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營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六》 古籍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751
颗粒名称: 卷七 營建
分类号: K295.5
页数: 40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镇海县城池的营建历史,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历经多次修建和改造。城池的地理位置、规模、结构、设施等都有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 镇海县 营建历史 规模

内容

城池
  縣薄海爲城東連招寶山出浹口南環以江北負巨海西通於鄞距郡東六十二里嘉靖府志世傳錢氏開邑時置周環四百五十丈濠三百餘丈寶慶志歷元而隳明洪武元年千戶王及賢始立木栅七年守禦千戶端聚易以石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建衛拓而大之高二丈四尺址廣一丈面八尺周圍一千二百八十八丈延袤九里闢門爲六羅以月城惟小南門無月城二十九年指揮劉澄增置永樂十三年都指揮余成以北抵海塞北門爲五門東曰鎭遠南曰南薰更南曰淸川西曰武寧次西曰向辰案乾隆志指揮張浩所題俱有釣橋城之上有敵樓十雉堞二千一百八十五警鋪三十九外爲濠自東抵西環九百六十六丈五尺東廣五丈南廣四丈六尺西廣一十三丈各深二丈北際海不設嘉靖府志舊穴水門於城西今改置於小南門之右嘉靖志十六年指揮谷祥塞小南門已而復啓嘉靖府志增置敵樓七窩鋪四十唐令志稿嘉靖十二年指揮劉翺加增雉堞三尺嘉靖府志三十三年知縣宋繼祖就城之北增建望海樓雍正府志隆慶三年秋霪雨颶風大作海嘯水薄城衝沒廬舍巡撫谷中虛議於城北築重垣爲外護事下監司督理同知段孟賢上言築外城不便請增築内城新任都御史鄔璉報可萬歷元年海道副使劉翾命通判祝完董其役次年工竣長四百六丈三尺址廣一丈四尺面廣一丈高二丈唐令志稿張時徹有記見金石三十七年知縣黎民表修增城高二尺雍正府志薛三省有記見壇廟崇禎元年七月海颶大作城堞樓櫓半圮知縣龔彝重修薛文介集淸順治十五年總督李率泰檄郡縣修城雉堞改築闊大邑舊雉堞二千一百八十五幷爲八百八十改造舊敵樓十警鋪三十九屬知縣朱承命董其成乾隆志謝泰宗有記略曰自海上蠢爾未熄舟師直抵京口四方驛騷天子震業已亥春正月悉令東南郡邑城垣庳者高薄者厚縮者廣從事比軍紀焉往例修城用軍七用民三民皆役於里惟茲役也專責之居是城者自喪亂後市井湮墟鵲巢而鳩居荷戈者占役是免其爲百姓如晨星之麗天凡戶十爲甲定甲計二百八十或五六人爲甲或三數爲甲餘卽繫籍營伍或服役公門者耳而總計城之雉則四百一十有奇余時先以二十五雉自命而家之弟若姪又因其家次第予以三十三雉派旣定卽大書築者姓名於睥睨各有勇士督之材具符式者始登於城工師中選者始收爲用役始於正月吿成於夏五月計凡賦終費一萬有四千緡皆民之自出頃之寇由定小浹港至鄞東鄕二百里掠焉於定城卒無敢一矢以相加遺人始服當事者之先識爲有用其勞苦我者正所以生全我也康熙二十年颶風壞城樓二十六年知縣唐鴻舉設法修葺後屢被颶風所壞雍正五年知縣田長文修葺雍正府志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四日颶風大作潮水沖決北城盡圮巡撫方觀承親臨相度奏議禦潮塘制修法給帑重建乾隆志知縣王夢弼爲之記記曰聞之滄桑易變會有其適固不得與氣運爭然因時審勢亦無安常襲故不盡人事補救之理昔海寧潮警工役繁興幾三十年當勞勞版築殫思畢力不敢諉爲時會一旦沙塗復漲曩之洪濤巨浸今則徧野桑麻是有前日之大創迺有今日之大利此余攝富邑曾與斯役所習知者自靑田江山量移至鎭帀歲卽罹潮患完然之北城一夜漂失以數百年捍禦之資歷前賢之先後修築而獨失險於今日何滄桑變易之會逢其適耶父老乃指相吿城之北舊漲沙塗遠十餘里稽之載籍隆慶時故有刮土鹽場又得康熙五十年碑卷亦尚有牧灘爭墾是修建以來城賴漲沙外護雖遇大潮到塗水淺勢弱而易以抵禦茲値沙塗洗盡常潮水浸半塘遇巨颶加漲鼓盪漰湃薄城而上舊城以寬不盈尺之石疊高二丈一經衝擊則土石相離隨波傾圮耳城脚浮砌塘面浪刷底土石糙縫疏掣出砌石又皆空虛致潰之由及此不爲改圖颶潮間作城社生靈將焉用恃且城下之塘已議更新城塘相連而不並舉工亦難施奉檄鄞令宗紹彝郡倅吳憲靑會商禦潮修法經分巡憲副汪公德馨侯公嗣達偕備兵憲副陳公樹蓍周度鑒可請於大中丞方公觀承公意以塘制築城事出創舉非情形目擊難以具題因於戊辰元日冒雪行邊躬親相度者城塘令一允以禦潮塘制改建北城其制石砌加厚底寬六尺至頂三尺城分上中下截下截先於塘後〓土深三尺八寸梅花釘椿嵌以塊石鋪蓋石板上用丁順小條石包鑲塊石高埓塘面以固城基於城塘之間立砌護城龍骨石一道內外扣槽聯合城塘以堵縫水後以丁鋪大石四層間砌丁順大石六層夾成三倉爲中截計高六尺以抵潮浪自此以上水勢已輕仍如舊之小條石增爲一