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2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2
页码: 844-8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地区农业生产习俗、商业习俗、手工业习俗和渔业航运业习俗。其中包括忙季慰劳农民、调工换工、积肥兑肥、祈神求福等农业生产习俗;商业习俗涉及讲吉利、敬顾客、拜师学徒和年终结账等;手工业习俗包括尊师崇祖和劳动习惯;渔业航运业习俗包括祭祀船神、开洋酒仪式、饮食禁忌和遇险救险的习俗。
关键词: 镇海县 生产习俗

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忙季慰劳 农民按时令耕作,春夏忙季,清明、立夏、端午、立秋、冬至等节日,将祭祖“羹饭”酒菜款待雇佣农工和家人,以慰辛劳或庆丰收。
  调工换工 邻闾亲友间习惯在农忙季节调工换工。50年代后生产关系改变,已不需换工。80年代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调工换工互助传统又有恢复。
  积肥兑肥 削草皮烸焦泥,拾狗屎,积猪牛粪,捻河泥,种秕花、草子为传统积肥方式。也有向城镇居民兑换人粪便和草木灰以增加肥料。50年代农田主要施农家土杂肥,以后化肥数量和品种增多。80年代起主要用化肥,农民已很少积肥兑肥。
  祈神求福 旧时农民种田、开沟动土、供祭谷神、社神,祈求神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遇旱、涝、虫灾无力抗拒,往往求助神灵,请龙王行雨,求蜢将菩萨驱虫,烧灵峰戒牒消灾。50年代以后,水利建设、排灌机械、除虫农药逐年增添,开始靠科学种田,求神之俗遂废。
  第二节 商业习俗
  讲吉利,重禁忌 旧俗商家正月初五五更祭财神,称“接财神”。天亮开排门叫“开市”。开口第一句话说“恭喜发财”。晚上收业称“上排门”或“打烊”。祀神猪头称“利市”,猪舌头叫“赚头”。结帐称“盘利”。年终在壁柜、货仓上用红纸写“招财进宝”、“黄金万两”连体字,门上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楹联。
  敬顾客,讲信誉 商人视顾客为衣食父母,俗谚“天下三主(国主、户主、买主),独大买主”。交易重信义,对老客户常用记帐方式凭“经折”购物,代替现金交易,逢节收帐。抗日战争起物价一日三涨,才一律改用现金交易。
  拜师学徒 学徒拜老板或阿大(经理)为师,称“先生”。学徒期三年,供膳宿,发少量鞋袜钱,称“月规钿”。满师后发半薪,以后逐年增加。学徒期如犯店规被开除,贬称为“回汤豆腐干”,遭人轻视。
  商界三节 端午、中秋、年终三节收取帐款,年终为大节,欠帐必须清偿,故又称“年关”。是时,各店派人索取欠帐,自昏达旦,络绎道途。城内二圣庙灯火明亮,多有负债者躲藏,被称为“躲债庙”。三节时老板褒奖或解雇职员,届时资方请职工吃酒发红包。钱分多少,话有褒贬,但不轻易当众赞扬或指责。某些老板解雇职工也不明言,正月初五接财神不让其拜神和采办节日用品时榜上无名,宴请时特别客气,该职工就应自觉卷铺盖离店。
  新中国成立以后,劳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旧俗遂废。60年代曾一度恢复拜师学艺习俗,不久中止。
  第三节 手工业习俗
  尊师崇祖 木、石、泥匠等手工业者尊鲁班为祖师,城镇建鲁班殿。民国时逢鲁班生日,常祀神演戏。学艺拜师先向鲁班行礼。学徒尊师为父,拜师入门送厚礼,并叩首礼拜。三年学徒期间收入归师父,满师后多数留在师父作场工作,如外出求业,师父则赠工具,然后自谋出路。师徒亲如父子,婚丧喜庆、砌屋造坟多主动相助。1956年后,个体手工业者组合成社,师徒关系已不如过去严格,但师徒间仍有一种特殊情谊。鲁班殿堂虽废,但崇敬鲁班习俗未改。
  劳动习惯 手工业者一年四季除春节外天天劳作,无固定休假日。合作社成立后仿照工厂劳动制度,按法定假日休息。
  第四节 渔业和航运业习俗
  重船 旧尊船为“水龙”。造船讲究选木择料,开工拣日子,新船造就祭祀天地神祗,下水举行仪式。船头画鹢鸟,称“鷁首”,象征善翔而不畏风。新船下海前用红布蒙住鸟(船)眼,下海时揭布启眼,船上披红,岸上敲锣打鼓放爆竹。船主在船头抛馒头,叫“发福”。
  重神祐 民国时木帆海船后舱设神龛,供奉男神或女神像。据旧志载,男神为晋陶渊明,后人以《桃花源记》中有“捕鱼为业”句,附会其说,故祀之。女神为福建莆田林姓女子,“生时神异,能救人患难”,北宋时封为夫人,元、清时加封天妃、天后(民国《镇海县志·坛庙》)。
  海祭 渔船、运输船出海称“开洋”,要办“开洋酒”,用猪头等祭品供奉海龙王,或到娘娘宫拜祭娘娘。回洋时办“谢洋酒”。供祭时向海中洒一杯酒和少许碎肉祭品,称“酬游魂”。
  船上忌讳 一忌惊动龙王得罪鬼神。如忌妇女跨越船头,忌有红、白事未满月者下船,忌在船靠岸时高喊等。开饭时,先向大海撒几粒米饭敬鬼神,称“结缘”。二忌不吉利。筷子不许搁碗上,讳搁船。酒杯、羹匙不准翻放,讳翻船。船民争吵最忌用“碰石岩”、“挖海底”、“浮尸”、“氽长江”等骂人话。吃鱼先吃头,意为“一头顺风”。称筷子为“撑篙”,羹匙叫“掏篰”,猪耳为“顺风”,均含吉利之意。
  遇险、救险 船在航行中不幸触礁或漏水,先在船头倒插扫帚,再在桅顶挂起破衣,若是晚上则点火把,敲打面盆、铁锅作为求救信号,以引起过往船只注意。海船都有抢险救人义务。如遇浮尸,捞尸时要将篷布蒙住船眼,以避邪气。捞尸体叫“捞元宝”,埋尸叫“藏宝”。
  60年代后,渔民用机帆船捕鱼,用收音机听气象预报。随着渔民文化科学水平提高,迷信习俗和禁忌已渐减或废除。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的建置、自然环境、港口、人口、姓氏、县政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侨事、农业、渔业状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