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厦门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86
颗粒名称: 二、厦门港
分类号: U658
页数: 6
页码: 168-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厦门港1990年到2005年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关键词: 港口 厦门港 福建

内容

厦门港位于九龙江人海口,水路北距上海564海里,东距高雄165海里,南距香港292海里,可畅通地与沿海、世界诸港通航,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港湾外围岛屿形成天然屏障,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少淤。进港航道全长约42公里,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岸线总长154公里,其中可用于建港的深水岸线31.6公里。联检锚地14平方公里,港口水域面积34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被国家确立为沿海主枢纽港和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该港是由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由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东部港区及旅游客运等港区组成。
  1990年,厦门港建成大小泊位100多个,泊位总长2217.3米,货物吞吐量53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5万标箱。2000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1965.26万吨,进口量1156.12万吨,出口量809.14万吨,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08.5万标箱,首次突破百万标箱,排名世界第48位。2005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66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50万标箱,新建成的8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和可停靠14万总吨的大型国际邮轮码头,具备全天候接待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能力。(一)港域港区
  1998年,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厦门港总体布局规划》,将厦门港划分为10个港区,分别是东渡、高崎、杏林、排头、大屿、嵩屿、客运、海沧、五通和刘五店港区。由省发改委于2000年组织编制,2004年完成的《厦门湾港口总体规划》,规划厦门湾主要发展东渡、海沧、嵩屿、招银、后石、刘五店和客运(含和平、五通)七大港区,形成“一湾七区”的发展格局。2004年,厦门市港务管理局组织编制完成《厦门港总体规划报告》,规划形成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和客运(含和平、五通)五大港区的发展格局。2005年2月3日,省长办公会议本着“湾港一体”、突破行政区划、统筹规划全厦门湾港口资源的思路,议定如下:将漳州招银、后石、石码3个港区与厦门现有各港区合并组成厦门港,授权厦门市政府对厦门港港口、水路运输行使管理权,厦门市港务管理局更名为厦门港口管理局。
  东渡港区位于厦门岛西北部的国际客运中心至北部的石湖山附近,是厦门港主要的商贸港区和港口货物运输的主体港区。东渡2号泊位为散粮专用泊位,并有国家粮食储备库。6~20号泊位岸线总长3363米,集中发展集装箱运输。后方为象屿保税区,具有区港联动、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2005年,该港区泊位总长6360.81米,拥有29个泊位,包含东渡一期、二期、三期码头、象屿新创建码头、国贸码头、鹭甬油码头和高崎码头等,最大靠泊能力为1〇万吨级,年货物通过能力2581万吨,年集装箱通过能力269万标箱,年旅客通过能力250万人次。
  海沧港区位于九龙江河口湾北岸、海沧台商投资区南部和东南部,可利用岸线11公里,是厦门湾内最有条件发展大规模集装箱码头的港区,也是厦门港靠泊集装箱干线班轮的主要港区之一。2005年,该港区泊位总长2117米,共有3个泊位,为海沧港区2号、3号、10号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为10万吨级,泊位年货物通过能力1155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71万标箱。
  嵩屿港区位于海沧台商投资区东南端,是主要能源进口港区。嵩屿港区共有5个泊位,包括博坦油码头、嵩屿电厂煤码头、综合码头及油码头。嵩屿附近向南建有嵩屿轮渡码头、海事局码头、博坦10万吨级油码头及油库。南侧岸线西端建有嵩屿电厂及配套的3.5万吨级煤码头、5000吨级重件码头。2005年,该港区泊位总长997米,最大靠泊能力为10万吨级,泊位年货物通过能力790万吨。客运港区位于厦门岛西南部,紧靠市中心,主要经营厦门至金门、香港和龙海等客运航线,以及厦门至鼓浪屿、厦门环岛等旅游航线。东渡客运区位于同益码头至东渡1号泊位南端之间。2005年,客运港区共有3个泊位,包含和平码头1~3号泊位等。刘五店港区作为厦门港远景重点发展的港区,将以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开发为主,并为对台经贸合作和“三通”服务。2005-年12月31日,厦门湾实行一湾一港的管理体制,八港区合一,包括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客运港区及漳州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和石码港区。
  (二)港口设施
  1.码头、锚地
  (1)码头
  1990-2005年,东渡港区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及国际货柜码头等大型集装箱泊位先后建成投产。2005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7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码头岸线总长8901米。
