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名胜景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8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名胜景点
分类号: K928.7
页数: 8
页码: 773-7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招宝山风景区位于中国浙江宁波镇海县城东北部,包括招宝山、巾子山和周围16个风景点及历史纪念地。招宝山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公里,总面积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区内有许多历史名迹、塔庙、碑刻等,记录着古代的历史传说和悠久文化。
关键词: 镇海县 名胜景点

内容

招宝山风景区 位县城东北部,以招宝、巾子两山及其周围16个风景点和历史纪念地组成。招宝山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公里,占地22.6公顷,最高点海拔80.2米,据江控海,形势险要,与金鸡山隔江对峙,相距不足1000米,为潮汐出入咽道,时见“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古称为候涛山;山巅原有“插天鳌柱塔”,故亦名鳌柱山;后以海舶来往频繁,百珍交集,乃以“招宝”名之。巾子山在招宝山西50米处,山高24.5米,面积约3800平方米,因形如巾帻故名,以宋将张世杰拒降磔元都统卞彪(原为宋将,降元)于此山闻名。古时山上曾建八面楼,明初拓建县城时,城垣绕巾子山巅,并屯兵防守,称“瞭贼嘴”。抗日初期,曾筑海防工事。1987年,复辟为景点,与后海城塘连成一体,于八面楼旧址新建仿明张世杰纪念碑一座,并在古瞭贼嘴处铺石砌平台。
  招宝山自唐宋以来已有文人学士登山游览,赋诗作词,托景抒怀。唐末刑部尚书乐仁厚有咏候涛山诗:“蛰龙浮海出,一苇渡江沙。紫竹迷朝雾,红灯缀晚霞。半轩明月在,满座好风赊。妙法僧参处,琉璃映法华。”宋代楼扶作《沁园春》词,有“开辟以来,便有此山,独当怒涛……”之句。明清时期当地驻军将令、县令、文人墨客多有题字刻石,现存碑碣10余方。曾有寺、庙、庵、祠16所,亭、台、楼、阁17座。有十二景:鳌柱插天、山楼看旭、龙洞出云、钟鸣山寺、千帆破浪、蜃楼现幻、虎蹲涛吼、夕照霞辉、凭阁观澜、梵台秋月、仙洞海天、山城岚翠,现多湮圮。招宝山留有明清以来抗击倭寇和英、法、日本帝国主义等外来侵略的许多慷慨悲壮的英勇史迹,现尚存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抗日碉堡等。近年新建不少景点,并整修山道,分别有中峰古道、南陵云路和西山幽径。
  进入风景区,百步甬道桃柳夹迎,两旁有池,游鱼可数。双狮雄踞,迎客上山,入山亭有柱镌联曰:“明朝有戚(继光),清代有吴(杰),史书已立戚吴传;足下是山,眼前是海,游客重温山海经。”为近人桑文磁撰。三条上山道路在此分途。
  中峰古道由旧盘陀石阶路整修加阔,为上山主道。沿途可观赏第一山碑、半山亭、揽江台、棋子枰、威远城、明清碑碣、宝陀禅寺等景点。南陵云路在亭右,沿南山腰环山濒江,路面由鹅卵石或条石拼镶图案,路平坡缓。沿途有摩崖石刻、紫竹林、吴公纪功碑亭(仿建)、古炮、孝子牌坊、月城等景点,可观赏安远炮台、甬江激流与港埠景色。亭左折西为西山幽径,东倚山西临壑,直至后山观音阁、月城,与南陵云路相接,沿路有铁栏扶手,绿荫深深,鸟语花香。从月城转西,拾级而上可见抗日碉堡,进威远城东门,宝陀禅寺钟磬可闻。寺后山顶平台,广可数亩,可俯瞰镇海港口和小港开发区景色,远眺则金塘岛、七里屿隐约可见;近观城区高楼栉比、街路纵横。当旭日初升或夕阳衔山时登台,则有“碧天秋波拥山楼,碎金万顷一时收”之趣。
