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817
颗粒名称: 一、设置
分类号: G649.299
页数: 3
页码: 35-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宋代建书院的设置、其中包括了福建历代所建主要书院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设置 书院

内容

历代书院多建在远离尘嚣,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借寺、观、祠、庙而设,或选在历代有影响的名人、学者之读书、讲学处。福州拙斋书院是宋林之奇与吕祖谦讲学处,古灵书院是宋陈襄讲学处。古田县溪山书院是宋朱熹与学生林用中、林允中讲学处,螺峰书院是朱熹与学生黄干讲学处。晋江县梅石书院是明市舶司罗一峰讲学处。书院主要建筑有礼堂(祭祀先贤处)、讲堂(讲课、讨论处)、斋舍(学生食宿处)和院长、监院、助教及其他管理人员的住处。较大的书院建有藏书楼。书院的命名有三种类型:一以地名为名,如三山、鳌峰、考亭、红泉、武夷、樵溪、湛卢、邺山、西湖;二以所崇祀的先贤命名,如龟山、豫章、延平、紫阳、荐山、屏山、勉斋;三以办院宗旨命名,如养正、崇正、正学、明德、明诚、师古、致用、仰止、景贤、景行、宏文、明志。创办人除理学及其他学派的传人外,有热心教育的乡绅、富商和地方官员;也有一村、一族或联村、联族创办的。南宋时,宁德县二十五都姚、周两姓合建来青书院,分12斋。福建书院大部分属大学性质(①中国古代按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与教学程度把学校分为大学、小学两类。),—部分兼收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办学时间长短不一,部分延续到清末,改办学堂。
  漳州松州书院,唐景龙二年(708年),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之子陈珀建于松州村,距今漳州市区16公里,在陈元光入闽开发漳州时的根据地内。陈珦在书院“与士民讲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陈珦从漳州刺史任上退休后,回到书院“聚徒教授”,直至唐天宝三年(744年)去世。(②明万历《漳州府志〉卷十六,人物,乡贤;清乾隆《龙溪县地》卷十五,唐,列传一。)建阳县莒口乡鳌峰书院,是原兵部尚书熊秘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年)。仙游县枫亭乡枫江讲堂,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年)。文昌书院,在麦斜岩,唐初有名僧自隐在此建庵,后扩建为寺,有学者在寺中读书,唐末建为书院,开始讲学授徒。东山书院,在仙游度尾乡,隋代有僧人在此建庵,唐代扩建为寺,唐末杨在尧建为书院,在此讲学。邵武县在和平乡和平书院,原唐工部尚书黄峭建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古田县杉洋乡蓝田书院,是原永贞县(今罗源县)令余仁椿建于南唐年间(955年左右)。
  宋代建书院100多所,创建时间南宋为多,创建与主讲人理学家居多,地点在建州、南剑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兴化军、邵武军,以建州为多(其中建阳县15所)。屏山书院:宋建炎四年(1130年),由刘子翚建于崇安县五夫里,自己主讲,连续教学17年。大同书院: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建于建阳县崇化里(今书坊乡),教学兼储书、刻书、售书。建安书院:嘉泰二年(1202年),建宁府守令王埜遵照陛辞时宋理宗的口谕建于建宁府城(今建瓯市城),奉祀朱熹。石井书院:嘉定四年(1211年),镇官游绛奏准按儒学规制建于晋江县石井镇,聘进士顾长卿、徐谦一主讲。建阳县考亭书院、庐峰书院、崇安县武夷书院、莆田县涵江书院由宋理宗赐匾额,将乐县龟山书院由宋度宗赐匾额,尤溪县南溪书院由宋恭帝赐匾额。
  元代建书院25所以上。云岩书院:宋李方子讲学处,天历二年(1329年),光泽县尹况逵请于朝建,由县衙聘任山长。大同书院:元至正十年(1350年),同安县尹孔公俊所建,由朝廷赐匾额,县府聘任山长,置产养士。勉斋书院:南宋时黄干学生赵师恕建精舍于福州鳌峰坊黄干故居,至正十九年(1359年)扩建为书院。
  明代建书院170所以上,其中福州府治17所,漳州府治11所。水南书院:成化三年(1467年)建于莆田县红泉宫旧址,正德年间(1506~1521年)重修,规制仿府学。登云书院:成化十七年,福州知府唐珣建于怀安县。莆田县涵江书院于万历八年(1580年)奉旨毁,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建。
