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港口 航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8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港口 航道
分类号: U658;U612.32
页数: 87
页码: 137-223
摘要: 本章记述了福建各个港口、航道情况。包括勘察设计、建设、港口生产几方面。
关键词: 航道 港口 福建

内容

第一节 勘察设计
  1990-2005年,港航工程勘察设计共完成项目约445项,主要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省交规院)和省港航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省港航院)承担。
  -、港口码头
  典型港口码头工程共17项,其中,10项由省交规院完成,7项由省港航院完成。
  (一)福州港松下港区3万吨元洪码头
  元洪码头是国内第一座由外商独资建设的深水码头。1992年9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全长230米,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建设规模:一期码头年散粮通过量20万吨,件杂货30万吨(包括集装箱),建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及配套设施。二期码头扩建后年散粮通过量20万吨,集装箱年通过量9.6万标箱。在设计方案竞标中,因提出采用国内推广应用直径1.2米大管桩新技术而中标。
  (二)福州港江阴港区5万吨级大型集装箱码头
  该码头是福州外港的起步工程,也是福州港已建成的最大的专业集装箱深水泊位,码头总长375米,为重力墩式结构,年吞吐能力35万标箱,工程总投资约4.28亿元。可靠泊第四代、第五代大型集装箱船舶。设计中堆场采用集装箱堆场无沟排水系统,引堤采用抛石爆破挤淤、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码头基床爆夯加固、堆场超载预压等新技术。该码头2002年底建成投产。
  (三)福州港筹东河砂码头
  该项目与交通部二航院联合设计。装船泊位长210米,码头平台长120米,嵌岩灌注桩码头结构,设计年吞吐量达300万吨,可靠泊2万吨级船舶,是福州港当时最大的专业化散货专用泊位。设计中采用1.8米大直径嵌岩灌注桩。1994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1998年底建成投产,2002年河砂吞吐量达350万吨,超过设计水平。
  (四)危险品专业化码头
  危险品专业化码头设计,涉及码头消防、周边环保等问题。1992年3月,福州红山2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靠船长度为90米,泊位总长225米,设计年通过量为85.85万吨,可靠泊万吨级油轮。1994年9月完成长乐机场万吨级油码
  第四章 港口航道头工程施工图设计,码头靠船平台长110米,泊位总长253米,为重力堤式结构,油码头年进口航空煤油30万吨,年设计通过量为131万吨。1995年1月完成BP液化气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
  (五)外海工程
  典型的无掩护外海工程主要有晋江围头万吨级码头工程、泉州深沪港区万吨级码头工程和崇武对台码头技改扩建工程等。此外,沿海陆岛交通码头亦多为外海工程。1995年2月完成晋江围头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1998年6月完成泉州深沪港区万吨级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为确保码头安全,对构造物的消浪防护工程精心设计,设计波高达7.2米以上。
  (六)福州台泥水泥有限公司2万吨级散货码头工程
  该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2003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平台220米,栈桥264.7米,年货物吞吐量95万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质,码头基础结构分别采用60厘米x60厘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带H型桩尖的预应力砼方桩和直径1.8米的嵌岩灌注桩三种桩型。装卸工艺采用两台轨距16米、时效1200吨/小时桥式抓斗卸船机。通过能力150万吨/年,工程总造价0.78亿元。
  (七)福州可门火电厂一期工程码头
  该码头建设五万吨级(结构受力按10万吨级散货船)卸煤码头和万吨级重件码头泊位各1个,总长为440米。2003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设计通过能力为600万吨/年,工程总造价3.0亿元。码头采用高桩梁板结构,桩基采用直径100~120厘米钢管桩。桩长50~86米,为省内首座超长桩基础的码头,最长钢管桩达86米,并设1座宽16米、长379.86米的栈桥。装卸工艺采用两条作业线,配置两台轨距26米、外伸距30米、额定效率为1600吨/小时的桥台抓斗卸船机。
  (八)国电福建南埔电厂5万吨级煤码头工程
  该码头位于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区,该项目在省内首次采用挖入式港池平面布置形式,增加深水岸线资源。2004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为突堤式重力沉箱结构,全长320米,码头前沿水深13.5米,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年通过煤炭560万吨,工程总造价2.39亿元。为降低码头及周边环境的粉尘污染,采用覆盖式皮带机。
  (九)福州港江阴港区4号、5号泊位工程
  该工程2005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建设五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两个(可兼靠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码头前沿设计水深达18米,年吞吐量70万标箱,总投资13.55亿元。泊位总长661米,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前方陆域面积99.15万平方米。码头装卸配备集装箱装卸桥,最大设备能力外伸距70米,吊重能力80吨。(十)泉州港围头港区十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该泊位设计吞吐量25万标箱/年(远期吞吐量50万标箱/年),工程总投资约2.53亿元,码头总长度441米。外侧为斜坡式防波堤,采用17~21吨扭王块护面,可抵御9米高的波浪,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外海深水泊位;内侧为重力式沉箱码头结构。2005年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码头前沿装卸设备配置2台起重量50吨、外伸距50米、轨距30米的集装箱装卸桥。
  (十一)马銮湾核心区护岸、清淤回填造地工程
  厦门马銮湾核心区护岸、清淤回填工程是马銮湾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銮湾环湾护岸总长13.97公里,清淤面积8.25平方公里,陆域形成面积8.74平方公里。至2005年,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一期工程工可及施工图设计和二期工程工可及初步设计。
  (十二)宁德港福安白马港区下白石3000吨级杂货码头
  该工程依托现有3000吨级杂货码头,建设滚装设施,滚装设施由趸船、滚装平台、撑杆、撑墩、活动引桥、栈桥和锚泊系统组成。趸船为钢结构,与滚装平台和活动引桥组成滚装码头,通过锚泊系统定位。滚装平台平时与趸船的下游端对接,组成总长64米的浮码头,允许靠泊1000吨以下的各型运输船舶。当作为滚装码头使用时,滚装平台与趸船海舷相连,与3000吨级杂货码头组合使用,可以单向靠泊3000吨级滚装船和3000吨级以下各型登陆舰艇,满足交通战备需要。
  (十三)福建吴航不镑钢制品有限公司1、2号泊位工程
  该工程设计年吞吐量80万吨,建设5000吨级和3000吨级货运泊位各1个。码头结构采用嵌岩灌注桩高桩梁板式结构,码头装卸机械配备16吨门座式起重机,水平运输机具采用20吨汽车。该码头200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十四)长门油库3000吨级石化码头
  该工程设计年吞吐量50万吨,其中,进口30万吨,出口20万吨。泊位等级3000吨级石油、化工品泊位1个。码头水工主体采用墩式嵌岩灌注桩框架结构,码头由两个靠船墩、中间工作平台、联系桥、栈桥及系缆墩组成。该码头2007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
  (十五)沿海陆岛交通码头
  沿海27个陆岛交通码头包括:莆田市湄洲湾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平潭钱便澳500吨级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林进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红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沙洲陆岛交通码头工程、仓山螺洲吴凤陆岛交通码头工程、闽侯县龙祥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横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霞浦县长腰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白匏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虎头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仙游海安陆岛交通码头工程、罗源松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莆田鹅头岛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泉州市丰泽区浔埔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连江县前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漳浦县横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平潭县钟门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平潭县乐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连江县大涂东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连江县琯头镇琯头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莆田蒋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市橄榄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甫田市东浦镇乐屿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宁德市鸡公山陆岛交通码头工程、霞浦外浒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和霞浦西洋陆岛交通码头工程。
  (十六)福建沿海海事局工作船码头
  福建海事局宁德海事城澳工作船码头、福州海事罗源工作船码头、福州海事台江工作船码头、福州海事平潭工作船码头、甫田海事工作船码头、泉州海事石狮工作船码头、泉州海事晋江工作船码头和漳州海事东山工作船码头等工程,以靠泊60米、40米海上巡逻艇为主,兼顾最大靠泊3000吨级巡逻艇。根据海事工作船使用的特点,并考虑到本省沿海潮差较大,固定式码头人员上下不方便等情况,巡逻艇码头主要采用浮码头形式。浮码头主体以钢质趸船、活动引桥、撑杆及锚泊系统组成。
  (十七)华能福州电厂扩建工程中煤码头扩建泊位稳槽工程研究和设计
  福建省重点工程,1995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二期煤码头建设在一期码头上游,处于30~40米深槽,码头桩基以嵌岩套箱钢管桩的结构形式,其钢管的套箱又落在人工抛石基床上,如何确保抛石基础稳定成为码头基础建设的关键所在。研究工作中采用河演分析、数模试验等手段探明深槽形成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治理工程措施,预测工程措施的效果。
  二、航道、航标
  典型航道、航标工程19项,其中,1~3项由省交规院完成,4~19项由省港航院完成。
  (一)福清湾3万吨级进港大型深水航道工程
  为配合福清元洪投资区和松下港区开发建设,该工程与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等单位协作开展。1992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航道海域区内礁石多、水深流急,浅滩开挖3~4米后,至2005年尚能保持水深7米以上的原设计水深,保证元洪码头的正常运营。
  (二)厦门造船厂10万吨级舾装码头和3.5万吨级滑道船台
  该工程是厦门造船厂易地改造工程,设计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质特点,当时在全省首次采用重力式扶壁结构,工程投资少,施工方便。1999年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0年建成投产。(三)漳州后石电厂十万吨级航道工程
  该大型航道工程所处海区自然条件复杂,设计中经反复研究论证,合理选择航线,设计航道水深14米,晤屿南侧浅滩开挖无明显回淤。航标设计采用灯阵光源新技术,航行安全。1999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四)大型散货码头7万吨级支航道工程
  南浦电厂7万吨级支航道,长3.0公里。2004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05年与码头同步建成。
  (五)福建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包括福建省内河Ⅶ级以上航道,航道总里程约2000公里。按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两个层次进行规划。闽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航道是本次规划的重要航道,总里程550公里。规划范围内除重要航道外,均为一般航道。其中,九龙江北溪和汀江干流共227公里航道在规划期内开发建设,其余1075公里的一般航道规划作为资源储备加以保护。内河航道规划结合航电枢纽建设,走渠化梯级道路,同时,规划配套建设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和内河航运支持保障系统。2006年12月完成规划工作。
  (六)闽江下游南港航道整治规划
  闽江南港航道整治规划从淮安至乌龙江大桥,航道里程40公里。规划提出南港整治线布置和航线布置方案,对南港的水文泥沙条件、河床演变现况进行分析,根据2000-2001年观测的潮位资料推算淮安至峡南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取丁坝和潜坝等整治工程措施,使南港航道达到通航500吨级船舶的Ⅳ级航道标准。2002年12月完成规划工作,并与福建省水利规划院的南港河道整治规划合并,形成闽江南港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七)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