  清光绪年间,招宝山有威远、定远、安远3炮台,分别建于后山北麓、山腰和前山南麓。1885年抗击法舰入侵,吴杰炮伤法舰司令孤拔,就有威远炮台功绩。1975年拓建镇海港时,劈山填海,围塘造地,后山及威远、定远炮台已无存。
  招宝山上海防遗迹除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均见前载)外,尚有:
  吴公纪功碑亭(仿建) 原亭建于梓荫山麓,1986年仿建于威远城东南山腰。亭中植石碑一方,镌刻抗法将令吴杰生平事迹。亭下置古炮2尊;系光绪二十一年(1895)省官匠所铸。一重1500斤,另一重2000斤。
  抗日碉堡 一建威远城东门口,一在安远炮台上方。另有8碉堡,分别建于山右及观音阁下和巾子山接连后海石塘处和塘中、塘西城角。1940年7月抗击日军第一次侵犯镇海时,曾发挥过威力。
  名胜景点除宝陀禅寺见《宗教》编、明清碑碣与张世杰纪念碑亭见前载外尚有:
  观音阁 古名夕照庵。建于山西北半山腰。后倚青壁千仞,旁有泉。1985年重建佛殿三楹,供奉观音。“夕照霞辉”为招宝山十二景之一,明周西《题夕照庵》诗有“夕照知名久,斜晖满院明”之句。
  第一山碑 植于中峰古道道口南侧,旧名百步街上。碑文“第一山”3字,直排行书,笔锋刚健。系明代庐陵萧天荫书。
  半山亭 位于中峰古道半山腰,庙殿式四方亭。1981年重建于古浩然亭旧址。
  揽江台 位于半山亭之右,洞门、粉壁、黛瓦、翠竹掩映。台建于悬崖峭壁之上,登台可观赏甬江口景色。额篆“览江”、“步云”。
  棋子枰 位于半山亭与威远城间山道侧,倚山而建。山壁植石碑,上书“棋子枰”,系清乾隆乙卯年(1795)所镌原碑。原有亭,道光间改为魁星阁,后圮。1982年重建时增置棋桌。民间相传曾有仙人在此奕棋。枰侧山石上镌近人桑文磁诗:“岂是仙人下棋难,千年棋局未收摊。风清月白三更夜,偶有丁丁响海滩。”
  摩崖石刻 据旧志载,招宝山崖壁石刻甚多,有宋代楼扶《沁园春·招宝山》词,有明朝卢镗勒于仙人洞石壁左右之“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10个大字等,现均无存。1984年清理山景时,在南陵云路南侧山腰壁上发现梵文一行6字(见《古碑刻》载)。
  紫竹林 位于南陵云路中段。旧有紫竹林在后山,其地已辟为港区煤码头。现景系近年新建,筑有仿古长廊,座山面江。
  孝子牌坊 在南陵云路,位于紫竹林、月城之间,坊额正面书“上天竺——回头是岸”,背面书“上天竺——登云路”,坊柱有劝世联,宣扬封建伦理纲常与处世哲学。民国16年夏月初建。
  薛山人书剑冢 在西山幽径侧,民国14年(1925)筑。山人名居滨,学名长庚,字蕊书,城区薛家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正月,卒于1931年。曾为清府学增贡生,候选训导。辛亥革命后念念不忘清皇朝,留发辫,衣旧饰,称辛亥革命为“国难”,“郁郁不自得”,因号辠(即“罪”)庶。在筑生圹后又筑发冢和书剑冢,以抒恋旧嫉新之情。
  梓荫山 在镇海中学操场北部,面积约3300平方米,海拔12米。山名梓荫,取“梓材荫泽,荫庇学子,源远流长”之意。宋雍熙二年(984)县主簿在梓荫山麓始建学宫,嘉定十三年(1220)统制冯枋在山顶筑屏山堂,并勒石铭文。明、清、民国历代县令、总兵、教谕、士绅先后在山上山麓建迎秀亭、文昌祠、纯阳阁和蛟川书院。山巅建筑抗战时俱毁。解放初,学宫和蛟川书院仅留破屋数间。1988年后,古建筑逐渐修复,山巅新建梓荫阁,双檐歇山顶,建筑面积99平方米,阁院面积400平方米,阁右侧建六角迎秀亭一座,1990年竣工。
