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私学 书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26
颗粒名称: 十、私学 书堂
分类号: K295.7
页数: 5
页码: 44-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私学书堂、其中包括了私学、书堂等情况。
关键词: 书堂 福建省 传授

内容

(―)私学
  私学以传授学术思想为目的,学生多慕师求教而来,所习内容因人而异,时间长短不拘。侯官县古灵村人陈襄(1017~1080年)宋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和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乡人郑穆(1022~1092年)、布衣陈烈(1018~1093年)、周希孟(1000~1083年)于宋嘉祐年间(1062年左右)在乡里讲学,学生几百人。他们“专以经术教授”,讲“知天尽性之说”(①《宋史•陈襄传》;《三山志•庙学》;《福建通纪》。)。有人笑他们迂腐,他们坚持不改,并身体力行,深受学生们和乡里尊敬,称为古灵四先生,是闽学先躯。他们去世后,学生曾伉等700余人塑四人像祀于五福寺。北宋以前,中原地区文化教育较福建发达,不少闽人北上游学,或利用入太学、赴京赶考之便,求学于中原,回乡后讲学于八闽。建阳人游酢(1053~1123年)、将乐人杨时(1053~1185年)到颖昌向程颢学习。程颢死后,又一同到洛阳向程颐学习。有一次登门去求教,程颐正闭目静坐,他们侍立在旁,等程颐发觉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是他们二人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回福建。游酢先后在建阳县、泉州、武夷山讲学,酢的堂兄游醇在建阳县讲学。杨时21岁和48岁时在将乐县含云寺讲学。62岁起在将乐居住10年期间“学者不远千里云集”。76岁起在将乐北封山的龟山定居讲学终身。他在闽的学生有数百人。福州人刘〓(1017~1086年)、邵武人游烈曾向胡瑗学习。游复曾向张载学习。福清人王〓、浦城人练绘、莆田人方元采曾向程颐学习。崇安人胡安国(1074~1133年)曾向程颐的好友朱长文、靳裁之学习。崇安人胡宪和刘勉之(1091~1149年)曾向程颐的学生谯定学习。他们二人在太学期间,朝廷正禁理学,在暗地里学习二程著作。崇安人胡宏(1106~1162年)和邵武人朱震、建安人郑毂曾向程颐学生谢良佐学习。福州人林之奇(1112~1176年)、李楠、李樗曾向杨时的学生吕本中学习。侯官陆祐、浦城章望之、建安黄铢、黄晞、宁德王宗传皆是硕学大儒,一方名师。他们在各地讲学,传授理学思想。林之奇、胡宪是吕祖谦的老师。胡宏是张栻的老师。莆田人林光朝(1114~1173年)向程颐的再传学生陆景瑞(子正)、王〓的学生施延先学习。回乡后在红泉书院、城山松隐精舍、金山浦弄草堂、福清海口龙山书院讲学授徒。福清人林亦之、陈藻、林希逸继之,形成红泉学派。崇安胡渊、胡寅、胡宏和光泽李郁、浦城肖觊、沙县陈渊、罗从彦(1072~1135年)、顺昌廖刚都是杨时的学生。罗从彦跟随杨时学习20多年,在沙县洞天岩讲学9年,在连城县冠豸山定居讲学终身。罗从彦的学生、剑浦人李侗(1093~1163年)山居40多年,讲学终身。李侗的同学、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政和县、尤溪县、莆田县讲学。朱熹先后跟随父亲朱松、刘勉之、刘子翬、胡宪、李侗学习。四次到剑浦拜访李侗,两次住在西林院各几个月,朝夕向李侗请教。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23岁同安县主簿任满等待交接期间,在世医陈良杰家里聚徒讲学,讲堂名畏垒庵。在这以后的43年间,他的身边经常跟随着学生,其中闽籍学生160多人。许升、陈淳是他在同安、漳州时的学生,相隔30多年和9年之后都分别再到建阳向他求救。范念德、刘爚、黄干(1152~1221年)相随20多年。黄干于庆元三年(1197年)在母墓旁守制时讲学,学生从四川、江苏、湖北来,借隔壁佛寺居住。他的学生赵复将理学传回北方、何基形成浙江金华北山学派,饶鲁形成江西广汉学派。朱熹的学生辅广,再传学生魏了翁、叶菜将理学传向四川;他的学生建昌人李燔、清江人张洽在江西讲学。建阳人蔡发、蔡元定(1135~1193年)、蔡沈(1167~1230年)等蔡氏九儒在建阳和闽北讲学。李方子和他的叔父光祖等5人在光泽、邵武讲学。刘燔(1144~1216年)在武夷山讲学。陈淳(1159~1223年)、蔡和在漳州、泉州讲学,形成紫阳别宗。龙溪王遇、侯官陈孔硕、长乐刘砺、刘砥、建阳江侧、江杞、魏炎之、叶味道、游九言、游九功、刘懋、范如圭、吕胜已、熊庆胄、浦城詹体仁、真德秀(1173~1235年)、古田林用中、余偶、莆田陈宓、宁德韩信同、建宁刘刚中在各县讲学。
