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点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29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重点建设
分类号: TU71-53
页数: 11
页码: 446-4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重点建设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的特点,重点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 重点 建设

内容

重点建设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的特点,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重大作用。1991~1997年,福建省4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4.57亿元,占同期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143.26亿元的29.26%。这7年是福建省历年来重点建设投资力度最大、建设水平最高、成果最丰硕的年份。7年所完成投资占1979年以来重点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18.95亿元的79.86%。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40个,主要有:发电机组容量233万千瓦、500千伏输电线路206.5公里、铁路电气化616公里(全长694公里)、新建铁路314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08.4公里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16.2公里、改建二级公路33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货运660万吨/年和客运30万人次/年、民用航空客运量1200万人次/年和货运24万吨/年、通信光缆1354公里、原油加工250万吨/年、炼焦43万吨/年、烧结矿43万吨/年、合成氨4万吨/年、尿素17万吨/年、本色木浆15万吨/年、漂白木浆3.1万吨/年、胶印纸2.4万吨/年、超级压光纸5.1万吨/年、水泥66.5万吨/年、海堤加固1008公里、水库容量3.25亿立方米、引水1立方米/秒的供水工程、自来水30万吨/日、煤气10万立方米/日、社会公用事业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等。为福建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实的办法,主要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目标管理、完善协调制度、开展立功竞赛等。进入90年代,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重点建设项目规模相应扩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配套工程更为复杂,管理工作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一节 措施
  一、领导机构
  进入90年代以来,重点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改由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分别担任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有关综合部门分管领导干部为小组成员。1991年10月由陈明义、施性谋任正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前期工作办公室(简称前期办)和在建项目办公室(简称在建办),分别挂靠省计委、省建委开展日常工作。1992年8月省政府批转《关于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立功竞赛活动意见的通知》中,决定在领导小组下增设省重点工程竞赛办公室(简称竞赛办),挂靠省总工会,在在建办配合下,负责全省在建重点项目立功竞赛活动的日常工作。1993年12月由王建双、刘明康任正副组长;1995年5月由潘心城任副组长并兼筹资领导小组组长;1996年7月增加黄小晶任副组长。
  领导小组除及时研究解决重点建设重大问题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办公室的工作汇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并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现场办公会议,促使重点建设顺利进行。
  在建办的职责主要是受领导小组委托,综合管理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及时掌握重点建设动态,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组织“重中之重”项目的定期督查,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等。水口水电站还设立库区办公室,专门办理库区拆迁移民安置等工作。
  二、确定项目
  确定重点项目,一般由省计委、省建委每年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下达前,提出重点项目和预备重点项目建议名单,经省政府批准后随年度计划下达实施。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筹融资的可能,并体现福建省的特色和优势,选定重点项目,达到经济建设上规模、上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目的。重点项目侧重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基础农业和基础工业,一般每年安排20个左右,其中1993年达到27个。1994年开始增列预备重点项目。预备重点项目的任务是尽快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批准开工后即转为当年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和预备重点项目,分别由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建办和前期办负责实施。1995年又增列社会事业重点项目,由在建办协助主管部门组织实施。1997年开始,在重点项目和预备重点项目中确定“重中之重”项目。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要求举全省之力搞好“两路、两铁、两电、两水、一厂、一桥”10个“重中之重项目”,即福泉高速公路、泉厦漳高速公路、横南铁路、梅坎铁路、华能福州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水口至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福清闽江调水一期工程、湄洲湾南岸供水一期工程、福建炼化公司扩建工程、厦门海沧大桥等。“重中之重”项目实施情况每个月向省政府汇报一次。
  三、实行责任制
