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计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53
颗粒名称: 一、教学计划
分类号: G622.3
页数: 7
页码: 136-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小学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教学计划及课程。
关键词: 福建省 小学教育 教学

内容

清末,小学课程设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图画、手工、体操、音乐(或乐歌)。福建省根据师资、设备不同,各地学校有所增减;读经讲经与修身通常结合成一科;图画、手工、体操、音乐等科目较少实施。沿海地区高等小学堂均设英文科。
  从民国元年到38年7月(1912~1949年7月),福建省小学课程曾作多次修订:民国元年,废除读经科;民国4年,恢复读经科;高小女生缝纫科改家事科;民国12年,废止读经,修身改为公民、卫生2科,国文改国语;课程有国语、算术、公民、卫生、历史、地理、自然、艺术、音乐、体育。民国18年后,设“三民主义”科,继而改为“党义”科,后扩充为“公民训练”、“童子军团训练”等。“艺术”一度改为“劳作”、“美术”两科。有的学校有所变动:林森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从民国34年下学期开始,一年级设读书、说话、常识、算术、劳作、图画、体育、音乐;二年级图画改为美术;三年级设国语、说话、自然、公民、算术、劳作、图画、体育、音乐。为适应侨乡子弟毕业后出国经商的需要,福建省教育厅于民国37年批准厦门、晋江地区小学加设英文科;闽南其他地区小学多数长期自行加设英文科。
  民国19~23年(1930~1934年),闽西苏区劳动小学,共开设14门课程:国语、算术(高小三年级下期加授珠算)、体育(高小二年级下期和三年级为军事训练)、音乐、形工(包括绘画、折纸、雕刻、塑像等)、常识、自然(高小一年级植物,高小二年级动物,高小三年级上期物理初步,下期化学入门、园艺或商店(城市小学)、地理、社会进化史、政治(高小三年级下期腾出若干课时教政治宣传法)、共产主义浅说、生理卫生、速记术等。
  1949年8月,福建解放后,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取消训导制度,废除党义、公民、童子军训练课。11月,省教育厅发布《各小学第二学期采用课程应注意事项》,规定一至六年级课程均设国语、算术、体育(低年级为唱游)3科,高、中年级分别另增设政治常识。国语一至六年级均含书法、习字,一、二年级含语法、缀字、缀句,三、四年级含注音符号和作文,五、六年级含注音符号、演说、标点符号和作文。算术各年级均含心算和笔算,三至六年级含珠算。体育各年级均含音乐、美术、劳作。以上每节课30或45分钟。
  1952~1953至1956~1957学年度,全日制小学(包括四、二制和五年一贯制)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四、二制):1953年11月开始有语文(包括阅读、作文、写字)、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图画计8个科目(一至四年级不设自然、历史、地理)。1955年,增设手工劳动科。1957~1958至1964~1965学年度,省教育厅每学年度遵照部颁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各类小学教学计划。1957~1958学年度,全日制(四、二制)小学教学计划,详见表3-1。
  至1965年秋季开学,每一学年度教学计划仅略作变动或调整:一是课程变动:(1)1957~1958学年度,取消手工劳动科(除城市部分基础较好学校保留外,其余可不开设)。1964年秋,师资等条件具备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开设手工科,每周1课时。(2)1958~1959学年度第二学期,劳动列入中、高年段课程,每次以2小时为限。(3)1961年春,开始在城市具备师资条件的小学开设外语课,每周2课时。1962~1963学年度,福州、厦门少数小学五年级开设外语课,每周3课时。(4)1961年秋,五年一贯制取消自然常识和史地常识改称常识课,一至三年级每周1课时,四至五年级每周2课时。(5)1964年开始,城市小学六年级和五年一贯制的五年级除试验外语班级均增设农业常识课,每周2课时。二是课时调整:(1)语文,四、二制高年级和五年一贯制四、五年级9或10课时,中低年段11或12课时,五年一贯制一至三年级12或13课时。(2)算术,四、二制中低年级和五年一贯制一、二年级每周5或6课时。历史、地理、体育、唱歌、图画等科课时不变。
  1963年秋,省教育厅根据部颁《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制定《福建省全日制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在首先办好的一批重点小学一年级实行。新教学计划与1963~1964年学年度(四、二制)教学计划比较变动如下:(1)每周课时增加4节,达到28节。语文增加3课时,用于教师指导课堂习字;(2)增加手工学科,每周1课时;(3)唱歌改为音乐;(4)各科上课时数均包括指导练习时间;(5)一年级每天自习1课时。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1970年1月至1981年8月,小学实行五年制教学计划。“文化大革命”期间,1970~1974年7月,实行春季始业,采取延长半年办法解决学习年限衔接问题。1974年9月,恢复秋季始业。197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抓教育整顿,福建省革命委员会于4月下达本年度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仅提出笼统要求。1973年,下达秋季课时安排。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1981年,4个学年度的学科设置,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常识(或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学工学农学军、自习等10方面内容。其中政治、语文、外语有变动:1977~1979两个学年度政治课三年级每周1课时,后两个学年三年级不设政治课,仅四、五年级每周2课时;语文一至三年级11~13课时;外语1977~1978学年度四、五年级每周3课时,后3个学年从三年级起设置外语课,每周4课时。每周在校活动总量各年级从36课时减少为一、二年级30课时,三年级31课时,四、五年级32课时。