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9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运输
分类号: F512.757
页数: 68
页码: 224-2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90年至2005年道路旅客、道路货物、道路运输相关业、水路等运输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运输 福建 概况

内容

第一节 道路旅客运输
  一、企业
  1990年,全省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总户数6009家,其中,国有企业225家,个体私营企业4276家,其他客运企业1508家。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形式在内的外商投资道路旅客运输得到发展。1993年,执行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暂行规定》,加强对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的管理。
  1995年,全省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总户数13713家,其中,国有企业516家,个体私营企业11749家,其他客运企业1448家。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客运运量占93.58%,客运周转量占61.91%,平均运距40.92公里。
  1996年,全省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总户数12029家,其中,国有企业483家,个体私营企业10319家,其他客运企业1227家。“乘车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道路旅客运输由“明显缓解型”向“基本适应型”转变,道路客运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同时,道路客运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散、小、弱”的特点,市场集中度低,运输组织化水平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竞争、恶性竞争增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经过市场整顿,促进公司化、规模化经营,全省客运企业户总户数从1996年至2000年逐年下降,经营业户总户数分别为12029家、9780家、9171家、8959家和8192家。
  2001年,根据交通部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开始对道路客运企业进行经营资质评定。2003年,评出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2家,三级企业22家,四级企业37家,五级企业146家。2005年,评出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2家,三级企业26家,四级企业39家,五级企业184家。一、二级道路客运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其中主要是原省属闽运九家国有道路运输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主导福建省道路客运行业发展的骨干企业,从事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旅客快运系统、公路主枢纽及重要运输站场经营。“十五”期间,福建省以客运企业开展经营资质评定为契机,优化中小企业产权结构,鼓励引导客运企业走联合、兼并、重组的道路,促进客运企业做大做强。客运企业发展由数量扩张转为质量提高,由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向集约化经营。现代客运企业制度逐步建立,逐步体现规模效益,公司化骨干客运企业成为行业龙头。
  2005年,道路客运市场全面开放,允许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采用独资形式在中国境内设立道路客运企业,从事道路旅客运输、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全省共有8家外商投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发往香港客运班线8条,日发8个班次,投放22辆车。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客运运量占94.31%,客运周转量占64.98%,平均运距56.34公里。
  (一)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
  简称“闽运”,创建于1950年7月,现隶属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首批获得交通部道路客运一级经营资质企业,主营客货运场站经营、道路客运、旅游客运、城市出租车、城市公交、物流货运以及相配套的修理、检测业务,兼营驾驶员、保修工人技术和等级培训,汽车配件、旅游、酒店等。到2005年,拥有直属分公司15家,全资子公司14家,控股、相对控股有限公司9家,参股有限公司12家,客运站21个(其中,国家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5个),31个客运售票点,一类机动车修理厂2个,二类修理厂9个,机动车检测线3条。公司资产总额7亿多元,全民(含集体)在册职工2800多人,拥有营运车辆1800多辆,客运班线400多条。
  (二)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创建于1949年9月,原为省属企业,1993年成建制下放泉州市。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主要从事道路客货运输、汽车维修检测、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培训、旅游运输和出租车营运。下辖17个分公司(非独立法人地位),拥有4个全资子公司,对外控股、参股15家公司。2005年,企业总资产5.8亿元,净资产1.57亿元,在岗员工4100多人,其中,在册职工2600多人,短期合同用工2500多人。拥有54个等级汽车客运站,其中,一级客运站4个,二级客运站7个;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5个,其中,A级2个,C级3个;维修企业9家,其中,一类6家,二类3家;旅行社和旅游车队各1个;营运客车1379辆、营运线路396多条,遍布全国20多个省300多县及泉州市各县主要乡镇,日发3960班次,快运直达线路18条。
  (三)厦门特运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市交通运输骨干企业,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1988年为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厦门公司。1993年1月,改为厦门经济特区运输总公司,归属厦门市交通局管理。2003年,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吸收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等7家企业法人的资金,厦门经济特区运输总公司改制为厦门特运集团有限公司,归口厦门市交通委员会管理。主营长途客运、道路客运站、城市公交、出租车客运、集装箱中转、国际货代、快速货运、物流服务、仓储、汽车修理、电脑软件开发、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驾驶培训等,兼营零售成品油及石油制品、汽车零配件、轮胎等业务。2005年,下辖分公司9个、全资子公司12个、控股公司7个、参股公司8个及7个长途汽车站。总资产5亿多元,注册资金1.9亿元,土地14万平方米,员工3500多人。拥有营运车辆客车929辆,其他37辆,长途客运线路120多条、250多班(其中,跨省线路50多条、30多班,跨区线路70多条、220多班,遍布全省各地市),公交车辆593辆/17762座,线路63条。
  (四)莆田市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原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莆田市分公司。1993年1月,改为莆田市汽车运输总公司。2002年1月,联合莆田市国资局和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宁德汽车运输总公司、漳州汽车运输总公司、南平汽车运输总公司、龙岩5个共7个单位,设立福建莆田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资产总额2.04亿元,注册资金5000万元,在册员工1249名,下设5个分公司和6个客运站以及旅游营运中心、出租车营运中心、物流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汽贸中心、驾驶培训和车辆检测等7个二级单位,拥有客运车辆566辆、出租汽车116辆,经营客运线路154条(其中,省际43条、市际55条、区内短途56条),日发班次达4082班,日均发送旅客总量约4.5万人次。
  (五)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
  隶属漳州市交通局,漳州市骨干汽车运输企业。该公司始建于1949年11月,1993年1月成建制下放漳州市管理,1999年2月改制为集团公司。主营道路客货运输、公交运输,兼营车辆维修、销售、租赁及汽配件供应、车辆施救、代售飞机票与火车票、承制和发布商业广告、行业教育培训和旅游等业务,已形成以客货运输为主业的多元化、综合性、跨行业的经济实体,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2005年,资产总额3.82亿元,在岗职工1117人,下设15个分公司、14个一级和二级客货运站、2个专业修理厂、1所职业中专学校、1所驾驶员培训学校、2个机动车检测中心及1个旅行社,组建17个控股单位,参股组建闽南快运、福建快运、鹭峰快运、莆田运输股份公司等11个股份单位,客运班线197条(网络遍及省内外,辐射至西南、华北和长江南北等许多省市),日发班次2397班。
  (六)福建龙洲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业务以道路客货运输为主,向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方向发展。2005年总资产5.48亿元,净资产1.53亿元,注册资本为6500万元,在编员工720多人。下设分支机构12家、全资子公司24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2家,其中,公司控股的福建武夷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是闽北地区最大的骨干运输企业,公司的经营单位分布在闽西和闽北两个地区的17个县市(区)内。该公司拥有客车877辆,公交车82辆,出租车325辆;拥有客运班线399条,覆盖闽西的城乡和省内各主要城市,并向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和上海等地延伸,日发班次2300多班。
  (七)福建闽通长运股份有限公司
  其是在原三明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整体改制的基础上,2001年1月,由三明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联合5家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2005年,下设13个分公司、12个客运站、1家汽车修理厂及宾馆酒家等40多个分支机构,以及全资子公司5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4个。总资产2.11亿元,在册职工1896人,营运客车879辆/15822座,客运班线337条(其中,省际47条、市际135条、县际69条、县内86条),日发班次2375班。
  (八)福建武夷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福建省南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1993年1月由省属成建制下放南平市,是福建省道路运输国有骨干企业,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2004年5月1日,由泉州市宏泰兴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市宝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工会及8个自然人共12个投资者共同发起,改制设立福建武夷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道路旅客运输(班车客运、高速客运、旅游客运、出租车客运及包车客运)、道路运输服务、车辆维修、汽车驾驶员培训、货物运输信息服务、代理机动车辆保险、货运险、汽车配件加工及销售、人才培训、房地产开发等。资产总额2.97亿元,净资产1.4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下设17个分公司、17个客运站,在岗职工1881人。拥有营运客车947辆/18287座,各类客运班线394条,拓展到浙江、江西、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及本省各县市。日发1713班次,年完成客运量4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5000万人公里。
