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术改造贷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543
颗粒名称: 三、技术改造贷款
分类号: F832.4
页数: 4
页码: 232-2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技术改造贷款情况,包括更新改造措施贷款、中短期设备贷款等。
关键词: 福建省 金融 流动资金贷款

内容

(一)更新改造措施贷款
  更新改造措施贷款,原来包括出口工业品生产专项贷款、地方建筑材料专项贷款、小型基本建设贷款和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国内配套贷款等四种贷款。1985年初,省建行根据建行总行颁布的《更新改造措施贷款办法》将上述四种贷款合并为更新改造措施贷款。
  1.出口工业品生产专项贷款
  本省于1972年由建设银行开办这项贷款。贷款对象主要为生产出口工业品的国营或集体、专厂、专矿、专业公司。到1984年底止,全省共审批出口工业品生产专项贷款项目725个,贷款金额2.2亿元,新增产值6.66亿元,创汇1.84亿美元。1984年,为支持外贸生产基地建设,省建行发放贷款1000万元,由省外贸局统借统还,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生产基地,扩大出口产品资源。
  2.地方建筑材料贷款
  本省根据财政部,建筑材料工业部的规定,于1979年由建设银行开办这项贷款,主要对象是生产砖、瓦、砂、石和代替它们的新型墙体、屋面材料,以及天然和人造轻骨料的地方国营企业。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利息按月息2.1‰计算。到1984年底止,共发放119个项目,贷款金额1862.4万元,支持企业完成土建工程3793平方米,购置各种机械设备15台套,新增产值1869.69万元,利润357.85万元,安排劳动就业3942人。
  3.小型基本建设贷款
  1980年2月,省建行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财政部颁发的《基本建设贷款试行条例》精神,制定《福建省小型基本建设贷款试行办法(草案)》利用基本建设存款发放小型基本建设贷款。贷款对象是:现有企业为生产市场上急需的产品而进行的挖潜、革新、改造以及小型新建或扩建工程和设备购置;为满足消费者迫切需要而进行的城市小规模的商业服务网点和文教卫生的建设;改变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经济面貌所急需的投资少、积累多的小型建设项目;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能在两年内还款的生产或生活上急需的其他项目。由于这项贷款面广而且灵活,支持多种行业的生产,因而取得比较明显的效益。1983年为支持改善全省运输面貌,向省汽车运输公司发放汽车更新专用贷款1220万元,购置208辆客货车,每年增加营业收入1350万元,利润349万元。1984年贷给福州第二化工厂2626万元,用于调整产品结构,扩大聚氯乙烯产量,全部工程原计划4年完成,而1985年、1986年两年即提前增产烧碱8865吨、聚氯乙烯10385吨,创产值2304万元,利润477.8万元。同年,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放统借统还贷款2000万元,在全省各地建成农贸市场190个,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促进商业流通,繁荣市场,方便了群众。
  4.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国内配套贷款
  1980年,省建行根据财政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建设银行颁发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国内配套贷款办法》和建设银行颁发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国内配套贷款实施细则》,举办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国内配套贷款业务。这项贷款的对象,是用自有或借人外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贷款用途是支持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最长3年。贷款利息按月息4.2‰计算。省建行发放这项贷款以来,有的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1984年,三明塑料制品一厂向台湾和日本分别引进现代化的静电植绒技术和一套静电植绒设备,开发一条新型产品生产线,总投资270万元,其中建行贷给国内配套贷款105万元。生产线于1985年元旦正式投产,当年第一季度就生产植绒布47万平米,新增产值352万元,相当于1983年该厂全年产值235万元的1.5倍;新增利润56.5万元,相当于1983年利润15.5万元的3.7倍。生产线投产9个月就收回全部投资。
  建设银行总行颁布的《更新改造措施贷款办法》规定:凡是列入国家计划的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建筑安装企业、工程承包公司等单位的更新改造措施项目,以及小型技措等专项措施项目,均可向建设银行申请更新改造措施贷款。贷款期限,小型项目最长3年,中型项目最长5年,大型项目最长8年。贷款利率:大型技术改造及出口产品措施项目,月息4.2‰;节能、交通、三废治理、地方建材项目,月息3‰;—般项目,贷款期1年以内的,月息4.2‰;1至3年的,月息4.8‰;3年以上的,月息5.4‰。据此,省建行将四#贷款合并为更新改造措施贷款,原来制定的各种贷款制度和办法仍然执行。由于实行统一管理,信贷资金统筹安排使用,资金使用率和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据统计,到1988年底止,更新改造措施贷款(含合并前的四种贷款)累计审批项目7242个,贷款金额22.59亿元,期末余额6.63亿元;已经还清贷款的5049个项目,还贷金额12亿元;已竣工投产项目有3185个,贷款金额10亿元,累计新增产值22.40亿元,利润2.57亿元,税收1.45亿元,创汇0.84亿美元,安排劳动就业46919人。
