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供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108
颗粒名称: 一、公共供水
分类号: TU991
页数: 10
页码: 79-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城市公共供水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 福建省 城市规划 供水工程

内容

1991~1997年,福建省城市公共供水,在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采取各项有效政策措施,对发挥社会投资起到积极导向的作用。各地供水企业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公共供水工程建设步伐。7年期间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厂有厦门高殿水厂、福州西区水厂及城门水厂、三明下洋水厂、泉州第三水厂、漳州第二水厂、莆田第二水厂、石狮第二水厂、龙海翠林水厂等。龙岩、宁德、南平、永安、福清、漳平、邵武、沙县、将乐、大田、顺昌、连城、长汀、明溪、宁化、上杭等市、县137个供水企业,近几年都建成一批大小不同的水厂,公共供水生产能力成倍增长。同时在新扩建工程建设中,新工艺、新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管网敷设日臻完善,大部分城市管网基本形成环状供水,大大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管道输配水能力与水厂生产能力基本相适应。
  (一)水厂建设
  1.厦门市自来水总公司从1991年开始,先后向日本、法国贷款28亿日元和5900万法郎,向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贷款2.41亿元,并建立自来水建设基金,调高供水增容费和地方财政拨款等,至1997年,共筹集资金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在岛内外新建扩建水厂6座,新增综合生产能力62万吨/日。1991年动工扩建高殿水厂二期工程,扩建规模为综合生产能力12万吨/日。工程包括日处理12万吨的折板反应平流式沉淀池1座以及其下层的库容10000立方米清水池1座;虹吸双阀池1座;容量400立方米的伞形冲洗水塔1座(内设抽水机组);在原清水泵房增装水泵3套和原水提升泵房1座及机泵,1992年竣工投产,投资5134万元。1991年扩建杏林水厂,其规模为6万吨/日,1993年建成投产,投资2300万元。1991年对集美地区日产5000吨的集美水厂进行改造扩建后,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日,1993年底竣工投产,投资756万元。为解决海沧开发区的用水,由海沧开发区管委会投资9300万元,在杏林水厂东侧新建6万吨/日水厂,1993年动工,后因资金未能及时到位而停建,1996年复建,1997年9月竣工投产,工程包括日处理1.5万立方米的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4座,V型滤池1座;每座容量4000立方米的清水池2座;清水泵房1座和安装3套供水机泵及相应的加药设施。为保证集美北部工业区生产建设用水,1994年于集美天马山又新建6万吨/日天马水厂,1997年5月建成投产,投资7700万元。1995年于高殿水厂的东侧进行三期扩建,其规模为30万吨/日。工程包括日处理15万吨的折板反应平流式沉淀池2座;户内式V型滤池1座;清水池4座,总容量40000立方米;清水泵房1座,内装抽水机泵5套,以及配电设备和加矾、加氨、加氯、加石灰等设施。1997年9月竣工投产,投资2.4亿元。厦门市四面环海,淡水水源匮乏。1991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从九龙江北溪引水入厦。首期工程建设日供52万立方米的原水输水工程,于1992年底动工,1995年底竣工投产,总投资5.4亿元。工程包括在九龙江东桥上游建设取水泵站(取水口、吸水井、泵房、变电站、配电设施、机泵和附属设施);开凿直径2米傍山压力隧洞445米,并于隧洞顶建一直径6米高93米的调压水井;从隧洞出口铺设管径2米的焊接钢管,长达39公里,经过杏林、集美海堤输送至岛内高殿水厂的2座调节水池的提升泵站,容量50000立方米。
  2.福州市自来水总公司于1991~1997年间,先后通过银行贷款,引进国外设备贷款,省、市财政拨款,发行债券,收取增容费,企业自筹等渠道,筹集资金近5亿元,新建扩建水厂2座,新增综合生产能力55万吨/日。福州西区水厂,位于福州西门外金牛山麓,占地80.5亩,设计总规模60万吨/日,分三期建设,第一期30万吨/日,第二期15万吨/日。一、二期均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省二建工程公司施工。1990年12月一期工程正式动工,1993年建成投产;二期扩建工程亦于1996年12月动工,将于1998年底投入运行。两期工程共投入资金3.6亿元。该工程利用加拿大政府混合贷款,引进检测仪表、自控装置等先进设备和滤池气水反冲洗等先进工艺。继西区水厂扩建完成之后,又兴建福州城门水厂,该水厂位于市区南门外城门镇浚边村蒋宅乌龙江畔,占地123亩,取水口位于水厂东南角,水源取自乌龙江。该厂由福州自来水公司设计院自行设计,省建二公司施工。工程设计规模为20万吨/日,第一期10万吨/日于1994年12月动工,1996年1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4亿元。
