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德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德育
分类号: G621
页数: 8
页码: 149-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
关键词: 福建省 小学教育 德育

内容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后,教堂多附设主日学、读经班,德育的主要内容为宗教“三字经”:宣扬“世上物,皆神造”,“耶苏者,神之子”;“爱众人,如爱己。待敌人,亦以礼”。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学部奏请宣示“忠君、尊孔”教育宗旨,小学堂悬挂“圣谕广训”,课程与课时安排,把修身与读经置于首位,奖励出身(即毕业生比附科举出身资格,小学相当于生员),严禁离经叛道。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创办的小学堂,则注重向学生灌输民族、民主思想。
  民国4年(1915年),福建省第一次教育行政会议通过《使一般学生思想高尚有何良法议决案》,告诫“求学是国民的义务,而非求高官厚禄”,要求小学生“学习中外古今圣贤言行”。民国8年,部分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帝爱国教育,部分小学生投身于“五四”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规定学校训育标准,把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列为训育内容。
  民国18~23年(1929~1934年),闽西苏区颁行《小学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共产主义新后代,养成儿童具有阶级的互助友爱精神,集体生活和遵守纪律的习惯,勇敢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实的意志、刻苦耐劳、勤快、敏捷的品性;对于同阶级的劳动者和革命者能够敬爱、体恤、服务,绝对不谎骗、不虚伪;对于阶级敌人、剥削者和压迫者能够开展反抗斗争;能够排斥和克服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能够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能够厌恶和改正怯弱的性格,抛弃投降困难的卑怯性格;能够有辨是非的判断力,不盲从、不机械地服从命令,了解无产阶级民主集权的意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省颁发《非常时期小学教育实施办法》。其训育内容和方式有:(1)举行报国雪耻、爱国、气节的训练。(2)养成刻苦耐劳、节约储蓄的习惯。(3)举行防空、防毒、自卫的训练。随后又颁发《福建少年团组织大纲》、《福建省各种战时实施纲要》、《福建省各种小学社会活动工作大纲》,以少年团作为实施训育的组织;规定少年团的基本课程、纪律和训练要求,养成儿童守秩序和服从的品质,培养“孝顺、敬爱、友恭、敦睦”的德性。民国30年(1941年),颁布的《小学训育标准》,掺入国民党党义的内容,进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貌、服从”等道德品质教育,对儿童的起居和社交作详细规定。民国35~38年,福建省小学思想教育加入“戡乱建国”的反动内容,发布学校配合军政、动员“戡乱”的实施要点,要求小学生注意思想意识训练,严格遵守纪律,禁止罢课、游行、请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对小学生实施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劳动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福建省全日制小学德育大纲(试行草案)》为依据。随形势发展,在不同时期,结合当时中心任务,重点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和学生年龄特征,内容各有所侧重。
  一、思想品德课
  1957年9月起,福建省规定小学各年级每周增加1节周会课,对学生有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教育。周会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及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感情。时事政策教育方面,主要介绍新人新事,进行浅显的时事评述或有分析、有论断的国内外大事报告。在方法方式上,注意多用生动的事例,形象地进行教育,避免空洞、概念的说教。通过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上述教育时,结合本校重大事项和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向学生做形势与任务报告。1964年,新学期始,小学周会课教学主要内容,是阶级斗争和时事政治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冲击教学,搞“假、大、空”的一套,教育流于形式。1969年3月27日,省革委会《关于宣传教育工作座谈纪要》,提出小学设毛泽东思想课或政治课。1972年,省革委会宣传教育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政治课教学的通知》,规定小学政治课“着重选学马列、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简短著作或长篇著作中有关章节”,且要“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并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挂钩社、队(或工厂),同广大工农群众一起,参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政治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通常采用读讲、谈话、练习三种方法。读讲结合的教学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感知、理解、领会教材内容,从中接受思想教育;谈话即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敞开思想,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练习即设置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练习,学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某种观念和提高某一认识。1981年9月起,福建省五年制小学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省教育厅组织福州市10所重点小学编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点》,作为1981~1982学年度思想品德课教师用书。