  重点建设项目普遍实行领导干部负责制,项目的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市政府都指定一位领导干部分管重点项目建设,负责及时解决本部门、本地市职责范围内应当解决的问题;有些承担重点项目建设任务的设计、施工单位还建立分管院长、经理负责制,加强施工现场服务。1997年开始,省政府直接印发重点项目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一览表,明确下达当年重点建设的进度目标、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省市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有关单位主要任务,要求各地市、各部门组织各方面力量,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重点建设任务。
  第二节 优惠政策
  一、征地拆迁
  对于建设用地量大的重点项目,省政府专题研究,制定政策予以扶持。1991年11月省政府在关于鹰厦铁路漳平至厦门段电气化工程征地拆迁问题的通知中,确定征地费用力争控制在每亩8000元以内,准予免交城市建设配套费、教育配套费、新菜地开发基金等;征地和拆迁补偿的各项费用由所在市、县政府包干使用,限期完成拆迁任务。1992年后漳泉肖、横南、梅坎三条地方铁路先后开工建设,经省政府和所在市、县政府研究确定,征用土地补偿费横南、梅坎铁路按每亩平均6000元(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面物补偿费、菜地开发基金、复垦管理费和耕地占用税)计,漳泉肖铁路按每亩平均8000元计,由所在县(市)政府包千使用。所在县(区)和乡(镇)政府还设立支援铁路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征地拆迁的实施和协调工作。同年省政府在《关于福厦漳高速公路泉厦段建设征地拆迁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对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作了更全面的规定:一是总费用由沿线各市、县(区)政府包干使用,并根据建设计划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一步到位,做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工作;二是因设计变更或其他特殊情况急需用地的可先行预批,随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三是征地费用平均每亩8000元,耕地占用税留省的70%予以免收,并对房屋拆迁、果树砍伐补偿标准作了统一规定,临时用地每亩每年按征地费用10%补偿;四是征地拆迁中免于缴纳各种地方性税费、基金;五是电力、电信管线及各种管道设施的拆迁,由设施所有权单位按原拆原迁计算现值的原则,包干拆迁,拆迁中需征用土地的由所在市、县(区)政府按本规定的标准给予办理征地手续;六是福厦漳高速公路全线征地拆迁工作均按本通知办理。1993年,为了加速泉厦高速公路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省政府经请示国家土地局,同意预批泉厦段项目建设用地。由于征地补偿金额偏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征地后农民生活发生困难,因而重点项目同时实行征地“农转非”办法,即属于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用地集中、征地数量大的,征地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确有困难,经省政府审查批准,原有的农业人口可以部分就地转为非农业人口加以安置。
  二、库区移民安置
  1987年,省政府下达关于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若干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17条。1998年又先后下达水口水电站、棉花滩水电站库区企业税收优惠规定,对受水库淹没影响而拆建的企业和各项开发性生产项目,以及库外的生产性企事业单位、个人用自筹资金或贷款到库区独资办厂、联合办厂和横向经济协作并安排库区移民劳力达60%以上的企业,经企业申请,财税部门审核批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同年下达水口水电站、沙溪口水电站征收的库区维护建设费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期10年。
  三、资金筹措
  1997年省政府颁发《福建省扶持支柱、重点产业中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若干优惠政策》,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作了比较系统总结。主要内容有:重点项目所需的资金,建议金融机构给予倾斜支持和优先安排贷款;优先安排发行中长期债券、可转换债券,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优先推荐和安排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商业贷款指标以及配套人民币贷款指标;鼓励重点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优先吸引境外大财团、跨国公司向重点项目投资,对外商投资适当放宽审批条件,在审批管理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并可根据具体情况个案报批,赋予项目优惠政策;“九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安排一笔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前期经费和建设项目贷款贴息;重点项目所在部门和地市,必须相对集中资金向重点倾斜;省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笔重点项目专项基金,以1997年为基数,每年有所增加。第三节 实施管理
  一、确定建设目标
  各重点项目由省政府下达年度计划时,同时提出建设目标。1997年开始下达更为具体的工作目标责任,要求各重点项目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层层分解细化任务,落实措施,按期实现。同时下达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领导分工到岗,目标责任到人,协调调度到位。出现进度滞后时,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年度建设目标的实现。确实必须延迟工期的,经在建办查实,再商同省计委及时调整计划,报请省政府相应调整建设目标。
  一、建立协调制度
  1986年建立三级协调制度,即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总监主持的施工现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经常性现场协调会、项目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人主持的专题协调会和省建委主持的综合协调会(省综合部门一起集中听取各重点项目汇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经过10余年实践,成效显著。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和高速公路建设中,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还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针对项目建设情况,召开各种协调会或专题会议。水口水电站和铁路建设中,有时还召开部省协调会,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1996年泉厦高速公路开始实行督查制度,由省建委牵头,省交通厅、省高速公路总指挥部负责人参加,每月督查一次,直接向分管的副省长汇报,以最快速度解决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1997年督查的范围扩大到福厦漳高速公路全线。