1981~1982学年度,全日制五年制教学计划,总结历史经验,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按教育规律办事: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数学课培养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课培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志趣,加强观察和实验,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地理、历史课向学生进行史地常识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课加强浅易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教育学生积极正确地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开展“达标”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做素质操;防治视力减退,逐步建立体检制度和健康档案。音乐课加强唱歌、音乐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美术课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重视美术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和少年先锋队活动。农村小学全学年教学时间一至三年级不少于40周,四、五年级不少于38周,开学、放假起讫时间允许灵活掌握;农忙假四、五年级每学期1周内由学区按农事季节进行安排,报县、市教育局备案。对年龄较大农忙假外参加一些劳动的学生,允许请假或只上语文、数学等学科。一至三年级如确需放农忙假,由县教育局决定,每学期不超过1周。各实验小学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变更教学计划。全日制小学单、双人校的四、五年级,暂不开设史地课,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适当讲史地常识。1981~1982学年度教学计划见表3-2。
  1982~1983学年度,福建省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仅供福州、厦门两市六年制小学执行。其余县、市小学执行部颁全日制五年制教学计划。六年制小学学习时间比五年制增加1168课时,其中体育、音乐、美术课和课外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增加486课时,学生每天下午有一次课外活动;思想品德和周会、班队活动增加72课时;语文、数学周课时减少,总课时增加430课时;自习课增加180课时,一年级学生全部书面作业和其他年级的部分作业在校内完成。
  1984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的安排意见》,结合本省情况,规定各地、市教育局可选择城市和农村条件较好的小学各1所,分别试验部颁的城市和农村全日制六年制教学计划,其余不变。
  1985~1986至1988~1989学年度教学计划,与1981~1982学年度五年制比较,除外语课只限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四、五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自然、历史、地理改为自然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后恢复自然、历史、地理外,学科均无变动,课时仅个别科、个别年级有所调整。
  从1985~1986学年度起,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分城市、农村2种,与以往四、二制教学计划比较,全学年各年级安排1周“集体教育活动时间”,用于组织运动会、远足、参观、访问、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规定六年级下期上课时间减2周,用于毕业考试的复习;校历除9月1日统一开学外,城市由市教育局,农村、郊区分别由县和郊区教育局,根据当地情况具体安排。同时提出各科简明的教学内容或要求:(1)思想品德课采用省编《思想品德》课本。(2)语文课低年级安排说话课,加强观察、听话、说话、写话能力的训练;中、高年级在讲读课中,隔周安排1节阅读指导课;农村小学补充农村常用杂字和应用文的教学。(3)数学课条件较好的城镇小学低年级每周安排5课时;农村小学四、五年级适当补充计量、统计、记帐方面的知识。(4)外语课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小学创造条件,逐步开设。(5)自然课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6)农业常识课农村小学六年级开设,根据当地需要讲有关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经济作物等常识。(7)体育课六年制城市、县镇小学低年级开设唱游课;有条件的中、高年级每周可安排3节,以保证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8)美术课按照大纲的要求,运用当地自然资源安排手工劳动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纸工、泥工、木工、竹工以及科技作品制作的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9)课外活动要求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农村小学则酌情安排。各地小学结合早操(课间操)举行早会,对学生进行卫生、时事、法制、安全、常规等教育。每节课执行40分钟和30分钟并行的课时制度。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家庭作业,均按省教育厅《关于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几项规定》执行:(1)作业,一年级在课内完成,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不超过30分钟;中年级不超过45分钟;高年级不超过1小时。各年级作文一般应在课内完成。星期天和节假日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由阅读书报或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2)自习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用于预习、复习功课、做作业或阅读课外读物。教师不得用自习时间授课或补课。早读不点名,让学生根据各自情况力求在上课前到校。(3)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学校应按时放学,不留学生在校补课、做作业。星期天、节假日和晚上不安排学生(含毕业班)到校集体补课。教师按时下课,不得拖堂,以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学校、教师要同家长配合,保证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学校应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做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每周两次课余体育活动)制度,使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文娱活动。