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为树立革命人生观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明确学习目的,为把中国逐步建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勤奋学习;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人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敢于同损害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作斗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懂得世界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光荣的,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诚实、谦虚、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讲礼貌,讲卫生;树立爱集体、团结友爱和助人为乐的新风尚。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法:(1)讲道理。(2)树立榜样。(3)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4)与学校其它各种活动相结合。1982年12月下旬,省教育厅召开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交流会,集中意见:一是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讲授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参观访问法、讨论评议法、问题解答法、表演演示法、行为训练法等,把品德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更富有感染力;三是根据品德课的特点,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查,要求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主要观点。莆田县涵江实验小学思想品德课,特级教师叶宏新寓教育于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注意面向社会,联系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行为的训练与巩固。福安县上白石学区教师,根据农村复式班年级多、头绪多、自动作业多、直接教学时间少和儿童的知识面窄,对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较差等不利因素,力求思想品德课所选教材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浅显易懂,短小精悍,新颖生动,有乡土气息。同时,考虑到复式教学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法:把道德知识寓于故事、画面和游戏之中,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提出预习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议论、分析,从中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区别好坏,提高道德认识。课前课后布置适量预习性或巩固性作业,以巩固效果。根据教学目的,采用规范的语言、文明礼貌的动作、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摹仿、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掌握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提出行为要求,让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实践,定期检查。建瓯县实验小学五年级结合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定的中小学历史课本掩盖日本侵略罪行的事件,在早会、班会上提出“学历史,爱祖国,做振兴中华的好后代”,思想品德课讲“历史真相”,使学生认识日本文部省篡改历史的行径;队活动参加大队部举行的访问历史见证人卓老爷爷,听他讲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队员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访问曾遭日机轰炸的死难同胞亲属,队部开展“抗日歌曲大合唱”活动。引导学生议论“为什么日本文部省胆敢篡改历史?”孩子们提出3条结论:“祖国不强大不行,四化不实现不行,我们不为四化勤奋学习不行。”最后提出:“做振兴中华好后代”的要求。发动少先队员给日本小朋友写信,揭露日本文部省篡改历史的行径,表达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愿望。1986年5月,省教委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通过“家长学校”和“关心下一代协会”等途径,向社会广泛宣传新《大纲》,争取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小学开展“统一祖国大业”、“家乡好”、“学习英雄业绩”等教育活动。西埔小学四年级教《祖国盼统一,骨肉要团圆》、《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思想品德课后,根据该县去台人员多的特点,补充编写《东山、台湾骨肉亲》等乡土教材。福州实验小学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注意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揭示人物思想的具体事例、关键词句的讲解和有情感的朗读,把人物形象地铭刻在孩子的心灵上,使他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议论童话、寓言、民间故事,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数学教师注意阐明知识的辩证关系。常识课通过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实验和各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美术教师通过对一幅画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体育教师注意在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勇敢精神的培养。