  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码头。有2万吨级浮码头1个,6000吨级浮码头2个,浮码头前沿水深13米,其中,2个浮码头尺寸长度分别为100米、120米。客运大楼共有四层,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和平码头于1990年10月进行扩建改造,1992年12月23日竣工后投入使用,设计年通过旅客吞吐量52万人次。2001年1月,和平码头被确定为厦金航线试航与直航的首选停泊点。2004年2月起,该航线在原通航方案运作基础上,正式实行班轮化运作,2005年6月始,确定为每天12个航班。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暨厦金客运码头。可停靠14万总吨的大型邮轮,兼靠3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另有2个3000吨级客运泊位和2个工作船泊位,年吞吐量150万人次。主体码头岸线463米,前沿水深-12.4米。码头内的客运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于2007年初投入使用。
  厦门港海天码头。有万吨级集装箱装卸和杂货泊位3个,千吨级小轮码头2个,年设计吞吐能力350万吨,配套技术改造后达到400万吨。码头岸线长650米。1989年10月开工建设,1993年建成,次年验收投入使用,被称为东渡港第二期工程,配备35吨集装箱装卸吊桥2台、10吨门机3台和35吨集装箱龙门吊4台。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可停靠14万总吨大型邮轮,兼顾停靠3万吨以下内贸集装箱船舶。首期工程建设为大型国际邮轮泊位及小轮泊位工程,北段总长463.81米,国际旅游客运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150万人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5万标箱。码头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形式。小轮码头岸线长341.44米,其功能分别为小型客轮码头及港口工作船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100万人次。工程总投资1.54亿元,于2003年9月8日动工兴建。
  嵩屿港区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岸线长度为1291米,2004年1月16日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12.4亿元,工程于2007年9月投产。
  东渡港区三期工程。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2个(10号、11号泊位),可靠泊5万吨级或不满载的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通用泊位1个(5号泊位),可停靠5万吨级集装箱船或10万吨级散货船。另有5000吨级杂货泊位1个,1000吨级杂货泊位3个,年设计吞吐能力集装箱45万标箱,杂货100万吨。1998年11月30日正式开工,2002年10月15日竣工。
  国际货柜码头。使用海沧港区1号、2号、3号泊位,岸线总长1083米,可供3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靠泊作业,码头前沿水深-13.3米至-17.5米,码头纵深800米,总面积73万平方米。1999年5月22日,厦门港成功开辟了第一条远洋航线,成功启动了厦门港从喂给港到干线港的转型。2003年5月12日,码头迎来了厦门港第一艘载箱量超8000标箱的集装箱船舶——“东方海外深圳”轮。2005年11月28日,海沧国际货柜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跻身百万标箱大港码头行列,成为厦门港继海天集装箱码头后第二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的码头。
  (2)锚地
  厦门港辖区有1号、3号、4号、5号和7号5个锚地,水域面积约19平方公里。港口锚地现状如下:
  1号锚地(港外)。形成水域面积1.54平方公里,可泊5万~10万吨级船舶。
  3号锚地(临时防台、避风)。形成水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可泊万吨级以下船舶。
  4号锚地(联检、引航)。形成水域面积6.4平方公里,可泊万吨级以下船舶。
  5号锚地(港内)。形成水域面积2.14平方公里,可泊千吨级船舶。
  7号锚地(危险品专用)。形成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可泊千吨级船舶。
  2.仓库、堆场
  1996年,厦门港生产用仓库堆场总面积760473平方米,总容量3万吨。2005年厦门港生产用仓库总面积1826196平方米,总容量2405348吨。其中,仓库面积47702平方米,容量215600吨;圆筒仓容积183240立方米,容量136000吨;油库容积15556立方米,容量12300吨,其中,成品油库容积15000立方米,容量12000吨;堆场面积1778494平方米,容量2041448吨。其中,煤场面积8万平方米,容量1188000吨。集装箱堆场面积612804平方米,堆存能力41000标箱。非生产用库场总面积9333平方米。
  系船浮筒共有2个,分布在猴屿、和平码头,为千吨级系船浮筒。
  3.装卸设备
  1990年,厦门港共有生产用装卸机械169台,其中,门座起重机9台、汽车起重机1台、轮胎起重机13台、桥式起重机1台、电动轮胎起重机11台、叉式装卸车59台、单斗车9台、集装箱跨运车7台、牵引车35台、搬运车2台、载重汽车13台、推靶机6台和推土机3台。
  2005年,厦门港共有生产用装卸机械588台,其中,固定式起重机11台、汽车起重机8台、轮胎起重机113台、门座起重机32台、浮式起重机1台、桥式起重机44台、门式起重机38台、气力输送机4台、皮带输送机72台、叉式装卸车102台、单斗车29台、集装箱跨运牵引车56台、载重汽车15台、装船机2台、卸船机4台、推靶机7台、装车机18台、卸车机2台、斗轮堆取机7台、集装箱起重机22台和装油臂1台。
  4.疏港交通
  厦门市已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为骨干,运输战场为枢纽的立体交通体系。厦门港陆路主要通过319国道、324国道、201省道、206省道和沈海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距东渡、海沧等主要港区仅半小时车程,75条航线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联网,形成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水运航线可通全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