  三、保证工程质量
  保证工程质量是建设领域的中心任务之一。重点建设尤其重视工程质量,首先对施工单位素质要求高,一般由信誉较好的一、二级企业中标承包,实施中不但要求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而且对优良率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性项目在交工时要做到一次试车投产成功。管理中认真落实施工单位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用户评价制度,公共建筑实行强制性质量监督。开展立功竞赛和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业绩考核时,保证工程质量都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建办到施工现场协调督查时,也同时检查工程质量状况,对工程质量好的给予肯定、表彰,发现不合格的责成及时返工或补救,对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予以通报批评、严肃处理。由于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比较健全,常抓不懈,所以重点项目工程质量总体上说优于一般工程。但重点项目往往建设规模大、面广、点多、线长,工程质量事故仍有发生。这几年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有:1995年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简称铁十六局)在横南铁路施工中,小雅隧道贯通偏差、岩面二号隧道坍塌冒顶等;1997年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简称省公路一公司)和仙游县执亭建筑工程公司在漳泉肖铁路经兜西溪大桥施工中,部分粧基质量不合格,造成桥身局部倾斜;1997年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简称铁十七局)在穆阳溪芹山水电站导流洞施工中,拱顶大面积脱空、底板垫石和混凝土不密实的质量事故等。这些工程质量事故不仅影响工期目标的实现,而且造成较大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省建委在调查落实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处理:铁十六局暂停在福建省境内参加工程投标一年;省公路一公司桥梁施工一级资质降为二级,整改期一年;仙游县枫亭建筑工程公司从工民建三级降为四级,整改期一年;铁十七局受警告并罚款2万元的处分。
  四、业绩考核
  根据1997年全省重点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调动重点项目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省建委开始对参加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二级建筑企业和监理单位进行年度业绩考核。施工单位主要考核其控制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经营作风等;监理单位主要考核投资、质量、进度三控制情况和人员到位、职业道德等。考核采取评分办法,并作为评定等级的依据。参建单位的业绩以增减信誉分的形式影响其将来参加招投标活动。1997年经年中初评、年终总评,考核64家建筑业企业,共承担133个合同项目施工任务:较好的45个合同项目,占总数33.8%;—般的80个合同项目,占总数的60.2%;差的8个合同项目,占总数的6.0%。考核24家监理单位,共承担47个合同项目的监理任务:较好的19个,占总数40.4%;—般的26个,占总数的55.3%;差的2个,占总数4.3%。考核结果于1998年3月在《福建日报》公布。
  五、立功竞赛
  立功竞赛是重点项目建设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结合的一项活动。福建省自1987年以来,每年都在重点项目中开展以“保重点、创一流、比贡献”为主题的立功竞赛活动。竞赛目标是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竞赛内容是比工程(服务)质量、比工程进度、比投资效益、比安全生产、比精神文明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下,各参建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1992年8月,省政府批转省建委、总工会《关于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立功竞赛活动的意见》中,总结几年来的经验,进一步将立功竞赛的范围和要求、竞赛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竞赛的组织领导、竞赛形式和考核条件、评比和表彰等作了系统的规定。1997年开始,立功竞赛活动从在建重点项目扩大到重点前期工作项目。立功竞赛活动一般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每年评比结果。重点项目优胜奖和建设功臣由省人民政府授予;重点项目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生产(工作)者和优秀组织奖由省重点建设领导小组授予。
  7年间,重点建设在创造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先进群体和英模人物不断涌现。有1992、1993年度参加水口水电站建设的华田联营工程公司钢管厂工人、青年突击队队长童正发,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起重班班长王焕林,他们以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精神为一、二号机组按期投产做出了贡献。有优秀管理干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场道部经理(福州市建委科长)林炳熙,他为重点建设鞠躬尽瘁、呕心沥血,1995年8月献出宝贵的生命,事迹感人至深。1996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展向林炳熙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同期,在横南铁路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位“林炳熙式”的先进人物林捷益,他主管概算管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终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在工作岗位上献身,年仅46岁。还有善于统筹全局的项目负责人、厦门嵩屿电厂厂长兼筹建处主任黄家穆,他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带领全体职工,群策群力,负重奋进,终在1995年12月26日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工期目标。他们不愧为广大参建职工的光荣代表,他们的事迹也是广大参建职工为重点建设积极奉献的缩影。