  人民公园 在县城中心。辟东南二门,西北临仓河、濠河、环境幽静,总面积2.3公顷。园址旧为县署所在地,民国24年开放县署后花园,定名中山公园。抗日战争初期,县署被炸为废墟。解放后作体育活动场所。1959年由城关镇筹建小型苗圃,1964年由园林站接管,1968年更名人民公园。内建有“九转花廊”、“曲径通幽”、“山桥引客”、“沧浪垂钓”等景点。1975年辟园一角3460平方米为儿童公园。
  向辰园 在镇海西门新村。北沿大西门路,南临中大河。面积9000余平方米。园内花木扶疏,绿树掩映,回廊小亭,错落有致。
  九龙湖 位于河头乡长胜村,地处九龙山麓,距县城20公里。原系十字路水库,始建于1977年10月。湖方圆20华里,水容逾2000万立方米,群山怀抱,层峦叠翠,水势浩淼,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湖东侧新建九龙山庄,西侧万丈山有北雪龙瀑布,东侧达蓬山巅,有传说东晋时留下的“佛迹”。湖东南即镇海烈士陵园和大同公墓陵园,北有思源亭。
  瑞岩寺森林公园 位紫石乡西南瑞岩山,面积5925亩。旧有瑞岩寺,始建于唐会昌年间(841~846),为甬东名刹。1951年建林场,现有乔木林4790亩,其中常绿阔叶林1118亩,针叶林3380亩;经济林600亩。1991年经林业部批准,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完整,初步勘查有种子植物114科、328属、683种,其中珍贵树种有银杏、三尖杉、青钱柳、糙叶树、刺榆、南酸枣、拟赤槝、枫香等。山坡树龄多在二三十年以上,山麓留有古树群百余亩,树冠参天,松涛澎湃,其天然阔叶林丛为东南沿海诸地罕见。园内有獐、麂、岩羊、松鼠、穿山甲、鹰、鸦、鹊等野生动物栖息和出没。公园东麓为瑞岩水库,面积30公顷。
  灵峰山 位于县南12公里,最高点海拔389.6米。古称灵鹫、灵山,又名瓶壶山(《灵峰山志》)。巅曰灵峰,俗呼老鹰嘴。下有寺,名灵峰禅寺。前身为普定禅师精舍,建于东汉永平十六年(73),其地称佛国道场。相传葛仙翁曾到此炼丹,神异传说甚多,吸引大批信徒,寺由是兴。山有岩,名佛国、七佛、善财,斗状大字镌于山壁,苍劲老逸,皆名手所书(李昌裔《山寺形胜记》)。七佛岩下有丹池,也称丹井,传即三国吴方士葛玄(俗呼葛仙翁)炼丹处。池下有壑,水声潺潺。壑旁有山径,左折右曲,竹木交翠。至壑口镇以日月两山,俨如堂室之门户。寺后有方竹,民间传说为葛玄与寺僧道安共饭时,插箸成竹,遂成灵峰一景。山北数里老鹰山下有演法堂,供奉葛玄遗像,相传为其修炼之处。凤凰嘴下有茅洋寺,祠女神,传为葛玄之母。善男信女上山礼佛时,去灵峰后必到茅洋,俗语“灵峰转茅洋,谢银一千两”。
  正笔峰下旧有永福庵,山腰有保福庵,山麓有云麓庵、林头庙。寺南侧有灵峰岭,东起林头方,由山麓曲折上山到达山顶寺前,沿途尚有古风亭、灵峰下院(又名山庄)、会仙亭、仙灵桥、四望亭等处。
  据《灵峰山志》载,山有十二景,即溪庄绿雪、九曲扪萝、西山爽气、仙翁箸竹、孤峰卓笔、松坪晚照、丹井流香、横门玉案、巨壑喷珠、石髓甘泉、禅关夜月、寺后蜃潭。由于年代久远,胜迹均多湮圮,现存佛国道场旧址和丹井。惟有关葛仙翁传说,至今不绝,每年逢夏历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上山礼佛者仍众。1990年有侨胞在山麓建“灵峰亭”,近年来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建佛殿,恢复寺院。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吴公纪功碑亭
相关专题
观音阁
相关专题
第一山碑
相关专题
半山亭
相关专题
揽江台
相关专题
棋子枰
相关专题
紫竹林
相关专题
孝子牌坊
相关专题
薛山人书剑冢
相关专题
梓荫山
相关专题
人民公园
相关专题
向辰园
相关专题
九龙湖
相关专题
瑞岩寺森林公园
相关专题
灵峰山
相关专题