  3.三明市自来水总公司于1991年前先后建成白沙、列东、富兴堡3个水厂,综合生产能力68.9万吨/日。由于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作为三明水厂重要水源的沙溪河污染日益严重,三明自来水公司自筹资金7000万元,引用东牙溪优质源水,于柴岭山坡建设下洋水厂,占地面积60.5亩,生产能力为10万吨/日,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别于1993年10月和1997年1月竣工投产,饮用水质大为提高。4.泉州市自来水公司于1993年与香港南岛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泉南水厂”(即第三水厂),这是省内第一个与外商合作兴建的水厂。总规模为20万吨/日,首期工程为10万吨/日,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设计,省水电工程局及沈阳自来水工程公司等单位承建。取水口设北峰镇北高干渠塔前村。1993年动工,1994年12月建成投入试运行,1995年2月15日正式投产。其中:取水口、一级泵站、加氯、加药车间,二级泵站、变配电室、生产辅助车间等均按两期考虑,一次完成土建,净水构筑物、清水池首期按10吨/日规模建成。总投资1.14亿元。
  5.漳州市第二水厂,在市区东北面桃林新村对面海拔45米的山坡上,占地62.9亩,1992年8月建,为15万吨/日水厂,取水口在芗城区浦南镇鳌浦村。工程分二期进行。第一期规模7.5万吨/日,取水泵房,加氯加药间、清水池、二级泵房、高配间等土建工程按15万吨/日设计施工。总投资10924万元,其中:由西班牙政府提供价值495万美元贷款购买制水先进设备。国内配套资金7708万元。工程在闽江工程局、上海申山市政工程公司。南通太平洋水处理有限公司协建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其间由于贷款设备不按时到位而延误工期一年),于1995年7月正式投产。
  6.莆田市第二水厂,位于莆田城厢北磨村,供水水源取自东圳水库,1995年经省计委批准扩建。规模为日供水16万吨,工程一次立项,一次设计,二期施工。每期规模为8万吨/日,总投资7500万元,1996年12月28日破土动工。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武夷实业总公司组织施工。一期工程投资4230万元,其中:中资境外武夷公司合作资金2500万元。为保证工程质量,武夷总公司成立莆田二水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从省二建、省七建、省安装公司抽调施工技术骨干进驻工地,突击奋战;工程委托福建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市质量监督站质量监督,1998年12月竣工投产。
  7.石狮市第二水厂,1988年,石狮撤镇建市,同年建设2.5万吨/日供水工程后,随之进行技改,1993年上半年扩增1万吨/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市要求,石狮沿海三镇的蚶江、永宁、祥芝相继建设2万吨/日、3万吨/日、4万吨/日的水厂。由于石狮市经济快速发展,供水问题成为制约全市经济腾飞的突出瓶颈。石狮市政府决定兴建20万吨/日的石狮市第二水厂。第二水厂于1992年11月设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设计,全厂占地面积26亩,主厂区23亩,取水口设在金鸡南干渠,1993年9月奠基,1994年6月动工兴建。主体工程由中标单位沈阳自来水工程公司承建,附属工程由石狮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和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96年12月28日正式通水。供水范围达到沿海三镇、黄金海岸度假村、石湖码头。工程投资预算2.72亿元。资金由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以及募股集资。1994年经省体改委批准改为股份制,并吸纳华友公司、石狮宾馆等投资参股。
  8.龙海市翠林水厂,位于榜山镇翠林村漳码公路北侧,占地50亩,设计规模20万吨/日。第一期工程为8万吨/日,取水口距厂区5.2公里北溪引水桥闸上游处,其间原水管道穿越福河港道278米。工程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沈阳市自来水工程公司施工。总投资1.43亿元,其中法国政府混合贷款507万美元。1993年动工,1996年6月建成投产,同年向石码地区供水,之后不断拓展供水区域,相继实现向龙海东部地区的海澄、东园、浮宫镇以及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和柴泥地区供水。