  根据国务院批转吉林省《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报告》要求,1979年7月开始,福建省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福鼎县麻坑小学词养长毛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增长知识,又是一项可以增加农村山区小学经济收入的勤工俭学活动。该县教育局于1981年将麻坑小学经验推广到全县各学区中心小学和部分大队完全小学。福州市乌山小学不增加劳动量和劳动时间,力求与语文、自然和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进行;安排劳动教育的原则:(1)每周各年级安排1节劳动课,其余都在课外时间完成;(2)注意学生的年龄和体力特征,量力而行,形式多样,反对把体力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3)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并负责劳动安全;(4)学校与家庭配合,教育学生做好自我服务性劳动和适当家务劳动,教师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该校按低、中、高年级分段制定劳动教育的目的要求与具体内容。
  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行《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设置了劳动教育课。随后又颁发《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要求各地学校从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入手,正确总结小学劳动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切实纠正忽视劳动教育的种种偏向,明确思想品德课中的劳动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把教育学生爱劳动作为重点,帮助他们初步树立劳动观念,使学生明白“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和“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其教学层次是:低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在学校积极参加劳动,当好值日生;在家里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中年级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不比吃穿,不乱花钱。高年级懂得社会财富、幸福生活要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去创造。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勤劳、守法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劳动课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把培养学生“会劳动”作为重点,帮助他们养成劳动习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简单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福建城镇小学依据国家教委颁行的《大纲》和省编《劳动课本》,结合各自条件,从三年级起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高年级适当穿插社会实践活动;低年级则通过各科教学、常规训练、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等途径渗透进行。农村山区小学发挥各自优势,抓勤工俭学基地建设,因校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注意正确处理育人与聚财的关系。由于独生子女多,学生娇生惯养等问题突出,改革开放后,劳动教育在城市部分学校成效不够显著。
  二、班主任工作
  主要通过晨会、班会、周会及经常性工作,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把班级建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集体。福州市模范小学(后改为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于1953年规定,班主任应做好如下工作:(1)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思想教育,用革命领袖童年表现和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事迹教育、感染学生。(2)慎重选择班干部。(3)指导学生订学习公约。(4)重视勤惰考查。
  福建大部分小学基本上是一位教师包一个班,省教育厅从1957年起注意发挥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规定班主任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全面经常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研究制定教育工作计划。云霄县梅山小学《1959~1960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班级工作计划要点》):(1)有计划、有目的上好周会课,收集报刊有关资料,开学前自编周会课教材,使课课有明确的目的要求;(2)结合开展少先队活动,培养队干,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少先队活动主题有:“今天是红领巾,明天当红旗手”,学习东山战斗“英雄八少年”,“与农业中学联欢,毕业后愉快地接受祖国分配”等。福州市鼓楼区石井小学教师陈洁如从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低年级学生遵从老师的教导胜于父母,教师必须充分估计自己的影响;中高年级学生已经会以批评的态度观察老师的言行,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南平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王珠玉纠正低幼儿童缺点注重多用动作暗示;建立班级常规,引导儿童将精力用到学习上来。建阳师范附小教师林淑清,做转变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于热爱学生。《福建教育》1962年2~4月号,连续刊载该刊记者采写的访问记:《爱得深,爱得实,爱得当》、《严要从小,严要有格,严要律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人制宜》,介绍林淑清做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在全省小学教师中反响强烈。“文化大革命”前夕,批判“母爱教育”。“文化大革命”中林老师吃尽苦头。1979年,教育部为“母爱教育”平反。《福建教育》1986年5月号,热烈赞扬林淑清老师对学生体贴入微,事事、处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精神:“正因为她是那样地热爱学生,也就能想方设法去教好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探索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既注意方法,更讲求实效,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潜力,循循善诱。”