  (九)宁德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
  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1993年1月成建制下放到宁德市。该公司固定资产总值达3.15亿元,在册职工2279人,下设客运分公司、客运汽车站等45个企业,经营区域包括福建省闽东各县(市)及福州和浙江省温州市。拥有客运车辆1291辆,客运班线245条,其中,省际班线90条、市际班线91条、市内班线164条,日发班次2345班。
  (十)福建省中国旅行社汽车公司
  隶属于福建中旅集团公司,全民所有制国有全资企业,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省内和省际汽车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汽车维修等。2005年,资产总额1.3亿元,注册资金4946万元,在册职工数为500余人,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3家加盟企业和1家托管企业、3个二级客运站。公司本部(不含下属企业)现有38辆出租车、19辆客运大巴、5辆旅游大巴,客运班线11条。
  (十一)福建华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3年,以汽车运输为主业,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公路客运、货运、旅游客运、客运站场及客运票务、汽车租赁、城市出租汽车、货物配载、汽车驾驶员培训、汽车修理与汽车检测等。2005年,拥有总资产3亿多元,注册资金5000万元,员工近3000人,拥有20多家分、子公司,1个二类A级汽车修理厂,1个A级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3个客运站,40多个电脑联网便民售票点。同时,还拥有出租车347辆,客车300多辆,客运线路逾百条。
  (十二)莆田市兴安运输联运有限公司
  前身为涵江区联运公司,成立于1992年,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经营道路客货运输、出租车客运、市内公交,同时还经营汽车驾驶员培训、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车站服务及机动车检测等业务。2005年,资产总额为1.23亿元,注册资金3100万元,在岗职工1236名。下设6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1个机动车检测站、2家机动车企业,拥有营运客车312辆/7685座,高、中级客车占营运车辆的72.1%。各类客运班线87条,已开通至重庆、广西、海南、云南、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江苏、贵州及浙江11个省份的省际客运线路,以及省内9个设区市市际客运线路、县际及县境内客运线路、旅游出租和农村客运线路等,日发班次812班。
  (十三)福鼎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前身为福鼎市汽车运输公司,隶属福鼎市交通局,成立于1992年。1999年11月,公司增资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更名为福鼎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2001年11月,该公司与宁德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联合,再次增资扩股,成为全国二级道路客运企业。主营道路客运(包括省际班车客运、市际班车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县内班车客运、省际旅游包车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和汽车检测、维修服务等。2005年,资产总额为8100万元,净资产6960万元,在职职工440人。拥有大、小客车323辆/5642座,客运线路122条(其中,省际线路27条、市际线路11条、市境内线路84条),营运线路里程近3万公里,年平均完成客运量260万人次,周转量2.236亿人公里。
  二、运力运量
  1990年,福建省拥有客车13956辆。1991年后,客运车辆数量、座位增长迅速。到1995年,车辆增加到26876辆、354531座。客运量从1991年的31683万人增加到1995年的37508万人,周转量从1358067万人公里增加到1534831万人公里,平均运距除1993年为39.74公里外,其他年份都超过40公里。
  1996年后,运力供应继续发展。2000年,车辆增加到30781辆、413568座,完成客运量41696万人,周转量2234403万人公里,平均运距增加到53.59公里。
  2001年后,公路建设显著增长,客运生产发展较快。2003年,全省九大运输公司营运客车8287辆,占全省高、中级客车站总营运客车的52%,完成客运量2.17亿人次,占全省客运量的48%。至2005年,全省共有营运客车32610辆、470152座,客车[=此处为插图(图5-1客运车辆)=]
  平均座位数为14.42座/辆,增加的客车主要为高、中级车辆。当年运量、周转量、平均运距分别是5.25亿人、309.99亿人公里、59.10公里。
  三、运价
  1990年2月5日,普通客车每人公里运价为0.038元。高靠背、宽座、空调宽座、豪华客车每人公里运价分别为0.046元、0.053元、0.065元和0.075元。涉外线路豪华客车每人公里运价为0.085元,16座以下旅行车每人公里运价为0.07元,有空调设施的为每人公里运价0.08元,客运运价中含2%的旅客人身保险费。乡村支线班车运价加价15%,加价额为每人公里0.0057元。
  1992年起,逐步加大道路运输价格市场调节 的力度。同年10月1日,汽车旅客运输基本运价每人公里调整为0.048元,并作为最高限价,允许运输企业根据客源情况适当下浮。
  1996年2月1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物委、交通厅调整汽车客、货运价格,汽车旅客运输基本运价每人公里调整为0.077元,并作为最高限价,允许运输企业稂据客源情况适当下浮。
  1998年1月1日,省物委、省交通厅决定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增加豪华客车运价。按照车辆的购价及舒适程度划分不同级别标准的运价水平:大型豪华客车运价,一级每人公里0.17元、二级每人公里0.20元、三级每人公里0.22元、四级每人公里0.24元;中型豪华客车运价,一级每人公里0.15元、二级每人公里0.18元。对豪华客车行驶里程达50万公里或行驶时间3年以上的,其运价标准相应下调一个等级。豪华客车运价适用于省交通运输管理局批准的“直达快车”的专线豪华班车及800公里以上省际长途班车,并从1998年1月1日起至1999年12月30日止,试行2年。10月1日,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交通部发布的《关于规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增加公路建设资金的通知》的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省物委、财政厅、交通厅决定,原开征的公路客运交通建设资金,统一规范为公路客运附加费,每人公里0.03元。公路客运附加费征收办法仍按原公路客运交通建设基金的征收办法执行。
  2003年12月5日,省物价局、交通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交通部、原国家计委联合颁发的《汽车运价规则》的有关规定,印发《汽车运价规则福建省暂行实施细则》。根据新颁布的《汽车运价规则福建省暂行实施细则》,规定汽车分类分型、旅客行包运价和杂费收费。调整后的旅客票价包括运价(含旅客保险费)、交通建设基金和车辆通行费3项,并在客票票面上分别注明,累加合计。
  2004年1月14日,省物价局、交通厅印发《关于汽车旅客运输各车型基准运价率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综合考虑福建省道路汽车旅客运输企业现行运营状况及市场供求情况后,确定全省汽车旅客坐席基本运价率按0.077元/人公里执行。
  四、经营方式
  (一)班车客运
  班车客运包括城乡班车、普通班车、直达班车等。2005年8月1日起,执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班车客运分类简化为直达班车客运和普通班车客运两种。直达班车客运中途不补充客源,点到点运输,普通班车客运中途可以补充客源。
  (二)旅游客运
  旅游客运分为定线旅游客运和非定线旅游客运。定线旅游客运包括季节 性的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车客运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又称旅游包车,通过发放省际旅游或者省内旅游标志牌(后改发包车客运标志牌),按照包车客运的管理方式管理。2005年,全省共有旅游客车1311辆/4.10万座。
  (三)农村客运
  1991年后,农村群众对运输的需求由普及向优质转变。19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显,面对此情况交通运管机构制定严格的市场准人条件,农村班车客运进入相对平稳期。2001-2003年,柴三机、拖拉机等农用车载客被取缔。全省共淘汰载客厢式农用车、柴三机9000多辆,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及三明等地市基本淘汰了载客厢式农用车,同时,投入中、小型客运汽车或客货两用汽车经营农村客运,并作为省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地区。
  2003年下半年,与省交通厅首批发展的莆田市、石狮市、南靖县、上杭县、福鼎市一样,各设区市交通运管机构均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省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地区,改善农村客运条件,解决农村客运新一轮“乘车难”的问题。新开通线路87条,新投放客车231辆,建设乡镇停靠站11个,招呼站151个。2004年试点期间,对被确认的农村客运车辆可全额免征养路费、运管费及客运附加费。在2005年试点期间,养路费、运管费按国家规定应缴标准的30%征收,客运附加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的10%征收。
  2004年7月,全省所有试点市(县)开通农村客运线路332条,投放车辆1500辆,开通试点乡镇151个,试点建制村1568个,比试点前约增加10%。2005年底,全省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480条,投放车辆6493辆,开通乡镇974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8.68%,开通建制村10396个,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71.63%。
  (四)春运及旅游黄金周运输
  1.春节 运输
  自2000年始,福建省道路旅客春节 运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学生客流”、“民工客流”、“探亲客流”、“商务客流”和“旅游客流”五种客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假日旅游黄金周运输
  2000年,福建省开始假日旅游黄金周运输。2001-2005年,共迎来“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和春节 黄金周各5个。
  (五)出租汽车客运
  1990-1994年,出租汽车迅速发展,从少到多,从沿海普及到山区,从中心城市普及到小城镇。1993年,福州市出租汽车经营权开始有偿使用。至1994年底,福建省共有出租汽车9258辆,客位46118座,客运量12959.6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09187.18万人公里,驾驶员14506人,出租汽车行业粗具规模。
  1995年,全省共有出租汽车10653辆,客位54354座,客运量14672.7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23775.89万人公里。1996年,出租汽车11533辆,客位59015座,客运量1563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35546万人公里,驾驶员21190人。1997年,出租汽车12972辆,客位67868座,客运量1771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49212万人公里,驾驶员24028人。
  1998年,出租汽车14627辆,客位次75651座,客运量2040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60221万人公里,驾驶员31981人。福建省出租汽车行业开始执行交通部颁布的《出租汽车服务规范》,实行出租汽车规范化管理。在统一车容、顶灯、运价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经营者的开业审批、驾驶员上岗前培训和经营行为的检查监督,开展“信得过出租车”竞赛活动,对获得“信得过”荣誉的出租车授予“信得过出租车”标志顶灯,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鼓励驾驶员争当文明使者。福建省出租汽车行业参加交通部和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组织的“交通出租汽车客运优质服务百日竞赛”,福州、厦门、三明运管处和漳州芗城区运管所被评为“全国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先进单位”,厦门海峡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被交通部评为“先进出租汽车企业”,188辆出租车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车”。
