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3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路规划
分类号: U412.1
页数: 15
页码: 5-19
摘要: 本文记录了福建省公路规划中普通公路干线网、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公路主枢纽的规划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公路 规划

内容

一、普通公路干线网
  (一)“先行工程”干线网规划
  1992年8月,省委召开加快福建发展研讨会(即马江会议),确定实施“先行工程”,加快福建省干线公路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交通部提出的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简称“三主一支持”)的长远规划设想,福建省交通规划编制部门结合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等特点,编制“先行工程”干线规划。以“两纵三横”为主要建设目标,沿海纵线(国家主干线同三线)规划里程680公里(其中新建福鼎分水关至闽侯兰圃一级汽车专用公路261公里,闽侯兰圃至龙海碑头高速公路269公里,龙海碑头至诏安分水关高速公路150公里);内陆纵线(国道205线)规划里程605公里,规划通过老路改造和部分新建成二级公路,过城镇路段适当加宽;北部东西横线(国道316线)规划里程419公里,通过老路改造和新建两段断头路61公里成二级公路;南部横线(国道319线)规划里程309公里(其中厦门至漳州段高速公路利用国道主干线同三线38.2公里,漳州至龙岩新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102公里,龙岩至长汀隘岭改建成一般二级公路169公里);中部横线(省道三郊线)规划起自三明,终至仙游郊尾,新改建一般二级公路288公里。
  到1996年底,“先行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成,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全省形成以“二纵三横”为主轴的经济开发带,九地市都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连接,全省的高等级公路里程从全国倒数第四上升到全国前列,水泥路面里程跃居全国第三位。
  (二)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
  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制定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进行“先行工程”建设规划和福建省干线公路网规划;二是对原有《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进行重新调整与规划修编。
  1.1991-2020年规划
  为发挥国道网主骨架的作用,1991年10月,交通部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从调整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人手,1994年底前完成省市区的公路网30年规划。
  《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制订工作由省交通厅委托省公路管理局主办,省公路学会和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咨询中心协办。该规划于1995年3月5日通过初审,1996年1月29-31日通过省政府委托省计委组织评审。规划以“二纵三横”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把九个地市及福建省与浙江、广东和江西省用高速公路或汽车专用公路连接起来,各地市形成二级公路网络,同时通达海岸突出部、机场等交通节点,与航运、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衔接。
  1997年,交通部颁布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取消汽车专用公路的等级,调整为高速公路标准。到2000年,全省的干线公路建设基本按照规划实施。
  2.2000-2020年规划
  随着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的制定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原先制定的省级干线网规划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和高速公路建设布局的需要。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工作若干意见》精神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围绕交通部“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结合福建省省情编制省级干线公路网(2001-2020年)规划,调整福建省的省级干线网。规划于2001年8月14日得到省政府批复。
  (1)规划目标
  省级干线公路网的规划目标为建设6000公里左右,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上干线公路,形成上承国家公路网规划和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下启全省农村公路网规划,使全省县级行政中心1小时内可达高速公路省级干线公路网。满足经济发展和未来公路交通现代化的需求,形成通畅连接全省各县(市)的快速公路网络,提供优质运输服务。其具体布局目标是:
  ①补充、完善“二纵三横”主骨架网,共同形成全省干线公路网,并与其他层次公路网相衔接。
  ②形成贯穿南北、连通东西的快速通道。
  ③连接全省主要的大港口,重点考虑福州港、厦门湾和湄洲湾,兼顾考虑有较大发展潜力、有良好岸线资源和经济腹地的港口。
  ④连接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空港。
  ⑤连接重要风景旅游区和旅游城市。
  ⑥具有一定的路网密度,规划线路之间应尽量保持一定的间距,使路网效率保持较高水平。
  (2)规划布局
  规划提出“八纵九横”的省级干线路网布局,17条新规划省级干线公路总里程达7040公里,扣除相互重复330公里和利用国道429公里,实际里程6281公里。技术等级构成中:二级及二级以上(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里程2019公里,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和二级以下公路里程3542公里,尚需新建720公里。规划到2020年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标准。2001-2020年,尚需改建3542公里,新建720公里,总建设里程4262公里。规划路线各市分布情况如下。
  福州市。通过福州市域的路线“一纵、二纵、五纵、五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643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9.13%,其中新改建里程约391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224220万元。
