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卫生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41
颗粒名称: 二、卫生保健
分类号: R175
页数: 5
页码: 106-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卫生保健、其中包括了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等情况。
关键词: 卫生保健 福建省 作品

内容

清末,教会办幼稚园、蒙学堂对卫生保健工作无统一制度,因地而异,福州毓英幼稚园的防疫保健,由美以美会设的岭后妇孺医院配合进行;漳浦蒙学堂的防疫保健,由英长老会源梁医院配合进行;古田新义山育婴堂幼稚园的卫生保健条件极差,幼儿衣食不周,常受虐待,病残儿多,死亡率约为1/3。官绅办幼稚园、蒙养院(园)执行《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有关规定:“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蒙养院房舍,以平地建造为宜,断不可建造楼房,致儿童登降有危险之虞”。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的两所幼稚园,一所借用福州光禄坊玉尺山房,一所借用孝义里王氏屋宅,都是平房,高墙之内,教室之外,只有个石板小“天井”,供作幼儿活动的“操场”,体育卫生设备极差。
  民国18年(1929年)秋,福建省教育厅拟订幼稚生好习惯92条,内含卫生工作,但缺乏具体措施。民国22年,省教育厅函商南京卫生署派员来闽襄助组织“健康教育委员会”,专管各级学校健康教育事宜。民国23年秋,福建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幼稚园第一、二部始成立卫生室,由园主任兼任卫生室主任,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晨间检查包括手、指甲、牙齿、眼、鼻、颈、衣、帽、手帕,如有不清洁或红眼、流涕、流脓的要记录列表。
  (2)健康检查开学初,对185名幼儿进行体检,并对缺点、疾病进行分类统计及治疗。
  (3)种牛痘福州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第一部共有幼生111人,接受种牛痘的75人。第二部共有幼生108人,接受种牛痘的35人。
  (4)健康教育教给幼儿初步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此外,坚持每日上午给幼儿喝些开水,吃些光饼等。上、下午安排一定时间“静息”。
  以后厦门、漳州等地幼儿园,也参照进行晨检、体检、种牛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教育部颁《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以“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为教育目标,提倡“以养为主,养教并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负责培训保健人员,指导保健业务。50年代,教育厅在工作计划及有关幼教工作会议上,均把卫生保健置于首位,要求各园首先要搞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示范性或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设置医务室,配备医务人员专司卫生保健之责,一般幼儿园也备有保健箱。根据教育部1952年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1956年颁发的《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精神,至1965年福建省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为:
  (1)教给幼儿基本的卫生常识,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中必备的初步自理能力。
  (2)根据幼儿发育特点安排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有12至14小时的睡眠时间,各种活动的安排遵循动静交替原则。
  (3)要求做好饮食卫生,按规定时间开饭,让幼儿吃饱吃好。
  (4)除设体育课外,每天坚持早操、课间操(小班除外)和2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散步。
  (5)建立教职工、幼儿人园体检制度,患有传染病及带菌者,不得入园。以后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每日上午坚持晨检。
  (6)定期举行大扫除,做好幼儿个人卫生,毛巾、茶杯尽量专用。(7)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加强监护和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8)定期服药、注射、预防疾病,对患传染病的幼儿、工作人员都进行隔离治疗。
  以上工作,在城市已逐步形成制度,农村园(班)根据实际情况,也规定切实可行的卫生保健措施。
  “文化大革命”初期,批判幼儿园“以养为主”的方针,攻击“养”是资产阶级的娇生惯养;让幼儿“吃好、睡好、玩好”,被认为“在温室里培养花朵”。上述行之有效的卫生保健制度,被全盘否定,地、县保健机构被撤销,人员下放农村、山区劳动,工作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文化大革命”后期,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渐受重视。福州市妇幼保健所1972年复办后,与市妇联、区卫生科配合,整顿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工作。民办园归属街道卫生院负责;工矿企事业单位办园由本单位医疗室负责;教育部门办园由市保健所负责,全市分若干片,每片选一名片长,使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制度逐步恢复、落实。
  1981年1月,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通知全省幼儿园试行卫生部、教育部制订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同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大、中、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内容和要求。省托幼办公室与省卫生厅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创造和改善幼儿园卫生保健条件。1981年,在市场供应还不充裕的情况下,省托幼办公室转发福州市《关于做好幼儿园、托儿所副食品供应的通知》,规定“入园幼儿每人每月增加供应鱼肉各1斤、鲜蛋半斤、豆类15斤,不搭配其他食品”。全省各地学习福州,都酌情给幼儿增加食品供应。1982年,省卫生厅将莆田卫生学校改为福建省妇幼卫生学校,开设保育护士专业,以缓解幼儿园医务人员匮乏状况。有些县(市)托幼办公室配备医务人员,负责全县(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多数幼儿园与当地保健站(所)、防疫站定点挂钩,取得业务上的指导、帮助。
  1983年11月,福建省卫生厅组织卫生保健制度落实情况大检查,抽检30个县(市、区)的115个托幼园所。其中,89.2%的园所配有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95%的园所能坚持儿童人园体检、晨间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四苗”(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率90%以上;龙岩风动工具厂等56个园所没有发生肝炎、痢疾、麻疹、水痘和腮腺炎等传染病。漳州市机关幼儿园、泉州市实验幼儿园、省直机关幼儿园、龙海华侨幼儿园等园所以及龙海等县,被卫生厅授予福建省托幼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称号。
