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德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91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德育
分类号: G641
页数: 4
页码: 277-2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末至1989年福建省高等学校关于德育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工学农学军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德育 高等 教育

内容

清末,福建创办的全闽高等学堂、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官立法政学堂,都以“忠君、尚武、崇实、法孔孟、戒贪争”为教育宗旨,将经学大义、人伦道德列为必修课程。在课室、礼堂悬挂“圣谕广训”,让学生反复记诵;订有衣冠、礼仪、学习、生活各项规约,由监学官、检察官督导学生遵循。清廷所定宗旨和教育措施,收效甚微,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则在学堂的一些师生中秘密流行。
  民国成立后,中央临时政府教育部发布教育宗旨令:“注重道德,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实行民主共和、富国强兵教育,给福建高等学堂的学生以深刻影响。
  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推行帝制,仍以清末“尚武,崇实、法孔孟、戒贪争”为教育宗旨,重开读经课。袁死后,福建各高等学校执行北京政府改订的教学计划,停开读经课,改人伦道德为修身课。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发《各级学校实施党化教育办法(草案)》,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推行三民主义教育,制订《暂行教科图书审查办法》和《检定各级学校党义教师条例》,贯彻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方针。民国18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高校实施军事教育,给各高等学校派进军事教官,设立军事训练处,加开军训课,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管理。民国19年,蒋介石兼任教育部长,发布《整顿学风令》,明令学生“禀古.人思不出位之训诫,奉总理三民主义为依归,不得干涉行政,致荒学业”,对“破坏法纪之学潮,政府自当严厉制止,如法惩处”。民国20年,又通令全国各校“一律以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校训,并颁发“青年守则”,开展“新生活运动”。福建各高等学校在校内建立国民党组织,开设“三民主义”课程,早晚举行升降国旗和“精神讲话”。民国27年,在各校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学生中发展三青团员,禁读马列著作,禁止“异党”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以统一军令政令为名,以限共反共为实,制发《抗战时期各级学校教育实施纲要》,福建各高等学校依照规定建立导师制,拟定训导施行办法,对学生加强控制和监视。
  民国37年(1948年)夏,国民政府颁发所谓《戡乱建国纲领明令禁止“异党”活动,加强对高等学校师生的监视和控制。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施行一系列祸国殃民、摧残教育的政策,引起全省高等学校师生的不满和反抗,不断开展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斗争。
  1949年秋,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文教政策,接管和改组各高等学校领导机构,废除训导和军事管理制度,取消“三民主义”、“公民”和“军训”课程;设立生活指导委员会(后改为政治辅导处)和马列主义教研室,开设马列主义课程,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先后在各校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实行民主治校,加强党对学校的思想政治领导;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学生会,制订新的规章 制度,学习时事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体系。
  一、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是开设马列主义课程的根本目的。福建解放初期,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联系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进行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分清是非和敌我界线。
  1953年,根据当时的新形势新任务,调整了马列主义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联系资本主义工商业、手工业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明确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解放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57~1961年期间,由于受“反右派”、“大跃进”等“左”的错误影响,高等学校一度停开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改为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以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教材,结合阅读马列著作节 选和党的文件。
  1961年以后的5年,根据“高校60条”和教育部的《改进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恢复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通过这3门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文化大革命”初期,政治课用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毛主席语录》取代马列主义理论学习。1971年,各高等学校恢复招生,政治课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主要教材。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8年高校恢复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课。1980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本科继续开设党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文科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校的理工科加开自然辩证法。
  1982年,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的通知,各高等学校增开共产主义道德课,建立德育教研室,组织各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教师分工协作,先后编出《大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概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人生哲学教程》等教材,在各校不同年级试用。
  二、时事政策教育
  时事政策教育是根据各个时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学生对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的认识问题,进行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和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学习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通过听报告、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教育。
  1957~1960年,在学校中先后开展“反右派”、“大跃进”、“教育大革命”、“反右倾”运动。由于“左”的错误,一度出现师生关系不正常,忽视科学文化学习和参加劳动过多的偏向。
  1961~1966年,主要是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教育部和福建省党政领导有关形势任务的报告,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和“高校60条”,修订规章 制度,调整师生关系,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时事政策教育被歪曲纂改。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学校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得到恢复和改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十年动乱留下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流毒在学生中的影响,各校主要进行拨乱反正工作。先后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四中、五中全会报告,学习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讲话,邓小平“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以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0年开始,着重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教育,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活动。
  三、学工学农学军教育
  为使高等学校学生熟悉工农业生产,增强国防观念和联系工农兵群众,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从50年代起,就把参加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并在学校建立民兵师、团,组织学生下乡下厂参加工农业劳动,到部队接受军事训练。1958年“大跃进”时期,组织学生上山下乡,参加“大炼钢铁”和支援“三秋”劳动。经济困难时期,在校内外开荒种粮、养猪、种菜。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每学期各校都有计划安排校内外劳动。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后,都到部队当兵一个月或在校内组织军事训练。
  四、社会实践教育
  50年代,在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和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各校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农村、街道、工厂、商店参加工作组、调查组、宣传队工作。1964年,分期分批组织文科学生下乡下厂,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校利用节 假日和寒暑假,让学生带着政治课或各门专业课的研究课题,到农村、工矿企业参观考察,做各种调查研究,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组织师生到贫困县、贫困乡,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福建农学院、福建林学院师生到贫困县举办果林栽培、食用菌栽培、水产养殖等技术培训班,培养农民技术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等校组织学生到农村、街道举办科普讲座,接待群众咨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学院、福建医学院等校,与部队建立“共建共育”关系,举办联欢会、报告会、讨论会,互教互学、互相促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85年开始,各校制订勤工俭学措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 假日,到校外办家电维修点,当家庭教师,或在校内食堂、医院、实验室、体育室担任若干卫生勤务工作。
  五、法制、纪律教育
  50年代,各高等学校订有各种规章 制度和“大学生守则”要求学生遵照执行。1958年起,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条例。
  1981年,教育部颁发《大学生守则》,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将学校修订的各项规章 制度,连同《大学生守则》,编印成册,发给学生,人手一册,使全校学生自觉遵行。还通过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民主法制讨论会,邀请政法课教师作社会主义法制报告,明确以法治校,以法治国,遵纪守法,使学校安定、社会安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