丁一順包砌至頂俾得拑入裏土以資牽制城面零築塊石仔城下鋪散水石板上築雉堞厚至二尺五寸覆以石頂不虞震撼各長四百一十二丈中建大礮臺一座分列小礮臺一十二座皆從新建造其裏城之頽者欹者同修三百三十七丈五尺下築護城土磡二百七十丈使表裏同固惟城面新土易於受水未得添用幔石以避浸灌尚覺缺然所餘東南西三面城身稍次險工議俟續修余適逢計薦於例當代恭捧一手底績之檄卒偕塘案任事諸寮寀加意經營於迎潮之石增設營尾肩槽更於轉角加以陰陽合榫裏城尚有毘連壞處四十四丈俱一律並修期於一勞永逸是役也始於乾隆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竣於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歷荷督撫大憲喀公永公之巡閱雅公之報成司道府憲之先後教率合計塘工閱周四載役夫千百寒暑不輟以蚊力負茲重任夙夜祇懼而工無廢事役不吿病得終免敗績之患以迄於成非天幸無以致此夫痛定則益思痛憶塘脚〓深二尺卽見流沙活水海濱浮土可爲寒心於今底奠屹然控扼海門屛障東浙賴國家景運靈長用保邊隅生聚沙塗旋復斥鹵爲田所禱祀祈焉而桑土綢纓因時補救所云盡人事以挽氣運端俟後之賢者爰述本末如此道光十一年七月知縣郭淳章重修明年十一月工竣城周一千四百十六丈雉堞九百零六堵光緖志郭淳章記曰鎭海縣故名定海自明湯信國公置衛展拓舊城復圮而復修者屢矣國朝康熙二十六年分置定海縣於滃洲以舊治改今名道光二年淳章奉檄來令茲邑上事後周視城垣見隨在有陁落勢非急爲修築不足以稱巖邑巨防之制而邑士民胡于錠等言城不修且墮壞今欲興茲重役雖工鉅費繁而舆情允協則事固大而非艱淳章以其言達於府申請行臺省大吏皆報諾淳章乃捐廉爲倡而四境之內莫不響應勸趨於道光十一年七月十二日飭材鳩工其明年十一月十二日工竣城周一千四百十六丈雉堞九百零六堵濬城濠周一千零四十二丈有奇城以內南河五百六十五丈中河六百六十四丈北河七百十丈支河之以丈數者不勝計並濬滌焉其積材積工之費共糜白金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五兩有奇而董斯役者則國子監生袁國淸之功爲多攷之於經春秋常事不書而城闉必書魯城邑必書合於議非譏當於時非譏誠重其事耳今者財不待追督而自輸工不假刻程而常勸足以見風俗之醇士民之尚義有素則自茲役之興也以迄於成固不可以無籍矣於是乎爲之記距城東三里許有山曰招寶雄峙海口浙東保障要區也明嘉靖中都督盧公與海道副使譚公協議建城其上以兵守之名曰威遠自國朝康熙四年加築以來歷今一百六十餘年未修則城堞之頽圮損裂已甚淳章復捐廉四百餘金飭修之經始於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不數月而工吿訖功以其事相類當得附記於此云
  濠河 從巾子山下發源繞城北東西行至淸川門外分流向西者一合夾江河一合中大河其北行則直抵後海石塘而止王令志稿明萬歷二十八年知縣朱一鶚濬淸順治十五年奉總督李率泰檄濬河闊一丈五尺深五尺康熙六年知縣王元士濬十年奉海道副使史光鑑檄重濬乾隆十一年知縣王夢弼濬繞城濠河闊二丈深四尺乾隆志道光十一年知縣郭淳章重濬明年十一月工竣光緖志同治八年署縣事黃敬熙濬濠河東南西三面靡遺幷濬城内諸河張志稿光緖二十五年邑人王人鑑盛炳紀等募捐重濬采訪册
  威遠城 招寶山雄據海口與竹山對峙爲江海之咽喉郡治之門戶誠保障要害處也明嘉靖三十九年都督盧鏜與海道副使譚論議以招寶俯瞰縣城相隔不數十武賊一登據置火礮其上縣城可不攻而破卽夷船絡繹銜尾入關我軍亦無以制之故守郡非據險不可而據險非成城不可乃請於總制胡宗憲於招寶山之巔築建城堡越三月吿竣周圍二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一丈設雉堞一百六十四十一年海道副使劉應箕知縣何愈增覆石屋其上東西闢門二內建戍屋四十餘楹調兵以守名威遠城復於山麓西南展築靖海營堡周圍二百四十丈建屋四十餘楹以時教閱於大小浹口分布戰艦以嚴扃鑰置鐵發貢五千觔者四座銅發貢三百觔者百餘座諸戰守器械靡不畢具嘉靖府志天啓四年大風雨城半圮知縣顧宗孟重修王令志稿薛三省有記見寺觀淸順治十五年奉總督李率泰檄修改雉堞一百四康熙四年總鎭常進功增築唐令志稿謝泰宗爲之記略曰余觀古名將未有不熟於形勢者也王公設險浚渠傅堞而守俾形有所扦勢有所禁而不虞是防況茲候濤屹峙海口以咽喉兩浙爲全郡門戶哉往者汪直引倭犯關深入由門戶之不慎咽喉之未守也故山之有城城以威遠著盧公譚公經其始劉公何公覆石屋焉朝廷念狂寇匪茹疆圉吿警特設水鎭統其師我常公用滃洲之捷大欄山之蕩平閩安鎭之擒獲累功而膺茲重任其爲門戶咽喉計固不特一城之增崇加竣也卽就定言定若靖波臺若閱武廳若鐘鼓樓無不煥然改觀而大功尤在全城之濠隍卽茲威遠猶緖餘及之也乃公正不欲緖餘視之也公蓋嘗登城而遠眺矣其自琉球日本三神蓬萊秦皇之所心豔漢武之所遠征一覽而卽得梯航獻琛欣然有六國來王之志焉又嘗登城近顧招寶俯瞰縣治旣不遠數十武乘高臨下若逆人據而有之所擊礮若一丸泥而礮烈機發燭照而數計愀然抱剝膚震躬之憂焉斯公亟亟於是舉而不容姑待者也於是揆丈