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动与社会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92
颗粒名称: 五、劳动与社会实践
分类号: G636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中学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服务。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学 劳动教育

内容

1950年,根据部颁《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关于劳动教育组织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及社会服务。1954年,依照中共省委宣传部印发的《组织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问题的宣传提纲》,各中学对学生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教育(能升学时升学,不能升学就准备参加生产劳动)。据1955年12月不完全统计,在未考取的12668名初中毕业生中有46.2%即5853人参加农业生产;有12.4%即1565人参加工作;有15.4%即1948人参加了农村、街道各种义务工作;有3.6%即457人补习,有14.2%即1803人组织自学,准备再考。部分毕业生还积极带头去开发边疆和山区,参加支前和修建鹰厦铁路等劳动。1957年,《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提倡勤工儉学,开展课余劳动》、《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社论,各中学组织多种多样勤工俭学活动。1958年3月,各中学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执行勤工俭学的办学方针的指示》,建立勤工俭学指导委员会,寻找生产门路,搞好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据164所中学的统计,共开荒种地27600余亩,种植经济作物615万多株,饲养家畜家禽14万多只,组织学生参加基建、搬运、砍柴等运动。收入34660元左右。一些城市中学在原金工、木工场的基础上,创办了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9月,举办全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11月,选送部分展品,参加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北京联合举办的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展览会。
  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起很大作用,但一个时期曾出现生产劳动过多,影响正常教学,降低教育质量的偏向。1959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批转省教育厅党组的建议,重申全日制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时间必须保证。规定生产劳动时间高中每周8小时,初中6小时。1962年,对校办工厂、农场进行调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生产劳动、勤工俭学活动纳入教学计划。1963年,贯彻执行《全日制中学暂行条例(草案)》,规定全日制中学实行“一、二、九”制度,即每年9个月的教学时间,1个月的劳动,2个月的寒暑假。同年5月,福州一中组织高中一、二年级学生500多名到农村参加劳动,搞社会调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6月5日,《人民日报》作了报导,并发表《坚持不懈地好好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社论,强调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通过劳动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自觉参加劳动的习惯。其后,全省各中学参照福州一中的做法。同年8月,省人委发出《关于劳动和组织城市青年学生参加国营农、林、渔三场生产劳动的通知》全省有6000多名城市中学生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林、渔”三场劳动,其中福州、厦门等6个城市和莆田县的高初中毕业生有3000多人。
  1970年,福州市属各中学都在远离市区的北峰办起25所分校,师生分批上分校劳动,由于劳动时间过长,又一次出现劳动影响教学的偏向。
  1980年,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重新肯定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省财政厅拨款500万元,作为勤工俭学的周转金,省编制委员会在全省增设46名勤工俭学管理人员的编制。1982年,在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上,福建省有17个单位受到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和教育部的联合嘉奖,被授以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其中有福州第三中学、宁德地区民族中学,福鼎第二中学、泉州明新华侨中学、永春第四中学、仙游钟山中学等6所。1985年后,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中学生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了解社会、学习工农,掌握一定的实用生产技能。活动形式主要是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学军、拥军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据福州市35所中学统计,1987年暑期,有2万多学生到工厂、农村、商店、部队等近百个单位,了解改革开放后农村和城市发生的变化情况,写了许多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龙岩地区的中学,组织学生到基点村参观访问,开展“跟着先辈足迹走”等活动。1987年起,福州市各中学参加“温暖榕城”系列活动,共组织860多个“学雷锋为人民服务队”,在校内外开展做好事活动。全省有33所中学被省委、省府列为共建示范点(占全省共建点总数的1/4)。许多学校请解放军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队日、团月活动,进行军训、举办“体验80年代军人生活的夏令营”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