  1986年起,本省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卫生部修订后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国务院批准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均列入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或措施。1986~1989年底,福建省城镇幼儿园基本上已建立下列9条卫生保健制度:
  (1)生活制度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全日制幼儿园采取一餐两点(心)制,午睡时间不少于2小时。上课节数按教育部的规定执行,注意各种活动安排的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集中与自由结合。保教人员根据季节变换和天气预报,及时给幼儿增减被盖和衣服,龙岩风动工具厂幼儿园制订了春、秋、冬季幼儿穿衣试行表,与家长配合执行,效果良好。福建省实验幼儿园幼儿被盖增减,见表2-11。城镇幼儿园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福州第一幼儿园组织幼儿到武警直属队营房参观,.学习“快、静、齐”作风,回园后开展“勤小手”、“起穿戴”评比活动,幼儿穿衣、叠被、系鞋带能力显著提高。
  (2)伙食管理制度伙食由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定期开会,研究安排食谱,保证幼儿得到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伙食费专款专用,计划开支,合理使用,工作人员伙食与幼儿伙食严格分开。注意饮食卫生,提倡科学烹饪方法,尽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堂按人、按时供应餐点,进餐前后保持幼儿情绪宁静、愉快。医务、保健人员定期计算幼儿的营养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
  1985~1989年,全省培训保育、保健、炊事人员14296人次,多数培训班都把营养科学计算列入主课之一。福州第二化工厂幼儿园重视膳食合理搭配,几次营养抽检计算,儿童每天摄入蛋白质、热量基本都达到要求。厂工会每月拨500元作为儿童营养补贴。
  1987年,省直机关40个园、所保健人员,在省妇幼保健指导所医师陈曦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幼儿营养计算》、《幼儿体格发育评价和疾病缺点的区分》等6个专题,其中36个园所坚持营养计算制度,并能分析评价。1989年,新入园幼儿3308人,轻度贫血520例,入园半年后有438例血色素达到标准以上,治愈率84.23%。
  (3)体格锻炼制度除体育课外,每天坚持早操、课间操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2小时。有些幼儿园根据本地区、本园条件开展特色体能锻炼,80年代厦门日光幼儿园、省直机关幼儿园、龙岩风动工具厂幼儿园等恢复利用空气、日光、水自然因素锻炼幼儿体格,泉州鲤城区第一幼儿园开展幼儿走姿训练,泉州鲤城区第三幼儿园开展小篮球训练等。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克服过度激烈的竞赛、拔河、运动会等锻炼方式。
  (4)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园教职工参加工作前进行体检,参加工作后每年体检一次,患有传染病须治愈后经医生证明方能恢复工作,患有慢性传染病者调离幼儿园。幼儿入园前须进行全面体检,无传染病的方可入园。幼儿人园后,每年体检一次,每3~6个月测身高体重一次,每天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做到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980~1989年,全省9地(市)儿保部门共为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检3357717人次,并对缺点、疾病进行矫治(见表2-12),其中主要是托幼园所的婴幼儿。(5)卫生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幼儿园内清洁卫生,每天打扫,每周大扫除,实行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评比。活动室、寝室、走廊、盥洗间、厕所,保持清洁通风,定期消毒。幼儿一人一巾一杯,生活用品专人专用,餐具、卧具、玩具、用具,分别情况定期洗晒及消毒。培养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流动清水洗手。发现传染病立即隔离,彻底消毒。检疫期间实行“四不”(不收新幼儿、不混班、不串班、不接待来客)。1987年前,省直机关40多个幼儿园全部配备1台以上紫外线消毒灯,本省实验幼儿园及多数县幼儿园,均有此消毒设备。
  (6)预防疾病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了解疫情,做到“六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1985年起,各幼儿园执行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制订的《关于推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要求幼儿入园时须持有预防接种证,并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逐项完成预防接种。
  (7)安全制度注意房屋、场地、玩具、电器及运动器械使用的安全,定期检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坚持正面教育,严禁对幼儿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让幼儿做力所不及的劳动。保健室药品严加保管,定期整理。定期检查防火设备,确保使用。严守门卫制度,幼儿每天由家长接送或路队护送,注意交接,防止丢失。
  (8)卫生保健登记制度城镇幼儿园基本上能按卫生部规定内容,进行卫生保健登记工作。1989年,福建省妇幼保健指导所新定幼儿园使用的表、簿、卡计有11种:体格检查记录卡、预防接种记录卡、晨检及全日观察记录表、传染病登记表、疾病与缺点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体弱儿童管理记录表、体格锻炼记录表、出勤登记簿、意外事故登记簿、家长联系簿,各类园执行情况不一,正在推广,逐步规范化。
  (9)家长联系制度参见第四节“家园联系”。
  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制度,由医务保健人员协助园长组织实施,并监督各有关人员执行。据1988年底对福建省5个市及近郊农村201所幼儿园的调查,建立儿童保健卡、进行卫生保健登记的幼儿园,城市92.5%以上,农村85%以上;预防注射率,城市90~100%,农村80~100%;卫生消毒方面,100%幼儿园有定期的卫生扫除,城市幼儿园餐具、牙杯有定期消毒的90%以上,玩具61.98%,而农村进行这几项消毒的仅13~70%;健康检查制度得到落实的幼儿园,城市82.64~98.34%,农村62.5~92.5%;设有一餐二点(心)的幼儿园,有制定食谱及饮食卫生制度的,城市91.5%和99.05%,农村69.56%和73.91%;幼儿能吃完份内饭菜的,城市88.34~90.1%,农村93.01~95.8%。
  1979~1989年,省卫生厅共培训托幼机构的园所长和保育、保健、炊事人员23387人次,提高园所领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