數揣高卑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舊城二百丈今更廓五十丈有奇而二丈二尺之上復高三尺城身厚一丈者益倍之東西二門樓鳥革翬飛不但扃鑰之嚴固矣公又以城孤而無輔乘障吏僅足自衛而遠之不禦何名威遠乃於城之東西北爲礮臺三每臺高廣各四十尺置鐵發貢二千觔臺各二位諸戰守械咸具凡使厚集其勢不至孤而無輔也是役也三閱月而吿竣官帑不費民力不屈子來之趨如手足之捍頭目所稱人和逾天險之雄此物此志哉然余更服公卽水治陸卽陸治水任疆圉而不形彼此之見爲得將相大臣之體云常公名進功遼東人道光十二年知縣郭淳章重修光緖志道光二十五年督辦浙東善後事務巡道鹿澤長陳之驥募資大修寶山志光緖九年提督歐陽利見增築月城長七十餘丈高一丈二尺寬九尺采訪册歐陽利見記曰前明築沿海七十二城以備邊也最要者莫如招寶山之威遠衛城壬午秋予奉命來浙因巡海登臨憑眺見茲山襟海帶江上有衛城屹然聳峙洵海口鎖鑰也然微嫌衛城太高礮臺太露有急恐難久恃其山腰接續之處爲泥灣頭擬增建月城一則備礮臺後應一則抵衛城前衝時鎭海參將鄭鴻章管帶練軍中營後營游擊袁子龍幫帶達字中營候補知縣陳治安及鎭海守備黄文琮管理礮臺守備吳杰知縣于萬川皆善其策癸未春予偕營務處前台州府知縣成邦幹等復來相度海口各扼險形勢而袁游擊慨然以爲已任不問經費已率所部次第興工三閱月吿竣布置經營頗稱周密計增修城長七十餘丈高一丈二尺寬九尺外修卡門一礮洞四用錢五百千商諸温觀察味秋宗太守湘文撥款給之是役也袁爲植者與士卒同甘苦凡木石一切胥自經理故事雖勞而兵不怨費極少而功居多四方觀者咸謂予思深慮遠且任事得人夫以袁之忠勇則誠謂得人矣若予之蠡見敢云深遠哉所幸同寅協恭兵民輯睦將合衆志以成城長奠國家於磐石斯城之建非特有備無患抑亦備而不用云
  澥浦城在前緖二都 高一丈八尺廣二丈周圍一百二十七丈四尺初設二門後塞其北惟南面一門舊建年月不可考今城多圮乾隆志案簡要志管界巡檢司城周圍一百四十丈地名澥浦洪武二十年築
  龍山城在東緖三都 龍山背海面山左亘覆船山右爲望野距郡北七十里嘉靖府志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定海縣龍頭場石塘團之址築城鑿池建門一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增高八尺環置敵樓增建東南西三門各冠以樓外羅月城浚子池於城之外成化郡志城高二丈五尺址廣二丈延袤三四門各有樓設釣橋於東西南三門之外城上列雉堞八百五十六敵樓警鋪各二十正濠周圍五百六十二丈備濠周圍五百一十丈唐令志稿舊係觀海衛轄所今屬鎭海營城守官兵駐防雍正府志
  穿山城舊志海晏一都後編鎭隅六圖今爲霩𩇐鄕 穿山東北據山西南臂海距縣治之南八十里嘉靖志地舊屬鄞宋熙寧十年割屬定海今鎭邑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徙大小榭海島民居之二十七年安陸侯吳傑視其地濱海要衝立城徙定海衛後所官軍守禦次年本所千戶邵通闢東西南北四門穴水門於南門之側設以釣橋羅以月城門置樓鑿池爲濠永樂十二年都指揮余成開塹道二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加增戰樓敵臺城高二丈一尺廣一丈周圍七百四十二丈延袤四里有奇雉堞一千六百四戰樓敵臺各六警鋪一十二濠三面自東繞西通二百八十五丈塹二道自東曁北各五百二十五丈淸順治十五年加修城垣十八年朝使以城址跨山空闊移置平地更築改小周圍三百九十五丈延袤二里有奇高廣如舊雉堞三百九十五戰樓敵臺警鋪皆不設唐令志稿舊屬鎭海營官兵守禦雍正二年奉文改隸提標左營管轄雍正府志項森議曰穿山所城東北據山下卽黃埼通日本琉球諸番北接蛟門南則曠野膏壤西大路爲縣治寧郡之通衢明洪武初海氛作祟二十年信國公湯和閱邊先築大嵩霩𩇐城垣以固封守又視穿山爲定邑門戶不可無城環山帶海繪其圖址於二十七年遣安陸侯吳傑督建調定海後所千百戶官軍守禦故又名後所城闢門四東曰鎭東南曰阜財西曰永昌北曰安瀾又建樓二一曰海晏在所治中央一曰望江在所治東北又於睡龍山巔立覘海臺一警鋪十二在所治西北夫當建城之始審山川之形勝度地理之險要鳩工庀材閱數十年而始成若平地施功可省財力而必欲上環山巔者蓋因睡龍山北之黃埼江爲定邑門戶海口出入所必經據高憑城發礮擊賊雖千百艘不能揚帆飛渡是憑險扼要退可守而進亦可戰也嘉靖間倭寇連年猖獗全省驚擾定兵攻賊前艘所兵攻賊後艦前後夾攻而倭寇殄滅威遠城得平倭第一關之號而茲所城亦與有功焉此前人審邊疆之要遺後人以禦敵制勝之區也嗣因閱邊嫌城太曠棄山就野橫截其半塞鎭東門以海晏樓爲北門康熙十三年海寇由黃埼江登岸據睡龍山巔俯視城隘矢石交加頃刻城陷而城爲賊穴江南人民盡受荼毒矣蓋據山臨江則官軍得其要而賊苦仰攻棄山就野則賊得其勢而官軍苦仰攻此一定之理也況延袤僅四里有奇而又截其半非海防之遺憾乎雖今諸番入貢中外一家而未雨綢繆不可不握其地利以爲邊海之金湯也
  崑亭寨城在海晏一都 周圍八十丈康熙八年建令王元士題南門曰迎薰北門曰望崑十一年造營房一百二十六間至菖蒲山臺唐令志稿舊屬鎭海營官兵守禦雍正二年奉文改隸提標左營管轄乾隆志
