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福建省“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52
颗粒名称: 二、福建省“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
分类号: F542;F552
页数: 9
页码: 24-3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交通厅规划办《福建省“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建设规划》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综合交通运输 规划

内容

2005年2-4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我省“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省交通厅规划办就《福建省“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建设规划》编制展开调研。6月底完成规划初稿,经过规划协调论证,11月提交评审稿。12月30日,省交通厅主持召开规划评审会,专家组对规划进行审阅,并原则通过规划评审,同时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目标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要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按照形成“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的基本思路,加快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设施系统的建设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港口发展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以福州、厦门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区域内重要城市为中心,沟通沿海和内地,连接周边省区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衔接配套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港口。重点建设厦门、福州和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建设宁德、漳州古雷等港,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福州、厦门两个亿吨级大港,全省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0万标箱。
  通道。加快干线通道建设,基本形成通往内陆省份的四条横向综合运输通道和对接两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两条纵向综合运输通道。
  网络。按照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功能和特点,构建省、市、县等不同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以带动和服务于全省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枢纽。重点建设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泉州、龙岩、三明、南平、莆田、漳州、宁德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二)建设任务
  按照以人为本和“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安排,以港口建设为龙头,推进通道建设和网络建设,推进连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省干线公路和民航机场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1.加快构建海峡西岸港口群
  加大重要港湾的协调和整合力度,优化配置港口资源,完善港口功能。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逐步形成面向世界、连接两岸三地、促进对外开放、服务临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海上运输大通道,重点建设大型集装箱、油气化工、煤炭矿石、工业港区四大港口运输系统,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与口岸、物流配套体系建设,提高为发展大型临港产业聚集区服务的能力。推进闽江航道综合整治,加强闽江沿岸城市内河码头和陆岛交通建设。
  (1)港口
  发挥港口资源、区位优势,把握各大港口的功能定位,把港口建设作为“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
  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通过厦门湾港口一体化整合,扩大规模,提升水平。重点建设东渡、海沧、嵩屿、石码、招银港区规模化、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作业区,后石港区大型能源、化工深水泊位。利用厦(门)成(都)、厦(门)沙(县)两条高速公路及赣龙厦和鹰厦两条铁路开拓厦门港经济腹地向纵深扩展,落实港区联动政策,以综合优势促进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的发展,把厦门港建成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特色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福州主枢纽港。重点开发外海深水港区。江阴港区以建设西部作业区大型集装箱码头、东部作业区冶金深水泊位为主。罗源湾港区以可门作业区、将军帽作业区大型能源、矿石深水泊位为主。闽江口内和松下港区分别以建设长安作业区内贸集装箱运输和洋屿作业区滨海工业区临港工业泊位为主,增强主枢纽港作用。参与全国大型干散货物流的港口中转储备布局,以福银和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及向莆和鹰厦两条铁路带动福州港开拓纵深腹地,把福州港建成以大型干散货运输中转为特色的国家主要港口。
  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按照合理分工,统筹协调南、北岸港区建设。湄洲湾北岸依托LNG项目、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加工区等项目,带动秀屿港区开发和东吴港区的起步,并配套扩建湄洲湾大型深水航道。湄洲湾南岸依托福建石化基地、泰山石化物流,建设大型石油化工泊位和液体散货物流中转储备基地。以泉州区域经济为依托,重点发展石湖作业区国内集装箱中转运输和秀涂作业区临港工业泊位。以泉(州)南(宁)、湄(洲岛)永(春)两条高速公路、向莆和漳泉肖两条铁路带动湄洲湾港开拓纵深腹地,把湄洲湾(南、北岸)港建成以大型液体散货中转和重型石化以及内贸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主枢纽港。