  9.龙岩市自来水公司于1993年6月至1997年9月间,由市政府统筹城市维护费、市财政管网改造基金、企业自筹等资金1500万元,新建曹溪、东宫2座水厂,扩建改造北门水厂,综合生产能力由1991年的4.5万吨/日增加到9.7万吨/日。
  10.宁德市自来水公司1990年供水规模仅1.5万吨/日,1990年在金涵亭坪村筹建第二水厂,工程规模为4万吨/日,分二期进行建设。第一期2万吨/日工程,由宁德地区建筑设计院设计,宁德市建筑公司施工,1992年7月建成投产。第二期2万吨/日工程,由福州市给排水设计院设计,宁德霍童建筑公司施工,1996年5月动工,1997年7月建成投产,两期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宁德地区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1991~1997年期间,先后新扩建福安阳头水厂、宁德第二水厂、屏南第二水厂、霞浦罗汉溪水厂、周宁第三水厂等,供水能力从1990年的7.9万吨/日,提高到1997年23.2万吨/日。
  11.南平市自来水公司于1994年3月至1996年4月间,利用政府投资、企业贷款以及自来水增容费收入,投入570万元,先后在城区西门外西门岭下,新建村水厂进行二次扩建。第一次于1994年3月,扩建规模从1.9万吨/日,扩建为3万吨/日;第二次于1996年4月,又从3万吨/日扩建为4万吨/日。
  (二)管道敷设
  各地在新扩建水厂的同时,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和旧城改造,对输配水管道敷设和输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加大管道口径,增加敷设长度,提高输水能力,使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
  管道口径1990年以前,输水管道最大管径为1000毫米(浑水管1200毫米),分别用于三明白沙水厂、福州东南水厂和厦门莲坂、高殿水厂。90年代后,最大管径为2000毫米。厦门水厂,九龙江北溪江东泵房至岛内的输水管道为2000毫米;莆田第二水厂东圳水库管道输水管径为2000毫米;福州西区水厂输水管道管径为1800毫米。据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南平、三明、莆田、龙岩、宁德等地统计资料,1991~1997年期间,9个地市敷设300毫米以上的输配水管道总长514.41公里。其中:300~500毫米计262.97公里,占51%;600~800毫米计143.55公里,占28%;900-1000毫米计39.33公里,占8%;1200毫米以上计68.56公里,占13%。
  管道材质90年代以前,福建自来水输配水管道材质多为灰口铸铁管和部分钢筋混凝土管。进入90年代,管道材质又有进一步提高。据福州自来水公司近30年敷设管道的材质分析:70年代福州自来水输配水管道多采用水泥压力管;80年代多采用灰口铸铁管;90年代大部分使用球墨铸铁管。厦门自来水公司1990年以来新扩建水厂敷设输配水管道中,除少数使用钢筋混凝土管外,大部分推广使用球墨铸铁管。北溪引水管道39公里全部使用进口16~18毫米厚度的钢板卷制焊接,管内外加以防腐层。漳州、泉州、石狮等市1991~1997年敷设管道的材质统计:漳州自来水公司敷设的56.1公里输配水管道中,球墨铸铁管为43.7公里,占77.9%,钢筋混凝土管为12.4公里,占22.1%;泉州自来水公司于1993~1994年敷设输配水管道198.3公里中,球墨铸铁管为129.42公里,占65.25%,钢管为44.42公里,占22.4%,其他管材占12.35%;石狮自来水公司敷设输配水管道87.59公里,球墨铸铁管为68.14公里,占77.79%,钢筋混凝土管为19.45公里,占22.21%。
  敷设长度1990年,福建省城建系统内城市供水企业100毫米以上口径输配水管道总长2184公里,至1997年发展为3438公里,7年增加1254公里。其中厦门、福州、三明3个自来水公司敷设数量占80%。这一期间敷设管道有二个特点:一是调水、引水管道敷设较为突出。厦门四面环海,淡水匮乏,1992年厦门水厂从九龙江北溪远距离引水至岛内,引水管道长达39公里;福清地处丘陵地带,市内河溪少,水量不丰,且多属单独入海,水资源以降雨补给为主,饮用水源严重缺乏,1994年开始建设由乌龙江大桥西侧调水入融工程,开山挖隧洞18.86公里,调水管道尚在计划中。三明下洋水厂,由于沙溪河水源污染,从东牙溪引水至厂区柴岭山北麓,敷设引水渠洞5.3公里。莆田第二水厂从东圳水库引水至城厢北磨村厂区,敷设引水管道6.2公里。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用水量随之发生变化,管网改造的敷设随之增多。南平自来水公司于1991~1995年间,以政府拨款500万元,企业自筹200万元,配合城区改造,对东山路段、新建路段和解放路段等片区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对安丰至市区输水主干管进行改造加固。厦门自来水公司在1994~1996三年中,改造管网长度共50公里,解决16万人口用水,1998年还计划改造23个片区,解决6555户32730人用水。福州自来水公司近几年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对输配水管道进行较大面积的更新改造。