  霩𩇐城舊志海晏三都後編鎭霩隅七圖今爲霩𩇐鄕 霩𩇐南匯大江自南阻東爲渤海西接育王山北負穿山距縣南百二十里城高一丈九尺址廣一丈周圍四百八十八丈延袤三里有奇闢南北西三門各有樓外設釣橋羅以月城雉堞九百二十警鋪十三敵樓九西有瞭遠臺外東至西北凡三百七十四丈爲濠南至西山一百三十二丈爲塹備濠三百七十丈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築闢南北西三門光緖志案南曰澂波門北曰崇秀門西曰吉安門東穴以水門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塞水門嘉靖志淸順治十四年徙居民内地城隳康熙十八年展復舊界仍築城復民居舊屬鎭海營官兵守禦雍正二年奉文改隸提標左營管轄雍正府志
  公署
  縣署 在城東南隅梁貞明二年立宋雍熙元年主簿李齊修建炎四年燬於兵紹興元年令蓋大淵重建淳熙四年三月令陳公亮再建縣門其上爲敕書樓紹熙五年樓圮於風六年令韓永德重建寶慶志元至元十三年燬於兵之延祐志至治二年達魯花赤忻都重修至正志袁桷有記見金石明洪武二十五年令袁尚敬重修縣廳三十四年令陸本重創幕廳庫廊浙江通志永樂間圮正統初令戴鍾重建正德間令陳軾修嘉靖四年令鄭餘慶重修張邦奇有記見金石嘉靖末令宋繼祖何愈各加修葺嘉靖志萬歷十八年令汪應泰重修王令志稿黃猷吉爲之記記曰夫營繕之役難言矣自舊貫訓於魯論而改作者見以爲擾大壯演於周易而因循者見以爲陋擾則勞民陋且辱國二者將何取衷哉夫唯衷天時協地宜緣人情而有作焉斯善乎無以議爲矣浙之險要在海海之門戶在定是故建邑治以主民社建幕府以詰戎兵幕府軍容也非壯麗無以蓄威縣治國容也非整齊無以昭德而定孤懸海外蜜邇島夷創始者旣不知相厥陰陽繼續者又不能新其簡陋夫陰陽不協則何以發地靈簡陋相仍則何以繫民望且也幕府如彼邑治如此甚非昭代右文意也當事者爲國家計久安爲地方建長利廉候治曁陽破巨奸剪劇盜績效殊等海門鎖鑰非侯莫寄請於朝使更治定侯之至定也謂彫敝之邑宜先惠和雜處之地宜先威信師旅歲出旣不可以民廢兵饑饉薦臻又不可以兵病民蓋於心獨苦而於賢獨勞久之文武輯睦兵民悅附開府大臣直指使者同聲賢之交章薦焉定父老謂耳目所覩記未有赫赫如侯者也侯於政成之暇周覽邑治意欲更新適値年饑以待樂歲無如颶風發屋官舍益圮定諸父老相率而請曰此豈天意厭故喜新欲風伯爲之驅除耶夫歲絀不可以舉贏矣不曰一勞乃可以永逸乎侯誠主議於上吾富者輸財貧者輸力不日之功可吿成矣侯乃白之監司以舉工而邑民歡如子來衆赴如雲集先葺其堂次而階以辨等級次而門以容軒蓋次而坊闢之使可旋也次而井改之使可食也次而亭申明旌善示勸懲也次而正廟門別獄戶妥幽明也次引縣內之溝而合於前使有統也次通縣西之街而絕其後使無犯也蓋千古之靈秀發於一旦百年之簡陋新於不日然而民不吿勞官不吿匱視者新目聽者新耳此無他以天道有廢興乘之者成地道有陰陽協之者昌人道有欲惡緣之者助定諸父老謂余與侯有一日之長徵言記之且吿余曰定兵強民弱兵富民貧由來非一日之積矣自侯之扶植吾民也而始免於弱自侯之撫字吾民也而始免於貧吾子記諸余應之曰諸父老其毋以兵民而異視強弱貧富異論也方今大將軍節制嚴明諸參佐部伍整靜如林之旅凡以衛民何強之嫌樓船接衝海波不揚使定之民得安享無疆之利何貧之慮侯與大將軍交歡如平勃相需如臂指琴堂幕府鼎峙雄長以蔽滄桑此所謂長久之術也諸父老其以是落成侯姓汪名應泰古博野人萬歷丙戌科進士初任諸曁於萬歷十六年更任定海又二年而重修縣治萬歷二十一年令丁鴻陽築瑞菊亭張重華有詩見金石二十七年令朱一鶚重修唐令志稿天啓間令顧宗孟加修築瑞菊軒謝泰宗有記光緖志崇禎間令龔彝築後樓三間唐令志稿令楊芳瑵增葺縣廨浙江通志淸順治初令鄭元成加修雍正志府十二年令朱承命修大堂大門儀門功未竟康熙七年令王元士加修幷川內署預備倉重建贊政廳東西廊房築四圍牆垣王令志稿二十五年令周家齊重修唐令志稿二十六年改爲鎭海縣正堂三間曰親民堂後爲見心堂浙江通志三十五年令唐鴻舉造東大有倉五間西預備倉五間唐令志稿乾隆六年令楊玉生修葺衙署重建後樓更在大堂西首添造常平倉六間十三年令王夢弼重修兩廊科房建庫南守護房修內宅東廳及靜虛齋三間幷曦軒一楹十五年建常平倉三間於庫房右乾隆志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入城被燬邑人損貲重建光緖志咸豐十一年寇亂復燬同治初一律建復改兩廊各倉爲科房改典史署爲庫房宣統之後稍有改作今記其規制如右
  正廳三間曰親民堂亦曰大堂東爲迎賓館西爲廳事房東廊承發科三間禮科三間財神殿一間戶科三間吏科三間西廊倉廒三間工科三間科神殿一間祀蕭何曹參刑科二間兵科二間中爲甬道舊有箴石亭刻公生明三字今廢大堂之後爲見心堂亦曰二堂東首曰卷石山房西曰瑞菊居有碑嵌壁間進宅門捲篷一道有東西門房六間西門房後屒有内庫四小間庫旁有井庫後有海角廟由瑞菊居折而西北爲幕賓房再後新建四面亭爲公餘遊息之所自二堂過三堂至內宅有樓五間曰聽潮樓東西軒六間卷石山房之後爲庖廚爲茶房直入腰牆内爲東廂房三間聽潮樓牆外爲荷池橫亘數十弓甬道之前爲儀門五間門東空地一方直進四五十步舊爲典史署今改作厙房三屒有井一典史署移至西首舊爲簿尉署今改爲警察所頭門五間東爲土地祠三班公處五間西爲玄壇廟廟旁爲外監門三班公處五間捕班公處一間外監門至更夫房一間折而南爲外守宿房一間女獄二間周環更道四面繚以内牆入内監門北爲獄神殿爲北籠三間旁爲守宿房爲竈間南則南籠四間旁有井一外監牆外亦有井一本光緖志
