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250
颗粒名称: 二、基础设施
分类号: TU984.12
页数: 11
页码: 249-259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的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供水与排水建设、电力建设、邮电通信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关键词: 福建省 村镇建设 基础设施

内容

(一)道路与桥梁
  1990年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干部群众已逐渐意识到“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在各级政府扶持和海内外乡亲资助下,村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村镇道路工程规划图”进行村镇道路的建设,尤其在道路拓宽改建和提高路面档次上下功夫。邵武市沿山镇抓住1992年撤乡建镇契机,积极探索以街兴镇、繁荣经济的小城镇建设发展路子,1994年6月编制出《沿山镇建设规划》,突出路网布局,3年投资1326.5万元,开发镇区宽24米,总长750米的沿山、沿兴两条主街,使镇所在地形成两条主街、四条小街交叉,并使沿兴路北与邵金公路衔接,东与铸钢厂相连,集商住、贸易、饮食、文化娱乐于一体。在铺设道路的同时,实行路灯、行道树同步配套。厦门市同安区阳塘村于1993年建成一条490米长东西走向街道,1996年5月起,又进行第二期南北街主干道建设,全村道路框架基本形成。
  在路桥结构材质上,多用钢筋水泥结构或沥青路面,使高级或次高级道路率和道路硬化率不断提高。南安市水头镇采取侨资、群众集资和政府出资等多种形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已投资3000万元,开通8.5公里的324国道复线工程,拓宽镇区道路,使镇区主要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永安市曹远镇利用福建水泥厂在该镇区规划内的优势,实行厂、镇、村联合投资,建成宽24米、长980米的集镇水泥主干道和宽17米、长960米的水泥次干道各1条。南平市樟湖镇除建设宽18米、长1.55公里的主、侧街外,并对巷道铺设水泥路面,道路硬化率达85%。不少集镇在道路建设中坚持“先地下、后地面”,力争给水、排水管道和电力、通信电缆等一次性铺设到位。南安市水头镇就在修路同时,铺设口径1米、长3.5公里的地下排水排污管。
  截至1997年,全省村镇实有道路达53136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13472公里,占25.35%;实有道路面积30447.33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面积10420.08万平方米,占34.22%。1991~1997年,全省村镇的高级、次高级道路累计增加9175.81公里,高级、次高级道路铺设路面也增加8948.07万平方米。全省集镇(包括建制镇)桥梁由1990年的1652座增至1997年的2753座,增长66.64%。1997年末,村庄实有桥梁11664座。1991年福安市赛岐镇投资1800万元,建成长487米、宽12米的赛江大桥,是赛江上第一座采用钢混连续梁结构的大跨径桥,结束赛岐与罗江自古以来隔江相望、以舟为渡的历史。
  (二)供水与排水
  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条件,90年代初,省里加强集镇自来水厂建设的技术力量和指导,并增加投资,使全省集镇(包括建制镇)的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用水人口、普及率以及人均生活用水量逐年提高。永安市的12个乡镇中,7个乡镇有了自来水厂,日供水总量为13500吨,其余5个乡镇也有供水设施,使建制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4.12%,乡集镇达84.19%,村庄达52.6%。1992年,大田县上京镇建成日产1000吨自来水厂后,1996年又扩大规模,新增日供水量600吨,使镇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1%。惠安县崇武镇和厦门市大嶝镇,也分别兴建日产3000吨自来水厂1座。1991年,福安市赛岐镇投资1268万元建设的罗江水厂,规模为日供水4万吨,一期工程于1992年1月建成投产,满足镇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而且解决了赛岐开发区用水问题。与1990年相比,1997年全省集镇有562个自来水厂,净增170个;日生产能力达98.06万吨,增加58.73万吨;输水管长5027公里,增加3018.17公里;用水人口1144.96万人,增加934.95万人。有供水设施的村庄达9433个,增加55个;受益人口799万人,增加269万人。集镇用水普及率达64.37%,比增18.78%。此外,福建省农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也开始把排水排污提到议事日程,列入村镇和生活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
  (三)电力
  福建省大力发展农村电力建设事业,通电的村镇逐年增多。1995年有32个县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龙岩市坚持“一路、二电、三集镇”的发展思路,1991~1997年共投资3.84亿元,建成大小电站142座,装机容量达37.4万千瓦。所有村庄都通了电。永泰县于1996年进入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县行列(此前全省已有华安、长泰、南靖、平和等电气化县),该县拥有水电站163座,装机容量5.7万千瓦,水电业从滞后型发展为适度超前型。上杭县才溪镇1991年底仅有1座880千瓦水电站,因机组老化及水源不足,旱季无法发电。后合资兴建陈坑水电站和3.5万伏变电所,同时对老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到1997年,全镇电力除满足自用外,还能供应周边乡镇。漳浦县赤湖镇新增3台变压器,改造供电线路及建1座3.5万伏变电站。晋江市安海镇投资1300万元,建设11万伏变电站,解决了镇区供电不足问题。还投资550万元,实施“夜景工程”和道路路灯化。
  截至1997年,全省所有建制镇、集镇和占村庄总数91.48%的村通了电。乡村实有水电站3409座,使全省村镇发电能力达75.2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57.81亿千瓦时/年,比1990年的24.45亿千瓦时/年增加1.36倍。
  (四)邮电通信
  80年代末,福建省实现100%集镇和82%村庄通邮电,90年代以来,农村邮电事业又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向程控自动'交换电话,甚至向移动电话发展。此外,除家庭电话安装量激增外,少数镇区的主街道上也装1C卡公用电话,大大改善农村与外界的信息沟通。