  宁德港。以吸引大型临港工业布局的建设带动港口的开发,重点依托三都澳大型深水港资源,近期起步开发建设三都澳城澳和溪南港区,配套建设港区的疏港路网和口岸联检等公共设施。推动宁(德)上(饶)高速公路和宁(德)衢(州)铁路的建设,为加快港口发展创造条件,加快把宁德港建成区域性重要港口,并向综合性、跨区域服务的港口发展。
  漳州古雷港。配合古雷半岛临港工业发展,加快开发建设古雷港大型深水泊位,建设疏港公路、铁路和口岸联检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古雷港区至武平高速公路,促进港口腹地开发,合理开发东山、诏安、云霄等其他港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港口。
  根据以上港口发展思路和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沿海港口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156个。从建设时序看,“十五”跨“十一五”续建26个,“十一五”开工并完工64个,“十一五”跨“十二五”34个,储备项目32个。从建设规模看,5万吨级以上泊位共108个,其中10万吨级30个,20万吨级2个,30万吨级2个。“十一五”规划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90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9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90万标箱。到2010年全省沿海港口总通过能力达到3.1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300万标箱;港口通过能力与预测货物吞吐量的适应度为1.0,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的适应度达1.0以上。
  (2)沿海航道
  沿海公用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以厦门港、福州港和湄洲湾(南、北岸)港的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厦门港配套建设全天候接纳第六代以上集装箱船的出海航道。福州港配套建设罗源湾30万吨级、江阴20万吨级深水航道,整治闽江口通海航道。湄洲湾港浚深泉州湾5万吨级航道。同时兼顾地区性重要港口深水航道和为临海经济发展配套的航道整治和建设。
  建设沿海港口公用航道项目17项,其中“十五”跨“十一五”项目2项(厦门港和福州港各1项),“十一五”新开工并完工项目10项[厦门港4项、福州港3项、湄洲湾(南、北岸)3项],“十一五”跨“十二五”项目5项[厦门港2项、湄洲湾(南、北岸)港、漳州古雷港、宁德港各1项]。拟建航道总里程398.28公里。在规划建设的18项公用航道中,5万吨级以上的有13项,其中10万吨级7项,20万吨级1项,30万吨级2项。
  (3)内河航道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内河航道重点推进闽江航道综合整治,提升航道等级。2.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建设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空间布局的特点,以及既有综合交通网的状况,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担负客货运输量大、沟通区域联系作用显著,多种运输线路并行的“两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
  一纵(南北沿海综合运输通道),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两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最重要通道,同时也是福建省沿海产业带大发展的重要基础。该通道由现有的国家高速公路沈海线福建段、324国道、104国道,规划中的沈海复线、沿海快速铁路、沿海LNG管道和成品油管道,以及沿海港口和空港组成。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沿海快速铁路、既有高速公路连接线、大型深水专业性泊位和改造提高厦门机场及配套设施能力,全面增强综合运输能力。
  ——快速铁路。建成温福铁路福建段、福厦铁路和厦深铁路福建段。
  ——高速公路。重点建设福州机场路、福州绕城高速、沈海复线南安金淘一厦门同安和福州湾边特大桥及接线、泉州绕城高速、沈海公路泉厦漳拓宽工程等。
  ——航空港。重点抓好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机场改扩建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推进宁德民航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管道。重点建设福建天然液化气(LNG)管道和成品油管道,优化管道选线方案,提前预留通道,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在用地和通道资源等方面的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010年前,基本形成一条纵贯南北的高标准、大能力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全面融人国家综合交通网中沿海大通道。
  二纵(南北中部山区综合运输通道)。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两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最重要通道,横跨福建省中部山区,连接东中西四条出省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福建省的南平、三明、龙岩市与广东省梅州市、浙江省衢州市的经济联系,起着带动中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该通道主要由既有横南铁路线建瓯至南平段、鹰厦线中段、漳(平)龙(川)线及规划的宁衢铁路北段、建瓯至浦城段和国家高速公路长深线福建段、205国道,以及武夷山机场和规划中的三明机场组成。
