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排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09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排水
分类号: TU992
页数: 4
页码: 7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各地的排水管网建设、排涝设施和污水处理。
关键词: 福建省 城市 排水

内容

一、管网建设
  1991年后,各地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普遍按规划进行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采取雨水、污水分流制布设排水管网。1991~1997年,福州市新建排水管道276公里,其中雨污分流管道近100公里,到1997年末,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824公里,管网密度为10.98公里/平方公里,年污水排放量2亿多立方米。厦门市新铺设排水管道162公里,其中污水管长度146公里,至1997年末,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746公里,年污水排放量为1.23亿立方米。漳州市于1991~1997年间新建、改建排水管渠41条,总长33公里。至1997年末,泉州市区新建、改建12条主次干道的排水系统,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制,总长度63公里,其中雨水管道长26公里,污水管道长27公里。三明市于1991~1997年新建排水管道总长52.1公里,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制。南平市结合市区滨江大道建设,对原中山路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埋设大管径排水管网近10公里。至1997年末,全省23个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2885公里,排水管网密度为7.81公里/平方公里,年污水排放量达8.8亿立方米。
  二、排涝设施
  80年代末,全省各城市已建有防洪堤长度140公里,同时还建有城市排涝设施。福州市建有洪山、东风、魁岐3座排涝站,安装30台大型抽水机,装机总容量5290千瓦,服务面积达139平方公里。1991年后,对五四路低洼地段进行改造,从五一路口至树兜全长1.73公里的路面,按原路面标高提高0.7米,并新铺设各种管道4.62公里,其中,雨水管3.1公里,污水管1.51公里。1997年新建五四河排涝站,装机7台,总容量910千瓦,排涝能力为16.8立方米/秒。厦门市1996年在筼筜湖西堤南端,建占地1.6公顷的筼筜湖排洪站,配套9台大型潜水泵,设计能力为40立方米/秒。泵站内并设置有内外两道闸门,内闸4孔,外闸6孔,分别高为2.5~3米,宽各2.5米,油压装置控制闸门启闭,在低时湖水不经水泵提升自流出海。该泵站除有抗洪防涝功能外,还可以进行筼筜湖的水体交换,日可交换水量110~140万立方米,起到改善筼筜湖水的水质功能。漳州市至1990年末已建有35.8公里的防洪堤,1991年以来,先后加固防洪堤7处计21.58公里,并完成东区防洪排涝和桂林闸站工程,基本避免市区东区汇水面6平方公里地区的内涝。泉州市于90年代初,编制《泉州市防洪排涝排水规划》,采取保护、整修和利用相结合,进行内河、沟渠疏浚整治,先后建2座排污泵站。龙岩、南平、三明、武夷山等市于此期间,都分别进行疏浚内河淤积,检修或加固防洪堤等工程,以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三、污水处理
  80年代,福州、厦门两市各建成1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分别为0.5万吨和17.1万吨。1991年后,福州市新建祥坂污水处理厂,厦门市新建污水处理二厂和杏林污水处理厂,至1997年末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日处理污水能力35.6万吨,其中二级生化处理9.2万吨/日。
  福州市祥坂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西部,江滨大道和上浦路交叉路口,占地3.4公顷。工程由西北设计院嘉兴分院和福州市城乡规划研究院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采用A/O法工艺二级生化处理西湖沿岸和部分排入白马河及大庆河的市区工业和生活污水,覆盖面积为559.6公顷。
  该厂于1993年开始建设,1995年末完成厂内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1996年上半年完成黎明泵站工程和西区8公里的纳污干管和支管管网,随之进行单机调试,于1996年6月末试运行,经过活性污泥培养一次性完成,于同年7月转入正式负荷生产,经处理后原水达国家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工程总投资2.25亿元,其中,利用芬兰政府无息贷款498万美元,全套设备由芬兰等国家进口,设有一个中心控制室,电脑操作,配有自制控制、自动检测系统。鼓风机房用丹麦TURBO低噪音鼓风机悬挂式吸音装置,进出水泵和两级回流泵为无噪音的潜水泵,曝气器采用芬兰NOPON微孔曝气器,排渣采用格栅自动排渣,还有自动调节曝气量和自控排流等功能。
  厦门市污水处理二厂位于筼筜湖堤西侧,南临筼筜排洪站,占地6.25公顷(其中预留3公顷的面积作为另建二级处理设施时用地)。工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厂区构筑物设计规模为10万吨/日,一级处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排海管道轮送能力为15万吨/日,深海排放工程由南昌市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海上放流管及排海泵房工程由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承建,于1992年2月开始施工,放流管采用φ1800毫米钢管,全长1412米,其中1050米长采用长距离顶管法施工,于1993年8月工作井下沉开始进行顶进。扩散器部分的362米采用海底挖槽、浮运下沉法施工,管道尾端195米长的范围内布有21根海底橡胶扩散器,经过处理的尾水在海平面下平均22米处排放,排海泵站利用顶管工作,并为泵坑、泵房内设置CP3501-1430型号飞力泵4台,海上放流管工程于1995年末竣工,1996年6月排海泵房建成。污水处理主要设备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从西班牙引进。厂区构筑物工程由汕头市政工程公司厦门工程处承建,于1995年6月开始施工,先后建成格栅、鼓风机房、初沉淀池、预浓缩池、脱水机房、堆泥场等所有构筑物以及设备安装等工程,于1996年8月竣工。经调试后于次月投入试运行,1997年7月正式投入生产,工程总投资6995万元。
  厦门市杏林污水处理厂位于杏林路南端东侧,原曾厝营海堤内,占地7公顷,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3万吨/日,二级生化处理。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设计,厦门市中联水建设工程公司施工,于1996年6月开始建设,次年9月竣工投入试运行。一期工程总投资7686万元,该污水处理厂为ORBAL氧化沟式的二级生化处理,尾水进入生物塘后排海,污泥经机械脱水后外运。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福建省志·建设志(1991-199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福建省的城乡建设、建筑、基本建设3篇。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园林绿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建设、大事年表、重要文件辑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