  福建省“八五”期间重点工程,海洋三所、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华东水利学院等科研单位、高校参与前期工作,由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省港航管理局设计室联合设计。技术难点在于大屿、新丰、中沙、马祖印、内沙和外沙六大碍航浅滩的整治。项目前期开展全面深入的勘察、科研工作,包括闽江口大规模水文泥沙测验、浅地层剖面探测、钻探、放射性示踪沙和水下地形测量研究等,较全面地掌握闽江口的水文泥沙特征、浅滩演变及其成因、泥沙运动规律。同时,在福建省航道模型试验中心的闽江口通海航道整体物理模型上对各浅滩整治工程方案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其中,内沙浅滩是整治的重点浅滩,开展两个阶段共25组工程方案的物模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整治工程方案。1990年2月至1997年1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八)水口电站升船机承船厢拖运工程
  省重点工程。水口电站升船机承船厢长123米,宽16.1米,高6.3米,重量达1300多吨,在马尾造船厂拼装。因水口一福州解放大桥航道底宽20米,水深1.5米,弯曲半径150米,无法满足承船厢拖运要求(航宽50米,水深1.8米,弯曲半径大于300米),且电站1993年4月截流后坝下河段发生剧烈变化,沿程要通过7座大桥,20个浅滩。为确保升船机在翌年汛期前安装好,对电站1〇〇〇立方米/秒、15〇〇立方米/秒、2000立方米/秒和2500立方米/秒四种流量的放水方案进行水面线推算,并对放水方案进行优化(因枯水季节电站的水十分宝贵),最终决定采取上段加大电站下泄流量,中段采取疏浚,下段采取乘潮的方式进行拖运,并对承船厢拖运时间、电站放水时间及流量均作出详细安排。1996年9月28日在马尾拖运,9月29日拖运至水口坝下停泊区,创造了闽江干流拖带航运的最大纪录。该工程的论证研究、设计及实施,确保了水口电站升船机按时安装。
  (九)高砂电站坝下至福州航运工程
  交通部“八五”期间内河航道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除航道整治工程外,还包括船闸、港口作业区等内河航运支持系统。工可研究和初步设计由交通部水规院和省港航局设计室共同完成,施工图设计由后者完成。1999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水口一福州航段由于受到水口电站建设、坝下大量无序挖取沙等影响,河床下切,低水位大幅下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多项勘测研究工作,重新推算水口一福州沿程最低通航水位。在抛坝工程设计中,首次在福建省采用土工织物袋填充沙料作为坝芯,上覆块石的结构。
  (十)沙溪河三明至高砂坝上航段航运工程
  交通部“九五”期间计划项目,1998年12月由省计委批复立项,按V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2x300吨级船队,航段里程为46.7公里。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有沙县城关电站和斑竹电站两座V级船闸,3个300吨级码头作业区、航道整治工程及航标工程。
  (十一)晋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
  自晋江顺济桥至前浦河段,长13公里。整治前,泉州内港已建成500吨级泊位3个,200吨级泊位3个。但该航段浅滩交错,最浅水深仅0.1米,浅滩总长度为3.2公里,占该航段总长度的21.3%。500吨级的船舶在高潮位时减载方能通航。由于水深严重不足,影响码头的利用率,制约泉州内港航运业的发展。2001年1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二)罗源湾深水航道一期工程
  按单向航道标准设计。口外锚地至湾内规划的牛坑湾作业区、碧里作业区、可门作业区航道,航程约36.2公里。口外至将军帽航段自然水深条件良好,30万吨级船舶不需要乘潮通航,30万吨级航道底宽为350米(可满足5万吨级双向航道的要求)、航道设计底标高-26.0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将军帽至碧里作业区5万吨级航道设计底宽为200米,S航道设计底标高为-13.5米(为兼顾发展目标,炸礁区炸至-15.0米),5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乘潮保证率为90%,乘潮历时为10小时,乘潮水位1.54米,可同时满足3万吨级船舶不乘潮通航。2005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三)福州港江阴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
  兴化湾进出港有南日水道和兴化水道两条天然水道。在工程设计中,对这两条航道进行优选,兴化水道顺直,不需炸礁,少量疏浚即可,通航条件优越,而且兴化水道的路屿航门在大潮时水流湍急,可满足大型船舶安全通航,具备将来建设25万~30万吨大型深水航道的条件,而南日水道需炸礁疏浚,航道浅,转向角较大。该工程设计开辟兴化水道作为5万吨级深水航道的通道。2001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四)湄洲湾10万吨级主航道及支航道
  湄洲湾港阔水深,但湾内分布着众多岛屿及水下暗礁。经全面勘察及对多个航线方案比选,确定的10万吨级主航道穿越航门,仅在白牛浅滩航段需少量疏浚,无需炸礁,可在短时间内建成福建省第一条1〇万吨级航道。1991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湄洲湾火电厂支航道是火电厂的运煤专用支航道,配套建设水上过驳锚地,用于大型散货船系泊及水上煤炭过驳作业。设计建设1〇万吨系船浮筒,系船浮筒受力计算考虑船舶及风、潮流、波浪的组合,计算锚链所受的拉力及沉锤的破土力,设计采用42吨沉锤及相应强度的锚链及卸扣等,是福建省首次设计建设的大型系船浮筒锚地,1998年10月完成设计。
  (十五)泉州后渚港区及通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
  泉州后渚港区及通海航道平均水深3.3米,航槽流速缓慢,港池平均水深2.7米。工程整治范围:上起石油码头,下至湾口引航锚地,全长16.9公里。工程内容为抛项工程、疏浚工程和航标工程。1996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六)厦门港航道工程
  厦门港1〇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设计阶段,曾对青屿水道以外航线走南碇岛航线(靠近大陆沿岸)和走东碇岛北航线(靠近金门水域)进行反复比选论证。鉴于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的缓和趋势,且在东碇岛北航线疏浚工程量少,水深条件好,因此设计外航道推荐开辟东碇岛北航线。
  内航线做两个方案比选,确定航线条件好的方案。1998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设计航道尺度按满足1〇万吨级油轮乘潮通航。厦门湾1〇万吨级航道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拓宽增深,航道底标高-12.0米,航道底宽250米,第三代集装箱船基本不乘潮通航。厦门港东渡港区猴屿西航道工程是新开辟进出东渡港区的航段。该航段长3_3公里,最小水深不到1.0米,地形较复杂,水域狭窄,礁石密布。在对多个航道平面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后,推荐的航线方案炸礁工程量较少,与原东渡航道平顺衔接,与两侧的大屿岛和猴屿岛有一定安全距离,对位于白海豚保护核心区的炸礁工程也提出了全面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2001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七)厦门一金门航道(厦门航段)工程
  厦金航道由厦门与金门港务部门共同建设,由省港航院设计厦金航道厦门航段。2005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从和平码头到水头码头,利用自然水深,不疏浚炸礁,航道沿程配布航标,航线设计难度较大。经扫海测量和查阅历史海图等资料,航线沿四号锚地北缘,避开浅礁,穿二担航门与金门航段平顺衔接。航线布置考虑到已通航数年厦金船舶的习惯航线,完整保留四号锚地。设计航道尺度,除满足厦金客船的通航要求外,还可满足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5000吨级货船单向乘潮通航。
  该航道航标贴近厦门岛岸边,受岸边建筑物和灯光影响很大,于是省港航院勘测中心会同厦门航标区提出灯浮标灯质和闪率设计采用快闪率(同步闪),可达到最佳的助航效果,明显地标明航道走向和界线,克服厦门环岛路夜间背景灯光影响,并能与邻近锚地、主航道航标区别开来,但该设置不符合现行航标设计规范(规范规定相邻的灯浮标应采用不同闪率),该灯质方案经上海海事局特批后实施。
  (十八)三都澳白马港区进港航道工程
  三都澳周边岸线总长450公里,海湾总面积570平方公里。澳内湾阔水深,风浪小,是国内少有的优良深水湾。但湾内有不少岛屿,许多航段水深流急且没有明确的航行线路,影响大型船舶航行安全。
  白马港区进港航道工程全长60公里,该工程从吉壁角引水锚地至白马港区42.2公里,其中,吉壁角锚地至青山北礁E点长20公里,为双向航道,不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从E点至白马港区22.22公里,为单向航道,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乘潮保证率40%)。吉壁角锚地经C点至城澳港万吨级多用码头,长18.2公里,为双向航道,不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1999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十九)大唐宁德电厂码头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
  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单向航道,长31公里,航道底宽180米,设计底标高-10.5米,转弯半径为1125.250米,乘潮水位5.2米,乘潮保证率为95%。设计代表船型为225米x32.3米xl3米(长x宽x满载吃水)。2004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八五”期间,全省港口建设完成投资7.79亿元,年平均增长1.68%。在此期间,福州港新港区一期工程(2个万吨级泊位)、松下港区元洪码头、莆田港秀屿万吨级码头、福建炼油厂10万吨级码头、晋江深沪万吨级码头和厦门港东渡二期码头等深水码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九五”期间,全省港口建设完成投资10.09亿元,年平均增长20.43%。在此期间,福州港新港区二期码头、3.5万吨级河砂码头、晋江围头万吨级码头和漳州港招银港区3号泊位等深水码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十五”期间,全省港口建设完成投资58.23亿元,年平均增长50.55%。在此期间,宁德港城澳万吨级码头,福州港江阴港区1号泊位,罗源湾碧里作业区3号泊位,莆田港秀屿3.5万吨级码头,泉州港肖厝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石湖作业区3号泊位,厦门港东渡港区三期码头,海沧港区2号、3号泊位,漳州港后石电厂10万吨级煤码头和招银港区4号、5号泊位等深水码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05年底,全省沿海港口拥有码头泊位39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66个,货物吞吐能力1.17亿吨,其中集装箱515万标箱。福州港从河口港向深水海港迈进,厦门港港口大型化、集约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一、福州港
  福州港西起福州市区,东至闽江口,南至兴化湾,北至罗源湾,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地域跨度大,北距上海港420海里、温州港174海里,南距香港420海里、广州港549海里、厦门港201海里。
  1990年后,福州港建设迅速发展。1993年、1995年青州港区(2004年为青州作业区)一、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1994年,松下港区元洪码头建成投产。1995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027.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07万标箱,跨人全国沿海千万吨级港口行列,跻身全国港口国际集装箱年吞吐量“十强”。1996年8月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2000年江阴港区起步工程动工建设,标志着福州港由河口港走向深水海港,跨人河口港和深水海港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时期。2003年10月7日,开通往西非的远洋班轮航线,结束了福州港没有远洋班轮航线的历史。
  2000-2005年,加大港口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多元投资建港体制逐步形成,呈现国有、民营及外资投资建港的新局面。青州作业区6号泊位平战结合滚装码头、
  第二节 建设魁岐二期码头、江阴港区1号多用途泊位(兼靠5万吨级集装箱船)、福清融侨码头改扩建工程、连江琯头长门液化气码头、福州台泥洋屿2万吨级专用码头、福州开发区顺利2万吨级建材码头、中油福州5000吨级油品专用码头、江阴港区0号泊位(交战项目)及罗源湾狮岐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等12个项目计13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相继建成投产,新增吞吐能力549万吨,其中集装箱23万标箱。
  为加快福州港深水外港的建设步伐,福州港着力推进罗源湾港区、江阴港区和松下港区以工业项目带动港区开发的配套专用大型深水泊位及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的开发。
  (一)港域港区
  1990-1995年,福州港由河口港组成,即闽江口内港区。自1996年起,福州港由河口港与海港组成。河口港居闽江下游河口段,全长67.2公里。海港北起罗源湾,南至兴化湾北岸,东到平潭岛,划分为闽江口内港区、松下港区、江阴港区和罗源湾港区4个港区。
  闽江口内港区上游以闽江解放大桥和乌龙江大桥为界,下游以一尖尾山、半洋礁、七星礁和沙峰角所连折线为界。该港区下辖台江、马尾、青州、筹东、松门、长安、小长门和琅岐8个作业区,主要为承担福州市区能源物资、原材料、客运、沿海及近洋集装箱运输的综合性港区。
  江阴港区位于福州江阴半岛南端,是国家交通部规划建设的国际集装箱和大型散货中转港区。港区以兴化湾的万安、塘屿、南横岛及南日岛东侧的大桥山所连折线为东港界,南日水道西侧石城山东南灯桩与南日岛西端灯桩连线为南港界。港区距上海港532海里,距香港360海里,距基隆港150海里,距福厦高速公路人口处20公里。港区水深港阔,避风条件好,深水岸线7.1公里,可供建设30个深水泊位,部分岸线可供建设20万~30万吨级特大型深水泊位。2002年9月9日,江阴港区1号泊位码头主体工程正式竣工,标志着福州市告别了没有深水集装箱外港的历史。江阴港区2号泊位于2005年3月1日开工建设,3号泊位于2005年5月18日开工建设,建设规模均为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设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均为12万标箱。2005年3月,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北京华富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煤炭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国电江阴电厂7万吨级煤码头工程开工建设,年卸煤能力可达450万吨。
  松下港区位于福清湾北岸,后方紧邻元洪投资区,处于长乐市和福清市交界,以福清湾的牛角、东洛列岛中的东银岛、竹排岛、乌猪岛、屿头岛东北端和福清东营村东侧所连折线为港界。相继建成元洪作业区4号泊位(元洪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5号泊位(元载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及牛头湾作业区1号泊位(康宏7万吨级散杂货泊位)。罗源湾港区位于罗源湾内的南、北两岸,分属连江县和罗源县,由可门、迹头、碧里、牛坑湾和将军帽等作业区组成,包括可门角与虎头角连线所围成的罗源湾口可门以内的全部水域,以及可门口北锚地和南描地水域。港区是以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深水港区,拥有狮岐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及在建的华电集团可门电厂配套5万吨级煤炭接卸泊位,另有罗源湾福建散货中转运中心、罗源湾可门石化储运基地等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