  更新改造措施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项目贷款难以按期收回,逾期率不断上升。1981年底贷款余额1.16亿元,逾期贷款金额0.028亿元,逾期率为2.37%;1983年底贷款余额6.63亿元,逾期贷款金额0.88乙元,逾期率为13.3%。逾期的原因,从企业内部分析,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贷款项目经济效益差;申请项目有意压低概算,留下缺口,同时片面跨大预期经济效益,争取立项贷款,结果投资一再突破,工期一拖再拖,项目投产后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考虑眼前短期效益,产品出来后已成长线产品,滞销压库;还有个别企业有钱故意拖延不还或是挤占还贷资金。从银行内部来说,主要是对有些项目贷前调查或评估质量差,选择项目没有严格做到选优汰劣;客观上贷款期限规定过短,不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此外,原材料、燃料、电力涨价,贷款利率调高,外汇升值,引进项目投资一再突破等情况也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
  (二)中短期设备贷款
  1980年,省人行根据国务院、国家经委、人行总行有关指示,开始办理此项贷款。1984年省工行成立,由工行继续接办。贷款用途主要是支持轻纺工业重点行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和与之有关的小量改建,扩建工程,不能用于新建、续建的基本建设投资。至1989年底,对工交企业3046个技改项目累计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23.9亿元(不含集体工业设备贷款)。贷款发放数占全省技改投资的三分之一,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2756个贷款项目投产见效,在还款期间,累计新增产值89.8亿元,每投入1元贷款,平均新增产值3.76元;在还贷期间累计新增利税8.4亿元,平均投入1元贷款,新增利税0.77元,新增效益除归还贷款和企业留成外,财政增收7亿元。
  1.轻纺工业设备贷款
  1984年以后,省工行贷款支持轻纺工业产品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增加花色品种,累计发放贷款11.7亿元,占全省中短期设备贷款总额的47.9%。有的项目经济效益明显,如1989年全省罐头产量19万吨,比1978年增长2.5倍;布产量2.24亿米,比1978年翻一番。
  2.基础工业项目货款
  1979~1989年,省人行、省工行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主要用于:向交通运输企业贷款2.3亿元,购置汽车1921辆,船311艘,累计新增货运周转量454912万吨/公里,客运量15927人•公里;原材料工业贷款3.2亿元,重点支持三明钢铁厂50万吨钢总体改造和南平铝厂电解铝工程,以及建材、化肥等短线产品扩大生产。1989年全省钢材产量47.72万吨,化肥产量42.63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5倍和1.6倍;机电工业贷款3.4亿元,支持机械、电子工业中基础机械、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项目。
  3.更新设备贷款
  1980年前,本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机械行业普通机床占68%,大型、精密、高效机床只占3%。在主管部门和银行支持下机械行业逐渐形成一批主干厂和龙头厂。省工行贷款支持的闽东电机(集团)公司、福州幵关厂等已成为全国同行业先进厂。南平铝厂引进铝型材料加工技术,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由省工行贷款支持的贷款项目,产品创国优的24种,部优的121种,填补国内空白的36种。
  4.引进项目贷款
  省工行对184个引进项目累计发放贷款6.7亿元,引进生产线178条,设备5950台套,累计创汇2.7亿美元。如对出口运动鞋项目发放贷款1亿元,引进56条生产线和9个配套项目,到1989年底累计生产运动鞋1200万双,出口1065万双,创汇0.54亿美元。支持机电产品出口项目42项,贷款0.90亿元,仅1989年一年就创汇2.3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44.1%。
  但中短期设备贷款也存在一些行政干预的问题,有的项目经济效益不好。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福建省志·金融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88年,以本省金融活动的主要客体、主体、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为纲,采取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各篇同一层次的分类标准力求统一,特殊情况,酌设其他标准辅助。为突出重点和特色,它综合反映志书断限以内福建省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