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60
颗粒名称: 四、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
分类号: G626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共同对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
关键词: 福建省 小学教育 德育

内容

福建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城镇和人口比较稠密的乡村,农业社逐步建起俱乐部、阅览室、文化馆(站)、少年之家、书店、电影队和业余剧团等文化设施。省教育厅于1957年,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动联系各有关部门,发挥上述校外教育设施与机构的作用,指导学生读好书、看好戏。1964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共同对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师道尊严”,教师对学生“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社会上“读书无用”、“知识有害”、“文盲光荣”的谬论泛滥,家长对孩子受到毒害,焦虑不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拨乱反正,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浦城县新华小学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厦门市湖滨小学为抵制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1981年9月起,在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成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代表担任,副组长由地段民警、居委会干部担任,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沟通信息,研究工作方向和重点,确定教育措施,并对个别学生加强教育。试验取得成效后,把试点经验推广到另两个居委会,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把学生每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表现纳入学校视野,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求得施教有的放矢。仙游县实验小学实行平时重点家访,期中期末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了解学生校外生活情况,征求办学意见,同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家长座谈会允许各班采取不同形式,或让家长观看自己子女排练的文娱节目,或让听说话训练课,举行座谈会,让家长评课,安排品学兼优学生谈进步,邀请家长谈家教经验,互相启发。1986年9月,厦门市小学全部办起家长学校。鼓浪屿人民小学于1986~1989年,开办家长学校共有500多位学生家长参加学习。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各种活动,学会一些科学育儿教儿的方法,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为子女提供所需学用品,准备科技小制作材料,订阅报刊。全校学生565人,家有钢琴的55人,有小提琴的121人,还有电子琴及其它乐器50多件,录音机349架,人均订阅报刊3~5份;音乐班学生家长常陪孩子到校听授琴课,督促、辅导孩子练琴。1986年,有7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10城市少儿钢琴比赛四等奖,省首届钢琴赛一、二、三等奖,市区普通话、书法比赛一等奖。有些孩子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由于家校及时配合教育,其不良行为在萌芽中得到纠正。学校经常从家长学校中反馈教育信息,调整教育措施,推动教育改革。1987年,全省已有2000余所家长学校,参加学习的家长20余万人。省教委、省妇联和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于当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联合表彰50所优秀家长学校和100名好家长。其中创办优秀家长学校的小学有:福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长乐师范附属小学;厦门市定安小学、开元小学、湖滨小学、新华小学;三明师范附属小学;宁化县实验小学;南平市东门小学;福鼎县前岐中心小学;龙岩市东城东新小学;永定县凤城学区、鹊坪小学;长汀县东门小学;连城县文亨学区。1989年,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