长汀县城关中心小学班主任组织学生考察革命史,编辑英雄谱。该校按年级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忆传统,学英雄,树理想,立志做四化建设的开拓者。每个中队选一位革命英雄为学习榜样,开展“让英雄形象成为楷模”的中队活动。中队有英雄画像,有英雄生平事迹介绍,有歌颂英雄的诗篇,人人会讲英雄故事,有学习英雄的行动表现。1980年,全校23个中队都已用英雄的名字命名。小记者协会,进行社会调查;小星星广播室,编辑《共产主义闪光点》;到革命遗址举行新队员入队宣誓、新建中队授旗仪式;开展“长征从这里开始”等文体活动。该校结合传统教育,规定唱五首歌:国歌、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和《学习雷锋好榜样》。长汀县实验小学,开展“红军故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教育活动,注重传统教育和形势教育相结合。长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系列之一是“迈出校门寻史迹”,通过搜集苏区斗争史料,使孩子们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系列之二是“满怀激情编史传”,以中队为单位分工编写,互相交流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系列之三是“寄着感情学英雄”,到县光荣院做好事;系列之四是“奋发学习做主人”,培养政治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少儿组织活动
  1950年新学期,福州、厦门市区各小学开始组建少年儿童队,结合海防前线斗争和国防教育,培养儿童的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勇敢、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品质。至1953年1月全省少年儿童队队员增至14万余人。当年7月16日,国民党军窜犯东山岛,林东秀、陈小全、方玉珍、朱卿、徐小式(东山县第一小学,后改实验小学)、赖介明(东山第二小学,现为西埔中心小学)、李艺君、陈小五(东山第二中学)8名少年儿童,自行组织起来,秘密张贴标语,监视敌人和坏分子的破坏活动。次日上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火打击下国民党军逃跑了,林东秀等又分头动员群众烧水、做饭、打扫房舍,迎接解放军,被誉为东山战斗“英雄八少年”;林东秀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赴华沙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成为中华少年好榜样。同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各校通过队会、队报、队日,开展学习、宣传东山战斗“英雄八少年”榜样活动。从此,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帮助革命烈士家属和军人家属做好事活动被列为少先队课外传统教育项目之一,成为少年儿童自觉行动。当年,全省建立少先队学校2373所,少先队员增至17万人。1958年8月,厦门市郊何厝乡第四中心小学少先队员何大年、何明全、何佳汝等冒敌炮火,帮解放军修公路、挖工事、擦炮弹、站岗放哨,用自己身体接通被炮弹炸断的电话线,保障炮战的胜利,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授予“英雄小八路”称号;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被共青团中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厦门前线联校开展学习“英雄小八路”活动,设立“前线少先队支前活动陈列室”,举办少先队员品德展览会。民立小学拥军优属活动形成传统,少年儿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锻炼。每当队员毕业离校时,该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少先队队会,将奖品移交给在校弟妹们,要求他们保持光荣传统。晋江县围头村及离国民党军占领岛屿金门最近的南安县大、小嶝岛,各小学少先队员在炮战激烈时,躲进防空洞坚持学习,炮战暂停后,帮助解放军测量地形、挖战壕、看护伤病员、制作宣传品。大嶝中心小学〓〓分校全体少先队员轮流背受伤同学疏散,拾柴烧开水送给在防空洞的教师和驻军战士喝。围头小学生洪建才和当地一民兵完成了原定7个人运送炮弹的任务,装填炮弹的民兵受了伤,洪建才自告奋勇上前顶替,10来分钟装填炮弹150多发。1965奉,围头大队17个大队干部中,围头小学毕业生占9人;对敌斗争立功的72人中,围头小学毕业生占69人,升入晋江第三中学的30名毕业生多数被评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省教育厅对小学开展“五爱”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继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传统,为保卫和平幸福,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反革命分子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坏分子实行专政。1959年7月13日,建瓯县小桥小学少先队员龙卓钦保卫公共财产,不受利诱,不怕威胁,被坏分子杀害。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撰文号召全省青少年向他学习。
  1961年2月6日,寿宁县大韩小学少先队员张高谦,为保护生产队羊群,在与坏分子搏斗中被杀害。省教育厅、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下简称“团省委”)、省文化局、省总工会、省妇联发出开展学习张高谦宣传教育活动的联合通知。1963年,全省学校掀起学雷锋、学张高谦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小兵”取代少先队组织,“大批判”代替思想品德教育,使一代少年儿童心灵受到毒害。1969年复课后,厦门市郊区何厝小学引导少年儿童学雷锋走“英雄小八路”成长的道路,抵制学习“白卷英雄”和北京《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少年儿童组织恢复少先队名称。根据1981年共青团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福建省少先队组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把全体适龄儿童组织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队员当家做主的集体生活,培养儿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厦门市教育局配合团市委、市科协创办13个各具特色的红领巾活动基地:大同小学的第一少年科技站侧重传播科普知识和无线电制作;民立小学的第二少年科技站侧重航模、舰模制作;后江小学的气象站侧重天象记录;康泰小学的信鸽场以伺养信鸽为主兼养肉鸽;何厝小学的种鸡场主要饲养出口肉鸡;实验小学的生物标本馆侧重制作生物标本;锦园小学的农科站侧重培育蘑菇;高殿小学的植物园主要栽培亚热带作物;思明区少年宫小歌舞团演出精彩小歌舞;开元区百灵鸟小乐队演奏管弦乐;鸿山小学百人鼓号队队伍雄壮,号声嘹亮;人民小学的工艺美术馆学习布扎、雕塑工艺;开元区少年宫书法学会专攻书法。全省75000余名农村少先队辅导员,利用本校特定环境和校史开展传统教育。寿宁县教育局开放张高谦烈士活动室。1981年,确定大韩小学为县重点小学,1986年,被命名为“张高谦小学”。各年级恢复设置“张高谦座位”,提出入座学生应具备的条件和荣誉。新生入学后,始业课要去陈列室接受张高谦事迹教育;少先队员要到张高谦墓前宣誓。