  “十一五”期间,铁路主要抓紧长汀至永安段前期工作;公路主要是基本贯通国家高速长深线松溪至武平段,并加强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空港重点续建三明沙县机场,改造提高武夷山机场及配套设施能力,逐步增强综合运输能力。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包括建成永安-武平段、浦南线建瓯-南平段、泉三线三明-永安段、邵武肖家坊-武夷山段联络线,推进松溪-建瓯段前期工作。2010年前,形成一条纵贯南北,沟通广东和浙江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一横(北部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规划中京台综合运输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北部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加强福建北部地区与浙江、江西联系的重要通道,起着支撑宁德港口发展和拓展港口腹地的重要作用。该通道主要经过宁德、政和、浦城到浙江衢州市和江西上饶市,并通过国家路网与中部地区联系。该通道作为宁德港后方集疏运通道,为宁德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该通道可与规划修建的九景衢铁路相接,形成一条自宁德至九江的新通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重点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沈海线宁(德)上(饶)联络线福安一武夷山段,争取“十一五”期间路基贯通;铁路积极推进宁(德)衢(州)铁路、宁德城澳港口支线前期工作。
  2015年前,初步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又一条横贯东西的综合运输主通道,加强福建与江西、浙江的联系,全面融人国家综合交通网。
  二横(中部一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规划中京台综合运输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满洲里至港澳台通道的支线。目前,该通道主要由鹰厦、横南、外福铁路,国家高速福银线福建段、316国道,闽江,以及福州港和机场组成。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既有铁路的扩能改造、沿线公路的扩能和内河航道综合整治。结合福州市区交通发展,利用规划的向莆铁路从永泰向福州的分支,形成以福州为轴心的放射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时推进可门港区、江阴港区疏港铁路前期工作。
  ——高速公路。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福银线邵武沙塘隘一三明际口段扫尾工作,重点建设国家高速京台线福建境内浦南线浦城一建瓯段、古田一闽侯鸿尾段、渔溪一江阴及疏港路。
  ——内河航道。重点推进闽江航道综合整治,提升航道通航能力。
  2010年前,全面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能力综合运输主通道,全面改善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内陆交通状况。
  三横(中部二横线综合运输通道)。规划中京台综合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满洲里至港澳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道西接中西部地区,东接莆田、泉州港,贯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南、北、中部地区,是加强中西部地区与海峡西岸沿海地区运输联系的主要纽带,也是莆田、泉州沿海与内地重化工业的联系纽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铁路重点建设向塘-莆田快速铁路,同时加快湄洲湾北岸港口铁路支线前期工作。高速公路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泉南线福建段(包括泉州一三明段和永安一宁化段高速公路)、莆田一秀屿疏港路和南安张坑一斗尾疏港路。
  2010年前,初步形成又一条横贯东西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福建与江西的联系,融入国家综合交通网。
  四横(南部横线综合运输通道)。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集装箱腹地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综合交通网“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沪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长沙一厦门通道支线),是未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的第二条便捷通道。该通道由赣龙厦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厦成线福建段(厦门一漳州一龙岩一长汀高速公路)、319国道,以及厦门港和机场组成。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快国家高速公路厦成线福建段(包括龙岩一长汀段和厦门海沧港区一漳州长泰后山段)的建设和龙厦铁路建设,加快漳州开发区和漳州古雷疏港铁路支线前期工作。
  2010年前,初步形成一条大能力的集装箱港口集疏运主通道,拓展厦门港与江西及其他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融人国家综合交通网。
  3.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福建省综合交通网络发展应重点加强跨省综合运输通道建设,特别要加强以港口为龙头的横向通道建设,以满足客货快速运输、拓展市场和经济腹地的需求。同时,强化既有设施扩能改造和支线、连接线、农村路网的建设,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功能,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水平。
  “十一五”期间,重点扩充“二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提高区域运网密度,密切综合交通网络与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联系,通过优化布局,合理配置通道资源,有效联系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密集带和资源富集地,提高交通网的通达度。构建由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级综合交通骨干网、省级综合交通网和县市级综合交通网组成的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10年前,基本建成“两纵四横”综合交通骨干网,形成北与北京、西北与银川、西与成都、中与武汉、西南与昆明、南与香港、东南与高雄、东与台北、东北与上海及海上辐射全球的畅通的交通骨干网络。
  从综合交通网络的不同功能和层次看,国家级综合交通网由快速铁路和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线等组成;省级综合交通网由既有铁路(除龙赣铁路福建段外)、铁路支线、地方高速公路、“二纵二横”国道和“八纵九横”省道等组成;县市级综合交通网主要由农村公路,即县道、乡(镇)道和村道组成。此外,铁路和公路在发挥综合运输功能和效益的同时,将分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体系和功能。要把握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
