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勘察设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勘察设计
分类号: U658
页数: 25
页码: 137-161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1990-2005年,港航工程勘察设计共完成项目约445项,主要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省交规院)和省港航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省港航院)承担。
关键词: 港口 设计 福建

内容

1990-2005年,港航工程勘察设计共完成项目约445项,主要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省交规院)和省港航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省港航院)承担。
  -、港口码头
  典型港口码头工程共17项,其中,10项由省交规院完成,7项由省港航院完成。
  (一)福州港松下港区3万吨元洪码头
  元洪码头是国内第一座由外商独资建设的深水码头。1992年9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全长230米,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建设规模:一期码头年散粮通过量20万吨,件杂货30万吨(包括集装箱),建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及配套设施。二期码头扩建后年散粮通过量20万吨,集装箱年通过量9.6万标箱。在设计方案竞标中,因提出采用国内推广应用直径1.2米大管桩新技术而中标。
  (二)福州港江阴港区5万吨级大型集装箱码头
  该码头是福州外港的起步工程,也是福州港已建成的最大的专业集装箱深水泊位,码头总长375米,为重力墩式结构,年吞吐能力35万标箱,工程总投资约4.28亿元。可靠泊第四代、第五代大型集装箱船舶。设计中堆场采用集装箱堆场无沟排水系统,引堤采用抛石爆破挤淤、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码头基床爆夯加固、堆场超载预压等新技术。该码头2002年底建成投产。
  (三)福州港筹东河砂码头
  该项目与交通部二航院联合设计。装船泊位长210米,码头平台长120米,嵌岩灌注桩码头结构,设计年吞吐量达300万吨,可靠泊2万吨级船舶,是福州港当时最大的专业化散货专用泊位。设计中采用1.8米大直径嵌岩灌注桩。1994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1998年底建成投产,2002年河砂吞吐量达350万吨,超过设计水平。
  (四)危险品专业化码头
  危险品专业化码头设计,涉及码头消防、周边环保等问题。1992年3月,福州红山2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靠船长度为90米,泊位总长225米,设计年通过量为85.85万吨,可靠泊万吨级油轮。1994年9月完成长乐机场万吨级油码
  第四章 港口航道头工程施工图设计,码头靠船平台长110米,泊位总长253米,为重力堤式结构,油码头年进口航空煤油30万吨,年设计通过量为131万吨。1995年1月完成BP液化气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
  (五)外海工程
  典型的无掩护外海工程主要有晋江围头万吨级码头工程、泉州深沪港区万吨级码头工程和崇武对台码头技改扩建工程等。此外,沿海陆岛交通码头亦多为外海工程。1995年2月完成晋江围头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1998年6月完成泉州深沪港区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为确保码头安全,对构造物的消浪防护工程精心设计,设计波高达7.2米以上。
  (六)福州台泥水泥有限公司2万吨级散货码头工程
  该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2003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平台220米,栈桥264.7米,年货物吞吐量95万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质,码头基础结构分别采用60厘米x60厘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带H型桩尖的预应力砼方桩和直径1.8米的嵌岩灌注桩三种桩型。装卸工艺采用两台轨距16米、时效1200吨/小时桥式抓斗卸船机。通过能力150万吨/年,工程总造价0.78亿元。
  (七)福州可门火电厂一期工程码头
  该码头建设五万吨级(结构受力按10万吨级散货船)卸煤码头和万吨级重件码头泊位各1个,总长为440米。2003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设计通过能力为600万吨/年,工程总造价3.0亿元。码头采用高桩梁板结构,桩基采用直径100~120厘米钢管桩。桩长50~86米,为省内首座超长桩基础的码头,最长钢管桩达86米,并设1座宽16米、长379.86米的栈桥。装卸工艺采用两条作业线,配置两台轨距26米、外伸距30米、额定效率为1600吨/小时的桥台抓斗卸船机。
  (八)国电福建南埔电厂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