  2000年,开展出租汽车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提高福建省出租汽车管理水平,引导出租汽车企业走联合、集约、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001年,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等沿海地区的出租汽车绝大部分都达到中、高级档次等级,山区地市出租汽车的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同时,全省出租汽车行业开展“笑迎八方客,共建文明城”、“文明出租车”等优质服务活动,引导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服务,规范市场。6月,福州市政府颁布施行《福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和《福州市客运出租车经营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7月,福州市对300辆出租汽车经营权进行拍卖,有效期8年。11月,厦门市人大出台《厦门经济特区出租汽车营运管理条例》。2001年全省出租汽车14498辆。厦门、龙岩、三明等地市加大对出租汽车的更新力度,采取报废不更新或报废2辆更新1辆的办法。
  2002年底,全省共有出租汽车14461辆,客位72737座,其中,高级车2072辆,中级车4670辆。
  2003年,全省共有出租汽车14741辆,莆田、南平两市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45辆和91辆。福州市开展出租汽车招投标工作,对经营权到期的764辆出租汽车进行二次经营权招投标,进一步提高车辆档次。三明、宁德、龙岩三市发展中档出租汽车,淘汰“面的”车辆。
  2005年底,全省共有出租汽车14908辆,客位74577座,其中,高级车1684辆,客位8423座,中级车6459辆,客位32506座。福州、莆田、厦门和三明4个设区市和南平邵武市实行出租汽车有偿使用。
  (六)“快速”客运
  1996年3月,福建省开始培育“快运”体系。厦门经济特区运输总公司在全省率先提出国有全资经营“直达快速客运班车”,厦门至福州线开始试点,被厦门市政府誉为“雷锋号”优质服务班车。高速公路客运始于1998年1月。泉厦高速公路通车后,泉州、厦门、漳州3市5家国有骨干运输企业联合组建跨区域、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股份制公司(简称“闽南快运”),首期投放28辆大、中型高档豪华客车,在泉州、石狮、厦门、漳州等线路上运行,实行准点发车,途中不上客,当年获得利润超600万元。此后,福建省又相继组建“福建快运”,投入20多辆高档豪华客运车辆。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与深圳运发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闽深发快速客运股份有限公司,投人26辆高档豪华大巴,经营福州至深圳省际班车线路,采用“两地各半注册、统一经营管理”的办法,成立第一个跨省市的运输联合体。组建“三福快运”、“南福快运”、“鹭峰快运”3个跨地(市)经济联合体,实行国有全资经营,不搞单车租赁承包,分别由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与三明、南平、漳州、龙岩市运输总公司、厦门特运总公司共同出资,投入60辆豪华中巴车。同时,还在各地区内跨县(市)干线公路组建不同形式的普快客运,如“南武普快”、“金沙普快”、“雪峰普快”、“明燕普快”等。三明、宁德等地(市)运管机构针对客运市场普遍存在车况老旧、车多客少、抢争客源、经营主体分散、规模过小和承担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淘汰旧车,压缩车辆投放数,发展高、中级大中型客车和分线实行集约化组织,实行统一购车、统一结算、统一排班、统一管理,形成利益和行为共同体。主要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种是以合同为约束机制组建客运联合车队;第三种是以国有骨干运输企业为依托,实行个体挂靠经营。2000-2005年,全省共组建快速客运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13家、联合车队37家,淘汰老旧车辆2110辆,更新投放高、中档客车1900辆,总投资达6.55亿元。各条线路改制后,平均日发班次提高一倍,车日行程提高65%,实载率提高18%,经济效益提高30%。
  第二节 道路货物运输
  一、企业
  “八五”期间,福建省公路货物运输以普通货物为主。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道路货运经营业户持续增加。
  “九五”期间,福州、泉州、厦门、漳州及宁德6地市的汽车运输公司相继成立快速货运公司,其中,闽南部分县市的民营企业也成立了民营快速货运公司,开通快速专线。1996年,全省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数集装箱货运94户,危险货物运输233户,有零担货运站47个、集装箱中转站16个、其他货运站65个。1997年,道路货物运输营业户数集装箱运输97户,危险货物运输246户。1998年,福建省从事货物运输业户数37057户,从业人员102363人,货运汽车86052辆、312565.52吨位。其中,危险货物运输609辆、3191.42吨位,重型汽车4737辆、43164吨位,专用集装箱车757辆、14539吨位,零担车76辆、334.5吨位,大件运输车105辆、1554吨位,罐车634辆、3710吨位,冷藏车238辆、1115.4吨位,274条零担货运线路,货运站49个。初步形成了以市(县)为中心,货运交易市场为枢纽,辐射城区、县、乡(镇)配载站的货运管理网络。2000年,多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逐步加剧,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基本退出货运市场。
  2002年,道路货运业结构调整以货运企业经营资质评定为契机,引导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改变“散、弱、小”局面,福州、龙岩、三明、宁德道路运输企业纷纷进行联合重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省交通厅制定《福建省非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举办全省运管机构、三级以上企业经理“道路货运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培训班。当年完成4家二级企业的资质评定,20多家三级企业申报资质评定工作。开展全省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及运输车辆年度审验发证工作,共审验货运经营业户42128家,货运车辆96467辆,农用运输车辆18000辆。
  2003年,继续开展道路货运市场清理整顿,落实运输资质认定制度,对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换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不符合交通部《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经营业主,暂停从事化学危险货物运输,取消个体业户从事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资格,对技术性能达不到一级车况的不予审验。全省共有二级货运企业4家、三级货运企业25家、四级货运企业105家、五级货运企业942家。2004年,福建省共有13家外商投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到2005年底,全省外商投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主要有福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福州福星创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福州港迅通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永安环球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福建省贯华交通有限公司、莆田市益浩联运有限公司、德化德兴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及石狮市航达集装箱储运公司等。三级货运资质企业34家,四级资质企业107家,五级资质企业668家。
  二、运力
  随着福建省道路货物运输市场逐渐规范化,车型结构及技术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老旧车辆更新淘汰,大吨位、低油耗重型货车和轻型厢式货车逐年增长,集装箱、大型物件等专用汽车有较大发展,“缺重少轻”(缺少重型车和轻型车)的局面得到一定改善,但重型货车、专用货运车辆以及集装箱运输车辆所占比例仍较小。
  其中普通载货汽车:
  三、经营方式
  福建省道路货物运输以普通货物运输为主,危险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大件运输等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福建省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扩大,福州、泉州、厦门市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港口运输对集装箱运输及货物产品运输要求提高,危险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得到较快发展,货物运输的需求种类增加。
  (一)普通货物运输
  1990年后,随着公路网络建设的逐渐完善,公路等级提高,道路货物运输周转时间缩短,平均运距越来越长。但是,由于普通货物运输市场准入低,投资小,大量个体货运经营业户加入货运市场,运力供应长期大于运量需求,致使货运市场主体竞争激烈,恶性竞争陡然加剧,集中体现为无序压价、超载超限和“大吨小标”(大吨位登记小吨位)等现象,严重损坏公路并威胁运输安全。2000年开展“联合治超”行动后,“超载超限”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二)危险货物运输
  随着危险货物运输量逐年增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业户、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逐年增加。2000年底,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大部分是企业自备或个体经营,企业资质普遍较低,危险货物运输市场隐患较多,存在无证非法营运现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因违章 操作酿成事故时有发生,运输、搬运装卸设备达不到要求,无危险品标志和消防设施等。2001年起,福建省连续6年开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并按危险货物的属地、运输量、企业规模和集约化程度重新组建专业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到2005年,福建省共有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51家,运输车辆2647辆、17884吨位。
  (三)大件运输
  大件货物指货物外形长14米、宽3.5米、高3米以上及重量在20吨以上不可解体的货物。“九五”以来,福建省大件运输发展较快。1996年,福建省共有大件运输车辆16辆、414吨位。2005年底,大件运输车辆85辆、1930吨位。
  (四)集装箱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促进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1997年,福建省共有集装箱车25辆、297吨位。2005年底,集装箱车4121辆、82686吨位。
  第三节 道路运输相关业
  一、客运站
  “九五”期间,福建省按照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三优”、“三化”规范》(道路客运“三优”指通过汽车客运站的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实现道路客运服务的优质服务、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三化”指为达到“三优”的基本要求,通过制定道路客运各项服务工作质量标准,实现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和服务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结合交通部JT/T200《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的标准,开展创建部、省级文明客运站活动,促进客运站精神文明窗口建设。
