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424
颗粒名称: 一、科技活动
分类号: G322.57
页数: 5
页码: 292-29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八五”期间,全省交通科技工作主要围绕新港建设、老港改造、航道整治、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老路改造、车船通信调度和交通管理现代化等任务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装、卸、运、筑、养装备更新推荐和提供新机型,以提高航道、公路通过能力及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和车船运输效率,并降低能耗及运输成本等。
关键词: 福建省 科技 活动

内容

“八五”期间,全省交通科技工作主要围绕新港建设、老港改造、航道整治、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老路改造、车船通信调度和交通管理现代化等任务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装、卸、运、筑、养装备更新推荐和提供新机型,以提高航道、公路通过能力及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和车船运输效率,并降低能耗及运输成本等。在软科学方面,进行福建交通发展战略、技术政策、集资与投资、海峡两岸通航和投资区交通运输、水运运输要求、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械化科技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及技改前期可行性研究等,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重大科技研究和攻关方面,进行闽江和九龙江航道综合整治,以及运输路况信息系统工程、计算机通信网络、事故障碍诊断、职业驾驶员考核、公路桥梁隧道交通收费、养路费征收、高速公路交通监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旧桥加固和检测技术、山区公路水毁防治、沿海地区软土稳定、沥青加热设施和交通装备研制等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或新技术推广方面,开展半刚性基层重要道路沥青结构和施工抗滑表面技术,沥青改造技术,水泥路面快速修补技术,干线公路路面计算机养护系统、公路、桥梁、港航、房建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汽车和筑养路及港口机械检测诊断技术,道路水泥的应用、辗压砼路面新工艺,公路快速测设、活动浮码头、客车强拉蒙皮、车船节能技术和热喷涂、粘接、电刷镀和铸铁冷焊技术等的开发研究。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交通科学技术知识,利用《福建交通科技》刊物,介绍国内外交通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现状及需求,并先后召开全省交通科技工作座谈会和厅属二级单位科技科长会议,传达上级有关发展科技进步的精神,部署全省交通科技工作。设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专项经费,建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在全省交通系统选择一批中青年专业学科带头人,并采取措施,保证培养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先后组织三批科技人员到东南亚、德国、法国、加拿大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洽谈,并考察和学习。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共完成技术改造和车船更新投资11.5亿元。重点改造老港区,实施公路施工机械生产线的改造,加强各种方式的集疏运系统建设,发展集装箱船舶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客货车辆。省航道局联合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对承担的《福州港(长安一闽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及川石大型深水港区布局规划方案》课题进行联合攻关,针对福州港不适应大型运输船舶通航的状况,提出对闽江口段航道进行第三期整治,使之达到通航3万吨级船舶的能力,以充分利用闽江深水岸线,把长安港区建设成为大型深水港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华侨大学联合承担的《泉厦高速公路桥头软基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省交通科研所承担的《利用福建石料修筑高等级沥青路面抗滑层的研究》,都依托正在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工程。福州港集装箱公司邀请上海海运学院开发《重点设备机械状态监测》,通过对大型吊装设备的油质铁谱分析,及早发现故障隐患,把机械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和防止数起重大机件事故。开发《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发挥港区功能。新产品开发和推广项目有高速公路安全防护栏、FJK6700CW卧铺客车、FJK6700轻型客车、FJK6701轻型客车、多滚筒组合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小型压路机和沥青洒布机等。全省交通系统共完成科研项目190项,投入资金1197万元,在鉴定评审的项目中有52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有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发展迅速,厅属系统配置5套计算机网络,拥有各类微机从1992年的不到200台增加到1995年的2000台,应用软件近200套。1995年,省交通厅被交通部评为“全国交通科技进步先进集体”。
  “九五”期间,加强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仪器计量检定。1996年6月,成立交通部福建汽车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站,挂靠省交通科研所,开展汽车检测设备的量值传递和监督管理。7月30日,交通部批准省交通科研所福建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为甲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资质机构。