  (二)港口设施
  1.码头、锚地
  1990-2005年,松下港区元洪码头、江阴港区1号泊位、罗源湾港区狮岐3万吨级码头、吉安油码头、长乐机场油码头及华能2号、3号泊位先后建成投产。2005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3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3个),码头岸线总长11.6公里。
  松下港区元洪码头(元洪作业区4号泊位)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1个,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形式,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为50万吨。码头平台长230米、宽30米。码头通过桟桥及引堤与面粉厂陆域南面道路衔接,栈桥长111米、宽12米,引堤长149米、宽12米,陆域纵深524.7米,陆域形成面积约137550平方米。码头于1992年开工建设,1994年验收并投入使用。
  江阴港区1号泊位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为重力式结构,年设计吞吐能力为298万吨,其中集装箱35万标箱。码头泊位长320米、预留过渡段长55米,陆域纵深约1000米。码头于2000年6月开工建设,2002年9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罗源湾港区狮岐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泊位1个,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80万吨,其中集装箱6万标箱。码头泊位长230米、宽37.2米,平台两端部各设东、西引桥一座,东引桥长82.8米、宽12米,西引桥长82.8米、宽14米,散货堆场面积39728平方米,重箱堆场面积16709平方米。码头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次年完工。
  牛头湾作业区1号泊位(康宏7万吨级散杂货码头)7万吨级散杂货泊位1个,为高桩梁板式结构形式,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为98万吨。码头平台长300米,码头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
  2.仓库、堆场
  1990年初,福州港拥有生产用库场总面积13.85万平方米,其中,仓库31660平方米,堆场106880平方米。1995年,建成金井码头,建置堆场5000平方米、仓库3600平方米。建成兴闽油库码头,建置储罐89600平方米。2000年,长通码头建成,建置堆场10170平方米。2003年,建成江阴1号泊位工程,建置堆场54965平方米。2005年,建成罗源湾港区狮岐码头工程,建置堆场51672平方米。
  至2005年,福州港拥有生产用库场总面积116.08万平方米,其中,堆场773725平方米,仓库65592平方米。
  3.装卸设备
  1990年,福州港共有装卸机械108台,其中,门座起重机5台、固定式起重机16台、轮胎起重机20台、浮式起重机1台、叉式装卸车31台、单斗车4台、牵引车23台、推耙机2台、装车机1台、卸车机5台。
  2005年,福州港共有生产用装卸机械366台,其中门座式起重机17台、汽车吊2台、轮胎起重机31台、轻型桥吊1台、岸桥式起重机11台、固定吊1台、轮胎吊2台、双主梁门式起重机1台、内燃式起重机1台、龙门起重机1台、正面吊8台、胶带输送机6台、皮带输送机94台、下驳皮带机1台、上砂机1台、叉式装卸车49台、集装箱跨运牵引车24台、集卡车3台、集装箱叉车1台、拖车18台、装船机10台、卸船机1台、推靶机14台、装载车30台、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29台、堆高机2台、斗轮机1台、堆料机5台和取料机1台。
  4.疏港交通
  福州港陆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公路经104国道、316国道、324国道和罗长高速公路、福厦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铁路通过福马、外福线接鹰厦线、浙赣线,与全国铁路网相通,铁路专用线3618米,其中,装卸线长1385米。航空通过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可到达全国各地。
  闽江口内港区台江作业区直接依托福州城区,疏港主要通过福州江滨大道。马尾作业区集疏运以福马公路、福州江滨大道和福马铁路为主。青州作业区港外疏港公路经青州路与福马公路、江滨大道相接。筹东作业区以后方投资区公路为主。松门作业区后方紧邻104国道。长安作业区集疏运依靠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至福州连接线及建设中的温福铁路。小长门作业区后方公路通过隧道与104国道相连。
  松下港区以福北一级公路为主要疏港道路,港区道路与元洪投资区路网相连。
  江阴港区集疏运主要通过扩建中的新江公路。
  罗源湾港区以公路为主,计划建设温福铁路可门港支线,沿疏港路进入港区。
  二、厦门港
  厦门港位于九龙江人海口,水路北距上海564海里,东距高雄165海里,南距香港292海里,可畅通地与沿海、世界诸港通航,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港湾外围岛屿形成天然屏障,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少淤。进港航道全长约42公里,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岸线总长154公里,其中可用于建港的深水岸线31.6公里。联检锚地14平方公里,港口水域面积34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被国家确立为沿海主枢纽港和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该港是由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由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东部港区及旅游客运等港区组成。
  1990年,厦门港建成大小泊位100多个,泊位总长2217.3米,货物吞吐量53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5万标箱。2000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1965.26万吨,进口量1156.12万吨,出口量809.14万吨,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08.5万标箱,首次突破百万标箱,排名世界第48位。2005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66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50万标箱,新建成的8个深水集装箱泊位和可停靠14万总吨的大型国际邮轮码头,具备全天候接待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能力。(一)港域港区
  1998年,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厦门港总体布局规划》,将厦门港划分为10个港区,分别是东渡、高崎、杏林、排头、大屿、嵩屿、客运、海沧、五通和刘五店港区。由省发改委于2000年组织编制,2004年完成的《厦门湾港口总体规划》,规划厦门湾主要发展东渡、海沧、嵩屿、招银、后石、刘五店和客运(含和平、五通)七大港区,形成“一湾七区”的发展格局。2004年,厦门市港务管理局组织编制完成《厦门港总体规划报告》,规划形成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和客运(含和平、五通)五大港区的发展格局。2005年2月3日,省长办公会议本着“湾港一体”、突破行政区划、统筹规划全厦门湾港口资源的思路,议定如下:将漳州招银、后石、石码3个港区与厦门现有各港区合并组成厦门港,授权厦门市政府对厦门港港口、水路运输行使管理权,厦门市港务管理局更名为厦门港口管理局。
  东渡港区位于厦门岛西北部的国际客运中心至北部的石湖山附近,是厦门港主要的商贸港区和港口货物运输的主体港区。东渡2号泊位为散粮专用泊位,并有国家粮食储备库。6~20号泊位岸线总长3363米,集中发展集装箱运输。后方为象屿保税区,具有区港联动、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2005年,该港区泊位总长6360.81米,拥有29个泊位,包含东渡一期、二期、三期码头、象屿新创建码头、国贸码头、鹭甬油码头和高崎码头等,最大靠泊能力为1〇万吨级,年货物通过能力2581万吨,年集装箱通过能力269万标箱,年旅客通过能力250万人次。
  海沧港区位于九龙江河口湾北岸、海沧台商投资区南部和东南部,可利用岸线11公里,是厦门湾内最有条件发展大规模集装箱码头的港区,也是厦门港靠泊集装箱干线班轮的主要港区之一。2005年,该港区泊位总长2117米,共有3个泊位,为海沧港区2号、3号、10号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为10万吨级,泊位年货物通过能力1155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71万标箱。
  嵩屿港区位于海沧台商投资区东南端,是主要能源进口港区。嵩屿港区共有5个泊位,包括博坦油码头、嵩屿电厂煤码头、综合码头及油码头。嵩屿附近向南建有嵩屿轮渡码头、海事局码头、博坦10万吨级油码头及油库。南侧岸线西端建有嵩屿电厂及配套的3.5万吨级煤码头、5000吨级重件码头。2005年,该港区泊位总长997米,最大靠泊能力为10万吨级,泊位年货物通过能力790万吨。客运港区位于厦门岛西南部,紧靠市中心,主要经营厦门至金门、香港和龙海等客运航线,以及厦门至鼓浪屿、厦门环岛等旅游航线。东渡客运区位于同益码头至东渡1号泊位南端之间。2005年,客运港区共有3个泊位,包含和平码头1~3号泊位等。刘五店港区作为厦门港远景重点发展的港区,将以集装箱运输、临港工业开发为主,并为对台经贸合作和“三通”服务。2005-年12月31日,厦门湾实行一湾一港的管理体制,八港区合一,包括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客运港区及漳州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和石码港区。
  (二)港口设施
  1.码头、锚地
  (1)码头
  1990-2005年,东渡港区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及国际货柜码头等大型集装箱泊位先后建成投产。2005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泊位7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码头岸线总长8901米。
  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码头。有2万吨级浮码头1个,6000吨级浮码头2个,浮码头前沿水深13米,其中,2个浮码头尺寸长度分别为100米、120米。客运大楼共有四层,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和平码头于1990年10月进行扩建改造,1992年12月23日竣工后投入使用,设计年通过旅客吞吐量52万人次。2001年1月,和平码头被确定为厦金航线试航与直航的首选停泊点。2004年2月起,该航线在原通航方案运作基础上,正式实行班轮化运作,2005年6月始,确定为每天12个航班。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暨厦金客运码头。可停靠14万总吨的大型邮轮,兼靠3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另有2个3000吨级客运泊位和2个工作船泊位,年吞吐量150万人次。主体码头岸线463米,前沿水深-12.4米。码头内的客运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于2007年初投入使用。
  厦门港海天码头。有万吨级集装箱装卸和杂货泊位3个,千吨级小轮码头2个,年设计吞吐能力350万吨,配套技术改造后达到400万吨。码头岸线长650米。1989年10月开工建设,1993年建成,次年验收投入使用,被称为东渡港第二期工程,配备35吨集装箱装卸吊桥2台、10吨门机3台和35吨集装箱龙门吊4台。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可停靠14万总吨大型邮轮,兼顾停靠3万吨以下内贸集装箱船舶。首期工程建设为大型国际邮轮泊位及小轮泊位工程,北段总长463.81米,国际旅游客运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150万人次,年集装箱吞吐能力5万标箱。码头为重力式沉箱结构形式。小轮码头岸线长341.44米,其功能分别为小型客轮码头及港口工作船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100万人次。工程总投资1.54亿元,于2003年9月8日动工兴建。
  嵩屿港区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岸线长度为1291米,2004年1月16日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12.4亿元,工程于2007年9月投产。
  东渡港区三期工程。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2个(10号、11号泊位),可靠泊5万吨级或不满载的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通用泊位1个(5号泊位),可停靠5万吨级集装箱船或10万吨级散货船。另有5000吨级杂货泊位1个,1000吨级杂货泊位3个,年设计吞吐能力集装箱45万标箱,杂货100万吨。1998年11月30日正式开工,2002年10月15日竣工。
  国际货柜码头。使用海沧港区1号、2号、3号泊位,岸线总长1083米,可供3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同时靠泊作业,码头前沿水深-13.3米至-17.5米,码头纵深800米,总面积73万平方米。1999年5月22日,厦门港成功开辟了第一条远洋航线,成功启动了厦门港从喂给港到干线港的转型。2003年5月12日,码头迎来了厦门港第一艘载箱量超8000标箱的集装箱船舶——“东方海外深圳”轮。2005年11月28日,海沧国际货柜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跻身百万标箱大港码头行列,成为厦门港继海天集装箱码头后第二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的码头。
  (2)锚地
  厦门港辖区有1号、3号、4号、5号和7号5个锚地,水域面积约19平方公里。港口锚地现状如下:
  1号锚地(港外)。形成水域面积1.54平方公里,可泊5万~10万吨级船舶。
  3号锚地(临时防台、避风)。形成水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可泊万吨级以下船舶。
  4号锚地(联检、引航)。形成水域面积6.4平方公里,可泊万吨级以下船舶。
  5号锚地(港内)。形成水域面积2.14平方公里,可泊千吨级船舶。
  7号锚地(危险品专用)。形成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可泊千吨级船舶。
  2.仓库、堆场
  1996年,厦门港生产用仓库堆场总面积760473平方米,总容量3万吨。2005年厦门港生产用仓库总面积1826196平方米,总容量2405348吨。其中,仓库面积47702平方米,容量215600吨;圆筒仓容积183240立方米,容量136000吨;油库容积15556立方米,容量12300吨,其中,成品油库容积15000立方米,容量12000吨;堆场面积1778494平方米,容量2041448吨。其中,煤场面积8万平方米,容量1188000吨。集装箱堆场面积612804平方米,堆存能力41000标箱。非生产用库场总面积9333平方米。
