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居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居住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1
页码: 8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江南地区民国时期以及后来的民宅建筑结构、居住习俗和建筑材料的变化,涵盖了民宅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和传统习俗。
关键词: 镇海县 生活习俗 居住

内容

解放前民宅以砖木结构为主,沿海一带多平屋或“畚斗楼”,城镇江北地区两层楼房较多,为数极少殷商巨富住红瓦“洋房”。大户望族数代共居,单独成斢,有三、五、七间之分。中堂间称“堂前”,婚丧喜事时作礼堂。旁留两弄堂,称几间几弄。屋前天井称“明堂”,可纳凉、晾晒。天井两旁厢房称“明轩”。正屋多座北朝南,门额砖刻“居之安”、“竹苞松茂”、“紫气东来”等字样。正屋后再建二进房屋的称“连三进”。一般人家筑房一、二、三间不等,有五、七架之分。农家多在旁披小屋或草舍,作牛楗、猪舍或堆放农具杂物。沿海移民大都搭草舍。
  50年代起多建砖墙、人字形木架顶平屋。70年代末兴建砖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城镇新建公房多为四五层建筑,一户二、三间不等,有阳台和卫生设备。农村新建多二三层楼房,有围墙、院子,独门独户。
  旧俗造屋要按阴阳,讲禁忌。如择吉日,上梁祭神放爆竹,抛馒头,屋梁悬红布条等,今仅于农村偶见。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