  (三)净水工艺
  进入90年代,在新扩建大中型公共供水工程建设中,过滤、消毒净水工艺流程有新的突破。投药、加氯、滤池系统、工艺仪表等主要设备,大部分从法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引进,或以引进设备作为贷款形式,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1.投药、加氯新技术
  泉州第三水厂采用美国产的SCC3000XR单因子滚动电流仪,能够准确、及时把水质变化反馈给计量泵,使投药量调整到最佳,既降低药耗,又稳定水质;加氯控制系统,采用美国CapitalControls公司的成套加氯装置。前加氯采用与原水流量成正比例的手动控制方式;后加氯采用以原水流量和滤后余氯综合反馈的复环PID控制系统,确保出厂水余氯达到要求。厦门自来水公司采用计量泵和引进自动加氯设备,以控制投加混凝剂和消毒剂的数量,使水处理均匀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三明自来水公司引进美国石灰投加设备,解决水库水PH值偏低的问题,提高水源pH值。该厂还完善国产配套设备,在省内首家正常投运。石狮水厂选用德国产的隔膜计量泵,自动操作,根据原水量和配水井内水的游动电流值自动控制。
  2.节能型的絮凝技术
  泉州第三水厂采用建设部1990年公布的“八五”科技成果推荐推广项目——《控制紊流能耗的水力混合絮凝技术》。其主要特点:结合凝聚和絮凝体的成长规律和沉降性能的改善,合理控制和分配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混凝效率及效果,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并且按节能降耗目标,在完善必要的处理工艺前提下,力求流程简短,使净水过程的水头损失最小。通过将沉砂、配水絮凝、沉淀等构筑物合理地组合,上道工序的功能为下道工序的运行创造有利条件,发挥综合技术效果和系统工程效益。
  3.气水反冲滤池
  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石狮、漳州、龙海等新扩建水厂普遍选用法国得利满公司和加拿大蒂森公司产的V型气水反冲滤池。反冲洗为全自动控制,控制参数为冲洗周期和水头损失值,方式为:先气冲、再气水混合冲、最后水冲,冲洗过程中由V型槽射水孔进行表面扫洗,气冲时间3分钟,水冲强度8.98升/秒?平方米,气水混合冲时间3分钟,水冲3分钟,水冲强度8.01升/秒?平方米,排气4分钟后,恢复自动过滤。
  4.自动化程度
  福州、厦门、三明、泉州、石狮等市新扩建的大中型水厂均设置一整套集散型的计算机仪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可分散控制集中监控,也可以集中控制集中监测)计算机系统由一个中心控制室和若干个子站组成,对生产运行中的流量变化、出厂压力、源水水位、清水池水位、浑浊度、余氯情况,电流电压、电力负荷、泵房运行情况等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基本上实现遥测、遥控和遥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福州自来水公司还重新组建供水系统的无线遥测、遥讯装置,建成市区管网无线遥测系统,应用计算机开展优化供水调度工作。厦门自来水公司,在运行管理方面,实行微机监控管理,特别是高殿水厂,30万吨/日的生产全过程实行中心控制室的遥控和自动运行管理。三明自来水公司调度室已安装“三遥”,对各制水厂、各加压站的电力负荷、运行方式、出厂压力、管网压力、流量变化进行观测与控制。泉州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美国艾伦一布拉德利公司可编程序控制器和美国艾伦一布拉德利公司T60计算机工作站,其软件将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制作成经汉化的直观彩色画面(59幅),使整个系统具有监测和控制功能。在结构上,采用既集中又分散的方式,可实行三级控制,即就地手动控制、各分站PIC控制、中控室集中控制。整个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连接总站和分站,完成生产工艺管理、数据处理、报表打印和故障记录等功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按工艺流程分为4个分站和1个总站,处理各类输入输出量达869点,在线配有工艺测量仪表60个、电量测量仪表84个,为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福建省的城乡建设、建筑、基本建设3篇。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园林绿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建设、大事年表、重要文件辑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