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金属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4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金属币
分类号: F822.7
页数: 2
页码: 44-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境内的革命根据地,仅闽北根据地有铸造金属货币;闽西根据地虽未铸造,但有中华苏维埃政府铸造的金属币流通使用。
关键词: 福建省 革命根据地 金属币

内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境内的革命根据地,仅闽北根据地有铸造金属货币;闽西根据地虽未铸造,但有中华苏维埃政府铸造的金属币流通使用。
  一、银币
  (一)仿铸银元
  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偏僻山乡、远离中心城市,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许多物资如钢铁、药品、布匹以及生活必需的食盐等,都要到根据地以外的地区购买,在以银元为货币本位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要保证根据地所需物资的供应,就必须掌握足量的银元。当时根据地被封锁,银元不易进来,同时资源缺乏,为便于在国民政府统治区采购物资,仿铸旧版银元。闽西根据地未设造币厂,在长汀有一熔银厂,负责将没收土豪和向群众收购来的银首饰和铜熔铸成银块和铜块,送中央造币厂作为铸造银元的原料。闽北根据地造币厂成立于民国21年(1932年)初,厂址设在崇安县大安乡,有工人十余人。仿铸银元的种类主要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或大头);孙中山头像(俗称孙头或小头);墨西哥银元,其币面图案是飞鹰,又称鹰洋;日本银元,其币面为蟠龙图案,亦称龙番。
  (二)自铸银币
  闽西根据地流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银币种类有:
  1.中华苏维埃银元
  该银元1932年铸造,重量24.50克,成色87.5%,直径38.9MM。银元正面中间有“壹圆”二字。上、下沿为“一九三二年造”和俄文中华苏维埃字样;背面中心为地球及镰刀、锤子交叉图案,四周环铸“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呵”字样。
  2.中华苏维埃贰角银辅币
  该银辅币民国21年(1932年)铸造,重量5.75克,成色60%,直径24MM。正面中间为“贰角”2字,上、下沿铸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公历一九三二年”字样,背面是嘉禾环绕地球及镰刀、锤子图案,上方有“每五枚当一圆”字样。
  闽北革命根据地铸造的苏维埃银元又称闽北“红洋”,有2种版式:
  1.列宁侧胸像银元
  该银元正面铸有“中国苏维埃造”字样,民国23年(1934年)铸造,重量26.30克,成色94%,直径38.8MM。银元正面为列宁侧面胸像,上、下沿分别为“中国苏维埃造”字样和花环环绕;背面上、下沿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和“一九三四年”字样,中间虚线圆圈内有“壹圆”2字,圈外左右各有一颗小五角星。
  2.五次反围攻军用币
  该币民国23年(1934年)铸造,重量26.60克,成色88%,直径38.7MM。银元正面中间为地球及镰刀、锤子交叉图案,四周环铸“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字样;背面图文与“列宁侧胸像银元”相同。
  二、铜元
  闽西根据地流通中央造币厂1932年铸造的铜元,面额有一分和五分2种:
  (一)一分铜元
  该铜元直径12MM,正面为镰刀、锤子交叉图案,上端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背面上方有一颗小五角星,中间是“一分”2字,周围嘉禾环绕。
  (二)五分铜元
  该铜元直径26MM,正面中间圆圈内为中国地图和镰刀、锤子图案,上、下沿各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每二十枚当国币一元”字样,左右各有一颗小五角星;背面上端为五角星,中有“五分”2字,周围嘉禾环绕。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金融志

《福建省志·金融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88年,以本省金融活动的主要客体、主体、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为纲,采取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各篇同一层次的分类标准力求统一,特殊情况,酌设其他标准辅助。为突出重点和特色,它综合反映志书断限以内福建省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将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