  1995年9月,省运输管理局核准首批一级道路客运站12个:分别为福州汽车南站、福州汽车北站、莆田汽车站、泉州客运站、石狮长途车站、厦门湖滨、梧村汽车站、漳州长途客运站、龙岩客运站、三明永安长途客运站、建阳汽车站和福安客运站。一级(客货)运输站2个:莆田市运输站、南平市运输站。
  为了全面推行“三优”、“三化”目标管理,省运输管理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全省统一布置、统一要求,规范站务操作规程,消除“脏、乱、差”,完善软硬件设施,福州南站、泉州客运站、厦门湖滨站、龙岩客运站、永安客运站和建阳汽车站6个单位分别被评为“交通部先进单位”。24个一、二级客运站被评为“省级文明客运站”。
  1995-1996年,各地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客运站活动,福州汽车客运南站、建阳汽车客运站、厦门湖滨汽车客运站、龙岩汽车客运站、泉州汽车客运站、永安汽车客运站和福安汽车客运站被评为“省级文明汽车客运站”;厦门梧村汽车客运站和漳州汽车客运站被评为“创建文明客运站先进单位”;福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汽车北站管理所、厦门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汽车管理所和三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驻车站办公室被评为“驻站管理所(办)先进集体”。
  1997-1998年,全省有24个汽车客运站获得“省级文明汽车客运站”称号,福州市4个,分别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福州南站、福州北站、长乐汽车站、福清汽车站;泉州市4个,分别为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泉州客运站、南安汽车站、石狮汽车客运新站、晋江市运输公司晋江汽车站;厦门市2个,分别为厦门特运总公司湖滨站、梧村站;漳州市2个,分别为漳州长运总公司漳州长途客运站、平和汽车站;龙岩市3个,分别为龙岩市汽车运输总公司龙岩客运站、上杭汽车站、长汀汽车站;三明市3个,分别为三明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三明西客站、永安客运站、明溪汽车站;南平市3个,分别为南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南平客运站、建阳汽车站、邵武汽车站;宁德地区3个,分别为宁德地区汽车运输总公司宁德客运站、屏南客运站、福鼎客运站。
  至1999年,各地市基本建有1个中心枢纽站,配有适量的一、二级站,大部分县城建有1个二级站,配有适量的三级站,部分乡镇建有一定数量的三、四、五级站。2000年,全省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客运站基本上都已对社会开放,客运管理围绕着“车进站、人归点、站管车、服务好”为中心运作,道路运输站场的投资渠道由单一的国家投资转变为多渠道集资,站点隶属关系和经营方式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全省拥有客运站场313个(其中运输企业自办119个,社会集资194个)。
  2003年,全省共有15个一级客运站,分别为福州南站、福州北站、莆田汽车站、泉州客运站、石狮客运站、厦门湖滨客运站、厦门梧村客运站、漳州客运站、三明西客站、永安客运站、龙岩客运站、南平客运站、建阳客运站、宁德客运站和福鼎汽车南站。
  2004年,组织开展全省道路客运站专项整治工作,围绕“以人为本,安全优质,依法治政,规范服务,依靠科技”的指导方针,以坚持发展为前提,以立足安全管理为核心,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站场服务设施环境、促进智能化管理为重点。通过整治,基本实现四项目标:道路客运站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客运站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人性化服务全面推进;客运站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智能化管理更加普及;客运站环境进一步美化,行业形象更加突出。通过专项整治,全省17个一级站、80个二级站达到《福建省道路客运站考核标准》的要求。
  1.闽运福州客运北站
  省汽车运输总公司下属国有非法人的专业道路客运企业,部级文明站,一级客运站。
  该车站2005年固定资产总额2542万元,占地面积4_5万平方米,在册职工223名。设有3个不同班线方向的旅客候车室,候车室面积2700平方米,座椅1040座,可提供5600人的阶段性最佳旅客候车条件。设有班车发车位42个(其中主发车位24个、区间短途发车位9个、专线发车位9个),日最佳旅客吞吐量为5万人,具备日吞吐旅客7万人的条件。该车站经营客运及行包托运业务,已覆盖全省各市县,并辐射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客运班车线路达150条,经过站点210个。日均发送班次1100班、旅客1.5万人次,全年客流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可实现站务旅客周转量11亿人公里以上,客票收入3亿元。
  2.闽运福州客运南站
  隶属省汽车运输总公司,一级客运站。固定资产总额464万元。站区占地15436平方米,地处闹市中心,在南、北、西三个方向上,分别与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104国道和316国道连接。有营运线路57条,日发班次700余班,日客流量1万人次,经营面覆盖全省各县、市,并辐射浙、苏、赣、鄂、鲁、粤、桂、沪及京7省2市。
  3.福州汽车西站
  省汽车运输总公司与福州鼓闽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股份合作制车站,2001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一级客运站。车站位于鼓楼区杨桥西路,与京福高速路福州西大门相连接,总占地面积31亩,投资3000余万元,职工120人,是集旅行、饮食、住宿为一体的福州地区四大公路主枢纽之一。
  该车站服务设施完备,有进站营运班车400多辆,营运班线40多条,主要经营尤溪、屏南、古田、永泰、闽清和闽侯等线路,日发班次800余班,日均旅客发送量9000多人次。
  4.莆田汽车站
  隶属莆田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客运站。1986年改扩建,占地面积约21亩,总建筑面积4947平方米。现有在册员工130名,资产总额6000万元,经营客运线路71条(其中省际19条、市际31条、区内短途21条),进站营运车辆368辆,日发班次1230班,日均发送旅客1.3万人次,年营收7000多万元。
  5.泉州汽车客运中心站
  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685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资产总额8428.58万元。按照国家一级站标准设计、建设,站内有长短途中央空调候车室、X光行李安全检测仪、LED显示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全方位24小时电脑电视监控系统、智能语音广播系统和触摸屏查询系统等,站务作业全面微机化。拥有营运车辆935辆,已开通客运班线180条,覆盖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个县、市,营运里程约16万公里,日发长短途客运班车1578班次,年旅客运量达388万人次。
  6.泉州客运站
  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一级客运站,位于泉州市温陵路与泉秀路交汇处,固定资产总额781.6万元,占地面积22534平方米,绿地面积2565平方米。站内设有长短途快运空调候车室、X光安全检测仪、LED显示系统及全方位24小时电脑电视监控系统。2002年11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发送旅客量800万人次。
  7.石獅长途车站
  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一级客运站,位于石狮市区,固定资产总额2812.5万元,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5412平方米。站内设施完善,站务作业实现电脑系统智能化管理,与总公司范围内的客运站点实现分步运务管理,配置电子屏幕显示、安装语音广播系统、危险品检测仪及电子触摸屏,能够让旅客查询市区交通图、班次营运线路图和班次信息等。已开通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及陕西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跨区、区内客运班线,营运线路达130多条,日发班车1200多班次,日均运送旅客2万多人次。
  8.晋江长途汽车站
  隶属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一级客运站,固定资产总额597万元,占地面积35251.89平方米,职工93人。拥有营运线路235条,日均发车515班次,日均运送旅客1.5万人次。
  9.厦门市湖滨长途汽车站
  隶属厦门特运集团有限公司车站管理分公司,一级客运站,位于厦门湖滨南路,员工85人,占地面积16024平方米,其中,站房面积7056平方米,停车场面积8968平方米。主营线路范围辐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和海南15个省份及北京、上海、重庆3个直辖市和香港1个特别行政区。
  10.厦门松柏长途汽车站
  厦门特运集团有限公司车站管理分公司,一级客运站,车站总用地面积〗7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候车室2000平方米,售票房600平方米,行包房1000平方米,站前广场3000余平方米),发车位18个,经营线路108条(覆盖全省各市、县,并辐射到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上海、北京等省、直辖市),进站经营客运班车830辆,日发班车900多班次,日发送旅客约1万人次。
  11.漳州客运中心站
  位于漳州市区水仙大街和九龙大道交叉处,一级客运站,2005年9月20日起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总额3850万元,日发送旅客1万人次。占地面积40.2亩,由主站房、站前广场、停车场、加油站和维修车间等部分构成。其中,主站房底层占地面积54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900平方米,标准发车位22个,候车厅1500平方米,售票厅340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2800平方米,停车场13500平方米。漳州至漳浦、华安、长泰、漳平、厦门、南通、常州、无锡、上海、南宁、贵阳、宁波、温州、平阳、武汉和长沙的客运班车由客运中心站始发。
  12.漳州客运站
  固定资产总额2200万元,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17169平方米,其中,车场11000平方米,主站房3500平方米,候车厅1279.2平方米,售票厅463平方米,行李房927平方米。设12个发车位。日发班车327班次,营运班线达到28条,其中省际10条,车站旅客日流量约1万人次,主要运营道路旅客普客、高速运输。
  13.漳州客运西站
  隶属漳州市长运集团有限公司,一级客运站,位于漳州市胜利西路西洋坪地段,固定资产总额2100万元,建筑面积为6600平方米,2000年元月投入使用,2002年9月通过一级客运站考核验收,有员工30人,进站营运班车71辆,日发班车109班次。
  14.三明长途汽车客运站
  隶属福建闽通长运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总额922.67万元,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98平方米,营运班线57条(通往闽、浙、赣、粤、沪、苏等省、直辖市的30多个地市),进站营运客车200余辆,日发班车400余班次,年疏运旅客167万人次以上,行包货物日吞量达500余件,年营收额超过4600万元。
  15.闽通三明汽车西客站
  隶属闽通长运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客运站,固定资产总额1369.6万元,占地面积19-161平方米,有营运班线65条(可直达闽、浙、赣、粤等省的30多个城市),日发班次200班,日均接送旅客3000多人次,年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
  16.永安长途汽车客运站
  一级客运站,资产总额294.77万元,占地7615平方米,建筑面积1235平方米,职工93人。运用微机与网络管理,采用LED信息发布及智能化信息双语广播系统。有进站营运车辆220辆,经营省内外及县内班线79条(可直达闽、沪、浙、赣、粤等省、直辖市,开通永安至福州、永安至三明、永安至上海、永安至宁德及永安至福清等直达班车),日发班次548班,全年平均日发送旅客6000多人次。
  17.南平汽车站
  位于南平市江滨南路8号,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一级客运站。现有资产总额579万元,在册职工人数79人,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拥有客运班线36条,其中,跨省8条、跨区19条、跨县9条。日发班次269班,其中,省际班次14班、跨地(市)班次90班、跨县(区)班次165班。
  18.建阳汽车站
