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洋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416
颗粒名称: 三、海洋运输
分类号: F552.757
页数: 7
页码: 277-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90年至2005年沿海运输、国际近(远)洋运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水路运输 福建省 海洋

内容

(一)沿海运输
  1.旅客运输
  1990-2005年,福建省沿海水上客运主要为厦门、莆田、宁德3个设区市内海上旅客运输。
  (1)厦门内海旅客运输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厦门近海发展到300多艘6000多客位木质客渡船。1995年以后,厦门内海的玻璃钢载客快艇得到发展,并扩展到客渡运输、区间运输及厦门港内的旅游运输,高峰期间,厦门港拥有的玻璃钢快艇曾达到50艘500客位。同时,厦门港内还有少量的钢质交通船和旅游船,形成了木质客渡船、玻璃钢快艇和钢质客船并存的多元结构。2000年以后,由于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木质客渡船、玻璃钢快艇逐渐退出厦门水上客运市场。
  (2)文甲一湄洲岛海上客渡运输
  文甲一湄洲岛海上客渡航线是进出湄洲岛的海上主要营业性航线。1989-1993年,此航线完成客运量760万人次,1994一2005年,完成客运量1257.36万人次。至2005年底,经营该航线的莆田市忠湄轮渡公司拥有1艘客渡船、2艘一般客船、4艘游艇和1艘快艇。
  (3)石城一南日岛陆岛运输
  石城一南日岛陆岛运输线是福建省较长的海上渡运航线,经营该航线的莆田石南轮渡有限公司拥有2艘341客位钢质客渡船,可承载5台车辆。每天安排6个往返航次。至2005年底,该公司船舶累计航行10多万海里,安全运送军民300万人次。
  [=此处为插图(图5-4"青宝石"万吨巨轮)=](4)宁德地区陆岛运输
  20世纪90年代,当地沿海水路客运主要由木质船舶承担海岛居民出行。2000年后,客运船舶逐渐由木质船向铁壳船、旅游快艇方向发展,运送的旅客也从海岛居民拓展为经商、旅游的岛外居民。2005年,宁德市共有客运船舶183艘3771客位(其中沿海28艘777客位),完成客运量(包括内河与沿海)153.91万人次。
  2.货物运输
  1990年,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运输原则,加强对全省水路运输市场组织调度,搞好运输计划的协调和运输的合理分工,建立水运生产月度运输平衡会,指导企业建立华能电煤季度运输协调会,确保福建省“一黑一白”(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运输。
  1991年,全省沿海机动船舶2471艘、48.58万载重吨。国内货运航线通达全国沿海港口及长江中下游,主要以上海以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运输为主。全省海运共完成内贸货运量1034.74万吨,货物周转量887160.42万吨公里。主要承运的货种为煤炭、石油、河砂、粮食及其他杂货。
  1992年以后,交通部加快水运市场开放步伐,制定和陆续出台一些开放水运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福建省水路运输市场开始由船方市场向货方市场过渡,重点物资的运输开始由原国有企业承担逐渐转变为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共同承担。航运业结构也得到调整,船舶逐步向大型化发展,船队向专业化发展,企业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船舶平均吨位、船舶技术水平普遍提高。至2005年,福建省沿海机动船舶达1509艘、273.67万载重吨。国内货运航线通达全国沿海港口、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水系。2005年,全省海运企业完成内贸货运量6015.67万吨,货物周转量8141751.67万吨公里。主要承运的货种为煤炭、石油、河砂等建筑材料、粮食、化工原料及制品、金属矿石及其他杂货。
  (1)电煤运输
  1989年1月,省轮船总公司将原下属福州轮船公司改建为4个直属运输船队,其中,第一船队由“金润”、“金源”、“金汇”、“大金山”等散货轮组成,专门承担华能福州火电厂煤炭运输任务。中央企业和省外煤炭运输船队也参与福建省煤炭运输市场的竞争。
  1990年11月,省政府组织对福建省轮船总公司提出的组建原油海运船队的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进行评估、论证后,省计委原则同意福建省轮船总公司组建承运福建炼油厂原油的运输船队建议。1991年7月,在省政府“以船养船、自借自还”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福建省轮船总公司从挪威购进一艘9万多吨的油船,取名“安达”,投入福建炼油厂的油品运输。运力和运量之间的关系基本趋于平衡。
  2003年,福建省严重干旱,水库枯竭,水电资源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火力发电厂满负荷发电。福建省轮船总公司为福州华能电厂承运电煤172万吨,为厦门嵩屿电厂承运电煤137万吨,为漳州后石电厂承运电煤79万吨。此外,一些民营企业的大型散货船也服从经济部门调度参加电煤抢运。
  2005年,福建省沿海地区已投产的火力发电厂有福州华能电厂、湄洲湾发电厂、泉州肖厝南浦发电厂、厦门嵩屿发电厂及漳州后石发电厂。上述5家电厂年需求电煤大约1500万吨,其中,福州华能电厂350万吨、湄洲湾发电厂150万吨、肖厝南浦发电厂100万吨、厦门嵩屿发电厂350万吨、漳州后石发电厂600万吨。沿海地区其他工业用煤也需数百万吨。用煤需求推动了航运发展,截至2005年底,福建省拥有海上散货运力(含货船)119艘、91.3万吨,其中1万载重吨及以上船舶共有24艘、80.3万吨。2005年,全省煤炭及其制品海上运输量达1341万吨,完成煤炭周转量达2874807万吨公里。
  (2)内贸集装箱运输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省只有省轮船总公司、厦门海运集装箱联合公司、泉州船务公司、漳州轮船公司、厦门水运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福建闽达、闽安船务、厦门嘉禾、厦门经济特区船务等中外合资航运企业从事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运输量不大。1999年起,全国内贸集装箱运量高速度增长,内贸集装箱在整个集装箱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福建省航运企业以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逐步占领内贸集装箱货运市场。2001年起,福建省民营企业开始自主经营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2005年,福建省有多家航运企业进入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随着内贸集装箱运力的增加,市场竞争加剧。