  清代建书院470所以上。其中全省性书院5所:共学书院: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原为怀安县学,福建巡抚徐孚远改为书院。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闽浙总总督王国安、福建巡抚金铉扩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福建巡抚李斯义进一步扩建。鳌峰书院: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创建于福州,与共学书院分工招生。以后鳌峰兴盛,共学衰落,生员并入鳌峰。凤池书院:清嘉庆二十三年(1817年),闽浙总督汪志伊、盐法道孙尔准创建。院址在福州凤池里三牧坊,初名圣功书院,道光元年(1821年),改称凤池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六年、八年、二十二年,盐法道、布政使、贡生、儒生多次捐资扩建,添置图书,共有讲堂12间、斋舍30多间,招收生员与童生,制度与鳌峰书院相似。正谊书院:同治九年(1870年)创建。前身是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设的正谊书局,完成《正谊堂全书》525卷的编刊后,福州将军英桂接受绅士杨庆琛、沈葆桢的建议建为书院,址在福州东街,招收举人与五贡生,首任山长为状元林鸿年。致用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创建于福州。
  民办书院的学舍,或利用创办人的居室,添筑一些房屋,因陋就简;或由热心人士捐资、倡捐集资,或用村、族公产、学田租息兴建;或借用寺、庙、祠堂。宋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是学生们参加劳动帮助修建起来的。他晚年迁居建阳考亭,学生随行,后因人数增多,在屋旁盖几间房子供他们读书、住宿,取名竹林精舍。侯官县拙斋书院由乡绅捐资修建。建阳县瑞樟书院是乡人刘仲会所建。漳州建溪书院是乡人苏廷贵所建。
  官办书院由官府用公款或由地方官倡捐集资创建与修缮。晋江县清源书院是宋嘉泰三年(1203年)郡守宗希衮所建。南剑州延平书院是宋嘉定二年(1209年)郡守陈宓所建。沙县了斋书院是宋嘉定二年(1209年)县令徐景瞻所建。尤溪县南溪书院是宋嘉熙元年(1237年)县令李修倡捐集资而建。莆田县涵江书院是宋淳祐五年(1245年)镇官郑雄飞所建。将乐县龟山书院是宋咸淳六年(1270年)礼部尚书冯初心奏准创建。福清县龙江书院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镇官捐钱30万贯、乡人章觉捐钱50万贯重建,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知县拨官钱30万贯修缮,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分别由乡人捐资、巡检捐俸修缮讲堂、礼堂。晋江县石井书院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明弘治十年(1497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十四年,由官府拨款与乡绅捐钱重建、修缮。明江西按察司副使邵宝奏准修缮德化县濂溪书院。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福建巡按御史沈灼在福州毁僧庵淫祠,建玉泉、涌泉、一峰3所书院。
  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人到福建教习官话。清雍正六年(1728年)八月,颁上谕:着闽、粤两省传习官音。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福建各府、州、县陆续设立正音书院,教习官话。闽县、侯官各设2所,晋江4所,仙游2所,永定8所,上杭12所,多数县1所,全省共有近90所。多数建于雍正七年,屏南县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少数建于清乾隆初年;多利用原有书院、社学、义学改建或改称,对普及官话起过积极作用。教师原由江西、浙江调入24人担任,每人每月束金8两,年需银2304两。他们不懂方言,教学困难;人数也不够分配。以后从闽江上游各县调一些会讲官话的教师到下游及闽西、南各县补充任教,但也存在不懂当地方言的困难。同时因制度不完善,经费无保证,不久陆续停办,或有名无实。宁德县正音书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办于明伦堂左朱子祠内,不到10天就停办了。永春州城正音书院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请浙江仙居县贡生郑先行主教,到乾隆三年停办。汀州府城正音书院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为义学。到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全省只剩下邵武府城1所,也改习八股文。
  据目前所见文献记载,福建历代所建主要书院(不计正音书院)共近750所(表1-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福建省学校教育自萌生至1989年的发展历程。全书14章,卷首冠以“概述”,卷末附录“大事年表”及“福建省当代教育人物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