  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8196平方米(其中站房面积3026平方米),资产总额3362万元。开通客运线路46条(承担建阳汽车站发往全国各地如珠海、广州、深圳、汕头、厦门、石狮、福州、龙岩、三明、大田、温州、路桥、上海、广丰、庆元及丽水等省际、跨区、跨县、市区各乡镇3/4以上的公路旅客运输,以及旅游包车运输服务),日发省内外班车356班,年运送旅客约110万人次,营运收入1800多万元。
  19.龙岩客运站
  一级汽车客运站,资产总额482万元,占地总面积达20671平方米,拥有站务用房、发车位、停车场、安全检验及修配车间等主要设施设备和配套基础设施。进站营运客车400多辆,营运线路覆盖闽西城乡及省内和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上海等省、直辖市的主要城市,日发班次560班,日发送旅客6000多人次。
  20.宁德客运站
  一级客运站,固定资产总额296.5万元,职工139人,营运客车371台,经营线路45条(省际9条,跨地市县36条),日发班次543班,日均运送旅客6500多人次。
  21.福鼎汽车南站
  一级客运站,2001年10月开业,固定资产总额1482万元,站房面积748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万平方米。日发送旅客1万人次,进站营运的客车341辆。进站经营线路71条,日发班车803班次,其中,省际班线18条125班,市际班线5条13班,县际班线7条83班,县内班线41条582班。
  22.霞浦汽车站
  一级客运站,位于霞浦县三河路,固定资产总额189.39万元,停车场面积1_平方米,候车室面积2400平方米。共有7个售票窗口,8个检票口和20个发车位,日发班车500班次,日发旅客13000人次。车站实行计算机(市内)联网售票,站场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危险品检测仪,候车室内安装使用天井式空调、LED全彩色滚动电子大屏幕,采用自动语音合成广播系统。车站经营客运线路32条,每日始发班次196班,开通直达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线路,年发送客运量312万人次。
  二、货运站
  2005年,福建省一级货运站7个,分别为福州东站、福州零担站、泉州市货运站、厦门特运总公司零担集装箱分公司、漳州联运中转站、龙岩货运代理公司和永安长途货运站。
  三、机动车维修
  “八五”期间,福建省各级机动车维修管理机构培育和发展机动车维修市场,加强维修行业管理,提高车辆技术等级和技术状况,促使机动车维修业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的维修网络。
  1995年,各地(市)在新维修业户开业审批和年审中执行交通部下发的《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含大修、维护、专项修理),把维修合同管理、履约到修率、维修记录档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质量、信誉、服务”为主题开展“信得过维修企业”评比活动,以公开维修单价、维修工时接受监督和公平竞争的方式规范经营行为。全省各类汽车维修业户达11045家(其中一类88家,二类613家,三类1243家,四类9101家),是1990年的1.5倍,维修业户中国有企业451家,集体企业978家,私营和个体9594家,“三资”企业22家。88家一类维修企业中,国有企业占76家。先后制定《福建省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福建省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针对维修行业市场存在的无证经营、越级维修、乱收费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取缔2702家维修业户的经营资格,统一开业条件、技术标准、工时定额和票证。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交通部的规定,在全省维修企业实行“汽车维修合同”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实施技术标准,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建立综合性能检测站,组织开展“信得过维修企业”竞赛评比活动。各地(市)应用“先审批,后购置”的事前控制手段,为车主提供车辆选型的有关信息,淘汰老旧车辆。各运管所与运管处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工作。重点抓营运车辆强制二级维护工作,引导维修企业向高层次发展。一、二类维修企业比1990年增加267家,三类企业稳中有升,四类业户相对减少,一批高起点维修企业加盟,22家中外合资维修企业兴起,提高了福建省维修企业的档次。
  1996年,省交通厅表彰遵守行业规章 制度、经营行为端正、维修质量和维修服务“双优”的44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和在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中成绩显著的42位机动车维修企业工作者。
  1998年,随着运输市场的开放开发,在“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基础上,适度发展“三资”维修业户。省运输管理局制定《福建省汽车维修合资企业筹建开业条件》及管理办法。执行交通部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在各地(市)开展汽车二级维护作业竞赛活动,逐步推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2001年,汽车的数量增长促进了机动车维修行业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向村镇辅射,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维修网络。与此同时,维修经营业户数量增加,结构得到了优化,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特约维修服务成为一类维修企业的主导力量,连锁型的汽车快修、美容业呈较快发展势头。但是,全省机动车维修业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厦门、泉州、福州沿海三地的一类维修企业数占全省的79%,而南平、龙岩、宁德等地的一类维修企业仅占全省的10%。此外,私家车日益普及,对快修、美容服务的需求激增,但服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集约化程度低,大多处于“连而不锁”的状态,品牌效应有待逐步形成。
  2002-2003年,根据交通部《汽车维修市场整顿工作方案》及省交通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发的《福建省汽车维修市场专项整顿工作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汽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分组织宣传、组织实施和检查总结三个阶段,采取疏堵结合、罚教结合的方式整顿和规范维修市场。全省共组织执法检查人员4456人次,检查维修业户5213家,依法查处违章 业户1553家(其中取缔554家,整治446家,降类57家,警告253家,罚款243家,共处罚金35.5万元)。其间,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福建省地方标准《汽车维护工艺规范》(DB35/T164.1~7-2000),要求维修企业按照标准规定的维修项目、作业内容、技术要求进行维护作业。省交通厅颁发《关于机动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和维修费计算方法的通知》,要求维修企业开具“三单一证”(维修发票、结算清单、材料清单和出厂合格证),增大维修收费的透明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维护车主合法权益。注重规范企业行为,要求维修企业按规定悬挂统一的“机动车维修企业”标志牌。加强对维修业户配件的监管检查和维修车户的调查,完善配件采购进货关,避免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督促维修企业按规定将维修项目、维修标准、工时定额及单价上墙公示,增加透明度。检查维修车辆的“三单一证”,避免只收费不维护等不诚信现象。加强维修从业人员培训,落实省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地加大对维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国家维修业开业条件标准规定和省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要求,执行维修从业人员持“机动车维修上岗证”上岗制度。
  四、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
  1991年4月23日,交通部发布实施《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1995年将“车辆维护记录卡”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增补进“公路运输营运证”,同时下发“汽车维护工艺规范”、“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和“汽车技术评定的检测方法”三项行业技术标准。5个检测站(三明、龙岩、福州、宁德、泉州各1个)先后投入运行,5个检测站(莆田1个、漳州2个、福州2个)也投入筹建。同时,各地设立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点,方便车主就近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共设立28个评定点,厦门6个、漳州6个、南平9个、福州4个和莆田3个。
  1996年,省运输管理局出台《福建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基本条件(试行)》和《福建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认定办法(试行)》,全省检测站实行“统一检测项目、统一检测评分标准和统一检测报告”管理,并实行站内检测设备电脑联网,所有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均采用全自动联网系统,实现检测信号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和检测结果判定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000年,全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服务统一实行承诺制度,各检测机构在服务大厅内公布承诺规定、公正性声明、检测标准、收费标准和办事程序等内容,内设社会监督台,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部分检测站设置驾驶员休息室,还配备监视系统,并规定服务对象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跟车上线再行检测。
  2004年底,全省共建立50个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含维修竣工检测线),全省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网络基本形成。
  2005年,对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采用社会化经营、专家评估、管理机构公布和监管、车单位自愿委托的管理方式。出台《福建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管理工作规范》,统一规范全省综合性能检测行为。全省A级站全部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全省检测站平均检测能力利用率达到70%以上。综合性能检测站与运输管理机构脱钩,实现由行政事业性收费向经营性收费的转变。规范检测站软、硬件设施建设,规范检测收费和检测行为。
  五、驾驶入培训
  (一)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
  1996年,福建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根据交通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整顿道路客运市场秩序的通知》中“对驾乘人员实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的要求,对营运车辆驾乘人员进行岗位培训。1998年1月1日起统一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此处为表格(表5-232005年福建省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业户名录表)=]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2001年10月11日,交通部公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规定实施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制度。2002年3月15日,省交通厅出台《福建省〈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福建省贯彻实施营业性道路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进行细化和补充。6月29日,召开全省运输管理处处长会议,贯彻部署开展交通部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7月,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全省各市上报的培训业户逐个进行检查验收。经评审考核,19家培训业户获准承办福建省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实施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制度,限制不符合道路运输职业要求的驾驶员进入营运驾驶员队伍。