  附錄縣署舊制 中爲正廳三間名忠愛堂舊名牧愛左爲架閣庫今改平屋三間爲寅賓館庫之左爲贊政廳右爲儀仗庫舊圮後建平屋三間中爲厙藏西爲外庫東爲宿衛所令王夢弼以守庫宜嚴於庫南接建守護房繚以周垣以宿兵衛其東間改爲架閣庫以貯堂〓版籍各年征册及關糧產源流悉令收架責總科典守東西列曹吏房科各九間今東廊爲承發吏戶禮鋪招外兵科計六間西廊爲兵刑工科三間南皆接建倉廒中爲甬道爲箴石亭碑陰刻公生明三字亭之前爲儀門三間門之左右爲預備等倉門外東爲土地祠西爲獄禁南爲大門三間門內之左爲鹽倉久圮今於左右各建穀倉五間外爲阜成坊旌善申明二亭東西榜房各五間正廳後爲堂凡三間外設宅門堂後爲內宅嘉慶志今堂後爲川堂三間東廳三間南爲書房三間又南小房三間川堂西書房四間又南三間川堂後正房八間東廚房二間内宅正樓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樓西小房二間再西爲長廊爲箭廳爲蔬圃後爲地
  案旁注爲乾隆志所增光緖志未注明今標出之以存先朝之制度
  倉廒附
  大有倉一座三間編天地黃三字在縣堂東廊恆足倉一座三間編宇宙洪三字在大堂東廊預備倉一座七間編日月盈辰宿列張七字並在儀門內東側朝北永裕倉一座五間編寒來秋收珍五字在儀門外東首屢豐倉一座五間編冬藏閏餘成五字在大堂西廊下小西倉一座三間編歲律呂三字在大堂西廊下常平倉一座三間不編號在儀門內西首朝北阜成倉一座五間編調陽雲騰果五字在儀門外西首廣仁倉一座三間編露结爲三結慶餘倉一座三間編金生玉三字盈積倉一座七間編崑岡劍巨珠稱光七字以上十三間在新建常平倉六間之西首新建常平倉一座六間編李柰菜重芥薑六字在大堂西首朝南乾隆六年邑令楊玉生建新建常平倉二間一編珍字在李廒之東一編雨字在露廒之北乾隆十五年邑令王夢弼建案以上諸倉今俱廢官倉卽今名新倉在倉河之南大門三間大堂三間東西兩廊共十四間東西夾廊又十四間光緖志同治初縣署被燬歷任知縣就倉内辦公建復後始遷去屋漸頽敗采訪册
  縣丞署 在縣東一百二十步宋崇寧五年建寶慶志頭門三間土地祠三間大堂四間住宅四間書房二間廚房一間乾隆志同治二年重建頭門四間東一間爲土地祠東有大樹一株西班房二間大堂三間二堂五間東有花廳一間捲篷一道左右廊屋各一間住宅五間東首庖廚二間光緖志
  典史署 在縣東八十步宋淳化元年建寶慶志頭門一間儀門一間東首土地祠一間西班房一間大堂三間住房六間乾隆志同治二年改築庫房移署於縣治西首舊爲簿尉署故址頭門三間左右班房各一間堂五間西爲花廳捲篷一道廊屋東西六間住宅五間兩旁各二間光緖志
  警察所 在縣署東土地祠內宣統元年八月成立采訪册
  教諭署 詳學校
  訓導署 詳學校
  水師營參將署 在縣治西王施衕舊係總兵府萬歷二年總兵移駐指揮衙門改爲參將衙署頭門五間儀門五間大堂五間東畔簽押廳一間題曰忠武堂西畔掾房一間住宅五間西廊軒六間西廊外箭廳三間額曰問心浙江通志道光二十一年英吉利入城被燬克復後捐貲重建同治元年又燬於粤匪克復後公捐復建鼓亭二間旂臺一座頭門五間儀門五間大堂五間有歷任參將題名碑閱臺五間東花廳三間舊名雙桂廳倒廳三間宅門一間土地祠三間西科房三間内堂平屋五間東西軒房六間箭廳三間後屒樓屋三間今儲軍裝物件廚房一間連〓小屋二間東倒廳前池一方西箭道井一口後府更房一間光緖志宣統二年官裁
  水師營守備署 在縣治西北隅西長營衕康熙八年守備苟天麒價買民房改築公署頭門三間大堂三間内宅樓屋三間幷兩廊軒屋各半間又小屋十六間三十九年樓屋燬本營照舊捐造乾隆志同治三年間重建頭門三間大堂三間後屒樓屋六間左首樓房三間平屋三間土地祠三間科房二間照牆前空地一方光緖志
  把司公署 在洋山廟衕嘉靖志今僅存屋一間供土地神乾隆志
  水師左營把總署 在霩𩇐所城鎭七圖舊有門房三間大堂三間後屒住屋三間右側營房十四間旁有藥局池後有營房池光緖志宣統三年改爲自治公所采訪册
  演武廳 在縣治東北鼓樓北舊係衛指揮署萬歷二年改爲總鎭府康熙二十六年總兵移駐舟山署卽頽廢雍正三年參將呂瑞麟詳改教場乾隆二年參將張兆龍詳動公糧建廳屋三間走廊二間廳後鋪築天井外建旗臺一座道光二十一年夷燬克復後重建大堂五間加前遊巡五間後屒裏堂五間左右兩廊各二間廚房在焉光緖志宣統元年邑人盛炳緯等呈明大吏將演武廳及教場地召民承買得價銀貳萬伍千捌拾玖圓以壹萬圓撥充勸學所費壹萬圓撥建中學堂二千圓撥充開辦警察費其餘三千捌拾玖圓爲築路濬溝之用采訪册
  案舊演武場有三一在東郊候濤山下今塘外東首卽其地約廣百畝雍正三年移於城中此地遂廢爲荒土一在西郊卽今化身菴側約陸拾餘畝名曰白營移鎭後民陞課作田乾隆志
  淸泉場鹽課司署 在縣南崇邱鄕覺海院東寶慶志中爲廳事凡三間後爲川堂凡三間又後爲堂凡三間東西廊屋各四間東爲官廨外爲門嘉靖志自康熙五十三年傾圯歷任僦居山覺海寺僧舍辦公乾隆志乾隆年間歷任修復今大門三間中爲廳事三間兩廊各二間後爲小廳三間西爲官廨迴環十間南爲蔬圃嘉慶二十二年場司朱錫齡築花廳左右小軒各二間陳志稿今圮同治季年場司僦居覺海寺後院辦公張志稿