  六、材料供应
  90年代初,钢材、水泥实行计划分配和市场调剂“双轨制”。1994年起,钢材、水泥取消指令性计划分配,全部通过市场供应。为了做好重点项目材料供应工作,保证重点建设顺利实施,在建办制定了《重点建设项目基建材料供应管理暂行规定》,经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实施。《暂行规定》要求重点项目材料供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定向议标方式选择承包供应单位配套承包。经批准可参加定向议标的企业为省基建物资供应公司、省化工建材公司、省金属材料公司、省建材工业供销公司以及其他经在建办认可具备基建物资配套供应条件的公司。配套承包的材料实行省级国家订货,每年由省计委在当年上调的省级国家订货资源中切块给省建委统筹安排,从资源、数量、品种、规格上优先保证。1997年5月,省政府批转省建委关于《福建省重点及大中型建设项目基建材料采购与供应管理暂行办法》。按《暂行办法》规定,省建委、省技术监督局、省物资总公司、省建材总公司、省冶金总公司等5家于1998年1月、5月分两批批准40家物资流通企业获得供应资格。一批新开工的重点、大中型项目按《暂行办法》,由这些物资流通企业和符合条件的生产厂家通过招议标承担基建物资供应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物资供应的资源充足,重点项目的材料不再专门组织供应,由各单位自行采购。
  重点项目大宗材料设备运输,继续实行每月分配给180个进省铁路车皮,由在建办统筹安排。1997年10月铁路运输形势缓和后,不再单独办理进省物资运输车皮报批手续。
  第四节 建设成果
  一、电力
  1991~1997年建成了水口水电站(装机7×20万千瓦)和嵩屿电厂(装机2×30万千瓦)两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还建成漳平发电二厂(装机2×10万千瓦)、尤溪水东水电站(装机4×2万千瓦)、水口至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全省220千伏双回路环网等项目。建成沙溪口水电站的过坝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华能福州电厂二期工程(装机2×35万千瓦)和穆阳溪梯级水电站一级芹山电站(装机2×3.5万千瓦)。省内电力供应已由十分紧缺变为基本满足。
  二、交通运输
  (—)铁路
  1993年续建完成鹰(潭)厦(门)铁路电气化工程;1997年12月基本建成漳泉肖、横南铁路;进入开工前准备的还有厦门海沧铁路支线、梅坎铁路(福建段)。这几条铁路的建成使福建省路网结构有很大改善,对建立海峡西岸繁荣带和开发内地山区将发挥重大作用。漳泉肖铁路和横南铁路原为地方铁路,1997年12月经过股份制改造,分别成立泉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武夷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由铁道部控股。
  (二)高速公路
  1992年11月,泉(州)厦(门)高速公路2.7公里软基处理试验段开工,标志着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正式启动。1995年10月,厦(门)漳(州)高速公路和福(州)泉(州)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1997年12月泉厦、厦漳高速公路建成开通,1999年10月福泉高速公路建成开通,实现了福厦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泉厦、福泉高速公路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沿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工程进展顺利。1997年,漳(州)诏(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入初步设计文件编制阶段。福厦漳诏高速公路是国道同江至三亚沿海主干道的一部分,对改善路网结构起重要作用。1993年12月,闽东的罗源至宁德高速公路(全长33.74公里)开始建设,和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福鼎至宁德高速公路、罗源至长乐高速公路组成“双福”(福鼎至福州)高速公路,也是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1996年8月开工建设漳州至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段,漳州段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七年来,福建省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而且形成路网的雏形。在管理体制方面,最早开工的泉厦高速公路由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后组建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两个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筹资并直接组织实施,其他高速公路均改为在省高速公路总指挥部组织下由相应的地市组建公司作为业主负责实施,省只管“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和交通部、省投资的分摊。这一改革措施有效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
  (三)公路与桥梁
  1992年,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启动的以新建、改建5条国道、1条省道和交通繁忙路段共4000公里为目标的公路“先行工程”,于1993年初全面开工,到1995年底告一段落。三年累计完成二级以上公路路基3611公里,路面2928公里,1997年底扫尾建成。在此期间,有代表性的324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和104国道飞鸾岭隧道工程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1996年12月开工的厦门海沧大桥,是海沧开发区的配套项目,也是厦门市第二条进出岛大桥,兼有城市桥梁功能。
  (四)港口
  1991~1997年,建成厦门东渡港二期工程、莆田秀屿万吨级杂货码头、福州新港区一期和二期工程、漳州港多用途码头等4个项目;在建项目有湄洲湾3.5万吨级煤码头;进入开工前准备的有肖厝5万吨级煤炭多用途码头、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建成,为福建省对外开放和对台通航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民用航空
  1991~1997年,建成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武夷山机场和晋江机场,扩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这些项目的完成,有利于福建省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电信
