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宁德地区民族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903
颗粒名称: 四、宁德地区民族中学
分类号: G639.285.7
页数: 2
页码: 245-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福建省宁德地区民族中学办学及学校的简介。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学 学校简介

内容

宁德地区民族中学位于福安市内,与富春公园毗邻。创办于1958年,是福建省第一所民族中学,现为省重点中学,可向高校直接保送优秀新生。国家民委编纂的《民族教育词典》,把该校列为全国著名的15所民族中学之一。
  学校创办时,招收原福安专区11个县的少数民族学生,1960年,招生范围扩大到福安、闽侯、南平、三明和福州等五个地市。1976年,定现名,主要招收宁德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1989年,学校有30个班级,学生1495人,少数民族学生约占60%,其中以畲族生居多,还有少数满、回、藏、苗、壮族学生,教职工144名,校园面积45.35亩,建筑面积21638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98%。有专兼任教师105名,获得高级职称的18名,中级职称的44名。近5年,有2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8名被评为地区优秀青年教师,校教坛新秀20名。教师们热心民族教育,遵循教学常规,注重课堂教学,增加课外辅导,对学生因材施教。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学物理5年跟踪教学实验和畲族经济研究小组的研究已见成效。该校校办工厂现属国家教委教学仪器定点生产厂,生产的电阻系列优质产品,参加1986年北京国际教具博览会展出。1979年以来,校办工厂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300万元的经费。教学与实验楼都是1984年后新建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齐全,有80年代的产品WE-7500型整套语言实验室及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还有室内操场、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
  学校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针。把德育摆在首位,贯彻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同工厂、民族乡、驻军共建文明协作关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寓德育于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之中。根据各学科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制定教学常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列为学科教学任务之一,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提高巩固率、及格率和优秀率为导向,建立统计“三率”的静态教学评估与各教学班“三率”在年段相对变化的动态评估反馈结合起来的教学评估体系,把教学目标管理落到实处。重视体育、美育,积极开展以达标为中心的群众性体育锻炼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多年来,该校造就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自1983年以来,受福建省表彰的先进个人4人,先进集体3个,受宁德地区行署表彰的先进个人77人,先进集体14个。来自畲山的好苗子一一勇擒盗贼的钟进祥同学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学校在60年代为民族学院选送了45名预科生,1978年以来,为高等院校输送了1042名新生,为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了608名学生。畲族学生雷荣贵在1979年高考语文、蔡恒平在1983年文科总分获得好成绩。中考的巩固率、及格率和优秀率连年达标。1988年,综合比率居本地区10所省重点中学前列。女篮蝉联十三届宁德地区少年组冠军。为省体工队选送了五名队员。有4位学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第三届体育运动会。有6位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儿童书画展》展出,钟石珍的《太姥晨曦》选送伊拉克巡回展出。学校音乐周竞赛活动也多次在省里获奖。自1978年以来,学校先后19次被评为省、地两级教育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体育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和“创优”先进集体。2次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获得国家4个部委的联合嘉奖。1985年,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在民族中学的校园里,师生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谱写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的篇章。1983年级畲族学生雷忠清和回族学生哈建海互帮互学一对红,雷忠清评为省三好生,哈建海评为地区三好生。学习上又分别同汉族学生蔡恒平、汤立群结成对子。当年高考,4人都以优异的成绩分别升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机械学院,他们4人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事实,多年来一直传为佳话。宁德地区民族中学的办学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确立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主体的生员结构体系;根据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差,绝大多数住校的特点,建立起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课内课外一起抓的新型教育教学秩序;着重加强初中教学,打好基础,高中文理并重,适应少数民族对培养多层次人才的要求。建校31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5655人,高中毕业生3950人,他们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和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亲切关怀宁德地区民族中学的健康成长。建校5周年时,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省长魏金水题词勉励师生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近年来,到学校视察的有中顾委委员曾志、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陈光毅、省长胡平、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陶爱英、国家教委副主任滕藤等。党和政府的亲切的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全校各族师生深受鼓舞,决心为把学校办成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性劳动者,富有民族特色的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