  元司令張子忠淸泉署中詩 是處峯高插曉雲綠林深處號神君性從海覺歸何岸心似泉淸味亦芬鋪寫春光風作致飛揚逸興日爲羣遞來消息蘭芳下馥郁枝頭結意殷
  穿長場鹽課司署 在縣東南四十里靈巖鄕中爲廳事三間後爲川堂一間又後爲堂三間外爲門東爲官廨嘉靖志今爲廳事三間川堂一間内宅四間廂房二間花廳一間東首官廨前後各三間小屋三間外爲大門西首有土地祠本名長山場自穿山場改幷後爲穿長場采訪册
  龍頭場鹽課司署 在靈緖鄕三都去縣一百里宋開禧元年置寶慶志天啓年間歸併淸泉場兼理衙署僅存基址乾隆五年巡撫盧焯題請復設九年場司沈昂請帑照依舊址復建大堂三間頭門儀門各三間住宅三間幷兩廂房東西各長三十五弓南北各闊十三弓署後及兩邊有司後倉基乾隆志兵燹後僅存廊屋兩間今亦坍塌惟土地祠尚存埸司賃場東僧菴辦公張志稿
  管界巡檢司署 本今簿廳之地縣東南百步宋嘉祐八年移建澥浦在縣西北六十里寶慶志舊在澥浦城内坍廢多年今在龍山所城内永樂寺棲止辦公乾隆志道光年間重建頭門一間大堂三間門左土地祠三間右班房二間儀門三間花廳一間左門房廚房共五間右住宅五間張志稿
  長山巡檢司署 在縣南四十里嘉靖志舊在蘆山坍廢已久崇禎間緇流就其地構菴棲息巡檢司賃民居辦公乾隆志
  穿山巡檢司署 在縣南九十里嘉靖志今署廢賃民居辦公乾隆志前在泰邱三都一圖長山頭道光庚子年移至海晏二都一圖穿山地方大堂一間東西廂房六間頭門三間大門外土地祠一間大堂後捲篷一道住宅三間廚房一間光緖志
  局所
  軍器局 在參將府東南卽雙司前乾隆二年參將張兆龍奉文修治樓房三間中爲官廳樓上俱藏軍器大門五間外設照牆一座乾隆志夷燬後未重建今賸空地一方光緖志光緖末地售於民采訪册
  火藥局 在北城虞提學屋後光緖志光緖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竊藥者遺火於内藥發局燬采訪册
  春藥房 去火藥局數十步舊爲春藥處今圮光緖志地售於民采訪册
  常關 在南門外稅關衜頭東首雍正二年立咸豐之季寇亂被燬尚存亭臺一座今在舊址之東賃民房辦公光緖二十七改稱常關
  寧鎭船貨捐局 同治三年設分局於鎭海南門外光緖三十年以鄞縣江東大衜頭局歸併鎭海更名寧鎭船貨捐局
  閩捐分局 在南門外光緖元年立
  統捐分局 在南門外係寧波北門分局光緖十三年立
  鎭海官鹽分所 在南門外光緖二十四年立
  澥浦官鹽分所 光緖二十五年立
  魚膠捐局 在南門外光緖二十六年立
  茶捐局 在南門外光緖二十六年立以上各局所俱係賃民房辦公 采訪册
  城自治公所 在城東南隅張仙祠舊址宣統三年設立管轄城區商船特捐經理城區積穀及其他公益事項采訪册
  附積穀田畝海晏霩𩇐鄕田捌拾捌畝 地拾貳畝山叁畝貳分
  東管鎭自治公所 淸光緖三十三年剙辦鄕約會附設於萬嘉橋履中學校內自宣統三年改鄕約爲自治價買楊家港前聚沙庵略加修葺改爲自治公所前爲大門中三楹爲議事廳東西廡各五楹後爲客堂三楹左右翼各六楹爲辦公室餘屋五楹計地二畝三分采訪册
  西管區自治公所 在團橋鎭永寧寺西首光緖三十三年設鄕約會於此宣統三年改爲自治公所采訪册
  前緖區自治公所 在沙河頭村
  東緖區自治公所 在龍山城内
  崇邱區自治公所 在江南衜頭海濟菴内光緖三十三年設鄕約會於此宣統三年改爲自治公所采訪册
  靈巖區自治公所 在大碶頭宣統三年立
  泰邱區自治公所 在三都二圖傅家碶東首宣統三年以報德菴改設采訪册
  海晏區自治公所 在柴橋財神殿宣統三年立采訪册
  霩𩇐區自治公所 在霩𩇐所城中宣統三年以舊千總署改設前屒屋三間中爲大門左右屋一間後屒屋三間再後廚房一間采訪册
  商務分會 在城中東長營衕地藏殿舊址光緖三十年邑人鄭志逌王景星徐高等稟縣詳請設立分會采訪册
  街巷
  東隅 城東巷 學前巷 東長營衕 胡戚衕 金向任衕 安衙衕
  南隅 稍工衕 南城巷 縣東巷 米行街 縣西巷
  西隅 西城巷 富德巷 孝門巷一作孝聞 倉西巷 施家衕 馬賀衕 橫街 王施衕 桂官人巷 通判巷 薛家衕 邵衙衕 西長營衕
  北隅 北城巷 車梳巷 河後巷 後大街 衛後巷 衛東巷 衛西巷 大西門巷卽水門巷 寶山巷 善慶巷 寶林庵巷 倉基衕 江漕衕
  南城外 衜頭街 稅關衕 打緝街乾隆志參張志稿
  坊
  許氏說文坊邑里名所以表里也例不得與官署官職恩榮等坊並誌光緖志以坊巷列於坊表之首今照寶慶志專載坊巷且仿象山志祇以坊標目而移坊表於古蹟門
  通利坊張鑑碶西乘安坊張鑑碶東景福坊小南門外榮桂坊靜波廟西淑孝坊榮桂坊西富德坊靜波廟東南亨濟坊縣治南柔遠坊大南門外棲鳳坊縣治東南孝行坊縣治東和豐坊 保定坊 善慶坊俱善慶橋東上安坊濠橋南淸晏坊縣治東南洪化坊東門内仙桂坊總持寺東神秀坊東嶽宮前寳山坊縣治西南寶慶志嘉定八年主簿戴栩攝邑始立門牌各以坊市舊事建立陳志稿以上牌坊據寶慶志縣治圖注明地界以存宋時名蹟
  市
  城中 鼓樓前市三日大南門市一六日小南門市一六日大市三八日小市 乾隆志小西門市三八日大市一六日小市 光緖志
