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养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6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养护
分类号:
U418
页数:
7
页码:
75-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90年至2005年公路、桥梁、隧道等全面养护情况。
关键词:
福建
养护
建设
内容
福建省公路养护由各地市交通局(委)、公路局负责管理,各县交通局、公路分局和所属道班(公路站)负责日常的公路养护工作,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抓好日常的各项养护,养护班站每个月进行一次路况检查,县局每季度进行一次路况检查,市局每半年进行一次路况评比,省局每年进行一次养护管理检查,未达到好路率要求的酌情给予经济处罚。
一、公路养护
1993年,改革公路管理体制,以高等级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为重点,把改革的目标转移到全力实施“先行工程”建设上来,形成了“经费包干、明确任务、下放权力、风险承包”的三明模式,“分路到人、责任到人、承包养护、联路取酬”的龙岩模式,“两个层次、三级设站、中心维护、事企分开”的福州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机械化养护”的厦门模式。
1995年,福建省公路养护管理体制采用“统一规划、定额补助、逐级分段、承包建设、统一收费、比例分成、分段养护”的模式。
1999-2004年间,全省加快公路站规划和调整步伐,推进大道班建设,共改、扩建公路站116座。将1999年时的779个公路站,调整建设为563个公路站,其中,国省干线公路站从342个调整到286个。实现“十五”公路发展纲要的目标,即铺设水泥路面的干线公路每30~50公里设置一个公路站,铺设沥青路面的省道、县乡道每15~30公里设置一个公路站。
2001年,各市公路局都实行大、中修工程内部招投标制,公路养护形成多种改革模式并存的局面。完成公路普查工作后,省、地两级公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均进行年度更新。以里程库为基础二次开发的年报数据库主要应用于路面大中修、危桥改造计划编制和养护专案工程进度管理,路况数据库应用于福建省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路线的局部改造及安保工程,桥梁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桥梁专项管理。
2003年,省公路管理局重新修订公路分局、道班(站)内业管理制度,同时,全省公路分局和国省干线上的班站均采用计算机管理数据和图表。
2004年,全省各级公路部门按照“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福建省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省公路局出台《福建省专养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改革分三步走,即2004年底前,现有公路机构中养护作业单位改制组建养护公司,按照承包责任制参与养护生产。2005年底前,完成养护公司与公路机构的全面脱钩,养护公司按照独立企业实体运作,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投标参与养护生产。同时,建章立制,做好深化改革的基础工作。出台《福建省贯彻交通部〈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福建省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福建省专养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省级改革预备金暂行管理办法》、《福建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预算定额(试行)》和《设区市公路局、公路分局机构、人员编制指导意见》,统一改革成本测算口径,指导和规范全省公路养护工程从业资质申报工作。全省共有90家公路养护工程从业单位获得相应类级的从业资格,其中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分流的有77家。各市公路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组建养护公司,并在资金、设备、人才上予以扶持;打破县域界限,推行本地区范围内的养护招投标;推进入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此外,省、市公路局所属企业从计划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市场化管理方向改革、改制,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桥梁、隧道养护
2003年,结合福建省实际,省公路局制定《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实施意见》和《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均设置专(兼)职桥梁工程师和隧道工程师,负责桥梁、隧道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全省拥有专(兼)职桥梁养护技术人员163人。
(一)桥梁
实施道班(公路站)月桥梁经常性检查,公路分局执行季度桥梁经常性检查制度;省公路管理局组织,设区市公路管理部门为主实行三年一次的桥梁定期检查;对存在不确定隐患或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大桥、特大桥,逐步安排特殊检查(检测)。2000-2005年委托桥梁检测机构检测桥梁9793.52延米/27座。建立桥梁安全监管制度,将全省的大桥、特大桥、特殊中桥以及三、四、五类桥列入监管范围,指定专人到桥,负责跟踪检查和监测,2005年列入监管的桥梁共50813.21延米/489座。
