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事政策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89
颗粒名称: 二、时事政策课
分类号: G633.2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中学开设的时事政策课。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学 课程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学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三大政治运动结合起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分清敌我、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在课内外进行“朝鲜战争形势和我国的关系”美国侵华史等教育,清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影响。学生通过听志愿军战斗英雄的报告,参加捐献飞机、大炮,参军参干活动,全省有3万多学生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在支援前线斗争中涌现了不少先进模范事迹,有4天4夜坚持支前不下火线的“战地铁姑娘”,晋江第三中学学生蔡玉霜;有在1955年福州“一•二〇”反空袭斗争中,不顾家庭被毁,多次冲进燃烧房屋抢救人民财产的福州一中学生蔡桂英。1953年,初中三年级以上学生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1958年5月,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1962年,进行“列宁主义万岁”等文章的通俗讲解。1963年,学习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和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的文章。
  1978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指导学生开展“伟大祖国考察团”的调查,编印“祖国之最”材料,组织“我爱祖国”读书演讲活动等。1981年,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5年,根据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学生中普及“八法一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森林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和组织高中学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年起,时事政策在教学计划中放在课外活动时间内,课外组织学生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省教委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见》,要求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厦门市用“五旗”(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五馆”(郑成功、鲁迅、陈嘉庚、林巧稚、华侨等纪念馆)、“五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社会主义建设史)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后,各市、县普遍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在福州、厦门、龙岩、东山、武夷山等地建立7个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编写和创作了一批从省情出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读物和音像教材、史地乡土教材就有23种。省电化教育馆录制了反映帝国主义侵华史和我国人民抗争史的电视片《百年沧桑》,反映本省革命斗争历史的电视片《历史的叮嘱》、电视录像片《中小学升降国旗仪式》;出版《鸦片战争爱国人物传》、《同情与选择》。福州市编印》反帝爱国民族英雄林则徐》、《榕城人物》等读物,组织祭扫英烈陵园,举行主题团、队、班会和马江海战、鸦片战争纪念活动;厦门集美中学举行抗日英雄李林烈士陵园揭幕活动。此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做到有升旗设施,有两图(世界、中国地图)、有历史名人画像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