  该码头位于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区,该项目在省内首次采用挖入式港池平面布置形式,增加深水岸线资源。2004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为突堤式重力沉箱结构,全长320米,码头前沿水深13.5米,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年通过煤炭560万吨,工程总造价2.39亿元。为降低码头及周边环境的粉尘污染,采用覆盖式皮带机。
  (九)福州港江阴港区4号、5号泊位工程
  该工程2005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建设五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两个(可兼靠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码头前沿设计水深达18米,年吞吐量70万标箱,总投资13.55亿元。泊位总长661米,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前方陆域面积99.15万平方米。码头装卸配备集装箱装卸桥,最大设备能力外伸距70米,吊重能力80吨。(十)泉州港围头港区十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该泊位设计吞吐量25万标箱/年(远期吞吐量50万标箱/年),工程总投资约2.53亿元,码头总长度441米。外侧为斜坡式防波堤,采用17~21吨扭王块护面,可抵御9米高的波浪,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外海深水泊位;内侧为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2005年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前沿装卸设备配置2台起重量50吨、外伸距50米、轨距30米的集装箱装卸桥。
  (十一)马銮湾核心区护岸、清淤回填造地工程
  厦门马銮湾核心区护岸、清淤回填工程是马銮湾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銮湾环湾护岸总长13.97公里,清淤面积8.25平方公里,陆域形成面积8.74平方公里。至2005年,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一期工程工可及施工图设计和二期工程工可及初步设计。
  (十二)宁德港福安白马港区下白石3000吨级杂货码头
  该工程依托现有3000吨级杂货码头,建设滚装设施,滚装设施由趸船、滚装平台、撑杆、撑墩、活动引桥、栈桥和锚泊系统组成。趸船为钢结构,与滚装平台和活动引桥组成滚装码头,通过锚泊系统定位。滚装平台平时与趸船的下游端对接,组成总长64米的浮码头,允许靠泊1000吨以下的各型运输船舶。当作为滚装码头使用时,滚装平台与趸船海舷相连,与3000吨级杂货码头组合使用,可以单向靠泊3000吨级滚装船和3000吨级以下各型登陆舰艇,满足交通战备需要。
  (十三)福建吴航不镑钢制品有限公司1、2号泊位工程
  该工程设计年吞吐量80万吨,建设5000吨级和3000吨级货运泊位各1个。码头结构采用嵌岩灌注桩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装卸机械配备16吨门座式起重机,水平运输机具采用20吨汽车。该码头200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十四)长门油库3000吨级石化码头
  该工程设计年吞吐量50万吨,其中,进口30万吨,出口20万吨。泊位等级3000吨级石油、化工品泊位1个。码头水工主体采用墩式嵌岩灌注桩框架结构,码头由两个靠船墩、中间工作平台、联系桥、栈桥及系缆墩组成。该码头2007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
  (十五)沿海陆岛交通码头
  沿海27个陆岛交通码头包括:莆田市湄洲湾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平潭钱便澳500吨级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林进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红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沙洲陆岛交通码头工程、仓山螺洲吴凤陆岛交通码头工程、闽侯县龙祥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横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霞浦县长腰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白匏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虎头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仙游海安陆岛交通码头工程、罗源松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莆田鹅头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泉州市丰泽区浔埔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