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童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70
颗粒名称: 一、盲童学校
分类号: G761
页数: 2
页码: 178-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所开设的盲童学校及盲童学校的教学课程。
关键词: 福建省 学校 特殊教育

内容

福建盲童教育始于基督教会创办的福州瞽童院、厦门盲童学校、建瓯心光瞽蒙工读学校、福州明道盲童女校、连江盲童学校等。清光绪九年(1883年),澳门圣公会奥女士(AMYOXLAX)与发明华语盲文凸字的柯先生(COOK)合办连江盲童学校,教盲童识字、织席。奥女士与魏更生医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福州灵光学校,自任校长,并设工艺部。盲童编织的竹篮、草席、毛衣等工艺品,分别获清宣统二年(1910年)南京工业展和民国元年(1912年)巴拿马运河竣工展奖章。工艺部设有织席室,有织席机10架,设修琴室,教盲童织席、修琴、制藤椅和热水壶壳等。民国6~8年(1917-1919年),灵光学校盲童乐队曾到厦门、泉州、永春、霞浦、闽清、莆田、古田、汕头等地巡回演出;前往英国105个城镇表演,受英国国王接见。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英国印度妇女传教会司蒂芬(STEPHEN)女士办福州明道盲童女校,收盲童百余人,给以小学程度教育,毕业后靠织补缝纫等手艺谋生。盲校教学内容有圣经、宗教诗歌、英语、珠算等。盲生靠教会的社会募捐和自身劳动维持很低的生活,且要受管教人员体罚。民国1~38年(1912~1949年),福建省未设公办盲童学校,教会办7所盲校均变成单纯救济机构,福州盲校174名收容对象中,盲童极少,多为18~65岁盲人,适宜盲童需要的教育措施逐渐消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于1952年接管7所教会办盲校,隶属省、市民政部门管理。1953年,除福州市盲人教养院对外招收盲童,其余盲校学生转为社会福利院院民。1958年,厦门、莆田、晋江、建瓯、漳州各举办1所盲童学校,在籍盲生共150人。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体育、音乐、手工劳动等课程,盲生掌握“带调双拼盲字”后,学习上述课程成效显著。1959年秋,福州市盲人福利院(原名福州市盲人教养院)附设盲校,招收市区和郊区8~15岁盲童14人,归并福州市盲聋哑学校。厦门、莆田、晋江、建瓯、漳州等县市5所盲校于1961年后撤销。“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福州市盲聋哑学校一度停课。至1974年秋,招收3个盲童班,在籍盲生17人,配备教师3人。1979年,福建确定盲班学制6年,采用全国统编盲校教材,培养盲生成为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残而不废的劳动者。有6位盲生毕业后到按摩学校学习成为按摩医生。郑秀华于1987年回屏南家乡自办门诊部,对前往按摩患者不收挂号费,治愈者千余人。福建盲童重视音乐课和职业培训。根据新教学计划(草案),1989年起,课程设置与普通小学相同,但不设美术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