桥梁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从国省干线公路扩大到县乡公路,提高桥梁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大桥梁养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力度,获得体外预应力加固梁桥和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桥台等一批科研成果。在桥梁病害治理中应用拱桥套拱技术、预应力锚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技术和SFP“三防”桥梁伸缩缝等“四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钢纤维混凝土技术、体外无黏结预应力加固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芳伦纤维加固技术及大型桥梁支座更换技术。2001年11月28日召开全省公路旧桥维修与加固技术研讨会,总结“九五”期间全省桥梁维修和加固工作经验。针对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人员流动、更新快的实际情况,先后举办三期桥梁检查与检测技术及桥梁管理系统升版培训班,“十五”期间共培训基层桥梁养护工程师214人次。
(二)隧道
各公路分局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主持隧道的经常性检查,协助上一级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开展定期检查。设区市公路管理部门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制定、组织安排年度定期检查计划,负责辖区内隧道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并对隧道技术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和分析。省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及其授权的专职隧道养护主管工程师负责和组织全省辖区内隧道的养护技术工作和养护工作计划,审核隧道特殊检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联合开展交通部行业联合攻关课题“公路隧道围岩的渗漏机理与整治技术研究”和省交通厅科技发展项目“粉煤灰高性能砼在公路隧道二次衬砌防渗技术应用研究”及“隧道爆破震动监测与降震技术研究”。
三、全面养护
根据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在对现有公路路面养护的同时,加强对路基边沟、桥涵构造物、安全设施、标志、标线和公路绿化等的全面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技术,如裂缝封填、表面封层和改性超薄磨耗层等,在养护维修中得到广泛应用,多数公路好路率保持在“优良”以上。
“十五”期间,福建省制定公路养护管理规划,在执行交通部和以往自行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如《福建省“十五”普通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福建省国、省干线公路“改善工程”实施方案》、《福建省国、省干线公路“改善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实施意见》、《福建省专养公路旧桥加固与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福建省国省干线“公路安全保障”实施方案》和《福建省公路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推进交通量自动观测,做好“黄金周”交通量调查工作,到2005年底,全省8个连续观测站全部实现自动观测。开发交通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提高交通调查数据分析效率。全省国、省干线中专业养护里程达7060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62.6%。水泥、沥青路面占总里程的99.83%。实施“完善工程”和“改善工程”,改善国、省道公路路况,提高干线路网综合服务水平。“改善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国、省道危桥加固改造;“两纵三横”干线公路水泥砼路面修复;国道事故多发路段整治;“两纵三横”隧道渗漏水及公路滑坡病害治理;国道和部分重要省道GBM(公路标准化、美化)工程、文明样板路的创建或巩固。全省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1145公里/1074万平方米,大修沥青路面420公里/266万平方米。
(一)桥梁加固与改造
在交通部大力补助路网改造工程建设政策的引导下,按“轻重缓急,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国省干线为重点,兼顾县乡公路,不断推进全省公路危桥的加固与改造。“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3.22亿元(其中交通部路网改造补助6751万元/178座),加固与改造国省干线上危桥20501.44延米/317座。
(二)建设文明样板路、GBM工程
巩固已建成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路段,即国道104线、324线福建段的成果,保持畅、洁、绿、美的交通环境。加快未实施路段的创建步伐。在其他条件具备的路段,即国道319线福建路段、国道316线福州至南平路段、国道205线沙县至永安路段上实施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建设。“十五”期间新建GBM工程2437公里,新建国道319线文明样板路379.59公里,总投资约3.2亿元,其中,交通部下达路网改造GBM工程计划1924公里、文明样板路建设357公里,合计补助投资3690万元。