  1992年、1995年先后建成沪闽(榕)穗和福(州)杭(州)贵(阳)成(都)两条长途通信光缆,福建段总长1354公里。1996年2月建成福州长途电信枢纽工程。3个重点项目的建成开通,使福建省电信事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四、加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
  七年里,主要进行三明钢铁厂(新增年产焦炭43万吨、烧结矿43万吨)、三明化工总厂(新增年产合成氨4万吨、尿素17万吨)、青州造纸厂(新增年产本色木浆15万吨)、龙岩造纸厂扩建工程(新增年产超级压光纸5.1万吨)等老企业的扩建,以及福建炼油厂(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福建炼化公司聚丙烯工程(年产7万吨)、邵武竹浆厂(年产漂白竹浆3.1万吨、胶印纸2.4万吨)、龙岩三德水泥厂(年产水泥66.5万吨)等新建骨干企业的建设。这些骨干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增强省内工业生产实力。特别是福建炼油厂的投产,使福建省石化工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五、农业水利气象
  (一)农业
  漳州市外向型高优农业示范区是全国三个高优农业示范区之一,将全市划分为以养殖业为主的沿海平原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内地山区两大片,建设果蔬、花卉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和加工等高优农业示范基地126个,总投资2.28亿元,1994年开工建设,被列为建国五十周年献礼项目,1998年底全部建成。1996年开工建设的福建水土保持与乡村发展一期工程,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贷款的农业综合性建设项目,分布在福州、宁德、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市,主要建设内容有坡地开发、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贸市场和农村小水电等,总投资13.53亿元,其中亚行贷款6500万美元,2000年全部建成。
  (二)水利
  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南靖一级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装机2万千瓦)、连江山仔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67亿立方米、装机3万千瓦)两个水利工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1992年开工建设“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总长1008公里,包括莆田南北洋、漳州海澄、泉州晋东、福州长乐四大海堤和万亩片海堤47处、千亩片海堤234处,1992年开工,1996年9月全面完成加固达标任务。接着开工建设的“千里江堤”工程,总长1014公里,总投资约36亿元,在建项目有闽江下游防洪堤三期加固工程,加紧进行前期工作的项目有闽江福州市区北港北岸防洪堤工程等7个项目。
  (三)气象
  1996年6月开工的福建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是我省五大防御体系之一,继一期工程之后,二期工程继续建设完善气象综合探测、自动气象站网、气象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等子系统,并增设闽西、闽北两部多普勒雷达。项目总投资8023万元,2000年建成交付使用。建成后可有效防御本省灾害性天气,预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六、社会事业
  七年里,建成省图书馆新馆、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2个项目。在建的福建会堂、福州市电视中心和进入开工准备的省游泳跳水比赛馆、省体育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等,也在以后几年列为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七、科技
  1996年,国家计委批准在省内建设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这两个国家级的科技建设项目,也是省内科技建设项目首次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化肥催化剂工程建在福州大学校办工厂规划区内,建设一个适应不同催化剂开发所需要的实验厂,生产规模为年产各种新型高效化肥催化剂830吨,总投资4806万元。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工程建在南平闽航电子器件公司内,是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工业性试验基地,中试线引进美国先进设备,建设规模为一条年产10万套高密度封装外壳的工程化研究中试线,总投资3600万元。两个项目于1999年9月先后建成投入试生产。
  八、城建环保供水
  (一)城建
  90年代,建成了福州市煤气工程(日供气30万立方米,后改为供应液化石油气掺混气体)、福州市西区水厂扩建工程(日供水30万吨)、福州市连江路闽江大桥、福州市三县洲闽江大桥、福州市江滨大道和厦门环岛路二期工程等重要城市建设项目。
  福州市江滨大道,西起金牛山公园,沿闽江北岸东接马尾青洲大桥,全长26.2公里,是福州市区沿江东西向主干道。按城市一、二级主干道设计,同时路堤与防洪堤结合,提高福州市北港北岸防洪能力,1997年6月开工建设,1999年9月全路建成开通。1996年12月开工的厦门环岛路二期工程,全路起于厦门大学,沿东海岸至319国道起点处,全长34.5公里。按城市一级主干道设计,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1995年9月建成通车,列为重点项目的二期工程,包括厦大至香山段12.8公里,航空城段1.6公里,1999年9月建成开通,为开发厦门岛东部丘陵地带和发展旅游观光事业创造了条件。
  (二)环保
  90年代,城市环境保护越来越为各方面重视,一批环保项目加紧进行前期工作,其中1997年3月开工的福州市内河冲污工程,是福州市污水处理的措施之一。建设规模抽水30立方米/秒,引水线路西起闽侯县文山里,东至新店湖前溪,全长5758米,接通市区内河后经光明港排入闽江。主要工程有文山里泵站、大腹山隧洞、铜盘隧洞和明渠等。1998年8月基本建成,开始冲污。
  (三)供水
  90年代,建成了湄洲湾北岸供水工程(一期1立方米/秒)和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3立方米/秒,实现菱溪水库以下通水,具备应急供水能力),开工建设福清闽江调水工程(10立方米/秒)。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逐步解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源不足问题。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福建省的城乡建设、建筑、基本建设3篇。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园林绿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建设、大事年表、重要文件辑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