  系船浮筒共有2个,分布在猴屿、和平码头,为千吨级系船浮筒。
  3.装卸设备
  1990年,厦门港共有生产用装卸机械169台,其中,门座起重机9台、汽车起重机1台、轮胎起重机13台、桥式起重机1台、电动轮胎起重机11台、叉式装卸车59台、单斗车9台、集装箱跨运车7台、牵引车35台、搬运车2台、载重汽车13台、推靶机6台和推土机3台。
  2005年,厦门港共有生产用装卸机械588台,其中,固定式起重机11台、汽车起重机8台、轮胎起重机113台、门座起重机32台、浮式起重机1台、桥式起重机44台、门式起重机38台、气力输送机4台、皮带输送机72台、叉式装卸车102台、单斗车29台、集装箱跨运牵引车56台、载重汽车15台、装船机2台、卸船机4台、推靶机7台、装车机18台、卸车机2台、斗轮堆取机7台、集装箱起重机22台和装油臂1台。
  4.疏港交通
  厦门市已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为骨干,运输战场为枢纽的立体交通体系。厦门港陆路主要通过319国道、324国道、201省道、206省道和沈海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距东渡、海沧等主要港区仅半小时车程,75条航线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联网,形成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水运航线可通全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
  三、泉州港
  泉州港位于福建中部,处于福州市、厦门市两大中心城市中间,北至湄洲湾内澳,南至围头湾厦门市同安县莲河。泉州港北距上海515海里、距福州马尾157海里,南距香港327海里、距广州416海里,东距高雄165海里。海岸线总长427公里,大小岛屿207个,拥有湄洲湾、泉州湾、围头湾和深沪湾4大优良港湾,形成了肖厝港区、斗尾港区、泉州湾港区、围头湾港区和深沪湾港区5大港区,合计16个作业区和5个作业点。其中肖厝港区、斗尾港区、泉州湾港区是泉州市港口的中心港区。1995年底,泉州港共有码头泊位28个,最大靠泊能力为1万吨级,库场面积14.5万平方米,装卸机械105台。完成货物吞吐量680.5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80.7万吨,客运吞吐量2.59万人次。煤、油、矿建材料、化肥、盐和粮食等大宗货物合计占总吞吐量的90%以上。
  1997年,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进入全国沿海大型港口行列。1999年,港口吞吐量1521.19万吨,集装箱8.14万标箱,吞吐量首次超过福州港,位居全省第二。200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102.08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装箱22.61万标箱,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2位^2003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511万吨,集装箱41万标箱。2004年,内贸集装箱运输综合实力跃居全省首位,位列全国沿海港口前六名,被交通部列为全国沿海内贸集装箱枢纽港。2005年底,全港拥有生产性泊位5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主要经营石油及其制品、集装箱、杂货等运输业务。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046万吨,其中,集装箱63万标箱。
  (一)港域港区
  泉州港港口岸线长44.46公里。2004年,为适应泉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打造亿吨大港的需要,新修编《泉州港总体规划》,将港口区划为5个港区,即肖厝港区、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围头湾港区和斗尾港区,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
  肖厝港区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湄洲湾内澳西南岸,面对莆田市秀屿港区,距湄洲湾口15海里。地处肖厝镇沙格村,水域范围北起白埕礁经横屿向南5公里以西,岸线总长14.6公里,面积3430万平方米。陆域东起沙格水产站,南至瑞云殿,西北临海边,面积5.4万平方米。该港区由肖厝、鲤鱼尾两个作业区及峰尾作业点组成,主要承担件杂货、散货、成品油、原油及煤炭运输。
  泉州湾港区位于泉州湾西北岸之晋江与洛阳江汇合处,东起祥芝灯塔,西至泉州顺济桥,北至惠安洛阳桥,自然岸线长68公里,水域面积16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52.5万平方米。由秀涂、石湖、祥芝、后渚和锦尚5个作业区及崇武、内港(老港区)两个作业点组成,主要承担件杂货、成品油、粮食、集装箱及客货运输。
  深沪湾港区位于泉州湾口西南侧,晋江市深沪镇与石狮市永宁镇交界处,距泉州湾和围头湾各约12海里,是一个自然海湾。深沪湾港区由深沪、梅林作业区组成,分别担负南安市、石狮市货物进出口业务。由于深沪湾对外贸易甚少,主要作为中外往来船舶避风停泊的基地。
  围头湾港区位于厦门港东侧约30海里,东北距泉州湾约32海里,由围头、石井、安海(水头)、东石和菊江5个作业区组成,主要承担集装箱、成品油及件杂货运输。
  斗尾港区位于湄洲湾西南岸辋川溪人海口右岸,地处惠安县斗尾。港区范围从斗尾桥至盐业码头,岸线长1.5公里,陆域4000平方米,水域4万平方米。斗尾港区是泉州市的中心港区之一,由斗尾、外走马埭两个作业区和小咋、大咋两个作业点组成。
  (二)港口设施
  1.码头、锚地
  (1)码头
  2005年底,泉州港码头岸线总长7424米,最大散杂泊位7万吨级,在建最大液散泊位30万吨级,在建最大集装箱泊位10万吨级。
  国电泉州发电有限公司5万吨级卸煤码头。5万吨级自用卸煤码头和工作船码头各1个,设计年耗煤140万吨。码头泊位总长320米、宽30米,码头停泊水域长365米、宽65米。
  肖厝港区沙格万吨级码头(1号泊位)。3.5万吨级泊位1个,码头长192米,于1985年底开始兴建,1990年初投产。
  肖厝港区7万吨级码头(11号泊位)。7万吨级泊位1个、工作船泊位2个及预留滚装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能力为300万吨。码头泊位长280米,前沿水深-15米,回旋水域水深-11.6米,配备4台门机。2005年2月21日开工建设。
  肖厝2号、3号泊位。2号泊位为万吨级泊位1个,泊位长140米,港池水深-9.7米。3号泊位为5万吨级泊位1个,泊位长291米,港池水深-14.2米。设计年吞吐量350万吨,码头堆场面积2500多平方米,配备40吨集装箱散杂货兼用的多功能桥吊、40吨多用途门座起重机、25吨轮胎式电动起重机、45吨正面吊、25吨叉车及小叉车、集装箱牵引车和装载机等港口机械。1998年7月动工建设,2003年6月竣工,总投资2.2亿元。
  惠安盐业码头辋川转运站。800吨级泊位1个,年转运货物吞吐能力10万吨,码头封闭式堆场面积7000平方米。1998年5月经省盐业局和泉州港务局核准为综合货运码头,主要经营一般散货物的装卸。围头万吨级对台贸易码头。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3000吨级工作船泊位各1个,年设计吐吞能力为杂货24万吨、集装箱2.4万标箱。泊位总长248米(其中工作船泊位42米)、宽50米,引堤长593米、宽14米。港区建有货物仓库,建筑面积2184平方米,集装箱堆场1.8万平方米。码头装卸作业机械设备有40吨龙门式吊机1台,5~40吨叉车4辆。1996年1月6日正式开工,次年9月28日码头主体工程竣工。
  永盛码头。由私人合股投资,经泉州港务管理局批准兴建,码头工程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规模为500吨级散杂货泊位1个,于1998年10月动工兴建,次年5月竣工投入运营。2000年初续建第二期2000吨级泊位2个,2001年初建成投产,总投资640万元。主要经营国内中、小型货轮靠泊装卸货物业务。2004年,为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将原有泊位扩建为2000吨级泊位4个。
  深沪一期码头。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能力33万吨。泊位长145米,弓1堤长1397米,防浪墙长800米、高7.5米,货场面积3432平方米,仓库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生产辅助设施总面积435.7平方米。码头配有10吨门机、35吨多功能门机、16吨红光吊机各1台,8吨和6吨叉车各2辆,2吨拖头车1辆及4吨平板车4辆。1991年9月动工兴建,次年扩建为集装箱码头,1995年6月竣工,7月投入运营。
  深沪二期万吨级多用途码头。万吨级散杂货泊位1个,泊位长度230.85米,护坡长350.85米,形成陆域面积24655平方米,1998年9月开工建设,2000年11月竣工投入运营。同年12月,在原一期5000吨级码头的南端进行局部改造,设置两阶平台,以及在与之相连的斜坡道增建一个可满足5000吨级滚装船靠泊作业的码头,2001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
  (2)锚地
  锚地有6处。外轮引航、检疫锚地主要设于祥芝锚地,但根据不同季节的风向,又设有崇武锚地。每年5-8月西南风季节在祥芝锚地,水深8.5~13米,底质为泥沙。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东北风季节在崇武锚地,水深8.5~11米,底质为泥沙。装卸锚地及浮筒泊位,位于秀涂至后渚间,可同时停泊5000吨级船舶2艘、3000吨级船舶5艘。秀涂及石湖锚地抛设万吨级系船浮筒2个。七星礁待泊锚地可停泊万吨级船舶2艘。
  2.仓库、堆场
  1990年,泉州港共有仓库6个,总面积28647平方米;堆场5个,总面积57865平方米。2005年,泉州港辖区共有堆场61个,面积753197平方米;仓库46个,面积202241平方米;储罐358个,容积2350368立方米。
  3.装卸设备
  1990年,泉州港装卸机械设备16台,其中,轮胎起重机2台、叉车装卸车11台、牵引车3台。2005年,泉州港拥有各种起重机械134台,其中,集装箱岸边起重机12台,最大负载65吨,最大外伸距55米;拖轮7艘,主机最大功率2940千瓦。
  4.疏港交通
  铁路。泉州市境内已建有漳泉肖铁路,全长257公里,单线瓜级,年输送能力350万吨。
  公路。泉州市境内有一条国道(324国道)和福厦高速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10786.72公里,公路密度99.27公里/百平方公里。
  航空。泉州市建有晋江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134万人次,货物吞吐能力1.85万吨。
  四、漳州港
  漳州港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海岸线北起九龙江口,南至与广东交界的诏安,总长715公里。境内拥有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两大深水港湾资源。
  1990年9月,龙海打石坑万吨级杂货码头项目列入交通部“八五”计划。1992年12月,以招商局集团为主要股东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成立,并兴建漳州市第一座深水码头——招银港区3.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打通了漳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出海口。随后,东山县城垵万吨级杂货码头、漳浦县古雷5000吨级硅砂专用泊位展开前期工作,拉开了漳州市大规模建设沿海港口基础设施的序幕。
  1996年7月,交通部、省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漳州开发区港区为‘招银港区’,‘漳州港’应为漳州市辖区内的所有港区,‘招银港区’是漳州港的一个组成部分”。1996年11月,漳州市计委、漳州港口管理局对漳州境内沿海各港点、岸线进行布局规划,整合漳州现有各港点,沿袭历史成因和港口发展趋势。按照国家“一市一港”的要求,以发展港口码头为重点,充分考虑港口配套设施,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本着“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按照中、远期港口建设目标,提出漳州辖区内各港点应为一个整体,称“漳州港”,各港点称港区,以港区进行布局,各港区性质、功能既分工侧重又有互补。
  1997年4月24日,交通部正式批准漳州市所辖各港点对外统称“漳州港”,下设6个港区,至此,漳州港“一港六区”正式启动。
  (一)港域港区
  石码港区位于九龙江下游西溪、南溪和北溪两岸。港区上游自九龙江西溪和北溪汇合点福河起,至下游海门岛东端田墘村止,其中,福河至田墘村岸线长25公里,南溪白水至草埔头岸线长8公里。港区分为普贤、海澄、紫泥和一比疆4个作业区及石码、浮宫、白水等客货运港点。
  招银港区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厦门湾南岸,与厦门港处于同一个开放水域。水域西起田墘村,东至塔角,岸线长10公里。港区北视海沧、嵩屿和厦门,东视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外有浯屿、青屿及白屿等岛屿为屏障,天然水深8~12米,是建造深水港区的理想区域。漳州开发区共分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其中,一区、四区为港口泊位码头建设区,已开发的为招银港区一区。至2005年12月31日,招银港区共建有生产性泊位9个。
  后石港区位于厦门湾湾口段,浯安水道西岸,水域岸线自塔角至燕尾角约10.5公里,岸线北段有大担、浯屿和浯安等大小岛屿掩护,南段较为开敞。港区与招银港区相连。1996年初,福建漳州后石电厂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6x60万千瓦,建设安装2台进口燃煤机组,含脱硫、脱氮装置,并配套建设10万吨级专用煤码头和5000吨级重件码头各一座。2002年1月1日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
  古雷港区位于漳浦县,港区分古雷作业区、六鳌作业区、整美作业区和将军澳作业区及其他作业点,其中古雷作业区(古雷半岛)是优良的深水码头。港区生产性岸线总长526米,生产性泊位(含陆岛交通码头)10个,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78万吨。
  东山港区位于东山湾湾口,湾口有塔屿、虎屿等岛屿为屏障,是台湾海峡南北航线必经之地。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东山港辟为外贸对外开放口岸。2005年,该港区由铜陵作业区、冬古作业区和城垵作业区及大嵼、宫前渔港作业点组成。
  云霄港区位于东山湾内云霄县,包括漳江出海口两岸海域。建有2个100吨级陆岛交通码头和礁美海军登陆艇码头。
  诏安港区位于诏安县东南梅岭半岛梅岭镇区域内,是漳州市最南端的港区,分为宫口作业区和梅岭作业区。
  (二)港口设施
  1.码头、锚地
  (1)码头
  龙发对台贸易码头。建有3000吨级泊位1个,码头平台长129米,堆场面积5000平方米,仓库面积1〇〇〇平方米,配有40吨、10吨门吊各1台,25吨、16吨轮胎吊各1台。2003年10月开工,2005年6月竣工。
  石码港务客运码头。建有钢筋混凝土浮码头(趸船)1个,趸船长40米、宽9米、型深2.4米,由长21米、宽4.5米钢引桥连接在长21米、宽6米的栈桥上,距栈桥两侧10米各建有撑杆墩,趸船两侧由两根长21米撑杆固定在撑杆墩上。趸船上、下游各用2条船用锚链交叉固定于趸船四角河底7吨梯形水泥沉块上,上游链长75米,下游链长50米。1992年元月安装,同年春运期间投入使用。
  招银港区0号泊位(诺尔港机厂码头)。建有万吨级泊位1个,码头平台长140米。1997年6月1日开工,次年10月31日完工,1999年投产。
  招银港区3号泊位。建有3.5万吨级泊位1个,码头平台长320米,前沿水深-13.2米,为开发区第一个码头。堆场面积16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30万吨。1993年11月10日开工,次年11月30日竣工,1995年投产。
  招银港区4号泊位、5号泊位。建有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码头结构及前沿水深按靠泊2.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要求),码头泊位长410米,前沿设计底标高-13.9米,陆域纵深305米,堆场面积11万平方米,年设计吞吐能力95万吨。1999年7月18日开工,2001年12月完工,2002年投产。