  铁路。按照构筑快速通道、完善区域路网、改造既有线路、配套港口支线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全省铁路网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大容量的铁路大通道,融人国家铁路网,强化与国家干线铁路的联系,使福建从国家铁路网络的末梢变为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由温福、福厦和厦深铁路构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沿海快速铁路通道。加快建设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龙厦快速铁路通道和连接中北部地区的向莆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改造提升横南、鹰厦、外福、漳龙和漳泉肖等既有铁路等级。开展永(安)长(汀)、宁(德)衢(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实现全省主要港区、重要工业基地通铁路,形成连接各大经济区、开拓纵深腹地、加强区域协作的铁路网络。
  到2010年,基本建成“两纵三横”快速铁路网的“一纵两横”,全省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6条以上,铁路正线里程达到2500公里以上。
  公路。加快推进以厦门、福州、湄洲湾(南、北岸)、宁德等港口为龙头,向内陆省份纵深推进的四条通道建设,拓宽海峡西岸港口群经济腹地。同时,与四条通道建设协调同步,推进以县城连接高速公路、十大品牌旅游区和红色旅游景区干线公路、国省道路面改造,以及大型跨海通道等项目为重要网络的普通公路建设,适时加快推进地方积极性较高的其余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建设。改善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县城和重点旅游景区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进出省通道增至20条以上(其中高速公路6条以上),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枢纽站场配套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
  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龙岩至长汀、浦城至南平、泉州至三明、永安至武平、宁德至武夷山(闽赣界)、永安至宁化、古田至闽侯鸿尾高速公路,福州机场高速公路,莆田至秀屿、武夷山至邵武、厦门海沧至漳州、南安金淘至厦门同安云浦高速公路,以及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等。推进福厦漳高速公路复线、松溪至建瓯、莆田至永春、漳平至永定、漳州至永安等高速公路和疏港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适时建设。至2010年,新增里程125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2450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五横”高速公路骨架网。
  普通公路。加快“两纵两横”国道、“八纵九横”省道的建设改造,逐步完善干线公路布局。新增二级公路1000公里,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县城(除古田、屏南、寿宁、建宁、漳平和华安外)通达1小时内高速公路。十大品牌旅游区和红色旅游景区实现快捷舒适通达。国、省道路面改造1700公里,所有国道以及县城连接高速公路通重要旅游景区等重要网络路面状况明显改善,设施保持完好,实现“畅、洁、绿、美”的道路通行环境。重点建设厦门东部跨海通道、泉州晋江大桥、厦门公铁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厦漳跨海大桥,以及疏港公路、市县行政中心通往高速公路、机场、沿海港口和重要旅游景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主要公路,积极推进湄洲岛、泉州湾跨海通道等大型桥隧工程的前期工作。
  农村交通。继续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规划建设通建制村硬化公路2万公里,新增4800个建制村通达硬化公路,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都有一条硬化路通往干线公路的目标。同时开展通自然村公路调研及有关政策的研究,适时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建设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建设乡镇客运站835个、建制村候车亭14117个,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每乡一站、每村(建制村)一亭”,村村通客运班车。
  实施农村撤渡建桥工作。加大建设力度,加快解决沿河群众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规划建设170座桥梁,同时更新改造内河渡口450个次和渡船475艘次,使90%以上的内河渡口和95%以上渡船得到更新改造,超过25%的渡口实现撤渡建桥。
  建设陆岛交通码头。进一步完善500居民以上海岛的交通,改善500居民以下海岛居民的生产生活交通条件,建成60个陆岛交通码头,基本解决500居民以上海岛的对外交通问题。
  4.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同时推进泉州、莆田、三明、宁德、漳州、南平和龙岩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整合资源,完善管理,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从而提高整个综合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总体服务水平。
  强化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福州南客站、厦门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协调好各种运输方式接人枢纽的形式,留足枢纽规划用地,优化枢纽内铁路、公路、港口等各种基础设施布局,注重区域综合交通与城市干道、城区和城际轨道交通等城市交通系统的紧密衔接,提高枢纽的运行效率。同时,优化既有铁路福州站、厦门站的服务功能,为开展对台直航、服务内地、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等发挥作用。
  突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泉州、莆田、三明、宁德、漳州、南平和龙岩等7个城市,“十一五”期间,重点配合中心城市建设,协调运输枢纽设施的布局,并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