连江县前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横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平潭县钟门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平潭县乐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连江县大涂东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连江县琯头镇琯头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莆田蒋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市橄榄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甫田市东浦镇乐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市鸡公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霞浦外浒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和霞浦西洋陆岛交通码头工程。
  (十六)福建沿海海事局工作船码头
  福建海事局宁德海事城澳工作船码头、福州海事罗源工作船码头、福州海事台江工作船码头、福州海事平潭工作船码头、甫田海事工作船码头、泉州海事石狮工作船码头、泉州海事晋江工作船码头和漳州海事东山工作船码头等工程,以靠泊60米、40米海上巡逻艇为主,兼顾最大靠泊3000吨级巡逻艇。根据海事工作船使用的特点,并考虑到本省沿海潮差较大,固定式码头人员上下不方便等情况,巡逻艇码头主要采用浮码头形式。浮码头主体以钢质趸船、活动引桥、撑杆及锚泊系统组成。
  (十七)华能福州电厂扩建工程中煤码头扩建泊位稳槽工程研究和设计
  福建省重点工程,1995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二期煤码头建设在一期码头上游,处于30~40米深槽,码头桩基以嵌岩套箱钢管桩的结构形式,其钢管的套箱又落在人工抛石基床上,如何确保抛石基础稳定成为码头基础建设的关键所在。研究工作中采用河演分析、数模试验等手段探明深槽形成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治理工程措施,预测工程措施的效果。
  二、航道、航标
  典型航道、航标工程19项,其中,1~3项由省交规院完成,4~19项由省港航院完成。
  (一)福清湾3万吨级进港大型深水航道工程
  为配合福清元洪投资区和松下港区开发建设,该工程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开展。1992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航道海域区内礁石多、水深流急,浅滩开挖3~4米后,至2005年尚能保持水深7米以上的原设计水深,保证元洪码头的正常运营。
  (二)厦门造船厂10万吨级舾装码头和3.5万吨级滑道船台
  该工程是厦门造船厂易地改造工程,设计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质特点,当时在全省首次采用重力式扶壁结构,工程投资少,施工方便。1999年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0年建成投产。(三)漳州后石电厂十万吨级航道工程
  该大型航道工程所处海区自然条件复杂,设计中经反复研究论证,合理选择航线,设计航道水深14米,晤屿南侧浅滩开挖无明显回淤。航标设计采用灯阵光源新技术,航行安全。1999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四)大型散货码头7万吨级支航道工程
  南浦电厂7万吨级支航道,长3.0公里。2004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5年与码头同步建成。
  (五)福建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包括福建省内河Ⅶ级以上航道,航道总里程约2000公里。按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两个层次进行规划。闽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航道是本次规划的重要航道,总里程550公里。规划范围内除重要航道外,均为一般航道。其中,九龙江北溪和汀江干流共227公里航道在规划期内开发建设,其余1075公里的一般航道规划作为资源储备加以保护。内河航道规划结合航电枢纽建设,走渠化梯级道路,同时,规划配套建设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和内河航运支持保障系统。2006年12月完成规划工作。
  (六)闽江下游南港航道整治规划
  闽江南港航道整治规划从淮安至乌龙江大桥,航道里程40公里。规划提出南港整治线布置和航线布置方案,对南港的水文泥沙条件、河床演变现况进行分析,根据2000-2001年观测的潮位资料推算淮安至峡南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取丁坝和潜坝等整治工程措施,使南港航道达到通航500吨级船舶的Ⅳ级航道标准。2002年12月完成规划工作,并与福建省水利规划院的南港河道整治规划合并,形成闽江南港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七)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
