厦门大学的肾上腺肿瘤手术、针麻、食道癌脱落细胞检查等均为厦门市首创。闽南有20多所医院曾来进修。医务人员中涌现了口对口给病人做人工呼吸,主动要求给休克病人输血等动人事迹。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