  招银港区1号、2号泊位。建有3.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多用途泊位各1个(水工结构按靠泊1〇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码头泊位长488米,前沿设计底标高-18.2米,陆域纵深527米,堆场面积27万平方米,年设计吞吐能力为集装箱25万标箱、件杂货50万吨。2004年3月开工,次年10月完工。
  后石电厂10万吨级煤码头。建有10万吨级泊位1个(可同时兼靠7.3万吨煤船两艘),为钢管桩结构。码头平台长590米,前沿设计底标高-16米,防波堤长540米。1997年4月28日开工,2000年12月28日竣工。后石电厂综合码头。建有5000吨级泊位1个,码头平台长180米、宽18.9米,码头前沿设计底标高-7.5米。1997年4月28日开工,次年8月15日竣工。
  明达5000吨级建材综合码头。建有5000吨级泊位1个(水工结构按靠泊万吨级船舶荷载设计),码头平台长150米、宽22米,栈桥长86米、宽10米,引堤长762米、宽8米,护岸总长281米,陆域面积8100平方米,堆场面积26000平方米,沙库容量1820立方米,码头前沿配有输沙皮带输送机,并建有管理房、变电所。1999年11月开工,2001年4月建成。
  润东2.5万吨级泊位码头。前身为东山港2.5万吨级码头,是城垵作业区起步工程。建设规模为2.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考虑2艘3000~5000吨级货轮同时靠泊。年设计吞吐能力110万吨,其中硅砂70万吨。泊位长240米,形成陆域总面积111456平方米,其中港区堆场面积33700平方米。1996年7月开工,次年7月因外方资金未到位而停建。
  至2005年底,全港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在建的码头有漳浦一德5万吨级石油化工公用码头、招银港区7号泊位工程。
  (2)锚地
  漳州港有1号、2号、3号、4号锚地和1个检疫锚地。
  1号锚地。面积2.94平方公里,水深2~27.7米,底质为泥质。
  2号锚地。面积1.57平方公里,水深10~24.8米,底质为泥质,可系泊1万~10万吨级船舶5艘。
  3号锚地。面积1.45平方公里,水深3~26米,底质为泥质,可系泊5000~3万吨级船舶5艘。
  4号锚地。面积1.35平方公里,水深4.2~12.6米,底质为泥质。
  检疫锚地。面积3.74平方公里,水深9-17.5米,底质为泥质。
  2.仓库堆场
  1990年,漳州港拥有仓库堆场总面积20531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4231平方米,堆场面积16300平方米。1996年,漳州港拥有仓库堆场总面积129832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28599平方米,堆场面积101233平方米。2005年,全港码头仓库堆场面积增至34.65万平方米,其中,堆场面积29.48万平方米,仓库面积5.17万平方米。
  3.装卸设备
  1990年,漳州港共有装卸机械设备14台。1996年,漳州港共有装卸机械设备84台,其中,起重机机械类21台、输送机械类1台、装卸搬运机械类59台、专用机械类3台。2005年,漳州港共有装卸机械168台。
  4.疏港交通
  公路。直接依托的公路是国道、省道和厦漳、漳诏、漳龙高速公路。国道有324线、319线,省道有209线、210线、211线等。与港口集疏运密切相关的公路有厦漳高速公路(龙海角美一碑头30.1公里)、漳诏高速公路(龙海碑头一诏安后岭149.7公里)、漳龙高速公路(漳州境内83.2公里)、漳州一漳平二级公路(漳州境内108.9公里)、龙浦二级公路(龙海角美一紫泥一漳浦三古43公里)、改扩建省道209线(南靖牛崎头一漳浦旧镇,改扩建漳浦城关一旧镇路段14公里,二级公路)、改扩建省道210线(漳州市郊一云霄城关,改扩建龙海浮宫一云霄城关109公里,二级公路)、改扩建省道211线(云霄双山-东山码头32.5公里,二级公路)。上述干线公路构成了漳州港公路集疏运的主骨架,该港可通过上述干线公路沟通腹地。
  铁路。招银、后石港区规划招银和后石港区铁路支线由漳州火车站引出,或由海沧港区支线引出,经紫泥镇到九龙江南岸。招银港区支线沿疏港公路至目屿附近,后石港区新建铁路支线在漳云公路南侧,各港区内设置港区车场。
  古雷港区规划厦深铁路从古雷港区北部经过。古雷支线工程于2006年开工建设。
  东山港区随着东山县经济发展和东山港区规模的形成,规划厦深铁路从常山接支线到城垵作业区,港区铁路在康美附近接线,在港区前设港区车站,港区车站可直接与港区的装卸作业线连接,中间无需再设分区车场。
  云霄港区云霄至东山铁路支线位于云霄县和东山县境内,线路北起厦深铁路云霄站,向南至东山县冬古港。支线分别至云霄县云霄港、东山县城垵港。
  诏安港区于2006年开工建设厦深、龙厦铁路漳州段,包括诏安支线的前期工作。
  五、莆田港
  莆田港位于湄洲湾北岸,辖区水域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三大港湾,拥有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71.6公里,海岛岸线262.9公里。2004年,重新修编《莆田港总体规划》,将港口区划为秀屿港区(含枫亭港点)、东吴港区(含文甲湄洲岛港点)和兴化湾内的三江口港区(含南日、石城港点)。经过发展建设和结构调整,莆田港初步形成以秀屿港区为主,东吴港区、三江口等港区(港点)逐步发展的基本格局。其中,秀屿港区主要承担综合运输服务功能,东吴港区主要服务于湄洲湾电厂的煤炭运输,三江口等港区(港点)服务于地方物资运输及陆岛交通运输。199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秀屿港区、东吴港区、湄洲湾港点为对台客运码头,为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
  (一)港域港区
  秀屿港区西接枫亭港区,东临东吴港区,涵盖东庄镇的秀屿、莆头、前云、大象和东沁等行政村。港区狭长,自然岸线11公里,其中,天然深水岸线4.2公里。该港区是莆田港的主体港区,主要为整个莆田地区煤炭、矿建材料、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重要物资中转运输服务,是台湾海峡两岸人流、货流的重要口岸。拥有万吨级杂货码头、3.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3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各1座。码头岸线长724米,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185万吨,其中集装箱4万标箱。
  东吴港区位于湄洲湾内,建有湄洲湾电厂8000吨级煤炭过驳码头1个,码头岸线212米,年通过能力200万吨,占地约6万平方米。三江口港区位于兴化湾木兰溪与涵江汇合处,背靠涵江区,主要为当地生产物资运输服务。现有500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4个,码头岸线227米,年通过能力37万吨,仓库及堆场面积约1.3万平方米。
  湄洲岛港点位于湄洲岛上,建有湄洲岛3000吨级对台客运码头1个,年货物吞吐能力为20万吨,客运量10万人次,可接待台胞从台湾直航来湄洲岛妈祖庙进香朝拜。(二)港口设施1.码头、锚地
  2005年底,莆田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码头岸线长1916米,主要经营粮食、煤炭和矿建材料等运输业务。
  湄洲湾(秀屿)3.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1986年4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7年8月动工建设,2002年2月国家计委同意将3.5万吨级煤炭码头变更为多用途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110万吨,其中集装箱3万标箱。2002年3月完成交工验收,同年10月各专项验收全部完成。
  福建LNG10万吨级码头工程。泊位长390米,前沿引桥长345米,年设计吞吐能力260万吨。2003年12月动工兴建。
  秀屿进口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及配套4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码头岸线长325米,年设计吞吐能力150万吨。2004年9月,国家批准在莆田秀屿港区设立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年可熏蒸处理进口原木300万立方米,并配套建设4万吨级木材码头泊位。
  注:秀屿港区另有1万、2万、5万吨级系船浮筒锚地各1处,仅处于维持状态。
  2.仓库堆场
  1990年初,莆田港秀屿港区共有仓库堆场6个,总面积22938平方米;三江口港共有仓库堆场6个,总面积6738平方米。1996年,莆田港共有仓库堆场104884平方米。2005年,秀屿港区共有仓库堆场面积8.8万平方米,东吴港区占地约6万平方米,三江口港区仓库及堆场面积约1.3万平方米。
  3.装卸设备
  1990年,莆田港共有装卸机械设备37台,其中固定式起重机9台、轮胎起重机13台、单斗车15台。2005年,全港共拥有装卸机械设备55台,其中,起重机械类17台、输送机械类16台、装卸搬运机械类13台、专用机械类9台。
  4.疏港交通
  莆田港构筑以港口为中心,港口铁路和疏港高速公路为主架构,荔港大道、城港大道、仙港大道、涵港大道和沁桥公路为主要通道的湄洲湾北岸港口集疏运体系'。
  公路。疏港公路通过202省道与福厦高速公路和324国道福厦段相接,并人全国公路网,构成莆田港通畅的陆路运输网络,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三郊路为骨干,以两条(新文路和疏港路)宽56米的道路为主干道贯穿全境。秀屿港区以长37公里、宽56米的莆秀二级公路为疏港公路;东吴港区以长19公里、宽56米的新文路二级公路为疏港公路。
  铁路。福厦铁路莆田段于2005年开工,为高速铁路。铁路以客运为主,货运为辅,向莆(江西向塘经三明至福建莆田)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已列为铁道部“十一五”建设规划。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直通秀屿、东吴港区。
  管道。福建省LNG项目落户秀屿,与其配套的全省沿海5地市的供气管道陆续动工建设。莆田港口集疏运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管道为辅的综合集疏运网络。
  六、宁德港
  宁德港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海岸线长878公里,约占全省的1/3,天然港湾从北至南有沙埕湾、牙城湾、里山湾、福宁湾和三都澳等港湾,水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这些港湾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口小腹大”,避风条件良好。宁德港拥有深水岸线110.36公里,其中沙埕和三都澳可供建10万~50万吨级泊位。
  1999年编制《宁德港总体规划》,确立宁德港“一港四区”的布局,即三都澳港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和沙埕港区,包括16个作业区。
  (一)港域港区
  三都澳港区位于太平洋西岸,福建省东北部,处在中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中心地带,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距基隆港不足150海里,海上北距温州145海里、上海390海里、天津960海里,南距福州66海里、广州560海里、香港490海里。1993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三都澳城澳作业区作为一类口岸对外开放。港区下辖城澳、漳湾、白马、溪南、关厝埕和东冲6个作业区。
  三沙港区位于福宁湾北端,地处霞浦县三沙镇东北3公里外的小古镇,陆路距霞浦县城35公里、宁德150公里,水路距马尾113海里。下辖三沙作业区。三沙港区可利用建港岸线较少,主要集中在古镇一带,建有1个3000吨级杂货码头。
  赛江港区位于福安市赛岐镇至下白石镇的赛江沿岸。公路距宁德蕉城55公里,水路距上海438海里、福州马尾94海里、香港554海里。下辖赛岐、林炉和下白石3个作业区。赛岐作业区位于赛岐镇区内,是宁德港的主体作业区。
  沙埕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最北端闽浙交界处的沙埕湾内,公路距福鼎市区47公里,水路距温州81海里、福州马尾125海里、台湾基隆142海里。下辖沙埕、杨岐、后港、澳腰、钓澳壁和八尺门6个作业区。
  (二)港口设施
  1.码头、锚地
  2005年底,全港拥有生产性泊位7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个),一类口岸1个,二类口岸6个。
  沙埕港区沙埕作业区码头。500吨级泊位1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货运4万吨、客运12万人次。工程于1994年建成投产。
  三沙港区3000吨级客货泊位。3000吨级客货泊位1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货运5万吨,客运13万人次。港内建有2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1座,仓库面积1000平方米,堆场面积5000平方米,配备40吨吊机1台,5吨叉车1台,3吨叉车1台,1.5吨叉车1台,16吨、8吨轮胎吊各1台,工程于1996年建成投产。
  下白石作业区港务3000吨级公共泊位。3000吨级滚装码头1座,综合办公楼1座,仓库一座1730平方米,堆场5900平方米。配备25吨门机1台,16吨吊1台,8吨吊1台,3吨叉车3台,移动式皮带机9台,固定式皮带机140台。工程于1998年建成投产。
  漳湾作业区港务公共码头。3000吨级趸船浮码头泊位1个,1000吨级突堤式码头1座,仓库3055平方米,堆场55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约2000平方米。配备40吨门机及35吨固定吊机各1台,16吨吊机2台,8吨吊机2台,3吨叉车5台。年设计吞吐能力为20万吨,其中集装箱1万标箱。工程于2004年建成投产。
  城澳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万吨级泊位1个,码头平台长192米、宽30米,3座栈桥均长84米、宽9米。后方陆域面积47692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堆场11057平方米,件杂货堆场10078平方米。设计年吞吐能力50万吨,其中,集装箱2万标箱,件杂货34万吨。工程于2005年建成投产。
  2.仓库、堆场
  1990年,宁德港共有仓库面积4120平方米,堆场面积2.98万平方米。1996年,全港共有仓库面积14305.6平方米,堆场面积70745平方米。2005年,全港共有仓库面积33442平方米,堆场面积63270平方米。
  3.装卸设备
  1990年,宁德港共有装卸机械设备14台。2005年,宁德港共有生产用装卸机械58台,其中,起重机械类25台、输送机械类1台、装卸搬运机械类31台、专用机械类1台。
  4.疏港公路
  2005年6月,福宁高速公路湾坞互通至福安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建成通车。福宁高速公路与宁德港各港区及主要作业区的疏港公路都有互通口相连接。
  104国道北起北京,终点为福州,全长2420公里。该国道进入宁德市境内可通往福鼎、福安和蕉城区的相应港区。
  白马作业区通道。福安湾坞互通口至大唐电厂的二级疏港公路,全长8.3公里,2005年贯通。同三高速公路湾坞至福安段的支线也于2005年6月贯通。
  漳湾作业区通道。同三高速公路漳湾互通口至漳湾作业区的二级疏港公路,全长约6公里,并通过互通连接线与104国道相连。
  溪南作业区、关厝埕作业区、东冲作业区港口通道。这3个作业区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其通过县道与霞浦城关相连,公路等级较低,仍为四级路。
  三沙港区通道。三沙疏港二级公路从港口作业区开始,经三沙镇、岗尾和西山最后接人三沙互通,公路全长15.044公里,于2010年1月1日通车。
  沙埕港区杨岐作业区通道。杨岐作业区至秦屿互通现为四级公路,长约21公里。同处南岸的后港、钓澳壁和澳腰。作业区也通过这条公路与秦屿相连。
  八尺门作业区通道。作业区位于八尺门互通口附近,交通便利。