  莆田市。通过莆田市域的路线“一纵、二纵、六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246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3.49%,其中新改建里程约71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50550万元。
  泉州市。通过泉州市域的路线“一纵、五纵、六纵、七纵、六横、七横、八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1154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16.39%,其中新改建里程约573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208310万元。
  厦门市。通过厦门市域的路线“一纵、六纵”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118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1.68%,其中新改建里程约51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163200万元。
  漳州市。通过漳州市域的路线“一纵、七纵、八纵、八横、九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里程约726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10.31%,其中新改建里程约479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148780万元。
  龙岩市。通过龙岩市域的路线“三纵、四纵、五纵、八纵、八横、九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874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12.41%,其中新改建里程约571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229390万元。
  三明市。通过三明市域的路线“三纵、四纵、六纵、八纵、四横、六横、七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1429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20.30%,其中新改建里程约797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279280万元。
  南平市。通过南平市域的路线“二纵、三纵、四纵、二横、三横、四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961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13.65%,其中新改建里程约659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212680万元。
  宁德市。通过宁德市域的路线“一纵、二纵、一横、二横、三横、四横”路段,扣除相互重复里程和与国道重复里程后,规划实际里程约889公里,占全省规划里程的12.63%,其中新改建里程约670公里,工程造价估算约207860万元。
  (3)规划期限及预期实施效果
  为配合国家交通建设的步伐,并考虑福建省交通建设的经济实力,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的期限与国家规划2020年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期限相适应。确定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建成“八纵九横”省级干线公路网。
  近期。2001-200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投资规模约50亿元,规划建设约1500公里,重点实施入闽公路通道、县通市公路及通往重要旅游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干线公路建设。到2005年,改善福建与周边省份的公路通道交通条件,增强福建省经济的向外辐射能力。
  中期。2006-2010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投资规模约50亿元,规划建设约1200公里,基本建成除特困地段(含有大型构造物地段)外的线路,使“八纵九横”省级干线总里程中,二级以上的公路里程比重达到80%以上。到2010年,省级干线公路网布局得到初步完善,干线公路网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80%以上。
  远期。2011-202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投资规模约72.4亿元,规划建设约1562公里,重点建设工程困难路段,主要对局部未达二级公路标准(含特大型构造物)的剩余路段工程进行扫尾建设。使“八纵九横”省级干线总里程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的比重达到98%以上。到2015年,基本建成“八纵九横”省级干线公路网,干线公路网中的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98%以上,初步达到2020年的规划总目标(见表1-1)。
  规划实施后,将使国省干线覆盖全省所有县级行政中心,解决对外交通问题,使全省县级行政中心1小时内可达高速公路;全省大部分乡村在2小时内到达骨架公路网;路网道路平均等级由三级升为二级以上,路网平均车速由40公里/小时提升到60公里/小时,路网连通度由1.89(介于树状与方格状之间)上升到2.52(介于方格状与正三角形状之间),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道路交通网络。
   二、高速公路网
  (一)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
  2000年初,根据交通部提出的到2020年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干线组成的全国骨架公路网将全面建成的要求,省交通厅开展《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人员在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路网布局初步方案。在征求各设区市意见,听取交通部及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领导、专家意见,征求周边省份对布局方案的相互衔接意见后,完成报告征求意见稿。
  根据2001年8月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和9月省交通厅《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专家评审会专家组意见及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对报告征求意见稿再次修改、补充,形成规划报告送审稿,并呈请省政府审批。11月13日,省政府省长办公会议通过规划报告送审稿。12月27日,省政府批复《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同意该《规划》提出的“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含福泉厦漳诏复线),明确该规划是指导福建省今后30年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布局如下:
  “一纵”。国家沿海主干线同江至三亚(GZ10)福建省境内段,该段路线起点位于福鼎市与浙江省交界处的分水关,终于诏安县与广东省交界处的分水关,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