  福清市各乡镇于1991~1997年间共建电信楼32座,总面积68547平方米。程控电话总门数达130200门(其中区乡97200门)。建移动电话中继站36个,其中模拟基站15个、数字基站21个,城区电话母局6个。全市话机拥有率(包括村镇)为44.5部/百人。1996年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该市电信局还被评为全国排名第17位的优胜单位。永定县坎市镇建成万门程控电话母局和移动电话基地站、BP机中继站。电话装机由1994年不足千门扩大到3600多门,手提电话超过千门,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60部。东山县澳角村架设5.6公里程控电话线路,使全村用户达到28.64%。据省统计局对80个村镇抽样调查结果,1997年电话装机容量达32.22万门,平均每个镇区为4041门,比1995年增长20.9%,其中程控电话增长25.9%。
  (五)园林绿化
  1997年,福建省建制镇绿化覆盖面积达5763公顷,覆盖率为15.02%,拥有公园121个,公共绿地65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乡集镇绿化覆盖面积944公顷,覆盖率为0.93%,拥有公园20个,公共绿地1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59平方米。1991~1997年共植树2058万株。龙岩市在狠抓规划调整完善的同时,突出闽西小城镇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园林特色,仅1997年就新建公共绿地63公顷。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在集镇建设中,始终贯彻和体现“三有利”原则,即有利拓展社会综合服务功能,有利改变集镇环境面貌,有利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综合服务三配套。如今集镇本点的绿化覆盖率达28%,楼院管理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公共设施的维护)等工作日趋规范。邵武市沿山镇用于绿化、美化的资金达10万元,街道两旁和一些公共场所树木成荫,生机盎然,小城镇绿化总面积达36600平方米,覆盖率达27.5%。福清市宏路镇重视环境“绿化、美化、香化”工作,把它列入配套工程同步实施,投资217万元,造林1000公顷,种植各种果木2.17万株、花木5.7万株、铺草坪2.76万平方米,培植盆景万余盆,还在两条溪岸种果2000公顷以及建公园、花圃等。该镇于1991年通过林业部荒山绿化达标验收,1993年被评为福州市“林政资源管理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福清市“造林绿化达标单位”。长乐市漳港镇投资20万元实施“绿化工程”,在镇区两条大街以及湖边新村等处种植各种观赏花木2万株,培植草皮1万平方米。福安市赛岐镇利用其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和境内赛江两岸形成开阔平原的自然优势,在发展工商、渔业的同时,积极开发农林业。1997年全镇拥有耕地1.8万亩,其中水田1.4万亩、农地4000亩,还有林地8000公顷、绿竹100公顷等,改善生态环境、生活条件。莆田县江口镇抓好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和村内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绿化工作,已成立由8人组成的绿化小组,并配备洒水车等,1997年全镇人均绿化面积近5平方米。
  (六)环境卫生
  为加速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落后面貌,防止疾病传染,增强农民体质,90年代后,福建农村结合“奔小康、建新村”以及开展文明村镇建设等活动,大力推行“五改”,努力改进村容镇貌。据1996年、1997年统计,全省共投入75.4亿元,10288个行政村得到不同程度的整治,其中6949个行政村已达到整治要求。全省还有4312个行政村和12168个自然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村建设,这些做法改变了一些农村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脏、乱、差面貌,也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997年,全省集镇(包括建制镇)计有4132个公共厕所和1261辆环卫机械。湄洲湾北岸管委会灵川镇从1995年3月开始,掀起一场“厕所革命”,投资1282万元,大干两年,拆除全镇所有的1.4万座旧厕,建起三格化卫生家庭厕所1.5万多个、沼气化厕所297个、冲水式卫生公厕30个,全镇卫生保洁工作明显改观。建阳市水吉镇制定《关于村镇规划管理细则》、《水吉镇镇容镇貌管理暂行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建立一支26人的城镇保洁队伍,配备洒水车、吸粪车、垃圾车等,负责城镇街道的日常环卫工作。邵武市沿山镇对街道两旁的商店、住房作出不准乱占道、乱搭盖、乱堆放以及对非机动车辆实行定点停放等的明确规定,否则按违章处理。镇里还购置一批垃圾箱,并建1个垃圾处理场,实行定点收集处理,收到良好效果。政和县镇前镇还实行主街袋装垃圾管理办法,街道两旁商店、住户每月只需交纳少量费用,由城建站统一购买垃圾袋分发,每天由环卫工人到各家各户收走。永定县坎市镇以创建文明城镇为载体,强化环境卫生工作:一是配足保洁人员,增加经费投入,购置垃圾运输车3辆,5吨洒水车和铲车各1辆;各街道、居民小区设置垃圾筒,在新罗建立大型垃圾填埋场;二是对环卫人员实行定区域、定任务、定指标,建立奖惩机制,坚持一天两清扫、两洒水,垃圾日产日清、定期对公厕、垃圾筒和填埋场进行消毒,3年来完成改厕1500个;三是对沿街商住户签订“三包”责任书,实行奖惩,并重点治理卫生死角,定期清理下水道淤泥等。通过
  加强日常管理和重点治理,改变城镇面貌。莆田县江口镇投资100万元,拆除旧圈13400平方米,建成新圈84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状况。沙县泮岭村依靠创办纸袋厂积累的资金,加快村庄建设力度,1995年以来,先后投入160万元,建水厂、架电线,整治村容,取得成效,1996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据省统计局1997年对全省80个镇区抽样调查结果,镇区的垃圾处理率为58.1%,比1995年提高3.8个百分点。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福建省的城乡建设、建筑、基本建设3篇。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园林绿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建设、大事年表、重要文件辑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