  沙埕作业区通道。作业区通过沙吕线与福鼎相连,公路等级为四级。
  七、内河港口
  (一)福州港
  下店(航道)工程船码头位于福州市洪山桥劳光村附近,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工程船码头泊位3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140米。1992年8月投产,工程总造价423.2万元。
  水口码头位于福州市闽清县水口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98米,陆域堆场面积380平方米,管理房及仓库面积366平方米,1993年6月投产,总造价86.77万元。
  (二)宁德港
  黄田航道中心站码头位于宁德市黄田镇,为斜坡式石砌踏步码头,拥有工程船舶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宽2.5米、长32米,综合楼面积1160平方米,生产厂房面积185.94平方米,总造价86.77万元。1991年6月建成投产。
  黄田货运码头位于宁德市黄田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2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108米,陆域堆场面积2000平方米,仓库面积400平方米。1992年8月建成投产。
  黄田客运码头位于宁德市黄田镇,与货运码头相邻,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客运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50米。1992年8月建成投产。与货运码头合并总投资400万元。
  (三)南平港
  南平港东北至长坑,西南至西芹,东南至大洲,是闽北山区闽江上游物资重要集散地,主要腹地为南平市及其周边各县市,有西芹、后谷、水南、延福门和马祖庙等码头。港区水域以延福门为中心,沿建溪上溯9公里至常坑口,沿西溪逆水10公里至西芹河边木排羊圈砼墩,沿闽江顺流15公里至大洲麒麟角止,总面积132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271万平方米),共有码头31座,泊位长度1916米。
  大洲贮木场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大洲岛,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40米。1994年建成投产。
  樟湖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客货通用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100米。1991年建成投产。夏道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客货通用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36米。1991年建成投产。
  太平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客货通用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100米。1991年建成投产。
  延福门码头位于南平市区中心,西溪与闽江干流汇合处,是市区主要客运码头。水工结构为趸船浮码头,客货泊位2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132米。1996年重建后投产。
  水南码头位于南平市区西溪右岸,是南平港的中转作业区,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件杂货泊位2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200米。陆域堆场面积2460平方米,仓库面积1391平方米。1999年建成投产。
  西芹码头位于南平市西芹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68米,堆场面积384平方米,管理房面积31平方米。1993年9月建成投产。
  后谷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后谷,是水泥厂专用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100米。1973年建成投产。
  后谷长风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后谷,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221米。2003年建成投产。
  后谷二运公司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后谷,是市第二运输公司专用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100米。1972年建成投产。
  造纸厂码头位于建溪距离南平(上游)2公里处,是南平造纸厂专用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2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150米。1993年建成投产。
  马祖庙码头位于南平市区,建溪河口右岸,下距延福门码头400米,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3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200米。1993年建成投产。
  合成氨厂码头位于南平沙溪支流合成氨厂附近,是南平合成氨厂专用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70米。1970年建成投产。
  吉溪码头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吉溪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客货通用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83米。1991年建成投产。
  顺昌伏洲码头位于南平市顺昌县双溪镇伏洲村,富屯溪、金溪汇合口下游5公里处,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3个,靠泊能力50吨级,泊位长116米。堆场面积3000平方米,管理房面积581.33平方米。1993年6月建成投产,总造价431.8万元。
  (四)三明港
  三明港共有码头79座,其中,500吨级码头4座8个泊位,300吨级货运码头9座21个泊位,200吨级货运码头2座4个泊位。其中,尤溪西滨附近的码头用于货运,流通的货物主要以散货为主,包括白石粉、水泥熟料、矿石、砂石料及木头等,主要运往福州、长乐、福清和泉州等地,年吞吐量130万吨。客运码头作为区间水上观光旅游之用。2000年以来,金湖库区、斑竹库区、三明市区、贡川库区、水东库区和安砂库区水运客运量发展较快,但占全市客运量比例很小,仅占客运总量的0.38%。水运货运量因受沙溪口断航影响,2002年货运量52.75万吨(为尤溪河外运物资)。
  随着水口船闸的开航及库区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2005年全市船舶共有1035艘,总载货12216吨,其中,客船86艘,载客量2713客位。货船57艘,载货2830吨。辖区以单船运输为主,没有发展船队运输。进入闽江干流的长途运输船43艘,挖沙船及农用船占多数,总载货2060吨。
  梅列翁墩码头。位于三明市梅列区,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件杂货泊位6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234米,陆域堆场面积8000平方米,仓库面积1500平方米。1992年开工建设,1997年建成投产。
  上院码头。位于三明市沙县上院村,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4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132米。1995年建成投产。
  青纸码头。位于三明市沙县青州镇水龙板(沙溪河东岸205国道边),是青州纸厂专用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散货泊位2个,靠泊能力200吨级,泊位长61米。陆域堆场面积6600平方米,仓库面积1000平方米。1985年建成投产,1996年重建。
  尤溪口林业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尤口镇,尤溪入闽江河口处,为重力式结构。拥有木材码头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70米。陆域堆场面积450平方米。1993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
  尤溪口石油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尤口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成品油泊位1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20米。陆域堆场面积300平方米,油库面积375平方米。1993年开工建设,1996年建成投产。
  尤溪口闽江航运公司客货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尤口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客货码头泊位2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80米。陆域堆场面积4160平方米。1993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
  永德信水泥专用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是永德信集团福建水泥有限公司专用码头,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件杂货码头泊位3个,靠泊能力300~500吨级,泊位长140米。陆域堆场面积1840平方米,仓库面积1725平方米。1993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
  西滨木材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木材码头泊位2个,靠泊能力300~500吨级,泊位长220米。陆域堆场面积8112平方米。1994年开工建设,同年建成投产。
  西滨煤炭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为高桩板梁式结构。拥有煤炭专用泊位2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92米。陆域堆场面积2400平方米。1994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西滨交通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为重力式结构。拥有通用件杂货码头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36米。陆域堆场面积1692平方米。1993年建成投产。
  西滨国管站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拥有木材码头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50米。陆域堆场面积3000平方米。1994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产。
  西滨坂兜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拥有通用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92米。陆域堆场面积800平方米。1993年开工建设,同年建成投产。
  西滨演溪口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拥有通用件杂货码头泊位1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长70米。陆域堆场面积450平方米。2000年开工建设,同年建成投产。
  西滨刘坂码头。位于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拥有通用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靠泊能力300吨级,泊位长80米。陆域堆场面积1080平方米。2000年开工建设,同年建成投产。
  三明市除以上码头外,还有一些社会自然人自行建造的简易码头,靠泊能力200~500吨级。
  (五)龙岩港
  为适应航运需要,2000年,汀江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新建6处码头,分别为黄竹寨树下码头、庐丰摩陀寨码头、下都南蛇渡码头、洪山上兰屋码头、仙师横桥码头和峰市码头。
  黄竹寨树下码头。位于汀江左岸上杭临城黄竹村,为顺岸直立式浆砌石挡墙码头,条石镶面,码头平台长36米、宽10米,2000年建成投产。
  庐丰摩陀寨码头。位于汀江左岸上杭县庐丰畲族乡德里,为顺岸斜坡砌石码头,斜坡度1:2,斜坡底部宽32.1米,2000年建成投产。
  下都南蛇渡码头。位于汀江左岸上杭县下都乡南蛇渡大桥下游80米处,为突堤斜坡式结构,两侧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土墙,泊位长60.6米,2000年建成投产。
  其他码头属于简易构造码头。
  八、航道
  (一)内河航道
  1990-2005年,全省内河航道建设项目有5个,其中,闽江流域3个,晋江、汀江流域各1个,总建设里程455.2公里,总投资27767.5万元。这5个工程建成后,增加通航里程221.2公里,改善通航里程234公里,闽江流域2x500吨级顶推船队可以从福州直达南平,2X300吨级顶推船队可以直达三明市区。
  1.闽江航道
  1990-2005年,闽江流域实施了以下三大航运工程。
  其一,高砂电站坝下至福州航运工程。该工程上起三明市沙县高砂镇高砂电站坝下,经沙溪口水电站、南平市、水口水电站、闽清和闽侯,下至福州市区解放大桥,全长221公里。建设规模为:高砂电站坝下至南平延福门长57公里,按内河V级航道设计,通航2x300吨级顶推船队;南平延福门至解放大桥164公里,按内河IV级航道设计,通航2X500吨级顶推船队。该项工程于1992年11月开工,2004年8月竣工,总投资12599.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高砂电站坝下至沙溪口段。航道炸礁工程量12155方,各类航标32座,官蟹航运枢纽1座,上院码头1座。
  沙溪口电站坝下至水口段。航道炸礁工程量4.21万立方米,航道疏泼工程量2.12万立方米,各类航标89座(对),西芹码头、马祖庙码头、延福门客运站各1座。
  水口至福州解放大桥段。整治工程:抛筑丁坝7道,总长度2277.4米,总抛沙枕3.29万立方米,块石5_43万立方米。疏浚工程:挖槽总长9606米,总疏浚工程量21.15万立方米。抛设各类航标64座。增设下店工作船码头、工程船舶及航标站房等附属设施。
  该工程完工后,航道浅滩水深大幅度增加,竹岐至侯官航段2米深槽全线贯通,主槽水深在3米以上;局部河段紊乱的流态消失,呈平顺态,形成微弯的良好河势,滩槽格局和水深趋于稳定。沙溪高砂电站坝下至南平延福门河段具备满足通航2x300吨级顶推船队的条件,南平延福门至福州解放大桥河段具备满足通航2x500吨级顶推船队的条件。
  其二,沙溪河高砂坝上至三明航道工程。位于三明辖区,是交通部“九五”计划项目。工程按V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2x300吨级船队,航段里程为46.9公里。1990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主体工程完工,总投资11200万元。工程建设主要有沙县城关船闸、斑竹船闸、三明梅列300吨级码头、航道整治与航标等工程项目。航道炸礁总工程量2.93万立方米,航道疏浚总工程量1万立方米。
  其三,富屯溪航道整治工程。位于南平市顺昌县境内,航段里程60公里,航道整治规模按航行30吨级机动船设计。1990年11月开工,1993年12月完工,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航道整治和码头工程。航道整治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整治7个滩段,第二期整治11个滩段及零星炸礁。