  “二纵”。国家重点干线公路天津至汕头纵线(4纵)福建省境内段,该段路线起点位于浦城县与浙江省交界处的沙排,终于武平县与广东省交界处的上社,途经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
  “三纵”。福泉厦漳诏高速公路复线。
  “一横"。国家主干线北京至福州(GZ20)福建省境内段,该段路线起点位于福厦高速公路的青口互通,终于邵武市与江西省交界处的沙塘隘,途经福州市、南平市和三明市。
  “二横”。国家重点干线公路厦门至昆明横线(13横)福建省境内段,该段路线起点位于“同三线”漳州市长州互通,终于长汀县古城与江西省交界处,途经漳州市和龙岩市。
  “三横”。国家重点干线公路泉州至贵州毕节横线(12横)福建省境内段,该段路线起点位于泉州西福,与福厦高速公路相连,终于宁化县五里亭与江西省交界处,途经泉州市和三明市。
  “四横”。福建省闽东宁德沿海辐射闽北南平山区的干线公路,该段路线起点位于“一纵”的福鼎至宁德高速公路宁德市云淡门,途经政和,至浦城县临江,与“二纵”的浦城至南平高速公路相接,而后利用浦南高速公路至武夷山兴田,再经邵武市到终点肖家坊,与京福高速公路相连。
  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和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部署,“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实施计划:到2010年全面建成“一纵二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完成浦城至南平、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部分重要路段的建设,其中2005年建成省会福州市至各设区市“4小时交通经济圈”,使福建省高速公路运输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到2020年要完成贯穿福建省东西南北“二纵三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建设,并完成大型空港、重要海港、铁路枢纽、国家级旅游区、20万人以上城市及重要城市出人口的快速公路连接,使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30年完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的建设,继续调整、完善高速公路网以及支线的建设,使70%的县、市通上高速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现代化、智能化,实现安全与环境最优化。
  2004年2月,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主骨架功能,省交通厅委托省交通规划办开展福建省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6月22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于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议对省交通规划办编制的福建省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规划方案给予肯定,明确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总体发展目标,实现90%县市行政中心、重要港区、机场、铁路枢纽、重要旅游区半小时内便捷上高速公路网,其余县市行政中心1小时内便捷上高速公路网。8月6日,省交通厅发函省直有关单位和各设区市交通局(委)征求意见,11月2日完成规划送审稿。11月8日,省交通厅召开厅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11月完成规划送审稿修改。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交通部组织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了保障《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实施,利用和控制通道线位资源,根据交通部《关于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规划的通知》精神,省交通规划办受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的委托,于2005年3月初开展《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建境内路线规划》编制工作,6月24日完成送审稿。6月27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按照专题会议精神,对该规划进行修改。6月30日,省长黄小晶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审议该规划,进一步完善后,规划定稿。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
  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及其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要求,福建省交通规划办公室在《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和《福建省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建设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建境内路线规划》的基础上,与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合作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10月完成规划专项初稿。
  1.功能定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公路网的主骨架,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连接重要城市、交通枢纽、重要旅游景点和军事战略要地,是经济区对外联系、区域内重要节点间、城市密集区城际间的快速通道,是重要沿海港口和机场的集疏运通道,为全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快速、高效、安全、舒适的运输服务,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2.层次划分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包括国家高速公路和福建省高速公路。
  (1)国家高速公路
  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的国家高速公路除了纳入网络的1条射线、2条纵线(含一条联络线)和3条横线外,还有部分城市绕城环线、港口和机场连接线。国家高速公路路线包括: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城市绕城环线、港口连接线和机场连接线,总里程约3200公里。
  (2)福建省高速公路
  福建省高速公路具有承担省际及大中城市间中长距离运输的功能。包括省际高速公路,连接中小城市的线路,海西经济中心城市环线及对周边城镇的辐射线,路网联络线和疏港路线。
  3.规划目标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目标:构筑“东出西进、通南达北、加密沿海、覆盖全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1)构筑对外快速通道,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联系