  1996年,省交通厅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科技工作重点从科研开发为主转移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全省交通系统中挑选6位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为第一批跨世纪技术带头人进行培养。全年安排科研项目38项,总投资2710万元。有16项成果获奖,其中,获交通部联合攻关优秀项目1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交通技改工作共完成公路和港口技术改造及车船更新投资9.85亿元。继续实施“科技兴交”十大工程,编制《福建省公路、水路信息化1997-2000年发展纲要》,重点抓好省交通科研所省级公路、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扩大应用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交通运输急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全年完成技改投资9.12亿元,其中,企业技改7.9亿元,车船更新1.22亿元。
  1997年,国家人事部、交通部委托省交通科研所主持举办“全国高等级公路路面修筑新技术高级研修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沙庆林等做了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路面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以及高等级沥青路面、水泥砼路面修筑新技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等内容的技术讲座并进行学术探讨。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交通专家、科技人员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
  1998年,落实“科教兴交”战略,重点抓公路桥梁检测工作,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1亿元,其中,企业技改完成投资4.6亿元,车船更新完成投资2.5亿元。
  1999年,结合生产需要组织科研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共完成技改投资5.8亿元。围绕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开展的“公路质量年”活动,以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为重点,做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基础工作。省交通科研所建立交通部公路工程检测仪器计量检定站福建工作站和福建公路工程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站,完成土工、水泥、沥青、混合料及力学等方面公路工程检测仪器共计62项的校验规程和方法的编制,开展对全省40家公路工程试验室和工地临时试验室的检测仪器进行校验。省交通厅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出《福建省公路贯彻〈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实施意见》,贯彻《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将全省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制定《福建省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产品监制管理暂行办法》,抓标志、标线产品质量关。举办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和各地市高速公路公司、公路局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参照国家标准和本省实际,提出适应本省公路特点的要求,组织对高速公路各路段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按照交通部的要求,印发《交通施工企业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实施指南(试行)》、《水路运输企业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实施指南》和《公路运输企业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实施指南》,并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国家标准的贯彻和培训工作。
  2000年,成立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12月,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验收。重点实验室作为福建省交通行业对外开放的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验检测技术服务的省级实验室,跟踪公路、水运最新科技,承担福建省公路、水运重点科研项目,为全省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实验、检测条件和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依据;进行公路、水运高新科技的引进、消化和推广,为福建省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开展技术评估、咨询、服务;对公路、水运建设质量进行实验、检测和技术仲裁,是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科研实验与检测中心。实验室引进购置欧、美、日等国仪器设备,在设备装备过程中,及时跟踪国内外先进实验技术,使实验能力整体上居于国内领先,部分处于国内先进,成为为福建省交通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实验基地。当年,省内交通科研人员参加交通部公路司和公路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全国交通系统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新规程培训班。省交通厅举办“改性浙青新技术生产与应用”高级研修班和高性能路面新技术、新材料学习讲座,邀请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登良等授课,结合福建省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技术在高速公路应用科研项目和早期公路沥青破坏处治技术研究中作用进行学术交流,全国厅级、地市交通局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共68人参加,收到技术论文40多篇。全年科研项目立项方面,交通部和省重点攻关项目161项,完成鉴定和验收105项。省交通厅共投入科技基金2589.7万元,编写《福建省公路桥梁管理系统推广应用计划》、《福建省公路路面管理系统推广实施计划》进行了全省公路管养单位和干线桥梁编码和路线区域的划分、数据采集和录入。