  1985年1月,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几项规定》,各地小学在贯彻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部分城镇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未解决。同时部分农村小学存在教学管理不严、质量不高的问题。省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6月,转发国务院教育委员会(下简称“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要求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并联系城乡不同学校的实际,提出贯彻执行的意见,以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1988~1989学年度教学计划,与1985年颁发的教学计划基本相同,而课程要求与教学目的比往年明确、具体:(1)思想品德课:进行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心的社会公德、理想、纪律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法制常识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语文课:城乡均加强应用文教学。(3)数学课: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珠算知识,初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自然课: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获得基本的自然常识以及生理卫生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观察、动手能力。农村小学不开设农业常识课,按需要增加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常识。(5)地理课:进行乡土、中国、世界的地理知识和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教育。(6)历史课:进行中国、世界历史常识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际主义教育。(7)体育课:学习简单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简单的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激发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8)音乐课:学习浅显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音乐兴趣、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低年级唱游课,力求律动、舞蹈和音乐游戏相结合。(9)美术课: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简单技能,提高观察、想象、欣赏能力。(10)劳动课:通过自我服务劳动、一般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低年级不单独设课,通过各科教学,常规训练,班队、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多种途径渗透进行。(11)外语课: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六年制学校,凡具备师资条件并能解决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可在五、六年级开设,教学着重模仿,多听多说,养成学生大胆讲的习惯,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1962~1963学年度与1988~1989学年度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比较,详见表3-3。
  上表所示:(1)1988~1989学年度,比1962~1963学年度在主科和技能科方面,内容加深,要求提高。(2)课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3)总课时、活动总量和学年度教学周数基本相同。
  简易小学是指农村的半日制、隔日制、巡回小学以及早、午、晚班等多种办学形式的学校。省教育厅从1961~1962学年度起,颁发如下仅供参考的教学计划表,各地可根据学校、师资等具体条件安排。详见表3-4。
  五、六年级可开珠算课,包括在算术教学时间内,每周1节。语文科内容与全日制相同。三年级起开始命题作文,每学期不得少于9篇,并应加强基本训练。1962~1963学年度,教学计划中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体育、唱歌、图画等课程。高年级也可开设历史、地理、自然等学科。语文、算术可加强应用文、毛笔字、珠算和簿记教学。
  1983年2月3日,省教育厅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下达《关于办好农村简易小学的几点意见》,要求教学中适当讲授当地需要的生产常识;有条件的可在课前或课后教唱儿童歌曲;同时,应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缩短寒暑假,延长农忙假,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办学形式可随农事季节变动。农村简易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详见表3-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