  1981年3月29日,漳浦县龙美小学13岁女生、少先队员黄淑华同两位女孩到浅江海滩拾麦螺,一起滑入2米深的港叉中,黄淑华把1个15岁的女孩救上浅滩,接着竭尽全力,前后3次,把另一个12岁的女孩推上浅滩,而她自己却因精疲力尽,献出生命。省人民政府追认黄淑华为革命烈士;6月8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习革命烈士黄淑华活动的决定》;共青团中央追认黄淑华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全省小学把学习黄淑华烈士的教育活动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相结合。东山县实验小学结合班队活动,举办“两山(中越边境老山和法卡山)前线英雄事迹”录音报告会;请东山籍老战斗英雄作报告;组织观看“理解万岁”电视录像和《血与火的考验》影片;组织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什么是真正勇敢”等专题讨论;组织少先队员到部队营地接受军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全校性的“讲英雄,学英雄,见行动,做勇敢的好少年”活动。学校和各班的黑板报、墙报、广播室成为宣传教育的阵地;县人民武装部开设的“国防教育馆”和驻军的营地、哨所、军烈属家庭,也向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每年7月16日(东山战斗纪念日)和清明节前后,组织全校师生参观东山战斗纪念馆,祭扫烈士墓,邀请当年东山英雄讲战斗故事;请8位大哥哥大姐姐回校作报告,同全校师生聚会也成为该校传统。
  四、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
  福建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城镇和人口比较稠密的乡村,农业社逐步建起俱乐部、阅览室、文化馆(站)、少年之家、书店、电影队和业余剧团等文化设施。省教育厅于1957年,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动联系各有关部门,发挥上述校外教育设施与机构的作用,指导学生读好书、看好戏。1964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共同对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师道尊严”,教师对学生“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社会上“读书无用”、“知识有害”、“文盲光荣”的谬论泛滥,家长对孩子受到毒害,焦虑不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拨乱反正,学校、家庭、社会配合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浦城县新华小学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厦门市湖滨小学为抵制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1981年9月起,在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成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代表担任,副组长由地段民警、居委会干部担任,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沟通信息,研究工作方向和重点,确定教育措施,并对个别学生加强教育。试验取得成效后,把试点经验推广到另两个居委会,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把学生每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表现纳入学校视野,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求得施教有的放矢。仙游县实验小学实行平时重点家访,期中期末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了解学生校外生活情况,征求办学意见,同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家长座谈会允许各班采取不同形式,或让家长观看自己子女排练的文娱节目,或让听说话训练课,举行座谈会,让家长评课,安排品学兼优学生谈进步,邀请家长谈家教经验,互相启发。1986年9月,厦门市小学全部办起家长学校。鼓浪屿人民小学于1986~1989年,开办家长学校共有500多位学生家长参加学习。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各种活动,学会一些科学育儿教儿的方法,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为子女提供所需学用品,准备科技小制作材料,订阅报刊。全校学生565人,家有钢琴的55人,有小提琴的121人,还有电子琴及其它乐器50多件,录音机349架,人均订阅报刊3~5份;音乐班学生家长常陪孩子到校听授琴课,督促、辅导孩子练琴。1986年,有7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10城市少儿钢琴比赛四等奖,省首届钢琴赛一、二、三等奖,市区普通话、书法比赛一等奖。有些孩子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由于家校及时配合教育,其不良行为在萌芽中得到纠正。学校经常从家长学校中反馈教育信息,调整教育措施,推动教育改革。1987年,全省已有2000余所家长学校,参加学习的家长20余万人。省教委、省妇联和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于当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联合表彰50所优秀家长学校和100名好家长。其中创办优秀家长学校的小学有:福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长乐师范附属小学;厦门市定安小学、开元小学、湖滨小学、新华小学;三明师范附属小学;宁化县实验小学;南平市东门小学;福鼎县前岐中心小学;龙岩市东城东新小学;永定县凤城学区、鹊坪小学;长汀县东门小学;连城县文亨学区。1989年,厦门市鼓浪屿人民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