  2000年8月,福建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共核发《岗位服务证》231820本,其中,客运《岗位服务证》53541本、货运《岗位服务证》114522本、危险货物《岗位服务证》2512本、乘务员《岗位服务证》61245本。实行“岗位服务证”管理,把驾乘人员纳入行业管理的范畴。
  [=此处为表格(表5-242002-2005年福建省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发放情况表单位:本)=]
  (二)机动车驾驶入培训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颁布施行。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明确规定机动车的驾驶培训由交通主管部门管理。为此,省运输管理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省驾校进行全面调查摸底。6月29日,省运输管理局与省交警总队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福建省机动车驾驶入培训和考试衔接工作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同时,省运输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福建省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7月1日,在《福建日报》等报刊上刊登《关于开展福建省机动车驾驶培训资格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上述要求开展福建省驾驶培训行业管理工作。
  2004年8月31日,驾驶培训行业管理职责移交后的第一期机动车驾驶入教员培训班在福建省汽车运输技工学校举办。省运输管理局依据有关规定针对教练员理论、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组织考试。12月,交通部颁发《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大纲对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和道路运输驾驶员的培训进行规范,同时把教学日志纳入培训教学大纲的范畴,全面推行驾驶培训素质教育。
  2004年11月开始,省运输管理局统一组织各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对全省已纳入管理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按照交通行业标准JT/T433-2004《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逐一进行审验。审验合格的,由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机动车驾驶培训许可证》,并逐级上报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社会公示。2005年1月,省运输管理局组织全省培训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1000多人进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宣传贯彻学习,规范教员培训行为,提高驾驶培训质量。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过考试,共有708名理论教练员、5054名实际操作教练员取得新的教练员证书。2005年4月,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逐步理顺与公安、工商和税务等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福建省驾驶培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驾驶培训市场监管体系。
  第四节 水路运输
  一、企业
  (一)航运企业
  1990年,由于运力供过于求,运价下跌,经营管理不善、采取挂靠形式成立的航运企业濒临倒闭,纷纷退出航运市场。福建航运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抗风险能力较弱。
  2001年,交通部制订《关于航运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随后相继出台《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对从事船舶运输的经营者设置条件,对从事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者实行资质审核、评估,对从事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重新登记。2002年底,全省共有178家航运企业达到交通部规定的条件。2003年底,全国沿海干散货运力全面紧张,社会资金涌向航运业。2004年,全省共投资92875万元购建船舶。2005年,福建省航运业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共有航运企业320家,其中,货运企业251家,客运企业69家。拥有机动船舶2890艘,净载重量366.14万吨,25715客位,其中单船平均净载重量1267吨。沿海主要航运企业138家。
  [=此处为表格(表5-271993-2005年若干年份福建省航运企业统计表单位:家)=][=此处为表格页:表一(续表5-27),表二(表5-282005年福建省沿海航运企业名录表)=][=此处为表格页(续表5-28)=][=此处为表格页(续表5-28)=][=此处为表格页(续表5-28)=][=此处为表格(续表5-28)=]
  1.福建省轮船总公司
  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福建省航运管理局。2000年,省轮船总公司成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权属企业,为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全省海上交通运输榜首企业。主要经营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原油和成品油运输,以及劳务输出、海员培训等配套业务,航线遍及国内沿海各港和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承担包括福建省重点项目华能(福州)电厂和华电可门电厂等电煤运输在内的沿海大宗散货业务及两岸试点直航、两岸三地运输等集装箱运输任务。
  2.福建省厦门轮船总公司
  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福建省航运管理局厦门分局,后更名为“福建省轮船总公司厦门公司”。2000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公司成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全资下属企业。职工2000多人,拥有散货船、集装箱船、顶推驳船组、沿海客轮及内河客船等多种类型的船舶30余艘,总运力22万吨,航线遍及国内沿海、台湾、香港多个港口。主要经营大宗干散货、集装箱海上运输业务,并长期从事国内沿海电煤运输、厦门至高雄试点直航、厦门至香港集装箱支线及福州至台湾两岸三地运输。是福建省航运系统唯一一家“国家二级企业”及“全国交通百强企业”,也是交通部首批公布的国际班轮运输业务经营者和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
  3.中远集团厦门远洋运输公司
  成立于1993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全资二级企业。拥有散货船、多用途船及客船等类型船舶14艘,30多万载重吨,主要从事国际间干散货和杂货运输业务,经营远东一美湾和远东一中南美洲不定期杂货班轮航线,并经营船舶修理、船舶物料供应、集装箱储运、国际海员培训和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1996年,建立安全质量管理综合体系,纳入IS09000、IS012000、OSH18000等相关管理要素和强制标准。2003-2005年,公司连续创利超亿元,人均年创利超过200万元,人均年缴税超过70万元。
  4.厦门轮船总公司海上客运旅游有限公司
  原系厦门轮船总公司下属的内河客运船队,成立于1950年,1999年12月改制成法人公司。在职职工280多人,拥有大、中、小型等各类沿海、近海客运旅游船舶24艘,5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型旅游客运码头1座,主营省内客货运输、海上旅游客运,兼营国内水路客货运输代理。客运经营厦门一金门、厦门一漳州港(厦大漳州校区),厦门一龙海石码、海澄、下坞,厦门一火烧屿、鼓浪别墅7条客运航线及厦门一后石华阳电厂、打石坑诺尔公司交通船业务。旅游从事厦门一龙海浯屿、南太武,厦门一集美(经火烧屿、宝珠屿)、环厦门岛、环鼓浪屿、看金门、大担和二担、鹭江夜游等海上一日游业务,每天接发航班300多航次,年运送旅客超过300万人次。
  5.福建冠海海运有限公司
  原名福建省琯头海运总公司,成立于1981年,民营企业。该公司2005年的固定资产达10多亿元,拥有包括好望角型、巴拿马型、灵便型散装船及支线集装箱船舶在内的各类船舶13艘,总载重吨近70万吨,是从事国际、国内沿海及港澳台航线运输的专业化航运企业。根据2004年度和2005年度交通部发布的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其在全国所有航运企业总运力规模和自有船队运力规模排名中列第七位。
  6.福建国航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6月,由14个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组成,分布在北京、上海、秦皇岛等地,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船舶管理公司及国内首家船舶融资租赁公司,福建省首家民营股份制海运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国际、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普通货物运输、船舶管理、燃料经营等业务,并从事钢铁、矿石等散货的远洋运输,控制运力达80多万载重吨。
  7.福州市马尾华荣海运有限公司
  1999年6月成立。2005年拥有全资及控股的下属企业6家,总资产8亿元,经营船舶20艘(含方便旗船),22万载重吨,其中集装箱船舶16艘,箱位8212标箱/12万吨。公司经营的主要航线有:海峡两岸间接集装箱班轮运输,海峡两岸间接散货运输,福州、厦门至台湾高雄的“两岸试点直航”航线的集装箱班轮运输,福建沿海至港澳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运输和福州至厦门的外贸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运输等。
  8.福建安达船务有限公司
  1992年11月成立。拥有集杂两用货轮7艘,散装货轮1艘,总运力近4万吨,员工158人。主要从事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珠江水系各港间海上货物运输,国内各开放港口至港澳地区间海上货物运输,国际近洋航线海上货物运输等业务。
  (二)服务业
  1996年6月,交通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适用于国内船舶代理和国内货物代理两项水路运输服务业务。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水路运输服务企业122家。
  [=此处为表格(表5-292005年福建省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名录表)=][=此处为表格页(续表5-29)=][=此处为表格(续表5-29)=]
  2001年7月,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国内船舶业管理规定》,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对船舶管理业实施业务管理,为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提供船舶管理业务,即船舶机务管理,船舶海务管理,船舶检修、保养,船员配给、管理,船舶买卖、租赁、营运及资产管理,其他船舶管理业务。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船舶管理企业12家。
  二、船舶
  1990年,全省拥有船舶7296艘,611524载重吨、15281客位。2005年,全省拥有船舶2890艘,366.14万载重吨、25715客位。1990-2005年,木质、水泥船舶全部淘汰出省际航线,货船的材质以钢质为主,客船除钢质外还有部分玻璃钢船。
