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反袁护国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华侨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00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反袁护国运动
分类号: K25
页数: 3
页码: 154-156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12年4月,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残杀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妄图复辟封建帝制。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福建省的华侨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纷纷声讨袁世凯的罪行;许多华侨捐款资助讨袁的军费,还有不少华侨回国参加讨袁军队。
关键词: 反袁护国运动 华侨 福建省

内容

1912年4月,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残杀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妄图复辟封建帝制。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福建省的华侨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纷纷声讨袁世凯的罪行;许多华侨捐款资助讨袁的军费,还有不少华侨回国参加讨袁军队。
  一声讨袁世凯
  袁世凯派遣的爪牙汪声玲统治福建,以阻挠禁烟的莫须有罪名,将黄乃裳逮捕企图杀害,电告袁世凯称:“黄某系同盟会重要人物,非处以极刑,恐生后患。”(②黄乃裳:《绂承七十自叙》。)袁世凯担心处死黄乃裳将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乃将黄判处无期徒刑。此案传出后,南洋各地纷纷函电责问。各地代表300余人集会新加坡质问中国领事馆,要求释放黄乃裳。在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压力下,袁世凯不得已将关押了三个多月的黄乃裳释放。
  印尼泗水的华侨于1916年在致各省将军、巡按使等的电文中指出:筹安会“更变国体,……,紊乱约法,实有召速亡之祸。”(③华侨革命史编纂委员会:《华侨革命史》(下)第515页,台北正中书局1977年版。)三宝垅华侨的电文称:“海外侨众,所为椎心泣血,不能自已者,正以一线之良知未泯,上溯往古,下逮来今;内审本国情形,外察世界大势,深信此变更国体事,有百害而无一利,……”( ④华侨革命史编纂委员会:《华侨革命史》(下)第519页,台北正中书局1977年版。)
  正当袁世凯指使其党羽,在全国举行所谓团体投票妄图复辟帝制之际,菲律宾华侨积极筹备庆祝中华民国建国四周年,以示抗议。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集会上,与会者严厉斥责袁的复辟活动,并决定致电美国总统威尔逊,告诫美国银行家不要借款给袁。( ⑤《菲律宾华侨史》第418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
  二次革命发生后,新加坡归侨许卓然与日本归侨陈清机等人,在厦门创办《应声报》,鼓动讨袁。
  1915年1月,日本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菲律宾各爱国华侨团体代表四百多人,于1915年3月11日晚,在善举公所集会,推举晋江县籍华侨蔡联芳为临时主席,通过成立“华侨救亡团”,发动捐款,筹组敢死队回国参战,通电政府和南洋各侨团共商讨袁。会上推选吴克仁、吴宗明起草致北京政府、闽粤政府电文,反对《二十一条》云:“日无理要求,请拒绝。宁战毋让。侨誓以生命财产为后盾。”与会华侨纷纷捐款。3月15日晚,菲律宾华侨再次集会,商讨正式成立“华侨救亡团”和开展反袁反日爱国运动的有关事项。会议选举蔡联芳、戴金华为华侨救亡团正副团长,并起草救亡团简章。
  1915年5月,印尼中华总商会坐办兼文教委员会主席、《爪哇公报》主编韩希琦(诏安县人)联络南洋各华侨团体,多次通电声讨袁世凯卖国罪行。(①转引自杨锦和、洪卜仁主编:《闽南革命史》,第73页,中国计划出版社,1990年4月。)
  袁世凯于5月9日正式承认《二十一条》修正案的消息传到新加坡,广大华侨愤激,报纸发表声讨袁世凯的文章,并以这一天为“国耻日”,年年纪念。(②陈碧笙、陈毅《陈嘉庚年谱》第18页。)
  二捐款资助革命
  菲律宾马尼拉华侨社团获悉国内一些省份进行二次革命的消息后,在该市侨胞中募得2.4万比索,以充二次革命的军费。宿务侨胞短期内即捐款2.6万比索,并表示,不管什么时候,如需要更多的援助,还可以继续捐献。(③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第416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