  2001年,交通科研所逐步向科技型企业转制,勘察设计单位的转企工作也稳步进行。加强“科教兴交”的规划,制定《福建省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数字交通建设规划》。福建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引进美国SHAP计划薄膜烤箱、黏度计、压实仪、密度仪、流变仪和直接拉伸系统等8套300多万元的实验检测仪器,投入“SMA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科研攻关课题的实验检测,对开发相应的成套技术,铺筑高性能、高质量、经济性好的桥面铺装的隧道道面,指导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起着主要的技术装备保障作用,使福建省在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实验手段和试验能力及路面结构层应用研究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邀请清华大学缪立新教授、段进宇博士举行《数字化、智能化交通》专题讲座,交通系统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技术交流。
  2002年,省交通厅举办“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与养护动态管理”高级研修班,邀请同济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东援教授和交通部公路所博士潘玉利做“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及“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与养护技术”等专题讲座。组织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汽车维护工艺规范》(DB35/T164-2002)。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规范试验室管理,由省交通厅组织,省交通质量监督站承办,开展“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将计算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相结合。统一规范公路试验报告表格,把公路试验检测纳入自动化标准化管理轨道。根据研究成果,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报表规范》(DB35/520-2003),同时开发报表软件,各种检测结果可自动生成报表,并制成光盘在全省各个公路检测试验室推广使用。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漳州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厦门市公路局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五个交通试验检测机构通过国家试验室认可。高等级公路路基研究成果包括:高速公路高塑性黏土路基修筑技术研究和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掺用粉煤灰研究、泉厦段高速公路桥头软基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高速公路软弱地基上花岗岩填石路堤修筑技术研究、爆炸挤淤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研究等。高等级公路路面研究成果包括:利用福建省内石料修筑高等级沥青防滑路面的应用研究、丁苯改性沥青在高等级道路上的技术应用研究、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研究、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改性沥青及SMA的铺筑技术推广研究、公路滑坡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公路隧道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应用与研究等。公路桥梁、隧道研究成果包括:空间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大型互通式立交中的应用研究、预应力砼下承式桁架连续刚构桥型研究、高速公路桥梁护栏的研究开发、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成套创新技术的研究、无伸缩缝桥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扁平大跨度不对称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公路隧道纤维喷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施工工艺及装备的试验研究等。制定《福建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2003-2005年实施方案》。省交通厅还组织《福建三条战略通道与本省交通发展研究》等6个调研课题,围绕加快福州港、厦门港、湄洲湾等沿海港口群的建设需要,开展沿海深水码头和航道及港航数学模型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福建省沿海主要港口布局与岸线利用研究、整体式轻型结构软基驳岸的研究、福州港马尾万吨级泊位维修加固及新型预应力技术的研究、福州港闽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及大型深水港选址方案研究、福州港闽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及大型深水港选址方案研究、福建省沿海港口防浪结构型式研究、航道工程设计CAD系统研究和兴化湾20万~30万吨级超大型深水航道研究等。
  2003年,福宁高速公路下白石大桥采用新型墙式基础新技术节省投资500多万元。11月8日,福建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通过20项实验能力的国家认可,试验报告可与美、英等36个国家的试验室互认,实现试验室检测工作标准与国际接轨。
  2004年,省交通厅与省人事厅联合举办“全国智能交通系统高级研修班”,邀请知名专家史其信、邢汉承针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智能交通与通信技术、调整公路联网收费及电子不停车收费地理信息系统等举办讲座和科技交流。建成福建交通车辆监控系统平台,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运输企业的物流配载及车辆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2005年,结合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难点和热点,组织科技攻关。交通门户网站群建设已具规模,完善交通内、外网邮件系统建设,开发环球交通视窗、福建物流网站、福建交通运输网站、GPS车辆监控网站和交通培训网等项目,使福建交通网站成为福建交通的宣传窗口、办事窗口、交流窗口和服务窗口,让社会公众更便利地了解和体验良好的交通服务。开发和应用公路、水路地理信息系统(GIS),建成农村公路、国省道公路数据库。省交通建设管理和规划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启动第二期建设重点,为港航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完成交通信息化建设试点。建成3个设区市交通局(南平、莆田、宁德)、12个县级交通局(武夷山、浦城、明溪、泰宁、建宁、福清、南安、武平、福鼎、柘荣、寿宁、南靖)、1个设区市公路局(莆田)网络工程,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式运行。大部分单位政务网已接入,实现与省厅数据传输、互联互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