  (一)客船
  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以及撤渡建桥项目的实施,普通客(渡)运因航速慢、周转不便而萎缩,但是,高速客船得到发展。省内沿江、沿湖、环岛、海上观光等旅游运输市场发展的开拓,促进了旅游客船的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旅游客船达199艘、7999客位。船舶平均客位逐渐减小,由1991年的53.58位/艘降至2005年的37.05位/艘。
  (二)货船
  全省货运船舶主要以干散杂货船为主。液货危险品船(如液化气船、油船、化学品船)发展速度不快,至2005年底,约占总运力的3.5%。一般干散杂货船和集装箱船舶发展迅猛,至2005年底,集装箱船30019标箱,比1995年增长3.33倍。货运船舶平均吨位逐年提高,其中,省际营运船舶由1992年的505载重吨/艘,提高到2005年的2318载重吨/艘。1990-2000年底,福建省船舶老龄化严重,老超龄船舶约占总运力的57%。2001年,交通部实施《老旧船舶管理规定》,福建省交通部门据此对达到年限的船舶进行强制报废。2003年下半年,全球航运需求旺盛,吸引社会资金到航运业,至2005年底,有2利艘80.83万载重吨新建造船舶下水投入营运,老龄船舶约占总运力35.26%,下降了21.74%。
  至2005年底,全省省际货船按船舶类型分类:散货船20艘、550585载重吨,一般干货船舶1082艘、1843456载重吨,集装箱船舶(含多用途)191艘、30019标箱,油船45艘、99929载重吨,化学品船舶4艘、11341载重吨,液化气船1艘、3003立方米,冷藏船8艘、4409载重吨,活鱼运输船15艘、5734载重吨,共拥有船舶1366艘、3166424载重吨。按吨位分类:5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共162艘、58099载重吨,500~1000载重吨的船舶513艘、407365载重吨,1000~3000载重吨的船舶354艘、633517载重吨,3000~5000载重吨的船舶211艘、857402载重吨,5000~10000载重吨的船舶68艘、385259载重吨,10000载重吨以上的船舶34艘、1164583载重吨。其中,最小的船舶202载重吨,最大的船舶58467载重吨,各个吨位层级均有适航的船舶。
  三、海洋运输
  (一)沿海运输
  1.旅客运输
  1990-2005年,福建省沿海水上客运主要为厦门、莆田、宁德3个设区市内海上旅客运输。
  (1)厦门内海旅客运输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厦门近海发展到300多艘6000多客位木质客渡船。1995年以后,厦门内海的玻璃钢载客快艇得到发展,并扩展到客渡运输、区间运输及厦门港内的旅游运输,高峰期间,厦门港拥有的玻璃钢快艇曾达到50艘500客位。同时,厦门港内还有少量的钢质交通船和旅游船,形成了木质客渡船、玻璃钢快艇和钢质客船并存的多元结构。2000年以后,由于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木质客渡船、玻璃钢快艇逐渐退出厦门水上客运市场。
  (2)文甲一湄洲岛海上客渡运输
  文甲一湄洲岛海上客渡航线是进出湄洲岛的海上主要营业性航线。1989-1993年,此航线完成客运量760万人次,1994一2005年,完成客运量1257.36万人次。至2005年底,经营该航线的莆田市忠湄轮渡公司拥有1艘客渡船、2艘一般客船、4艘游艇和1艘快艇。
  (3)石城一南日岛陆岛运输
  石城一南日岛陆岛运输线是福建省较长的海上渡运航线,经营该航线的莆田石南轮渡有限公司拥有2艘341客位钢质客渡船,可承载5台车辆。每天安排6个往返航次。至2005年底,该公司船舶累计航行10多万海里,安全运送军民300万人次。
  (4)宁德地区陆岛运输
  20世纪90年代,当地沿海水路客运主要由木质船舶承担海岛居民出行。2000年后,客运船舶逐渐由木质船向铁壳船、旅游快艇方向发展,运送的旅客也从海岛居民拓展为经商、旅游的岛外居民。2005年,宁德市共有客运船舶183艘3771客位(其中沿海28艘777客位),完成客运量(包括内河与沿海)153.91万人次。
  2.货物运输
  1990年,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运输原则,加强对全省水路运输市场组织调度,搞好运输计划的协调和运输的合理分工,建立水运生产月度运输平衡会,指导企业建立华能电煤季度运输协调会,确保福建省“一黑一白”(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运输。
  1991年,全省沿海机动船舶2471艘、48.58万载重吨。国内货运航线通达全国沿海港口及长江中下游,主要以上海以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运输为主。全省海运共完成内贸货运量1034.74万吨,货物周转量887160.42万吨公里。主要承运的货种为煤炭、石油、河砂、粮食及其他杂货。
  1992年以后,交通部加快水运市场开放步伐,制定和陆续出台一些开放水运市场的政策和措施。福建省水路运输市场开始由船方市场向货方市场过渡,重点物资的运输开始由原国有企业承担逐渐转变为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共同承担。航运业结构也得到调整,船舶逐步向大型化发展,船队向专业化发展,企业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船舶平均吨位、船舶技术水平普遍提高。至2005年,福建省沿海机动船舶达1509艘、273.67万载重吨。国内货运航线通达全国沿海港口、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水系。2005年,全省海运企业完成内贸货运量6015.67万吨,货物周转量8141751.67万吨公里。主要承运的货种为煤炭、石油、河砂等建筑材料、粮食、化工原料及制品、金属矿石及其他杂货。
  (1)电煤运输
  1989年1月,省轮船总公司将原下属福州轮船公司改建为4个直属运输船队,其中,第一船队由“金润”、“金源”、“金汇”、“大金山”等散货轮组成,专门承担华能福州火电厂煤炭运输任务。中央企业和省外煤炭运输船队也参与福建省煤炭运输市场的竞争。
  1990年11月,省政府组织对福建省轮船总公司提出的组建原油海运船队的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进行评估、论证后,省计委原则同意福建省轮船总公司组建承运福建炼油厂原油的运输船队建议。1991年7月,在省政府“以船养船、自借自还”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福建省轮船总公司从挪威购进一艘9万多吨的油船,取名“安达”,投入福建炼油厂的油品运输。运力和运量之间的关系基本趋于平衡。
  2003年,福建省严重干旱,水库枯竭,水电资源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火力发电厂满负荷发电。福建省轮船总公司为福州华能电厂承运电煤172万吨,为厦门嵩屿电厂承运电煤137万吨,为漳州后石电厂承运电煤79万吨。此外,一些民营企业的大型散货船也服从经济部门调度参加电煤抢运。
  2005年,福建省沿海地区已投产的火力发电厂有福州华能电厂、湄洲湾发电厂、泉州肖厝南浦发电厂、厦门嵩屿发电厂及漳州后石发电厂。上述5家电厂年需求电煤大约1500万吨,其中,福州华能电厂350万吨、湄洲湾发电厂150万吨、肖厝南浦发电厂100万吨、厦门嵩屿发电厂350万吨、漳州后石发电厂600万吨。沿海地区其他工业用煤也需数百万吨。用煤需求推动了航运发展,截至2005年底,福建省拥有海上散货运力(含货船)119艘、91.3万吨,其中1万载重吨及以上船舶共有24艘、80.3万吨。2005年,全省煤炭及其制品海上运输量达1341万吨,完成煤炭周转量达2874807万吨公里。
  (2)内贸集装箱运输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省只有省轮船总公司、厦门海运集装箱联合公司、泉州船务公司、漳州轮船公司、厦门水运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福建闽达、闽安船务、厦门嘉禾、厦门经济特区船务等中外合资航运企业从事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运输量不大。1999年起,全国内贸集装箱运量高速度增长,内贸集装箱在整个集装箱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福建省航运企业以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逐步占领内贸集装箱货运市场。2001年起,福建省民营企业开始自主经营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2005年,福建省有多家航运企业进入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随着内贸集装箱运力的增加,市场竞争加剧。
  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运输成为集装箱班轮运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了福建省集装箱内支线班轮的发展。开辟了“福州-福清-莆田-泉州-厦门”、“厦门-汕头”、“厦门-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及“福州-福清-莆田-泉州-厦门-汕头”4条内支航线。共有11家航运企业的21艘集装箱船舶计2103标箱获得上述航线经营资格。
  (二)国际近(远)洋运输
  1.旅客运输
  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涉外水上旅客运输主要有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厦门远洋运输总公司经营的厦门至香港海上客运航线,福建联合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的福州至香港客运航线。
  (1)厦门一香港航线
  1989年初,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集美”号客轮经营厦门-香港客运班轮业务。1994年1月,厦门远洋运输总公司购入“闽南”号客轮,参与经营厦门-香港航线,打破了由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此航线的局面。两家公司竞争激烈,经省交通厅、中远总公司和厦门市政府协商,1997年10月,厦门远洋运输总公司的“闽南”号客轮与厦门三联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的“集美”号客轮合并组建厦门客轮企业有限公司,合并后将“闽南”号出售,保留“集美”号继续经营厦门-香港客运航线。1999年6月,厦门客轮企业有限公司因组建时未取得交通部行业许可批准,公司被终止经营。2000年5月,“集美”号客轮出售给香港中毅公司,福建省海运企业经营的厦门-香港海上客运航线停航。
  (2)福州-香港航线
  1993年7月,省轮船总公司、福州港务局、省中旅与香港益丰客轮代理有限公司在省交通厅主持下举行专题会议,共商开辟福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问题,并就合作形式达成一致意见。随后,以各家认股集资方式购进5600吨级豪华远洋客轮,命名为“福建”号,成立福建联合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福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1994年10月9日,“福建”号客轮由福州首航香港,此后每周往、返各1个航次,即每周五上午10时福州开,每周六晚上9时由香港返回。为提高“福建”号客轮效益,1995年5月,经批准每周增辟东山-香港海上客运航线,但由于客源不足,该航线首航后不久即停航。1998年7月,“福建”号客轮申请注销,10月,福建联合船务企业有限公司停业,福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停航。
  2.货物运输
  (1)生产运输市场
  1991年,全省拥有近(远)洋运输机动船舶119艘、33.3万载重吨,外贸货运航线遍及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家的港口。1991-1997年,福建省航运企业完成的外贸货运量逐年递增,外贸货运航线进一步拓展到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港口。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全球航运业走人低谷,福建省航运企业完成的外贸货运量急剧下滑,尚不足1997年的一半。2000年以后,外贸货运量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外贸运输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2)集装箱运输
  20世纪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只有省轮、厦轮及闽东分公司、厦门海运集装箱联合公司、泉州船务、漳州轮船、厦门东明和厦门水运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福建闽达、闽安船务、厦门嘉禾和厦门经济特区船务等中外合资航运企业从事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至1994年,福建省民营企业福州市马尾轮船公司、连江县海运公司、连江县琯头海运总公司亦以租船经营、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方式参与外贸集装箱运输业务,集装箱运输迅速发展。