  与周边区域之间形成4条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接,进一步加强与江西等中部地区的交通联系。
  (2)构筑连接经济区内重要城市节点的高速公路网络,强化经济中心与周边城市的便捷连接
  省会与地市、沿海地市与山区地市实现高速公路顺畅连接,相邻地市间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山区地市实现3小时内到达沿海主要港口,基本实现县城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
  (3)形成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区高速公路网络,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繁荣
  加密以福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形成2条沿海高速公路,重要城市形成高速环线,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提高适应能力,保障交通畅通。
  (4)加强与交通枢纽的衔接,形成沿海港口快速集疏运通道
  连接主要公路枢纽和铁路枢纽所在城市,直接连接重要港区和机场。进一步提高港口辐射能力,以福州和厦门2个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半日辐射圈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1日辐射圈涵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5)连接著名旅游城市,形成旅游快速通道
  加强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之间快速通道,形成连接多个旅游景区的快速通道。
  (6)构建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保障国家安全
  形成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以及抢险救灾等应急事件处理需要的高速公路网络。
  4.布局方案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为4820公里(不含重复里程),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可归纳为“三纵、八横、三环、二十联”。“三纵八横”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骨架公路,包括所有国家高速公路的主线及部分省高速公路;“三环”为3条绕城环线;“二十联”包括8条一般联络线、6条港口连接线、3条机场连接线及3条城市连接线。
  (一)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1.规划编制
  根据国家计委和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若干意见》,2000年9月,省交通厅部署全省农村公路规划编制工作。
  2001年,9个设区市交通局(委)全面开展农村公路规划汇编工作,并分别通过当地政府的批准。在此基础上,省交通厅规划办结合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省政府批准的全省高速公路网、省级干线公路网规划衔接等因素,进行《福建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汇总工作。2001年12月完成《福建省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总报告及简本,2002年12月23日由省政府批复实施。
  2.规划区域、目标和布局
  (1)规划范围
  农村公路网规划范围以9个设区市为基本单位进行编制,路线范围包括县道和乡村通达公路两个层次。
  县道包括连接县城、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旅游区、主要客源集散区、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干线公路的县际运输量较大,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公路。
  乡村通达公路包括连接乡镇、行政村、集贸市场、学校、生产基地、较大的居民聚居点,以及不属于县道的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外界联系的公路,主要为解决乡村人口出行问题,属于通达性工程。
  (2)规划年限及目标
  农村公路规划的基年为2000年,规划年限为2001-2020年,规划特征年为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到2005年,全省农村公路基本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初步建立起为乡镇经济服务的县道网,带动旅游业发展。提高乡道技术标准,修建陆岛码头接线公路,解决沿海大部分岛民的对外交通问题。40%以上的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路面达到高级、次高级标准),沿海地区可适度超前。70%乡道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实现所有可通公路的乡镇通等级公路,所有适宜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
  中期。到2010年,建立起为乡镇经济发展营造良好交通环境的县道网,福、厦、泉、莆、漳沿海发达地区的县道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其他地区75%以上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路面达到高级、次高级标准)。90%以上乡道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公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取得较大进展。远期。到2020年,全省农村公路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适当超前,建立起为乡镇经济服务的便捷、快速县道网,形成行政村之间便捷联系的乡道网,所有县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和所有乡道达到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并实现所有路面达到高级、次高级标准,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桥涵和交通附属设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农村公路总里程有较大发展。
  按照规划,全省农村公路网总里程到2005年、2010年分别为2000年的1.06倍、1.14倍。三级公路里程也从2000年的2465公里,上升到2005年的5093公里、2010年的10269公里。等外公路总里程由2000年的18422公里,下降为2005年的15473公里、2010年的9829公里。四级和等外公路的比重由2000年的91.46%下降为2005年的85.59%、2010年的81.47%。四级以上公路比重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62.7%上升为2005年的78.95%、2010年的95.73%。全省农村公路网密度将从2000年的40.7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2010年的41.5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网连通度将从2000年的0.79(含等外路),上升到2005年的0.84、2010年的0.90。全省乡镇通等级公路率由2000年的93.8%,上升为2005年的100%。