  福建省“八五”期间重点工程,海洋三所、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华东水利学院等科研单位、高校参与前期工作,由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省港航管理局设计室联合设计。技术难点在于大屿、新丰、中沙、马祖印、内沙和外沙六大碍航浅滩的整治。项目前期开展全面深入的勘察、科研工作,包括闽江口大规模水文泥沙测验、浅地层剖面探测、钻探、放射性示踪沙和水下地形测量研究等,较全面地掌握闽江口的水文泥沙特征、浅滩演变及其成因、泥沙运动规律。同时,在福建省航道模型试验中心的闽江口通海航道整体物理模型上对各浅滩整治工程方案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其中,内沙浅滩是整治的重点浅滩,开展两个阶段共25组工程方案的物模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整治工程方案。1990年2月至1997年1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八)水口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拖运工程
  省重点工程。水口电站升船机承船厢长123米,宽16.1米,高6.3米,重量达1300多吨,在马尾造船厂拼装。因水口一福州解放大桥航道底宽20米,水深1.5米,弯曲半径150米,无法满足承船厢拖运要求(航宽50米,水深1.8米,弯曲半径大于300米),且电站1993年4月截流后坝下河段发生剧烈变化,沿程要通过7座大桥,20个浅滩。为确保升船机在翌年汛期前安装好,对电站1〇〇〇立方米/秒、15〇〇立方米/秒、2000立方米/秒和2500立方米/秒四种流量的放水方案进行水面线推算,并对放水方案进行优化(因枯水季节电站的水十分宝贵),最终决定采取上段加大电站下泄流量,中段采取疏浚,下段采取乘潮的方式进行拖运,并对承船厢拖运时间、电站放水时间及流量均作出详细安排。1996年9月28日在马尾拖运,9月29日拖运至水口坝下停泊区,创造了闽江干流拖带航运的最大纪录。该工程的论证研究、设计及实施,确保了水口电站升船机按时安装。
  (九)高砂电站坝下至福州航运工程
  交通部“八五”期间内河航道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除航道整治工程外,还包括船闸、港口作业区等内河航运支持系统。工可研究和初步设计由交通部水规院和省港航局设计室共同完成,施工图设计由后者完成。1999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水口一福州航段由于受到水口电站建设、坝下大量无序挖取沙等影响,河床下切,低水位大幅下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多项勘测研究工作,重新推算水口一福州沿程最低通航水位。在抛坝工程设计中,首次在福建省采用土工织物袋填充沙料作为坝芯,上覆块石的结构。
  (十)沙溪河三明至高砂坝上航段航运工程
  交通部“九五”期间计划项目,1998年12月由省计委批复立项,按V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2x300吨级船队,航段里程为46.7公里。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有沙县城关电站和斑竹电站两座V级船闸,3个300吨级码头作业区、航道整治工程及航标工程。
  (十一)晋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
  自晋江顺济桥至前浦河段,长13公里。整治前,泉州内港已建成500吨级泊位3个,200吨级泊位3个。但该航段浅滩交错,最浅水深仅0.1米,浅滩总长度为3.2公里,占该航段总长度的21.3%。500吨级的船舶在高潮位时减载方能通航。由于水深严重不足,影响码头的利用率,制约泉州内港航运业的发展。2001年1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二)罗源湾深水航道一期工程
  按单向航道标准设计。口外锚地至湾内规划的牛坑湾作业区、碧里作业区、可门作业区航道,航程约36.2公里。口外至将军帽航段自然水深条件良好,30万吨级船舶不需要乘潮通航,30万吨级航道底宽为350米(可满足5万吨级双向航道的要求)、航道设计底标高-26.0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将军帽至碧里作业区5万吨级航道设计底宽为200米,S航道设计底标高为-13.5米(为兼顾发展目标,炸礁区炸至-15.0米),5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乘潮保证率为90%,乘潮历时为10小时,乘潮水位1.54米,可同时满足3万吨级船舶不乘潮通航。2005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三)福州港江阴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
  兴化湾进出港有南日水道和兴化水道两条天然水道。在工程设计中,对这两条航道进行优选,兴化水道顺直,不需炸礁,少量疏浚即可,通航条件优越,而且兴化水道的路屿航门在大潮时水流湍急,可满足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具备将来建设25万~30万吨大型深水航道的条件,而南日水道需炸礁疏浚,航道浅,转向角较大。该工程设计开辟兴化水道作为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通道。2001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四)湄洲湾10万吨级主航道及支航道