  1996年,中央直属大型海运企业进入福建省外贸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福州至日本、厦门至日本的集装箱班轮运力过剩、运价下跌,为此,福建省交通航运主管部门多次召集省轮、闽安航运企业、外贸中心船务、中远及中海等相关的航商,专题协调运力的调控及运价的统一等事宜,协调达成共识,维护市场秩序。
  1997年,全省共有18家航运企业从事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班轮航线由福州、厦门至港澳发展为福州、厦门、泉州3个口岸至港澳、日本、韩国等。同时,集装箱船舶运力、运量稳步增长,集装箱运输逐步从船方市场转变为货方市场。同年4月,福州、厦门两港至高雄航线的集装箱班轮开始运行。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逐步开放国际海运市场,2002年,国际班轮公司将干线班轮挂靠福建省的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等开放口岸。至2005年底,福建省开放港口共开辟国际(含港澳台)集装箱班轮航线91条。其中,福州港共开辟国际干线2条,近洋航线3条,港澳台线6条;泉州港共开辟近洋航线2条,港澳台航线2条;厦门港共开辟国际干线32条,近洋航线30条,港澳台航线11条;莆田港开辟港澳航线1条;漳州港(招银港区)开辟近洋航线1条,港澳航线1条。
  四、江河运输
  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建省内河航运逐渐萎缩,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下降,客运量和货运量徘徊在300万人和800万~900万吨上下。2001年,福建省内河航运所完成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占全社会运量的0.8%、0.2%、3.1%和0.4%。2003年,福建省内河航运完成的内河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371.5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4.61亿吨公里,不及1994年的4.9亿吨公里。
  [=此处为表格(表5-401993-2005年福建省内河客货运输生产情况表)=](一)闽江水系运输
  福建省闽江航运公司是福建省内河航运骨干国有企业,主要经营内河客货运输,兼营海运,开辟有福州至南平、尤溪、琅岐、琯头等20多条闽江干流客货运输航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闽江航运公司内河客、货运量逐年下降。1991年,该公司尚能完成客运量31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217万人公里,货运量(含海洋运量)89.2万吨、货运周转量10748万吨公里。此后,公司发展每况愈下,2005年已濒临破产昨边缘。
  (二)九龙江水系运输
  厦门、泉州建筑市场多由漳州九龙江提供建筑用沙,由于需求逐年增多,九龙江内河货运有所复苏,沙船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多艘(200总吨以下)、1999年的50艘(500总吨以下),发展到2005年140艘(1000总吨以下),船舶数量由少到多,吨位由小到大。其他航运业务逐年下降。
  [=此处为表格(表5-421995-2005年九龙江水系客、货运输生产情况表)=](三)汀江水系及库区运输
  1991年,汀江营运客货机动船仅剩下6艘20吨80个座位,至1992年,除农用木船短途通航外,营运性船舶和机动船只已无法投入航运。
  汀江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库区蓄水形成汀江63公里新航道,其中上杭45公里、永定18公里。上杭城关至永定丰市码头航道,达到国家5级航道水平,可通航300吨级船只。从2000年开始,该流域已有龙湖(即棉花滩水库)和石门湖两个库区经营景点旅游运输。经营库区旅游运输的永定县绿水航运分公司和连城冠豸山游船有限公司2005年完成客运量38.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88.2万人公里。
  第五节 闽台通航
  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建省采取政府主导和民间协商相配合的形式,开辟福州、厦门港和台湾高雄港间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航线、两岸三地弯靠航线和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间海上直航航线(简称“小三通”),成为大陆唯一兼具国际集装箱试点直航、两岸三地弯靠、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客货直航三种海上直航模式的省份。
  一、海峡两岸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
  1996年8月,交通部颁布《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外经贸部颁布《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管理办法》,两岸试点直航开始启动。
  1997年1月,大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在香港举行两岸航运问题会谈,就高雄港“境外航运中心”与福州、厦门通航细节 问题进行商谈讨论,为两岸“试点直航”做准备。4月11日,台湾高雄港务局相继批准福建省厦门轮船总公司、福建外贸中心船务公司、中远集团厦门远洋运输公司、福建省轮船总公司、福州市马尾轮船公司等大陆公司经营“试点直航”业务(台方称“境外航运中心”业务),即挂有第三地旗帜或方便旗的大陆货船可进入台湾地区所设的“境外航运中心”。4月17日,大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复函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通知核准台湾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立荣(长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万海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南泰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与建恒航运股份有限公司6家台湾轮船公司经营高雄港与厦门港、福州港之间的“两岸海上货物运输”,并同时核发“两岸间水路运输许可证”。4月19日,福建省厦门轮船总公司“盛达”号集装箱轮从厦门港出发首航进入高雄港“境外航运中心”,成为海峡两岸大陆直航台湾第一船,4月19日福建外贸中心船务公司“华荣”轮从福州港首航台湾高雄港。4月24日,台湾立荣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的“立顺”轮直航厦门港。
  1998年6月3日,福建省交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两岸航商在厦门召开了两岸试点直航参航航商例会。两岸航商就试点直航的运营情况进行交流,并形成此后由两岸航商自行主持的旨在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协商运价以及向主管部门反映运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业务例会”。
  自1997年4月19日至2005年底,福州、厦门至高雄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共运营11194航次,运送集装箱386.93万标箱。
  二、两岸三地弯靠运输
  (一)弯靠集装箱班轮运输
  1997年7月1日,台湾当局开放100%大陆权宜轮经第三地,可原船、原集装箱往返两岸,两岸间货物不必再经由中国香港、日本转运,即可原船载货往返台湾和大陆港口,运输时间缩短3天。大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在泰国曼谷协商后,两岸三地弯靠集装箱班轮启动。
  1998年6月,福建省开放口岸与台湾地区两岸弯靠航线集装箱班轮航线开始运作,参航口岸为福州、厦门和台湾高雄、基隆、台中等,参航企业均为两岸拥有外贸经营资质的船公司,参航船舶为两岸的方便旗船舶(台湾称为权宜轮),即两岸资本在非两岸的第三地(巴拿马或其他国)注册登记,挂注册地旗的船舶。进入对方港口按航海惯例升挂对方旗,主要运载福建省出口到台湾的集装箱,货通船不通,参航船舶必须经日本石垣或香港转关换单后才能进入台湾本岛。
  2003-2005年底,福建省开辟两岸三地弯靠集装箱班轮航线5条,福建、台湾、香港共5家船公司7艘集装箱船参航,累计共运营222航次,运送集装箱30.16万标箱。
  (二)弯靠不定期散杂货运输
  1985年后,交通部发布《关于对从事对台贸易运输的外籍船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1986年起,台湾有关方面原则允许外籍船舶以经过第三地的方式前往大陆港口停泊作业。1997年,解除大陆方便船经第三地到台的限制。当年7月4日,由台湾富国新海运公司的巴拿马籍“富国兴”轮承载着首批向台湾地区间接出口的6070吨河沙,从福州港经日本石垣运抵基隆港,为两岸三地弯靠不定期散杂货物运输拉开序幕。此后,两岸资本的方便旗船逐渐成为两岸散杂货物运输的主力。全省共有5家航运企业的14艘船舶经交通部批准从事台湾海峡两岸间不定期散杂货物运输。
  三、海上“小三通”直航
  1992年3月,福建省提出闽台通航率先突破的思路,即“民间商谈、通讯起步、定点直航、先单(向)后双(向)、先海后空、两门先通、逐项突破”,并在马尾、厦门、湄洲岛兴建供两岸直航的专用码头。1994年6月,“金马爱乡联盟”提出“金马与大陆小三通说帖”,主要是希望台湾当局能允许金门对厦门或马祖对马尾港载运旅客、货物或邮件,直接航行至对岸,建议以“单方通航”、“定点直航”或“先海后空”、“先货后客”等方式,逐渐地进行“小三通1995年5月,台湾“交通部”公布《境外航运中心设置作业办法》,在货物不通关、不入境前提下,允许两岸挂方便旗船舶在两岸间开设直达班轮,从高雄港转运大陆外贸货物,或经第三地运送两岸贸易货物,开始实行分阶段开放两岸通航政策。在两岸航运界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4月19日,两岸试点直航正式启动。
  由于“试点直航”承运的货物“不通关、不入境”,岛内各界要求全面、直接“三通”的呼声日渐强烈。2000年3月21日,台湾“立法院”通过《离岛建设条例》,其第十八条规定,“为促进离岛发展,在台湾本岛与大陆地区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行试办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与大陆地区通航”,这为金门、马祖、澎湖与大陆地区通航(通称“小三通”条款),解决受《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限制提供了法源。2000年12月13日,台湾“行政院”通过《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台湾“陆委会”亦完成《金马试办小三通说明书》。
  2001年1月28日、3月2日,福州市马尾区政府及厦门市政府分别以福州马尾文化交流中心、厦门市两岸交流协会名义与马祖、金门民间组织签订“两马”、“两门”协议。元月2日,马祖“台马”客轮首航马尾,金门“太武号”客轮、“浯江号”客轮首航厦门。2月6日,厦门“鼓浪屿”客轮首航金门。7月23日,澎湖“超级星”客轮首航泉州。8月2日,福州“曙光”客轮首航马祖。8月27日,大陆“长安109”货轮首航金门,开辟两岸海上货物直航的先河。
  2002年2月27日,大陆“中洲”货轮装载着两岸直接贸易货物,实现了50多年来两岸贸易货物直航的突破。
  自2001年1月2日始至2002年4月,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客货交易均以个案(专案)方式运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两门航线客流逐步加大。根据市场需求,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自2002年4月16日起,厦门一金门客运开通相对固定航班,每周二、五各往返一次,马尾仍为不固定航班。货运仍以专案方式从事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间运输。
  2003年1月8日,在国务院台办、交通部台办的指导下,省交通厅以福建省交通运输协会水路运输专业委员会的名义,在福州与马祖地区的马祖经济文化交流联谊会就福建沿海与马祖海上直接通航事宜举行商谈,双方就通航原则、通航口岸、运力管理、船舶航行管理、船舶营运管理及其他相关事宜达成共识。3月15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协会水路专业委员会在武夷山与金马地区两岸交流协会就福建沿海与金门海上直接通航的相关事宜举行商谈,双方达成共识。
  2003年1月,马尾至马祖客运开通相对固定航班,每周2班。8月,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客货直航从个案、专案过渡到通案管理。同时,闽台之间陆续又开通2条定期客运航线。货运双方均以不定期方式从事散杂货物运输。开通直航的港口有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港等,共开辟13条不定期散杂货运输航线。
  至2005年底,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间海上客货直航,海峡两岸累计运营10314航次,运载旅客123.21万人次,其中,厦门至金门航线运载旅客1159784人次,福州马尾一马祖航线运载旅客70964人次,其他航线运载旅客1366人次。“小三通”货运海峡两岸累计运营3032航次,运载货物371.21万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