  2.晋江航道
  1990-2005年,晋江航道建设主要为晋江顺济桥至前埔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该工程地点位于泉州市辖区,自晋江顺济桥至前埔河段,长13公里。设计航道宽66米,深3米,航道曲率半径357.6~596米,乘潮通航500吨级船舶,通航保证率为90%。工程于1994年7月开工,2001年7月完工,总投资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抛坝、疏浚和航标三个项目。抛坝工程:共抛设9条丁坝,总工程量4.94万立方米。疏浚工程:共完成疏浚工程量10.1万立方米。航标工程:抛设9个灯浮,新建灯桩1座,琐头标5座。
  工程竣工后,全航段水深维持在2米以上,远大于设计水深0.6米。整治后,该航道可通航500~1000吨级的船舶,使内港码头的吞吐量达到了70万~90万吨,为整治前的6倍以上。
  3.汀江航道建设
  1990-2005年,汀江航道建设主要为汀江航道航标工程。该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龙岩市辖区汀江干流,自长汀水口至棉花滩电站坝址,航段长约141公里,大部分处于天然状态。为保证棉花滩库区水域航行安全,规范库区航道,发展库区旅游和水运事业,龙岩市交通局分别委托上杭县和永定县交通局组织辖区内航标工程的实施。工程于2002年5月开工,10月底完工,总投资356.5万元。建设内容为航标工程,共设置各种航标97座。
  (二)沿海(港湾)航道
  1990-2005年,全省沿海(港湾)航道主要建设项目10个,总建设里程388.1公里,总投资54607.29万元。所有工程建成后,厦门湾、湄洲湾均建成10万吨级航道,其他各港湾航道通航船舶吨级及船舶航行条件也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
  1.福州港
  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福建省“八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规模按一个潮周期乘潮通航2万吨级船舶设计。上起福州电厂筹东煤码头,下至七星礁口外海滨,全长约50公里,包括大屿、新丰、中沙、马组印、内沙和外沙6处碍航浅滩。1991年1月开工,1998年4月竣工,总投资8984万元。建设内容有整治工程、疏浚工程、清障工程和航标工程。整治工程:抛筑水工建筑物有10道丁坝、3道顺坝、潜坝及护岸工程,合计总长度为9001米,抛石总工程量90.07万立方米。疏浚工程:挖槽总长度为14.09公里,疏浚总工程量27462万立方米。清障工程:中沙清障2.3万立方米,马祖印清障1.5万立方米。航标工程:建牛礁灯桩1座,新抛灯浮15座,移位灯浮6座。该工程竣工后,整治达到预期效果。大屿、新丰两个浅滩经过治理,水深大幅度提高。中沙、马祖印和内沙3个浅滩经过整治和疏浚相结合的治理,水深也有显著提高,每年只需一般维护便可维持设计水深。外沙浅滩因势利导开通南航槽,疏浚后航槽稳定,回淤不大。经过二期整治工程,福州港提升了接纳大型船舶的能力,具备乘潮通航2万吨级海轮条件。
  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福州港闽江通海航道自七星礁至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全长50公里,原有大屿、新丰、中沙、马祖印、内沙和外沙6处碍航浅滩,经过二期整治后,大屿、新丰浅滩已不复存在,浅滩航槽水深从原来的-3米至-4米増至-5.8米至-6.3米,闽江口通航能力从乘潮通航5000吨级海轮提高至乘潮通航2万吨级海轮。工程范围:从粗芦岛玉霞灯桩至闽江口外,全长20公里,设计航道底宽150米,航道底标高中内沙航段-7.6米,外沙航段-8.0米。工程于2005年10月开工,计划投资8900万元。建设内容为:抛筑丁坝17.38万立方米,疏浚工程量为484.2万立方米,移位航标6座。
  江阴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位于福州市辖区江阴港区,建设规模为全天候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轮航道。航道长44公里,设计尺度为双向航道底宽360米,按设计水深全天候通航。工程于2002年9月开工,11月竣工,建设投资1003.8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挖槽总长2公里,工程量30万立方米,抛设水上灯浮12具,建设灯桩1座,以及相应锚地3处。工程竣工后,5万吨级集装箱轮可直达江阴港区。
  福清湾三万吨级航道工程。福建省合资建设项目,为元洪3万吨级码头的配套工程。工程于1993年5月开工,次年8月竣工,总投资920.6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和航标工程。疏浚工程总工程量95508立方米。炸礁工程总工程量4872立方米。航标工程:抛设浮标2具,建设活节式灯桩4座、立屿灯桩座1座,吉钓、苦屿各设导标1对。工程竣工后,3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通过该航道,直抵元洪投资区码头。
  福州可门火电厂一期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中国华电集团福州可门火电厂一期每年约需进口300.3万吨煤炭,二期每年需进口1201.2万吨煤炭,需相应配套建设5万吨级航道。该工程位于福州市辖区罗源湾,建设规模为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的单向航道,长14.7公里,航道设计底宽180米,设计底标高-10.0米,转弯半径1383~2765米,乘潮水位4.79米,乘潮历时4小时,乘潮保证率95%,设计代表船型为225米X32.3米xl3米(长x宽x满载吃水)的5万吨级散货船。工程于2005年7月开工,年底完工,总投资390万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灯桩2座,重建旧灯桩3座,开辟口门外北侧水域规划锚地为引水、候潮、检疫锚地,口门内岗屿附近设置避风锚地。
  2.厦门港(厦门湾)
  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位于厦门湾,建设规模为厦门港内外主航道(A-E),设计底标高-12.0米,航道底宽250米。海沧支航道设计底标高-11.5米,航道底宽180米。博坦航道设计底标高-11.5米,航道底宽250米,可满足10万吨级油轮乘潮通航要求,以及第三代集装箱基本全天候通航要求。工程于1998年7月开工,次年9月完工,总投资1.0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总长度7.8公里,总疏浚工程量480万立方米,抛设灯浮13座,系船浮筒6只,建设导标1对,调整原有灯浮5个,拆迁海底电缆2条,测量面积4038平方公里,扫海38平方公里。
  1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该工程自东碇岛外侧20米等深线起,经青屿水道及厦鼓南航道再到海沧港区,全长43公里,其中主航道长38.8公里。建设规模满足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增长和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需要,适应全天候通航第五、第六代集装箱,兼顾13.5万立方米LNG液化船全天候及10万吨级、15万吨级油轮的乘潮通航要求。设计航道底标高-14.0~14.5米,设计底宽300米。海沧支航道长4.8公里,设计底宽250米。工程于2003年5月开工,次年6月完工,工程总投资1.5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工程量1007万立方米,炸礁工程量1500方,抛设HF3.0灯浮2座,调整灯浮9座,并在青屿增设雷达应答器,扫海14平方公里。
  东渡港区猴屿西航道工程。位于厦门湾,建设规模为航道设计底标高-10.5米,航道底宽200米,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和2.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要求。工程2001年开工,次年完工,总投资7491.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工程量84.36万立方米,炸礁工程量13.77万立方米,抛设HF2.4灯浮4座,建设灯桩1座,迁移系船浮筒3座。
  厦鼓航道工程。航道设计底标高-7.5米,航道底宽150米,可满足全天候中型近洋游轮单向通航要求。工程于2001年开工,次年完工,总投资41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炸礁工程量8987方,抛设HF2.4灯浮3座,拆除航标5座,调整3座。
  海沧港10号泊位进港航道工程。航道设计底标高-7.5米,航道底宽160米,可满足2万吨级船舶单向乘潮通航和2万吨级液体化工船舶乘潮通航要求。工程于2001年开工,次年完工,总投资1075万元。主要内容为疏浚工程量41.25万立方米,抛设HF2.4灯浮2座。
  厦门至金门间厦金航道工程(厦门段)。分为两条航线,航线一:航道设计底标高-6.4米,航道底宽150米,满足客轮及3000吨级杂货船双向通航需要,兼顾5000吨级货船乘潮通航需要,乘潮水位2.1米。航线二:满足大轮航线及通航万吨级船舶要求。工程于2005年开工,同年完工,总投资403万元。主要内容为抛设HF2.4灯浮9座。
  漳州后石电厂10万吨级航道工程。位于金门湾、厦门港界外侧水域,是全省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和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该电厂航道自东碇岛外20米等深线起,经厦门10万吨级的外航道AB段,至后石电厂煤码头,全长21.4公里。为10万吨级船舶乘潮单向航道,乘潮保证率90%,设计代表船型为260米x39米x15.2米(船长x船宽x满载吃水)。设计航道底宽250米。乘潮水位:AB段4.25米,BHI段4.54米。航道底标高:AB段-13.94米,BHI段-13.65米。工程于1999年3月开工,同年9月完工,2002年8月通过竣工验收,总投资2033.2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疏浚、炸礁、航标及扫海工程。疏浚工程总工程量17.26万立方米,炸礁工程总工程量1.6万立方米,航标工程建设导标一对,抛设灯浮10座,扫海面积为23.5平方公里。
  3.泉州港(不含湄洲湾>
  后渚港区通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上起石油码头,下至湾口引航锚地,全长16.9公里,设计航道底宽80米,航道底标高-4.0米。工程于1996年10月开工,1998年11月完工,总投资2253.8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抛坝、疏浚及航标工程。抛坝工程:抛设5条丁坝,总长度3321米,总工程量10.18万立方米。疏浚工程:疏浚区总长2500米,总疏浚工程量59.3万立方米。航标工程:抛设灯浮5座,更新4座,改建导标1对。工程竣工后,航道平均水深从整治前的3.3米提高至4.5米,航槽流速也有所提高。港池在三道丁坝的作用下,3000吨码头港池及上游航道的流速有一定提高,平均水深从整治前的2.7米提高至4.1米。
  泉州湾3万吨级通海航道工程。自湾口外引航、联检锚地起,经大、小坠门至石湖港区止,长约12公里,湾内有石湖和后渚等主要港口作业区。后渚码头可靠泊5000吨级海轮,石湖码头可靠泊1万吨级海轮。随着石湖3万吨级码头的建设和进出港湾船舶航行密度的增加,该段航道因水深不足和航道较窄已不能满足船舶航行需要。工程设计标准为航宽160米。设计底标高:炸礁区-11.0米,疏浚区-9.5米。2002年4月开工,次年8月完工,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疏浚120.6万立方米,炸礁4.98万立方米,新设航标1座,移位5座。
  4.莆田港(湄洲湾)
  湄洲湾10万吨级航道工程。湄洲湾航道原可通行3万吨级以下海轮,在福建炼油厂于该地兴建1座10万吨级专用码头后,开辟与之相匹配的10万吨级航道成为当务之急。工程建设地点自湾口剑屿起至湾顶秀屿镇止,全长29.5公里。福建炼油厂支航道自炼油厂10万吨级油码头起至主航道的连点止,长4.8公里。1991年9月开工,1997年6月完工,总投资207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航标、锚地及航标基地设施。疏浚工程:总疏浚工程量54.2万立方米。航标工程:共抛设弹性灯桩8座、灯浮7座,建设灯桩2座、导标3对。锚地工程:设定成品油轮锚地、候潮锚地和引水锚地各1个。航标维护基地:100吨级航标船舶专用码头1座、宿舍楼1座、办公综合楼1座、维修车间1座及基地堆场。工程竣工后,10万吨级油轮可以不分昼夜乘潮进入炼油厂码头。
  湄洲湾火电厂专用支航道工程。自湄洲湾10万吨级主航道7号灯浮起至湄洲湾火电厂重件码头止,全长4.33公里。建设规模为全天候通航1600马力拖轮旁推2000吨级驳船队,设计代表船型为73.3米X26.4米x3.0米(船长x船宽x满载吃水)。设计航道底宽120米,航道底标高-4.6米(理论基准面)。1999年5月开工,1999年12月完工,2000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总投资130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炸礁、航标及过驳锚地工程。疏浚工程:总疏浚工程量18.8万立方米;炸礁工程:总炸礁工程量0.97万立方米;航标工程:抛设钢筋砼结构灯桩2座,抛设直径2.4米灯浮1座、直径1.8米灯浮3座;锚地工程:设定过驳锚地1个,位于湄洲湾10万吨级主航道7号灯浮东侧,采用单浮筒系驳方式,系船浮筒选用XF5.5-D1标准型,配置直径107铸钢有挡链,选用42吨钢筋砼沉锤。5.宁德港
  三都澳白马港区进港航道工程。从吉壁角引水锚地至白马港区,42.2公里。其中,吉壁角锚地至青山北礁附近(E点)长20公里,为双向航道,全天候通航万吨级船舶;E点至白马港区22.22公里,为单向航道,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乘潮保证率90%);吉壁角锚地经白岛屿灯桩附近(C点)至城澳港万吨级多用途码头,长18.2公里,为双向航道,全天候通航万吨级船舶。工程于1999年5月开工,同年9月竣工,总投资180万元。建设内容为航标和锚地工程,共抛设灯浮12具,布设控制水位标尺1座,禁锚标志2对,联检锚地、待泊锚地各1个及相应助航设施。
  大唐宁德电厂码头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单向航道,长31公里,航道底宽180米,设计底标高-10.5米,转弯半径为1125~2500米,乘潮水位5.2米,乘潮保证率为95%。设计代表船型为225米x32.3米x13米(船长x船宽x满载吃水)。2005年4月开工,次年完工,计划总投资1955.4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疏浚66.43万立方米,新建灯桩2座,新抛设灯浮2具,移位灯浮1具,新设长腰岛待泊候潮锚地,扩大原吉壁角描地。
  (三)助航标志
  1.内河助航标志
  闽江干流配布类别按内河I类航标配布。依托富屯溪航道整治工程,设置各类航标85座,建造1座五层航标站房,建筑面积852.76平方米,购置48匹航标艇1艘,工程于1993年3月开工,同年10月完工,投资387万元。沙溪口电站坝下至水口段设置各类航标89座(对),其中,沿岸标39座,过河标24座,侧面标16座,鸣笛标2座,左右通航标1座,桥涵标7对,工程于1993年12月开工,1996年1月完工,投资268.7万元。依托高砂电站坝下至福州航运工程,高砂电站坝下至沙溪口段设置各类航标32对,其中,沿岸标7座,过河标9座,桥涵标1对,浮标14座,工程于1998年5月开工,次年12月完工,投资62.2万元。
  晋江依托顺济桥至前埔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抛设9个灯浮,新建灯桩1座、坝头标5座,工程于2000年10月开工,次年4月完工,投资20万元。水口至福州解放大桥段设置各类航标64座,其中,沿岸标11座,过河标23座,侧面标浮标27座,桥涵标2对,指路牌1座,投资115.7万元。同时建设航标站房、航标艇等附属设施,工程于2002年9月开工,次年1月完工,投资569.6万元。依托沙溪河高砂坝上至三明航道工程,设置沿岸标16座,过河标13座,浮标7座,桥涵标13对,侧面标1座,指示牌1座,工程于2003年10月开工,次年3月完工,投资110万元。