  湄洲湾港阔水深,但湾内分布着众多岛屿及水下暗礁。经全面勘察及对多个航线方案比选,确定的10万吨级主航道穿越航门,仅在白牛浅滩航段需少量疏浚,无需炸礁,可在短时间内建成福建省第一条1〇万吨级航道。1991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湄洲湾火电厂支航道是火电厂的运煤专用支航道,配套建设水上过驳锚地,用于大型散货船系泊及水上煤炭过驳作业。设计建设1〇万吨系船浮筒,系船浮筒受力计算考虑船舶及风、潮流、波浪的组合,计算锚链所受的拉力及沉锤的破土力,设计采用42吨沉锤及相应强度的锚链及卸扣等,是福建省首次设计建设的大型系船浮筒锚地,1998年10月完成设计。
  (十五)泉州后渚港区及通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
  泉州后渚港区及通海航道平均水深3.3米,航槽流速缓慢,港池平均水深2.7米。工程整治范围:上起石油码头,下至湾口引航锚地,全长16.9公里。工程内容为抛项工程、疏浚工程和航标工程。1996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六)厦门港航道工程
  厦门港1〇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设计阶段,曾对青屿水道以外航线走南碇岛航线(靠近大陆沿岸)和走东碇岛北航线(靠近金门水域)进行反复比选论证。鉴于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的缓和趋势,且在东碇岛北航线疏浚工程量少,水深条件好,因此设计外航道推荐开辟东碇岛北航线。
  内航线做两个方案比选,确定航线条件好的方案。1998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设计航道尺度按满足1〇万吨级油轮乘潮通航。厦门湾1〇万吨级航道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拓宽增深,航道底标高-12.0米,航道底宽250米,第三代集装箱船基本不乘潮通航。厦门港东渡港区猴屿西航道工程是新开辟进出东渡港区的航段。该航段长3_3公里,最小水深不到1.0米,地形较复杂,水域狭窄,礁石密布。在对多个航道平面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后,推荐的航线方案炸礁工程量较少,与原东渡航道平顺衔接,与两侧的大屿岛和猴屿岛有一定安全距离,对位于白海豚保护核心区的炸礁工程也提出了全面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2001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七)厦门一金门航道(厦门航段)工程
  厦金航道由厦门与金门港务部门共同建设,由省港航院设计厦金航道厦门航段。2005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从和平码头到水头码头,利用自然水深,不疏浚炸礁,航道沿程配布航标,航线设计难度较大。经扫海测量和查阅历史海图等资料,航线沿四号锚地北缘,避开浅礁,穿二担航门与金门航段平顺衔接。航线布置考虑到已通航数年厦金船舶的习惯航线,完整保留四号锚地。设计航道尺度,除满足厦金客船的通航要求外,还可满足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5000吨级货船单向乘潮通航。
  该航道航标贴近厦门岛岸边,受岸边建筑物和灯光影响很大,于是省港航院勘测中心会同厦门航标区提出灯浮标灯质和闪率设计采用快闪率(同步闪),可达到最佳的助航效果,明显地标明航道走向和界线,克服厦门环岛路夜间背景灯光影响,并能与邻近锚地、主航道航标区别开来,但该设置不符合现行航标设计规范(规范规定相邻的灯浮标应采用不同闪率),该灯质方案经上海海事局特批后实施。
  (十八)三都澳白马港区进港航道工程
  三都澳周边岸线总长450公里,海湾总面积570平方公里。澳内湾阔水深,风浪小,是国内少有的优良深水湾。但湾内有不少岛屿,许多航段水深流急且没有明确的航行线路,影响大型船舶航行安全。
  白马港区进港航道工程全长60公里,该工程从吉壁角引水锚地至白马港区42.2公里,其中,吉壁角锚地至青山北礁E点长20公里,为双向航道,不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从E点至白马港区22.22公里,为单向航道,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乘潮保证率40%)。吉壁角锚地经C点至城澳港万吨级多用码头,长18.2公里,为双向航道,不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1999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九)大唐宁德电厂码头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
  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单向航道,长31公里,航道底宽180米,设计底标高-10.5米,转弯半径为1125.250米,乘潮水位5.2米,乘潮保证率为95%。设计代表船型为225米x32.3米xl3米(长x宽x满载吃水)。2004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