  1913年10月间,孙中山派遣伍平一、李萁、叶夏声等到苏禄、怡朗、马尼拉发展组织,鼓动反袁斗争,募集革命经费;1914年秋派胡汉民、伍平一到菲律宾南部开展革命活动;1915年又派许崇智、宋振、郑洪年、朱卓文到马尼拉指导党务,募集革命经费。这些活动在福建华侨支持下取得重大成果。1914—1915年共募得革命经费36万比索。菲律宾华侨刘谦祥是一名工人,收入有限,他将全年工资1000元捐作军费,受到孙中山的专电嘉勉。(④《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第166页,香港时报社印行。)
  孙中山为了筹备经费,在南洋各主要支部先后成立了筹饷局,印制“中华革命党债券”作为收据凭执;还按认购数量之多寡,发给金质、银质或铜质勋章。印尼华侨踊跃认购债券,筹饷局职员带到印尼各地的债券被认购一空。印尼华侨认购的债券将近12万元。(⑤李学民、黄昆章:《印尼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1915年,蔡锷在云南省组织护国军讨袁时,著名华侨企业家黄仲涵(同安县人)汇款2.5万元表示支持。(⑥杨丹:《黄仲涵家族与建源公司》,载《华侨历史论丛》第二辑,第212页,福建华侨历史学会1985年6月。)
  缅甸侨胞于1912年6月22日,由杨子贞、曾广庇(同安县人)等在仰光发起劝募“国民捐”“爱国捐”,筹集237572缅元。袁世凯妄图复辟封建帝制消息传到缅甸后,侨胞群情激愤,工人、中下层工商界人士,文化教育界知识分子以及宗教界神职人员,都有不少人担任义务的劝募员和联络员,踊跃捐款,有连续捐几次的,也有月捐中连捐六个月的。缅华界成立的“中华革命党缅甸筹饷局”,共筹得20万港元作讨袁经费。闽侨陈允洛(泉州人)奉缅甸支部之命,携款返回厦门,供厦门反袁革命活动的开支。(①黄馥生:《孙中山革命与缅甸华侨》,载《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陈允敦:《辛亥革命前后的南洋华侨》载《华侨史研究论文集》,第一集,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
  越南华侨颜子俊(永春县人)在孙中山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时,他以旅越华侨总商会会长的身份,四处奔走,游说革命,筹集款项,支持反袁斗争。
  三参加武装斗争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孙中山秘密派遣华侨中的革命骨干潜回内地策划讨袁军事行动。不少华侨回国参加讨袁武装斗争,其中菲律宾有几百名华侨分多批经香港回国参加战斗。
  1915年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在厦门成立后,积极筹组武装起义。该支部将其成员派到各地进行活动,许卓然、傅振箕到福州,王泉笙、钱竹轩在泉州,庄育才、陈延香等在同安,杨持平等在兴化,叶青眼等在厦门。支部发给每个党员一支手枪、一只手表和一个公文箱,旅费以及伙食费也由支部负责,支部经费来源主要靠菲律宾华侨戴金华等人筹汇。
  1916年1月29日,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在厦门鼓浪屿召开军事会议,参加的有三十多人,由叶青眼主持,计划在2月2日夜1时发难。但由于组织不纯,混进李厚基派来的密探,散会后即密电李厚基;袁世凯立即派在上海的海军总长刘冠雄率领海军陆战队乘两艘军舰,于2月1日晨在厦门登陆,占据厦门制高点。厦门起义被迫延期而流产。
  1916年初,以许卓然为部长的福建护国军统筹部成立。1916年4月23日,福建民军宣布起义,占领闽江上游一带。
  闽南护国军辖两个支队一个独立营,每个支队分编为二个营,全军官兵共3000人,与袁世凯在福建的代理人李厚基的军队展开激战。护国军第一支队教练吴瑞玉是华侨,他早就邀集16名华侨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后,他联络民军,组织护国军,任闽南下游护国军教练官,在南安一带多次与敌军作战,并率部挺进泉州。部队抵达晋江霞井乡时,孤军奋战,弹尽援绝被俘,后壮烈牺牲。( ②《闽南革命史》第79—81页。)
  闽南护国军第二支队是在同安闽南讨逆军的基础上,于1916年4、5月间组成的。同安县霞阳缅甸富侨杨章训出资1600元大洋支持这支护国军购买枪弹。6月1日凌晨3时,第二支队攻打同安县城,与北洋军一个营血战,緬甸归侨丘廑兢带领一支部队参加战斗( ③《闽南革命史》第79—81页。)。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华侨志

《福建省志·华侨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叙的内容是以福建省籍华侨的活动和本省的侨务工作为主,兼及外省籍的华侨、归侨在本省的活动。已经参加和取得外国国籍的华人虽不在本志撰写范围内,但由于许多外籍华人,原来是保持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的华侨,在记述这些人的活动时,难以把他们一生的活动,按入籍时间前后截然分开;同时不少外籍华人在国内仍有直系亲属、亲朋好友,有祖祠祖屋和祖宗坟墓,他们与出生地或祖籍地仍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在本志书的某些章节,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外籍华人。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