  東管鎭 萬嘉橋市二四六九日漢塘市三五七十日乾隆志渡駕橋市一四八日徐家堰市一三五七九日淸水浦市采訪册
  西管鄕 莊市一四六八團橋日頭市一三五七九日駱駝橋市二四六八十日妙勝寺市二四六八十日貴駟橋市一三五七九日 乾隆志憇橋市二四六八十日 張志稿
  前緖鄕 覺度寺市一四七日澥浦市每日乾隆志牌門頭市三六九日沙河頭市八十日張志稿
  東緖鄕 龍山西門市 龍頭場市一四六八日 乾隆志邱王市三五七九日 張志稿
  西緖鄕 東埠頭市五都地界慈谿東街屬鎭海二五七九日乾隆志路頭市二四六九日施公山市三五七十日范家市三六八十日 張志稿
  崇邱鄕 梅墟市二都地界鄞縣乾隆志三五八十日長山橋市二七日東岡碶市一三六八日陳志稿任鐵渡橋市一六日光緖志衙前市二七日小港義成橋市 港橋頭市 朱街丁市四九日 以上張志稿
  靈巖鄕 石湫市縣東三十里 寶慶志 案乾隆志在靈巖一都五十日大碶頭市三八日大市一六日小市乾隆志札馬市二七日鄔隘市四九日楊家橋市五十日橫河市四九日今增二七日白石廟市一六日 以上陳志稿新碶頭市五十日備碶市四九日石高塘市五十日大市二七日小市 以上張志稿
  泰邱鄕 淸水橋市二七日霞浦市二四七九日 陳志稿東碶市二七日張志稿
  海晏鄕 柴橋市一六日大市三八日小市 乾隆志
  霩𩇐鄕 十字街市五十日光緖志
  案寶慶志城西市縣西五里江南市縣東七里因未詳都圖附錄於此光緖志
  鎭
  澥浦鎭縣西北六十里 澥浦卽古所謂渤海東有渤海之島俗訛爲蟹浦 寶慶志 今在前緖二都
  莊市鎭西管四都 乾隆志
  柴橋鎭海晏一都 乾隆志
  貴駟橋鎭西管六都 新纂
  龍山鎭東緖三都 新纂
  大碶頭鎭靈巖二都 新纂
  驛鋪
  寶慶志作驛鋪乾隆志作郵舍光緖志作郵站
  西門鋪 縣郭南至淸水浦二十五里北至縣五里淸水鋪淸水坊前南至鄞縣桃花鋪三十五里河頭鋪育王河頭西至鄞縣桃花鋪五十五里東至蘆浦鋪五十里蘆浦鋪穿山碶東渡海洋至昌國縣 以上寶慶志
  巡警鋪二所一在縣西五十步稅課局前一在縣西一里小南門外 嘉靖志
  縣前總鋪案嘉靖志縣西五十步 乾隆志分路出小西門十五里至淸水鋪出大西門十五里至官團鋪出大南門九里至浹港鋪
  淸水鋪嘉靖志縣西二十里 乾隆志至永福鋪十五里永福鋪嘉慶志縣西三十里 乾隆志至徐家鋪十五里徐家鋪十五里至孔浦鎭孔浦鋪嘉靖志縣西四十里 乾隆志至鄞縣磚橋鋪十五里
  官團鋪嘉靖志縣西二十五里 乾隆志至曲塘鋪十五里曲塘鋪嘉靖志縣西北五十里 乾隆志至徐家鋪十五里徐家鋪乾隆志至所前鋪十五里龍山所前鋪嘉靖志縣西北七十五里乾隆志至龍頭西鋪十五里龍頭西鋪乾隆志今名施公山鋪至慈谿松浦鋪十五里
  浹港鋪嘉靖志縣南十五里 乾隆志至孔墅鋪十五里孔墅鋪嘉靖志縣南二十五里 乾隆志至辛隩鋪平坦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辛隩鋪嘉靖志縣南三十五里 乾隆志又分二路一至鄞縣育王鋪一至長山鋪平垣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山長鋪嘉靖志縣南四十里 乾隆志至陳華鋪十五里陳華鋪嘉靖志華作畫縣南六十里 乾隆志至穿山鋪十五里穿山鋪嘉靖志縣南八十里 乾隆志又分二路一至定海鋪三里一至竹嶺鋪十五里定海鋪嘉靖志作舟山鋪乾隆志 過橫渡至定海縣衜頭鋪約計洋面水程一百里竹鋪嶺嘉靖志縣南九十里 乾隆志至門堰鋪二十里門堰鋪嘉靖志縣南一百里 乾隆志至霩𩇐鋪平垣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霩𩇐鋪嘉靖志縣南一百十里 乾隆志至㢀頭鋪平坦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 㢀頭鋪嘉靖志縣南一百二十里 乾隆志至鰕㢀鋪十里鰕㢀鋪嘉靖志縣南一百三十里 乾隆志至崑亭鋪平坦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崑亭鋪嘉靖志縣南一百四十里 乾隆志至慈隩鋪平坦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慈隩査嘉靖志縣南九十里 乾隆志至鄞縣孤嶺鋪平坦路十里崎嶇嶺路五里共十五里
  亭
  光緖志不以亭標目附見山川寺觀等門今仿奉化志例據采訪册所集各亭名別纂一類其散見各門者亦彙編於此
  利涉亭縣南一里大浹口 安瀾亭南薰門外邵家渡頭
  濟川亭淸川門外濟川渡頭 杭葦亭白家浦衜頭
  靖瀾亭在北瀾江卽洋關衜頭光緖年間建 永安亭練子衜頭光緖二十九年嚴蕉銘陳協中等捐貲建
  濟生亭在海塘下 彩虹亭東管二都虹橋衜頭
  接待庵亭東管二都 海晏庵亭東管二都
  中官路亭東管二都中官路 新義亭東管三都梅墟渡頭
  白雲少可亭東管三都毓秀橋南凡三楹跨塘路建年無考亭有碑記蘇蝕模糊莫辨字跡光緖三十四年里人朱聲玉聲榜募貲修葺
  鷺林亭西管四都里人公建 孔浦半路亭西管四都曹隘對河
  臨江亭西管四都白沙里人公建 憇亭西管四都白沙里人公建
  雲臺龍西管四都三官堂 曹家庫亭西管五都里人公建
  龍會庵亭西管五都 萬民庵亭西管五都