  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运输成为集装箱班轮运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了福建省集装箱内支线班轮的发展。开辟了“福州-福清-莆田-泉州-厦门”、“厦门-汕头”、“厦门-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及“福州-福清-莆田-泉州-厦门-汕头”4条内支航线。共有11家航运企业的21艘集装箱船舶计2103标箱获得上述航线经营资格。
  (二)国际近(远)洋运输
  1.旅客运输
  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涉外水上旅客运输主要有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厦门远洋运输总公司经营的厦门至香港海上客运航线,福建联合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的福州至香港客运航线。
  (1)厦门一香港航线
  1989年初,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集美”号客轮经营厦门-香港客运班轮业务。1994年1月,厦门远洋运输总公司购入“闽南”号客轮,参与经营厦门-香港航线,打破了由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此航线的局面。两家公司竞争激烈,经省交通厅、中远总公司和厦门市政府协商,1997年10月,厦门远洋运输总公司的“闽南”号客轮与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的“集美”号客轮合并组建厦门客轮企业有限公司,合并后将“闽南”号出售,保留“集美”号继续经营厦门-香港客运航线。1999年6月,厦门客轮企业有限公司因组建时未取得交通部行业许可批准,公司被终止经营。2000年5月,“集美”号客轮出售给香港中毅公司,福建省海运企业经营的厦门-香港海上客运航线停航。
  (2)福州-香港航线
  1993年7月,省轮船总公司、福州港务局、省中旅与香港益丰客轮代理有限公司在省交通厅主持下举行专题会议,共商开辟福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问题,并就合作形式达成一致意见。随后,以各家认股集资方式购进5600吨级豪华远洋客轮,命名为“福建”号,成立福建联合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福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1994年10月9日,“福建”号客轮由福州首航香港,此后每周往、返各1个航次,即每周五上午10时福州开,每周六晚上9时由香港返回。为提高“福建”号客轮效益,1995年5月,经批准每周增辟东山-香港海上客运航线,但由于客源不足,该航线首航后不久即停航。1998年7月,“福建”号客轮申请注销,10月,福建联合船务企业有限公司停业,福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停航。
  2.货物运输
  (1)生产运输市场
  1991年,全省拥有近(远)洋运输机动船舶119艘、33.3万载重吨,外贸货运航线遍及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家的港口。1991-1997年,福建省航运企业完成的外贸货运量逐年递增,外贸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展到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港口。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全球航运业走人低谷,福建省航运企业完成的外贸货运量急剧下滑,尚不足1997年的一半。2000年以后,外贸货运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外贸运输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2)集装箱运输
  20世纪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只有省轮、厦轮及闽东分公司、厦门海运集装箱联合公司、泉州船务、漳州轮船、厦门东明和厦门水运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福建闽达、闽安船务、厦门嘉禾和厦门经济特区船务等中外合资航运企业从事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至1994年,福建省民营企业福州市马尾轮船公司、连江县海运公司、连江县琯头海运总公司亦以租船经营、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方式参与外贸集装箱运输业务,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1996年,中央直属大型海运企业进入福建省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福州至日本、厦门至日本的集装箱班轮运力过剩、运价下跌,为此,福建省交通航运主管部门多次召集省轮、闽安航运企业、外贸中心船务、中远及中海等相关的航商,专题协调运力的调控及运价的统一等事宜,协调达成共识,维护市场秩序。
  1997年,全省共有18家航运企业从事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班轮航线由福州、厦门至港澳发展为福州、厦门、泉州3个口岸至港澳、日本、韩国等。同时,集装箱船舶运力、运量稳步增长,集装箱运输逐步从船方市场转变为货方市场。同年4月,福州、厦门两港至高雄航线的集装箱班轮开始运行。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逐步开放国际海运市场,2002年,国际班轮公司将干线班轮挂靠福建省的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等开放口岸。至2005年底,福建省开放港口共开辟国际(含港澳台)集装箱班轮航线91条。其中,福州港共开辟国际干线2条,近洋航线3条,港澳台线6条;泉州港共开辟近洋航线2条,港澳台航线2条;厦门港共开辟国际干线32条,近洋航线30条,港澳台航线11条;莆田港开辟港澳航线1条;漳州港(招银港区)开辟近洋航线1条,港澳航线1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