  汀江设置沿岸标、过河标、浮标、桥涵标、禁航水标和指路标等航标97座,2002年5月开工。棉花滩电站至上杭城关水南大桥63.0公里航道,其中,永定县境内21.5公里,设置1~24号标;上杭县境内41.5公里,设置25~55号标。黄潭河支流河口至稔田镇27公里河段,其中,永定县境内12公里,设置黄1号至黄11号标,上杭县境内15.5公里,设置黄12号至黄23号标。罗家营支流11公里,设置黄1号至黄8号标。中村支流4公里,设置黄1号至黄3号标。桃泉支流8公里,设置黄1号至黄7号标。横桥支流2公里,设置横1号标。工程于2002年5月开工,10月完工,投资356.5万元。
  2.通海及港湾助航标志
  福州港依托福清湾3万吨级航道工程,设置浮标2具、活节式灯桩4座、立屿灯座1座,吉钓与苦屿各设导标1对,工程于1993年5月开工,次年8月完工,投资221.5万元。依托福州港通海航道二期整治工程,设置牛礁灯桩1座,新抛灯浮15具,移位灯浮6具,工程于1995年8月开工,10月完工,投资221万元。依托福州港江阴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设置灯浮12具,灯桩1座,工程于2002年9月开工,11月完工,投资198.8万元。依托福州可门火电厂一期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新建灯桩2座,重建旧灯桩3座,工程于2005年7月开工,12月完工,投资390万元。依托福州港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移位航标6具,工程于2005年10月开工,12月完工,投资25.5万元。
  厦门港(厦门湾)依托厦门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抛设灯浮13具,设置系船浮筒6只,建设导标1对,调整原有灯浮5具,工程于1999年1月开工,9月完工,投资650万元。依托漳州后石电厂1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导标1对,抛设灯浮10具,工程于1999年3月开工,9月完工,投资421万元。
  依托厦门港东渡港区猴屿西航道工程,抛设灯浮4具,建设灯桩1座,迁移系船浮筒3座,工程于2001年开工,次年完工,投资135.万元。依托厦门港厦鼓航道工程,抛设灯浮3具,拆除航标5座,调整3座,工程于2001年开工,次年完工,投资83万元。依托厦门海沧港1〇号泊位进港航道工程,抛设灯浮2座,工程于2001年开工,次年完工,投资20万元。
  依托厦门1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抛设灯浮2具,调整9具,并在青屿增设雷达应答器,工程于2003年5月开工,次年6月完工,投资120万元。依托厦门至金门间厦金航道工程,抛设灯浮9具,工程于2005年开工,年底完工,投资403万元。依托厦门港东部港区5000吨进港航道工程,抛设灯浮19具,工程于2005年开工,同年完工,投资238万元。
  泉州港(不含湄洲湾)。依托泉州后渚港区及通海航道一期整治工程,抛设灯浮5具,更新4具,改建导标1对,工程于1996年10月开工,1998年11月完工,投资76.71万元。依托泉州3万吨级通海航道工程,设置航标1座,移位5座,工程于2002年4月开工,次年8月完工,投资32万元。
  莆田港(湄洲湾)。依托湄洲湾10万吨级航道工程,抛设8座弹性灯桩、7具灯浮,建造2座灯桩、3对导标,并配有雷达应答器、雷达反射器和雷达指向标等航标器材。建设航标维护基地,包括1〇〇吨级航标船专用码头1座、宿舍楼1座、办公综合楼1座、维修车间1座及基地堆场,工程于1991年9月开工,1997年6月完工,投资896万元。
  宁德港。依托三都澳白马港区进港航道工程,抛设灯浮12具,布设控制水位标尺1座、禁锚标志2对,工程于1999年5月开工,同年9月完工,工程总投资180万元。依托大唐宁德电厂码头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新建灯桩2座,新抛设灯浮2具,移位灯浮1具,工程于2005年4月开工,同年12月完工,投资1955.44万元。
  九、陆岛交通码头
  2005年,全省沿海大小岛屿共有1404个(含未统一的24个),分布在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6个地市的25个县(市、区)。有人居住的岛屿158个(含未统一的9个岛屿),其中,居住人口千人以上的岛屿78个,万人以上的岛屿15个,5000~10000人的岛屿11个,3000~5000人的岛屿16个,1000~3000人的岛屿36个。为解决沿海岛民出行难、货物运输难的问题,改变陆岛交通落后面貌,省交通厅根据国家交通部开展沿海陆岛交通规划和建设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省沿海6地市沿海岛屿交通状况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福建省“八五”、“九五”、“十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建设重点是陆岛码头及连接线公路。
  “八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泊位37个,配套接线公路104.45公里,计划投资98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9771.23万元,其中,中央完成投资4394万元、省地完成投资5377.23万元。建成陆岛交通码头泊位36个,其中,500吨泊位1个、300吨泊位3个、200吨泊位5个、100吨泊位21个、50吨泊位6个,计划投资57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625.43万元,其中,中央完成投资2800万元、省地完成投资2825.43万元。新增吞吐能力货运53.7万吨、客运276.1万人次。建成配套接线公路104.45公里,其中,四级公路80.95公里、三级公路23.5公里,计划投资4040万元,实际投资4145.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94万元、省地投资2551.8万元。共解决万人岛9个、5000-10000人岛7个、3000~5000人岛6个、1000~3000人岛1个。
  “九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泊位31个,配套接线公路273.9公里。计划投资85091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1072万元,其中,中央完成投资25790万元、省地完成投资55282万元。建成陆岛交通码头泊位31个,其中,1000吨泊位5个、500吨泊位11个、300吨泊位3个、200吨泊位10个、100吨泊位2个,计划投资2839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8598万元,其中,中央完成投资11900万元、省地完成投资16698万元。新增吞吐能力货运169万吨、客运226万人次。建成配套接线公路273.9公里,其中,四级公路92.3公里、三级公路114.7公里、二级公路66.9公里,计划投资56698万元,实际投资5247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890万元、省地投资38584万元。共解决万人岛4个、5000~10000人岛4个、3000~5000人岛6个和1000~3000人岛1个。“十五”期间,全省计划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泊位73个,其中,1000吨泊位2个、500吨泊位18个、300吨泊位9个、200吨泊位20个、100吨泊位24个,配套接线路路11.7公里,计划投资3478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4104万元。建成陆岛交通码头泊位73个,建成接线公路11.7公里,新增吞吐能力货运290万吨、客运304万人次,共解决万人岛1个、5000~10000人岛2个、3000~5000人岛6个、1000~3000人岛27个。基本解决了千人以上岛屿的交通问题。为做好本省2006-2020年陆岛交通发展规划,2005年1月20日,省交通厅召开陆岛交通调研布置会,从1月24日至2月1日组织有关人员分赴6个设区市深入到沿海岛屿,对实施的陆岛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核查,并对“十一五”、“十二五”期建设项目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陆岛交通发展规划》。该规划着重从提高码头、连接线公路的技术标准,提高结构物等级和抵抗灾害能力等方面进行编制,2005年10月完成该规划专项初稿。
  (一)福州市
  1990-2005年,福州市共建设42座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约2.01亿元,其中,“八五”期间14座,“九五”期间10座,“十五”期间18座。
  (二)厦门市
  1990-2005年,厦门市共建设5座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约0.3亿元,其中,“八五”期间1座,“九五”期间2座,“十五”期间2座。
  (三)泉州市
  1990-2005年,泉州市共建设12座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约0.98亿元,其中,“九五”期间3座,“十五”期间9座。
  (四)漳州市
  1990-2005年,漳州市共建设22座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约0.89亿元,其中,“八五”期间7座,“九五”期间2座,“十五”期间13座。
  (五)莆田市
  1990-2005年,莆田市共建设19座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约0.93亿元,其中,“八五”期间3座,“九五”期间4座,“十五”期间12座。
  (六)宁德市
  1990-2005年,宁德市共建设41座陆岛交通码头,总投资约1.79亿元,其中, “八五”期间12座,“九五”期间10座,“十五”期间19座。
  第三节 港口生产
  1990-2005年,港口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改革,各港培育多元化港口发展主体,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建设码头、装卸及储运等设施。至2005年,在全省从事港口生产经营的各种经济组织企业共271家,港口经营企业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一、港口吞吐量
  1990-2005年,福建省的港口建设航线进一步延伸,港口集疏运条件更加完善,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加。1999年,港口吞吐量突破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2005年,港口吞吐量接近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500万标箱。
  (一)福州港
  1990-2005年,福州港陆续建成多个大型的集装箱码头,1995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万标箱。1994一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0位,2000-2005年,全港货物吞吐量每年平均增长近1000万吨。
  (二)厦门港
  1990-2005年,随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厦门港港口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94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1998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5.4万标箱,首度蝉联全国港口第6位,居世界百大集装箱港第67位。2000年,集装箱吞吐量首度突破100万标箱,达到108.5万标箱,是1990年的24倍。2001年,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至2005年,达到4770.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4.3万标箱。
  (三)泉州港
  1995年,泉州港港口吞吐量完成680.47万吨,首度进入全国沿海中型港口行列。1997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跨人全国千万吨大型港口行列,集装箱吞吐量达2.31万标箱。至2005年,港口吞吐量突破4000吨,达4046.16万吨,集装箱达到63.15万标箱。
  (四)漳州港
  20世纪90时代初期,漳州港货物吞吐量保持在100万吨左右,从90年代中期开始,港口吞吐量开始逐步增长。200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200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082.31万吨,突破2000万吨大关。集装箱从无到有,至2005年达到13.43万标箱。
  (五)莆田港
  1990-2005年,莆田港港口设施逐步完善,港口吞吐量有较快增长,2005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达9192标箱。
  (六)宁德港
  1990-2005年,宁德港港口吞吐量徘徊在百万吨和两百万吨左右。
  二、港口企业
  1998-2002年,厦门港、泉州港、宁德港、福州港及莆田港先后进行“政企分开”港口体制改革,福建沿海设区市港务局也先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部分成立国有性质的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或港务有限公司,主要有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漳州港务有限公司、莆田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宁德港务有限公司6家。
  其间,福建港口企业除沿海设区市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或港务有限公司外,还有相当部分不同经济类型的港口企业。至2005年,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在全省从事港口生产经营的企业逐渐增多,港口经营企业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福建全省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的港口经营企业共有271家。按设区市港口分,福州港82家、厦门港78家、泉州港55家、漳州港7家、莆田港11家及宁德港38家;按主营业务分,从事货物装卸仓储142家、港口客运6家、船舶港口服务72家、船舶修理7家、其他44家。
  (一)福州港
  福州港港口企业82家,按主营业务分,从事货物装卸仓储68家、港口客运1家、船舶港口服务9家、其他4家。主要港口企业64家。
  (二)厦门港
  厦门港港口企业78家,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有限公司62家、其他9家。按主营业务分,从事货物装卸仓储19家、客运服务5家、船舶港口服务30家、船舶修理7家、其他17家。主要港口企业56家。
  (三)泉州港
  泉州港港口企业55家,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14家、中外合资企业4家、有限公司19家、其他18家。按主营业务分,从事货物装卸仓储36家、船舶港口服务4家、其他15家。主要港口企业51家。
  (四)漳州港
  漳州港港口企业7家,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3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有限公司2家、其他1家。按主营业务分,经营硅砂等货物5家、集装箱及货物装卸1家、其他1家。
  (五)莆田港
  莆田港港口企业11家,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6家、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各1家、私营3家。按主营业务分,从事货物装卸仓储6家、港口服务4家、其他1家。
  (六)宁德港
  宁德港港口企业38家,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7家、私有企业31家。按主营业务分,从事货物装卸仓储12家、船舶港口服务25家、其他1家。主要港口企业12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