  適可亭西管五都寺後胡對河同治二年胡存棻胡存磐兄弟合貲創建
  四方亭西管五都四方橋側 向陽亭西管五都團橋市街方義路建
  永寧庵亭西管六都 申明亭西管六都妙勝寺後有屋六楹爲往來西管憩息處余燦兄弟捐三千金修理
  每年夏仲於亭中舉行關聖會 觀海亭前緖一都牌門頭海塘由澥浦至城三十餘里四無村落光緖三十年節婦方朱氏遺命出資建亭有屋三楹行人便之
  李衛橋涼亭前緖二都 佛泉亭西緖四都
  覺海寺亭西緖四都 寶慶庵亭西緖四都
  明遠亭崇邱一都江南衜頭 海濟庵亭崇邱一都江南衜頭
  利濟亭崇邱一都小浹渡側 須友亭崇邱一都泥灣渡南首
  靈隱庵亭崇邱一都沙蟹嶺上 永安亭崇邱一都浦前
  銘亭崇邱一都西竺菴外 浹水亭崇邱一都朱家河頭同治三年朱榮占朱榮孝同建
  進寶亭崇邱一都江南小衜頭同治十年里人募建 鎭明亭崇邱一都衙前街
  靜波亭崇邱一都鄭家埠 鎭江亭崇邱一都王家洋衜頭光緖十八年里人募建
  靜浦亭崇邱二都石橋渡 樂聚亭崇邱二都高河塘
  聚雲庵亭崇邱二都石橋村 太平庵亭崇邱二都石門
  遺愛亭崇邱三都凈居寺之前 明澤亭崇邱四都下邵邵和根邵東生王介福妻張氏同建
  永濟亭崇邱四都丁家山下光緖十年丁式堂募建 攬雲亭崇巖二鄕接壤布陣嶺上
  孔墅嶺亭崇巖二鄕接壤孔墅嶺上 崇巖亭崇巖二鄕接壤嘉門嶺上
  上茶亭靈巖一都育王嶺 雙井亭靈巖一都柴樓
  接待亭靈巖一都 古風亭靈巖一都林頭村
  龍王宮亭靈巖二都 長生亭靈巖二都河頭焦
  妙林顧亭靈巖二都 塘頭菴亭靈巖二都
  南安亭靈巖二都大碶頭 豐樂亭靈巖二都
  寶筏亭靈巖二都大碶頭振文書院前 水閣亭卽淸渠閣靈巖二都石湫村
  永豐亭靈巖二都新碶頭關帝殿前 飯鍫菴亭泰邱一都
  邱家涼亭泰邱一都 永樂亭泰邱一都千丈塘側
  新涼亭泰邱二都 拱辰亭泰邱二都呂鑑橋道光二十八年里人周魁重修
  半路亭泰邱二都嘯天龍山脚 路局亭泰邱二都路局菴東首
  源興亭泰邱二都柏香菴下賀氏新建 臥龍亭泰邱二都三山村光緖三十一年里人梅其蘭建
  報德亭泰邱二都陳華鋪周古彝重修 靜嵐亭泰邱二都獅子嶺下
  涵淸亭泰邱二都淸水橋街之東首 舞嶺涼亭泰邱三都舞嶺上
  北渡涼亭泰邱三都東關外北渡頭 石瀾橋亭泰邱三都橫山西麓
  長山涼亭泰邱三都長山頭 最樂亭泰邱三都大胡報德菴外
  保安亭泰邱四都光緖二十八年史鵬年史積瑚建大殿三間西側屋三間
  剪月亭海晏一都瑞巖寺前 鎖雲亭海晏一都瑞巖嶺上
  崑亭嶺上亭海晏一都 四脚亭海晏二都元至治間沃潤建造
  穿山渡亭海晏二都 中嶺亭海晏二都中嶺上
  坐愛亭海晏三都楓棚嶺上 眉峙山亭海晏三都眉峙山側
  海晏亭海晏菅隩外嶺光緖丁未年劉和全募資建造 嵩子亭海晏嵩子渡傍
  三畏亭崑亭嶺下光緖三十二年葉梅岑募資建造 留甘亭霩𩇐屺峙村亭内設有施茶會
  臨江亭霩𩇐霞林渡傍
  輪埠
  本縣向無輪船停泊自光緖中葉以後始有商輪寄碇以利交通先後設有輪埠後雖輪或停駛埠有改移凡曾經設置者依次編列如左
  海龍輪埠 在縣望衜頭西首光緖十六年租地設置至二十二年濟安輪亦寄碇此埠今已停駛采訪
  雲龍踏足輪輪埠 在大衜頭附近光緖二十四年租地設置今停駛采訪
  鎭海輪埠 在縣望衜頭東首光緖二十六年租地設置采訪
  寧波輪埠 在縣望衜頭西首光緖三十年租地設置同時有利濟輪亦寄碇此埠今已停駛采訪
  小平安輪埠 光緖三十一年始設於臺下衜頭東首後移至縣望衜頭西首今輪停駛采訪
  海寧輪埠 在縣望衜頭西首光緖三十二年租地設置三十三年湖廣輪亦寄碇此埠采訪
  景昇輪埠 光緖三十四年始設於臺下衜頭西首後移至大關汛外采訪
  瑞運輪埠 宣統三年始設於白家浦旋移至泥衜頭東首采訪
  永川碼頭 在穿山光緖二十八年建設地係租借永川江寧海寧湖廣四輪停泊於此采訪
  平安碼頭 在穿山光緖三十四年建設地係購買平安快利寧波各輪停泊於此采訪
  可貴碼頭 在穿山宣統二年建設地係購買可貴新永順兩輪停泊於此采訪
  郵局
  鎭海郵政局 創於光緖二十二年設在南門外永安街
  郵政代辦處 渡駕橋 淸水浦 萬嘉橋 漢塘市以上東管 莊市 白龍王廟 壓賽堰 團橋鎭 貴駟橋以上西管 牌門頭 沙河頭 澥浦鎭以上前緖 龍頭場 龍山西門外以上東緖 施公山 范家市以上西緖 衙前 小港 靑峙以上崇邱 石高塘 大碶頭 新碶頭以上靈巖 霞浦張泰邱 穿山 柴橋以上海晏
  附郵政信櫃 札馬靈巖 霩𩇐霩𩇐
  電報局
  鎭海電報局 創於光緖九年定爲三等局先設在招寶山後遷至南門外梵王宮今在打緝街
  軍用電綫 光緖十二年管理礮臺守備吳杰設在南攔江南綫接江南諸礮臺北綫接江北諸礮臺

知识出处

[民國]鎭海縣志 六

《[民國]鎭海縣志 六》

民国《镇海县志》由县知事洪锡范、盛鸿焘修,镇海王友莱、慈溪杨敏曾同纂。志自民国九年(1920)始修,至十三年稿成,二十年刊行。全书45卷,首1卷,地图1卷。本册对应的卷数及目录:《镇海县志》卷七(营建)、卷八(兵制)、卷九(海防)。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