  元代初年,朱熹再传学生熊禾(1247~1312年)与胡廷芳,在武夷山筑洪源书屋讲学12年,“四方来学者云集”。同时还有莆田林以辨、郑献翁、李文,仙游林璧卿,晋江刘志学,建阳刘应李、谢枋得入元不仕,隐居讲学。宁德陈普(1253~1325年)在乡讲学,“四方来学者数百人”,晚年居莆田18年,“与弟子讲书明道,始于四书、六经,而及于律吕、天文、地志、算数之术”。莆田陈旅(1288~1343年),虞集弟子,讲学折衷朱熹与陆九渊二派。邵武黄镇成筑室城南,号南田耕舍,宣讲三教合一思想。至治年间(1321~1323年)长乐黄少川筑唐峰精舍讲学。莆田陈绍淑自制铜铸小天星天体模型,讲授天文、历法。宁德李鉴与龚郯创六经讲舍。元末,长乐陈仲文与族子洁隐居于兰桥林壑中建书堂,以程朱之学教乡人。
  明代,莆田人弘治进士林兆恩以三教合一说讲学于东山精舍,晚年传学赣、浙、苏、鄂,学生数千人。御史马明衡,王守仁弟子,在莆田讲王学。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户部主事柯维骐,辞官归里,在莆田岩山下筑室,“与生徒辨析良知之学”,学生400多人。弘治进士黄澜,曾任国子学祭酒,回乡讲学,学生常几百人,讲义广为流传。莆田弘治进士陈茂烈传授陈献章学说。龙溪人施仁讲王守仁心学,“闽士负笈至者无虑数百人。晋江人成化进士蔡清(1452~1508年)平生大部分时间家居,在水陆寺等处讲学,学生数百人。他的学友和学生陈琛(1477~1546年)、张岳、苏浚及同安林希元(1482~1507年)等人,也长年讲学。他在泉州开元寺组织易学研究社,该社学者著作98部,在泉州形成易学研究中心。布衣理学名家龙溪人陈真晟(1411~1473年)在龙溪、镇海、龙岩终生讲学。李材在武夷山星村精舍讲朱子学八九年。漳浦人黄道周28岁隐居东皋讲学,“闽浙两省受业者千余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讲学于漳浦北山、漳州紫阳书院(榕坛)、东皋明诚堂、江东桥邺山讲舍。在邺山讲学时停泊在江面船上听讲的几百人。有《北山问业》、《榕坛问业》、《邺山讲义》、《明诚堂问业》、《春秋问业》等讲义刊行于世。
  清代,李光地请假在家乡安溪时建榕荫书堂课训弟子,长乐县际介吾在起云楼、郑锡圭在双峰阁讲朱子学。
  (二)书堂
  唐代,大历初年(766年左右)莆田县林藻、林蕴筑澄渚书堂,黄岸建延福书堂;僖宗年间(874~888年),陈峤、许龟图、黄彦修筑北岩精舍;大中年间(847~859年)黄滔、陈蔚、黄楷、欧阳踢筑东峰书堂;翁巨隅建漆林书堂,相聚读书。欧阳詹在莆田福平草堂、南安九日山墨妙堂、高盖山莲花峰白云室聚友读书。咸通年间(860~873年)林嵩在长溪县草堂书舍读书。南安县傅筍筑白云书房,长乐县林慎思筑德成精舍,龙溪县周匡物、潘存实建周潘书堂,潘存实在漳浦县筑梁山书堂读书。宋代,长乐县潘循、潘衢在东壁精舍,郑次山在怡阁,陈文龙、林得中、林亚文、姚同在明教堂读书。闽县陈诚之筑鳌峰书堂。许将肄业于龙首涧书堂。古田县余偶、余范建兴贤斋、西斋。上杭县有丘麟读书堂。建阳县魏挾之筑艮斋。浦城县杨徽之、章得象各建读书堂,杨忆建读书阁,徐修建书斋,真德秀建梦笔山房。光泽县李郁建西山精舍。叶梦鼎在武夷山筑石鼓书堂,陈仰斋建希贺书堂,蔡抗建咏归堂读书。邵武县有蒙谷精舍、台溪精舍分别为黄中、何叔京藏修所。泰宁县有李纲读书堂。莆田县有溪东草堂、南峰书堂、仰止堂。明代,长乐县有六平、竹田、三台石、藏山堂、梦星楼书室,清代,有种芋庵书室。南安县在明清时期有20多所这类书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福建学政朱圭倡导下,多数府、县建立读书社,或称读书堂,当地儒者多入社,定期集会,切磋诗文。福州社28人。含龚景瀚、林乔荫、叶观国等名儒。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