(三)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根据交通部部署,2004年开始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以“消除隐患、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福建省在实施安保工程过程中,突出功能性、服务性,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年实施、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和“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全省完成“安保工程”总投资1.68亿元,主要用于整治事故多发路段40处,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撞墙71公里、波型梁护栏40公里、警示柱7144根、警示标志27250面和标线44.3万平方米,并在国、省道沿线24处风景名胜区设置旅游标志68面,以及一批减速标志、视距台、避险车道和标线等,进一步完善了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行车条件和服务功能。2004年,全省公路事故发生率比2003年下降40.5%,经济损失减少20.4%。
(四)专项工程
2000年起,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上主要实施了如下养护专项工程。
路面改善工程。采用冲击破碎压实技术对破损路面进行处理后加铺或重铺水泥砼路面。路面厚度22~24cm,设计抗弯拉强度5.OmPa,大部分路段为全路幅铺设。通过路面改造,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十五”期间全省共实施路面大、中修和改建3144公里,总投资20.96亿元,其中,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大、中修和改建229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年平均大、中修里程比例达8.2%。
[=此处为表格(表2-7福建省2000-2005年普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情况一览表)=]
灾害防治工程。采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和大型支挡结构等多种方式、方法,2000-2005年共治理公路滑坡81处,总投资1.44亿元。开展公路滑坡治理技术的研究,提出公路滑坡灾害监测及稳定性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总结出公路滑坡的防治对策和养护措施。
隧道病害整治工程。共投入隧道病害治理资金2561万元,加固与治理隧道8056延米/11座,占专养公路隧道总数的20%。改善福建省公路隧道的运营情况,排除隧道的安全隐患。
公路绿化工程。全省公路部门响应“一委三部”关于“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号召,结合文明样板路和GBM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干线带支线,促进绿化建设。国道319线厦门路段是全国园林城市的形象窗口,为使其更好地展现魅力,厦门市公路局投入330多万元用于该路段的绿化改造和养护,花木一年四季次第开放,成为“绿色走廊”、“花的走廊”。
水毁防抗工程。福建省是多雨省份,2000-2005年全省专养公路累计水毁损失超过10.4亿元。为此,全省公路交通部门加强领导,制定抢毁预案,加强雨季巡路,科学修复,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
四、专养公路养护
(一)沥青路面养护
主要是及时处理病害(破损、坑洞等),并注意对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处治。日常养护工作主要是保持沥青路面平整、横坡适度、线条顺直、路容整洁和排水良好。发现路面病害及早处治。
对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破损和面层的磨耗,使平整度、摩擦系数等指标低于规定值,进行封面或罩面处理,改善路面使用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对路面破损严重,经判断(评价)采用其他修理方法已不能维持良好状况时;或当路面产生严重车辙或全面龟裂,即使采用罩面措施,也可能重复出现同样的破损时,实施翻修。
(二)水泥路面养护
水泥路面如破损严重,采用养护施工方法难以解决时,安排水泥混凝土路面翻修。采用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进行翻修的,加强基层压实,使用压路机等碾压各个部位,对碾压不易充分的边角部分,使用小型机械压实,使基层弯沉值不大于120(0.01毫米)。
(三)专养公路桥梁养护
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安排专项旧桥维修、加固和改造补助资金,采取维修、加固、改造和检测并举的措施,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加大危桥维修、加固和改造力度,共完成省补维修、加固和改造危桥19659.91延米/407座。
2005年,全省专养公路定期检查桥梁145183.17延米/3719座,其中,一类桥占桥梁总数的35.3%,二类桥占56.4%,三类桥占4.9%,四类桥占3.4%。另外,老桥和设计荷载小的桥梁数量大。1972年以来修建的桥梁有1261座,占34.4%;设计荷载小于汽-15的有741座,占20.2%。一、二类桥梁占91.72%,比2002年检查结果提高了3.12%;三类桥梁的绝对数比2002年减少88座。省补桥梁加固与改造10810.771延米/248座。
(四)隧道养护
截至2005年,全省共有专养公路隧道50座35980.6米,其中,国道27座16951.7米,省道18座14408.5米,县道5座4620.4米。专养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按照《福建省公路管理局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的要求,建立隧道养护工程师制度、隧道检查制度,明确隧道保养维修管理、隧道常见病害处治、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及技术档案管理。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