  (二)“十一五”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05年2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我省“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省交通厅规划办就《福建省“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着手启动资料收集与调研工作。12月通过专家论证,并与《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衔接。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实施渡口、渡船更新改造和撤渡建桥,逐步改善海岛居民出行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大力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使渡口交通“瓶颈”及出行安全问题得到明显改善,陆岛交通体系更趋完善;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及“村村通客车”目标。
  农村路网建设。继续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在新改建县、乡道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村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项目。规划新增农村公路里程2954公里,其中县道186公里,乡道421公里,村道2347公里。规划新增路面硬化里程20000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标。到2010年,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2000公里,其中县道13000公里,乡道31000公里,村道28000公里。
  渡口交通建设。继续加大渡口、渡船更新改造和撤渡建桥投资力度。规划更新改造内河渡口450个次、渡船475艘次,省交通厅将根据内河渡口群众出行难度及对交通的需求程度,按每年渡口90个次、渡船95艘次的进度依次安排资金补助。在继续完成“十五”跨“十一五”期间41个撤渡建桥在建项目的基础上,再实施撤渡建桥170座/30600延米。到2010年,实现90%以上的内河渡口水泥化或石砌阶梯化、斜坡化,95%以上渡船得到更新、改造和25%以上的内河渡口实现撤渡建桥目标。
  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快农村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在续建“十五”跨“十一五”期项目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乡镇客运站835个,建制村候车亭14117个,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每乡一站,每村一亭”,基本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客车目标。
  陆岛交通建设。新建陆岛交通码头60个,到2010年,实现5000人以上大岛及重点沿海突出部陆岛交通滚装化率达50%以上。基本解决全省沿海500人以上岛屿岛民及沿海突出部居民的对外交通难问题。
  四、公路主枢纽
  根据交通部1991年颁发的《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和1996年颁发的《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福建省的福州、厦门两个城市列入全国公路主枢纽,开展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1998年4月6日交通部和省政府批复省交通厅和福州市政府联合上报的《福州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同意根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福州干线公路网、水运港口、铁路站场发展规划,以及预测的客、货适站量发展水平及其流量、流向的分布所确定的福州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确定福州公路主枢纽由组织管理中心、六个客运站场[包括福州汽车客运中心站、客运北站、马尾客运站(东)、洪山客运站(西)、长乐客运站(东南)和客运东站]、七个货运站场(包括福州汽车货运中心站、杜坞货运站、货运东站、马尾货运站、林朱货运站、枕峰货运站和福兴集装箱中转总站)组成。
  《厦门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以厦门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城市建设规划为依据,“建立一个中心、二个系统,若干个网络服务站”(即公路主枢纽指挥管理中心,货运枢纽系统和客运枢纽系统,下设若干个卫星服务站),使之形成与厦门“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环状辐射结构的城市群体相匹配的公路主枢纽体系。
  (1)主枢纽指挥管理中心包括客运中心和货运中心。
  (2)客运枢纽系统,由一个客运枢纽中心站和六个客运枢纽站组成。客运枢纽中心站位于厦门梧村火车站附近,即原外来客车服务中心站址,其他六个客运枢纽站分别为:湖滨南路汽车客运站(兼容站),和平码头疏港汽车客运站,集美、杏林、海沧汽车客运站及同安西滨客运站。
  (3)货运枢纽系统由一个货运枢纽中心站和七个货运枢纽站组成。枢纽中心站设在高崎,位于厦门铁路北站与疏港公路交会处,其他七个枢纽站分别为:东渡集装箱中转站,西郭集装箱中转站(兼容站),杏林、大芸、海沧汽车货运站和枋湖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及同安西滨货运站。
  受省交通厅委托,省交通厅规划办于2002年3月负责开展《福建省公路运输站场规划》编制工作。2003年8月完成规划征求意见稿。9月,省交通厅发函各设区市交通主管部门,征求地方意见。12月,对规划报告进行进一步修编,形成规划送审稿。
  2004年7月8日,省交通厅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并研究相关问题。会议要求在《福建省公路运输站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10月,完成规划文本,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公路运输枢纽由20个城市组成,其中福州、厦门、泉州、南平、龙岩5个城市作为海峡西岸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交通志》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1990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福建交通发展的主要脉络、重要事件和发展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交通规划、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科技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