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器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2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器用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3
页码: 841-8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江南地区民国时期以及后来的家具、厨房用具、日用器皿和迷信用品的变化,包括家具风格、厨房用具的演变、照明用具和书写用具的变化。
关键词: 镇海县 生活习俗 器用

内容

家具 民国初,家具尚红色。新婚床红漆描金,雕花,联有踏床,上置小橱、马桶箱,称“大眠床”。后流行嵌骨雕花凉床,以其造型分三弯、七弯。房内有纱橱、盅箱橱、房里桌、方凳等。漆色由朱红渐行金黄。富裕人家用红木、花梨木制西式家具,配铜床、梳妆台。贫家多睡柜床(床、柜两用)或板床。大碶、柴桥、郭巨地区流行“火柜”,柜框高起,中如船舱,底板下可置火盆取暖。50年代,盛行木架棕棚床,60年代流行铁架床,70年代多木制高低床,并追求“四大件”(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80年代初,新婚房家具流行“24只脚”(即高低床、三门大橱、五斗橱、灯橱、写字台、房桌)。以后家具式样日新,组合式、折叠式流行。“四大件”也改为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和收录机。
  厨房用具 60年代前烧柴草,一般有大小两灶,大灶煮饭、烧菜,小灶燂茶、热酒。灶房置灰缸,称“火缸”,内贮灰火,用作热水、煨粥、烘尿布。另有水缸、庎橱。炊事用具有铁镬、镬盖、洗碗桶、挈当、拗斗、菜刀、砧板、勺子、镬铲等。60年代中期起,煤球(饼)炉子进入城镇及近郊,厨房用具趋简化。80年代初城镇一般人家用煤气灶和铝锅、高压锅。80年代中期起,电饭煲、电茶壶、不锈钢餐具和驱油器在城镇也不少见。农村、山区仍多用柴灶。
  日用器物 有食用器皿、照明用具、计时用具、书写用具、迷信用品等。食用器皿如沙锅、饭碗、酒杯、茶盅、菜盆、汤碗、酱碟、调羹等,多是陶瓷制品,且有粗(自用)细(待客)之分。茶壶、酒壶以前为锡或紫铜制作,60年代后改用铝壶。茶盅比碗略小,上有盖下有托盘,现少见。茶杯、酒杯原瓷制,现多玻璃杯。民国时期照明多用火油灯,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复用菜油灯盏和蜡烛。50年代城镇少数人家用电灯,70年代电灯普及城乡,灯具有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等,以白炽灯为主。式样有台灯、吊灯、壁灯、吸顶灯等,从单一照明趋向房内装饰。清代晚期,钟表始入城镇殷富人家。民国时期,一般人家有座钟或挂钟,怀表、手表尚稀。60年代推崇上海牌手表和三五牌台钟。80年代流行电子表。手表已普及到工人、农民和中小学生。家庭多以石英钟或手表计时。古代视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30年代学生作业用铅笔、毛笔,钢笔少见,60年代新增圆珠笔。80年代普遍使用钢笔、圆珠笔,且式样众多。毛笔、砚台、墨除书画爱好者外,多已不备。迷信用品香炉、烛台等50年代曾一度绝迹,80年代起又有出现。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